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语文学科的教学无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口语交际实践。笔者根据这个理念,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际,特别是通过新课程的实验与反思,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借助插图,想象“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小雨点》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观察:雨点分别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雨点可能落在房屋上,在房屋上唱歌;可能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等,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借助课文,表演“说”
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的成功与喜悦。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头饰,四人一组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表演出来。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3.续编课文,填补“空白”
学生是编歌谣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如学了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自由练习,各人想办法记住它。有同学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鸽子鸽子咕咕咕;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猫小猫喵喵喵;青蛙青蛙呱呱呱。再如学了《秋姑娘的信》,可让学生想象说话,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诗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对精彩的语句及时给予喝彩、鼓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创设情境来上口语交际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能敢讲会讲,通过师与生、生與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1.实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说说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样子”时,把日常水果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再如“夸夸你喜爱的玩具是怎样的”学生兴趣盎然,争着在同学面前举着玩具,起劲地介绍。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2.媒体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有趣的动物、植物》一课时,通过再现情境,促其爱说。在学生自己介绍的基础上,配上形象生动的CAI课件再现情境,看看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了解植物的形和色,欣赏动物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况,学生兴致浓厚,各抒己见,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表演创设情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例如教学《自我介绍》,我们是否可以分小组设置不同的交际情境,有的小组可安排为新生联欢会上的相互自我介绍,而有的小组则可安排在家中的相互随意介绍。场景不同,讲话的语气语调就不同,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小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赛。再如教学《借铅笔》,我们不妨给学生化个妆,戴上动物头饰,进行实地表演。低年级的孩子最乐于扮演角色,也最容易沉浸于角色,教师要充分发展角色意识,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开拓口语交际的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将口语交际融入识字教学中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教学生字时,创设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他指名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将口语交际融入阅读教学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坐井观天》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再如学习《小熊住山洞》一课时,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得到初步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一位学生做小记者,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去采访小熊一家,问:“春夏秋冬,你们到森林里看到了什么?”“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生活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就连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将口语交际融入朗读教学中
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说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具有一定的语感,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 并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4.将口语交际融入写话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的目标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说和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先说后写,会降低写话的难度,使写话呈水到渠成之势,而写话则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说真情写实感。如:当我们正在讲课时,室外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此时,学生们已无心听课,教师无需极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硬拉回课堂,而应顺水推舟地就势引导学生观察雨景,并提出问题:“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此情此景此问题唤出了学生对雨的喜爱之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进一步引导:“你愿意把自己对雨的喜爱记下来吗?”学生们欣然纷纷动笔,通顺、流利地写下了一片片真情。
四、把握口语交际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是主阵地,但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我们就要牢牢把握这一机会,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捕捉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从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每天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如“不讲卫生会不会影响身心健康”、“随地扔纸屑会不会影响环境”等,让学生回家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然后把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晨会课进行辩论;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把有趣的活動引入课堂,和他们吹泡泡、捏橡皮泥,然后请他们把活动过程说出来;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话转述给家长,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有一同学要转学了,让大家说说欢送辞;国庆节旅游归来,讲讲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对妈妈、女老师说说祝贺语;如果有学生刚搬进了新楼,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家周围的样子。再如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这当中,除了知识、技能训练外,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品质、思维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
2.抓住活动机会,进行口语训练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机会也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班队活动中,组织适宜低年级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如围绕“该不该看动画片”、“游戏机的危害”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利用班会课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这时学生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出来;让他们当小医生、学招待客人等社会模拟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只要教师能做有心人,那么,处处都能指点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尽力开辟、创设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比如,请小学生主持有关的活动,组织他们参加朗读、演讲、讲故事活动,充当小导游等。总之,凡是能够让小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家长决不要包办代替。
五、加强口语交际的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里强调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互动性,学生只有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中,一方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另一方的言语行为。某一方要想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必须密切关注对方的言行,并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拿出相应的对策。这就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双向互动的训练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例如《说说我的家》一课,要求让学生说说:1.你家住在哪里?2.家里有哪些人?3.他们是做什么的?4.你喜欢自己的家吗?根据要求可以让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说,教师补充;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是教师说,学生补充;教师问,学生答。再如,平常我经常请一些学生讲故事,讲完后请听的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为了使他下一次讲得更好,你对他还有什么建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除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才能促使学生在不断的言语信息传递中增强言语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总之,教师要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学生生活,挖掘教材资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创设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说,想方设法加强口语交际的“互动”。那么,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一、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借助插图,想象“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小雨点》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观察:雨点分别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雨点可能落在房屋上,在房屋上唱歌;可能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等,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借助课文,表演“说”
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的成功与喜悦。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头饰,四人一组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表演出来。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3.续编课文,填补“空白”
学生是编歌谣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如学了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自由练习,各人想办法记住它。有同学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鸽子鸽子咕咕咕;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猫小猫喵喵喵;青蛙青蛙呱呱呱。再如学了《秋姑娘的信》,可让学生想象说话,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诗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对精彩的语句及时给予喝彩、鼓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创设情境来上口语交际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能敢讲会讲,通过师与生、生與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1.实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说说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样子”时,把日常水果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再如“夸夸你喜爱的玩具是怎样的”学生兴趣盎然,争着在同学面前举着玩具,起劲地介绍。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2.媒体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有趣的动物、植物》一课时,通过再现情境,促其爱说。在学生自己介绍的基础上,配上形象生动的CAI课件再现情境,看看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了解植物的形和色,欣赏动物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况,学生兴致浓厚,各抒己见,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表演创设情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例如教学《自我介绍》,我们是否可以分小组设置不同的交际情境,有的小组可安排为新生联欢会上的相互自我介绍,而有的小组则可安排在家中的相互随意介绍。场景不同,讲话的语气语调就不同,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小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赛。再如教学《借铅笔》,我们不妨给学生化个妆,戴上动物头饰,进行实地表演。低年级的孩子最乐于扮演角色,也最容易沉浸于角色,教师要充分发展角色意识,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开拓口语交际的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将口语交际融入识字教学中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教学生字时,创设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他指名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将口语交际融入阅读教学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坐井观天》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再如学习《小熊住山洞》一课时,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得到初步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一位学生做小记者,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去采访小熊一家,问:“春夏秋冬,你们到森林里看到了什么?”“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生活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就连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将口语交际融入朗读教学中
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说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具有一定的语感,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 并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4.将口语交际融入写话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的目标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说和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先说后写,会降低写话的难度,使写话呈水到渠成之势,而写话则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说真情写实感。如:当我们正在讲课时,室外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此时,学生们已无心听课,教师无需极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硬拉回课堂,而应顺水推舟地就势引导学生观察雨景,并提出问题:“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此情此景此问题唤出了学生对雨的喜爱之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进一步引导:“你愿意把自己对雨的喜爱记下来吗?”学生们欣然纷纷动笔,通顺、流利地写下了一片片真情。
四、把握口语交际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是主阵地,但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我们就要牢牢把握这一机会,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捕捉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从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每天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如“不讲卫生会不会影响身心健康”、“随地扔纸屑会不会影响环境”等,让学生回家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然后把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在晨会课进行辩论;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把有趣的活動引入课堂,和他们吹泡泡、捏橡皮泥,然后请他们把活动过程说出来;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话转述给家长,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有一同学要转学了,让大家说说欢送辞;国庆节旅游归来,讲讲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对妈妈、女老师说说祝贺语;如果有学生刚搬进了新楼,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家周围的样子。再如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这当中,除了知识、技能训练外,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品质、思维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
2.抓住活动机会,进行口语训练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机会也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班队活动中,组织适宜低年级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如围绕“该不该看动画片”、“游戏机的危害”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利用班会课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这时学生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出来;让他们当小医生、学招待客人等社会模拟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只要教师能做有心人,那么,处处都能指点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尽力开辟、创设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比如,请小学生主持有关的活动,组织他们参加朗读、演讲、讲故事活动,充当小导游等。总之,凡是能够让小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家长决不要包办代替。
五、加强口语交际的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里强调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互动性,学生只有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中,一方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另一方的言语行为。某一方要想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必须密切关注对方的言行,并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拿出相应的对策。这就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双向互动的训练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例如《说说我的家》一课,要求让学生说说:1.你家住在哪里?2.家里有哪些人?3.他们是做什么的?4.你喜欢自己的家吗?根据要求可以让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说,教师补充;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是教师说,学生补充;教师问,学生答。再如,平常我经常请一些学生讲故事,讲完后请听的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为了使他下一次讲得更好,你对他还有什么建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除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才能促使学生在不断的言语信息传递中增强言语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总之,教师要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学生生活,挖掘教材资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创设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说,想方设法加强口语交际的“互动”。那么,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