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不仅是百科之母,而且最能让学生感受到美之所在。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语文课本上最基本的思想内容、字词谋篇上,更应该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课之美。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情景之美、情感之美,在美的体验中学习语文。
   一、音韵和谐的语言美
   《诗经》中多数诗即如此,例如,《蒹葭》一诗重章叠句,一义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暗,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押韵、复沓读来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又给人以音乐之韵律感受,这就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在《关雎》中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对《关睢》,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睢》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二、长短有致的句式美
   在《孟子》两章中,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这与孟子其人善用排比等修辞格不无关系。章一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中: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主谓句并列排比;而“人恒过”一小段,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三、生动活泼的形象美
   在《乡愁》中,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四、想象悠远的意境美
   既有柔丽之美,又有雄壮之美。先看《蒹葭》中的意境美,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再看语文课本里所表现的雄壮之美,在《安塞腰鼓》中,歌颂的就是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五、打开心扉的情感美
   诗言志,即诗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不只是诗,在多数的文学作品中,都蕴涵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怒,或嗔或悲,或慷慨激昂,或悲戚忧郁。如,在《雷电颂》中,要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读中,把握诗情、诗味和诗理以及作品内蕴的深刻思想内涵,着重体会抒情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总之,只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不同课文的特点,时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书法工作的开展,书法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正在崛起和壮大。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也是书法育人功能的实施平台。但当下,在城镇化的中国,事实我们更应理性分析和总结,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硬笔书法教学还是开展较为缓慢。书法教育关键看书法教学课堂,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硬笔教学的时效性,所以更应该对农村硬笔书法教学的本原问题进行有益反思反省,找准弱点,匡正扶倾,让当前
期刊
一天中午和一个新教师一起去吃饭,她向我倾诉着自己的苦恼,学生实在是太难管了,上课不是说话就是陆陆续续地上厕所,简直没法上课。这样的情景,几年之前,我又何尝没有经历过呢?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那么多优秀的老教师,帮我解答教学中的疑惑,开了那么多青年教师例会,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慢慢地,自己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那就是让每一节课都充满爱。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我的开学第一课确切地说是开学第一周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启发得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   中学
期刊
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常抓不懈逐渐养成。在这方面,黄山路学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开学的前两个周作为集中训练时间,这段时间是学生最为涣散的阶段,也是最好塑造的阶段,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习惯培养就成功了一半,但仅靠这段时间是不够的,把各个主题分散在每月,做到月月有主题,强化训练,两者相结合更好地训练。   一、认真听课   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
期刊
古典诗词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如何学?如何在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一、看题目   古诗词多数是有标题的,诗歌题目往往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或表明诗歌类别,等等。譬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张籍的《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
期刊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改革,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大批的创造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作为各科的基础,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利用七尺讲台做好创新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语文创新教学要以更新观念为前提   中央教科版《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指出,创新是“人类文明之源,是新世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总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个学生说:“每次写作文,就像自杀一样!”为此,我认真探索使学生不再怕作文的方法,努力让学生写作文变得轻松起来、快乐起来。我创造了一种“心情启发法”,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心情,使学生很快从怕作文、没写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轻轻松松地写作文了。我是这样做的:   一、“你会笑吗?你会笑,就会写作文!”   我给学生讲:作文最容易
期刊
记得刚做教师时曾有朋友说:“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不能算是真正的教师。”从教二十年,倍感要做好一名班主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拥有对工作的热心和对学生的爱心。如今,所带的2014级5班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又带领2017级3班。在多年的班主任之路上,且歌且行,颇有诸多感悟。   一、要树立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责任意识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
期刊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古典诗词中,乡愁写得最美的莫过于周邦彦的《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每次吟咏,它总能让我清晰地嗅到梦里水乡那丝丝缕缕、淡雅而又灵动的气息:温润的清晨,三五成群的雀儿唤醒窗外杨柳如烟的往事;芙蓉浦上,一个老者
期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翻译,注意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一定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阅读优秀古文的能力,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在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