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生物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只要长期的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使初中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在宏观上,由于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无生物知识便等于无稽之谈。受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所有的正面情感都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产生,良好的关系又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感情投入和沟通技巧把学生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师生感情的建立是双向的,投入多少感情就有多少回报,在与孩子建立有效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开启他们内在的智慧和资源。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也就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也喜歡老师教的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发挥最佳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加强学科整合,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顺利地实现了重点、难点的突破。
  2.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运用妙语辅助生物课教学
  妙语包括诗词、成语、谜语、谚语、谐音语、顺口溜以及歇后语等。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课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再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再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把生物的竞争关系表达出来,再如,“春日不打三月鸟”把鸟的生殖和发育课题引出。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要适中。
  四、授课与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五、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可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也就是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课外活动应由学生自愿参加,避免使之成为竞赛的工具。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成效必须从整合“教”与“学”的关系开始,也就是说,整合“教”与“学”的关系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成效的关键,也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整合“教”与“学”的关系的重要性,下面编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中“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与“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起互联网技术到各个领域,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的复习课对学生而言是掌握熟悉所学习到的知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流程,复习课的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本文依据传统高中教学的复习课的教学情况,探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高中数学复习课应该如何优化教学实践方法,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们数学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中数学;复习课的优
◆摘 要: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初中历史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这个物质需求被充分扩大化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的重任。  ◆关键词:爱国主义
◆摘 要:初中化学作为初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工作开展中具有重要教学地位,由于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每个学生对化学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同,使得初中化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认同教师教学方法,领悟不到初中化学教学特色,这部分学生往往被称之为学困生,也就是在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鉴于此,本文针对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初中化学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验,直观具体,形象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新时期教师不仅要向中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中学化学教学来说,有效应用探究性学习来加强化学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笔者就将首先介绍应用探究式学习于中学化学中的意义,接着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对策,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