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主题,是班级建设的精神支撑。它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集中体现了一个大学班级的内在综合素质以及外在的形象。
【关键词】高校;班级; 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个人和集体都有深刻影响。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亦能交匯思想,启迪人生。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班级文化有着新的特点,高校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既有全班同学、也有辅导员老师以及班级的组织机构。高校班级全体成员在辅导员的领导下朝着班级制定的目标前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大多数成员赞同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文化综合体,她能够对班级成员的行为和思想起着某种约束、激励和导向作用。班级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也包括班级目标、班歌、班训、班风、学风、人际关系和班级活动等方面内容。归纳起来,班级文化有三层含义:班级文化能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能够展现大学班级的个性化文化。大学班级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包括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学班级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的特点,这里面,大学生是主体。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特点
大学班级文化和中小学班级文化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性
由于地域的差异,大学班级成员可能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不再受父母约束而是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他们会通过深入的学习,凭借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而选择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这一时期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二)动态性
大学班级的活动场所和人员聚集都不固定,他们会自由选择活动场所,因此大学班级的文化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动态特征。再者,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情绪、心理易受社会上的各种价值与文化观念的影响。
(三)交融性
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他们的背景、所掌握的知识、兴趣、思维与行为方式都不同,必然会出现碰撞、交融的状态。
(四)民主性
强调民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进行班级管理的原则,因为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思想已趋于成人,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指引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主动性发展。只有实行民主管理,各种有效的积极因素才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也才能树立民主观念、公平竞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指向性
在我国的教育机制下,中小学多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集体文化的塑造,因此显现出了高校班级文化的另一个明显特征--高校班级文化的指向性。指向性是指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明确的方向,规范着全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
(六)凝聚性
团结才是力量,优化的整体之和往往会大于部分。大学里学习环境比较自由、宽松,时间也更充裕,因而开展班级活动就成了构建班级文化的一种方式,而同学们相聚在一起也能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高校班级文化的原则
(一)突出层次性
高校和谐的班级文化是塑造班级特色的有效途径,能增强班级的聚合性,促进大学生的进步。大学班级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开办各种相关的活动,张贴和专业知识有关的海报以共同学习、进步。各个班级还可根据在各个年级策划不同的活动,比如10美教班大一时举办了迎新生晚会、新生歌手大赛、新生普通话大赛等以熟悉大学生活;大二、三则开展了职业规划大赛、未来教师大赛以及各种书法大赛等等,以学习专业技能锻炼素质能力为主;大四则主要是以就业为主的交流指导等活动。
(二)自主原则
学生大多都已成人,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要想建好大学班级文化则必须民主,尊重他们的思想与付出的努力。班干部要尽量鼓励全班同学人人都参与班级活动,共同为活动出谋划策。此外,辅导员在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时要恪守民主、公开、公平原则,否则会极不利于班级的团结、班风的建设。
(三)以学风建设为核心
虽然大学里的课程减少,我们依然要注重学习,不仅包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书本外的知识,比如如何做人,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班风的好坏直接和学风挂钩,因此要有良好的学风才能有优秀的班风,进而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发展。
四、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大学班级文化的基础功能,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即青春期,他们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见解,民主意识与自我意识随着知识的增长与开阔而不断增强,但是对一些事情仍缺少理性的判断,而班级文化在此时则发挥了作用,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提升学生自身素质。
(二)凝聚功能
作为成人,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已达到一定高度,他们会为了班级的共同目标相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任务。10级美教班中,当一些学生的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时,其他人则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做些实事,比如大三时班里申请的贫困生超出三个,于是那些拿到贫困助学金的同学便自发组织起来商量,有的直接拿出钱给他们,有的则买些生活用品送给他们。假如一个班级没有凝聚力,不团结,我想那么一些活动就不会办成,班级也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三)激励作用
环境能够影响人,班级文化中的舆论和价值导向、班风等都会影响到班级的每个成员。班级的学习委员不仅学习成绩好,体育、文学方面也很优秀,她的积极奋进的精神时常鼓舞、激励、带动着全体学生。反过来,人也会影响着环境,这样有益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文化。
(四)规范功能
国家的治理需要规范,社会的安定需要规范,班级的管理同样离不开规范。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规范作用整体上是有益的,主要体现在:班级文化会形成一种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约束规范的力量,使全班同学自发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参考文献
[1]班华. 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吴立德. 班级社会学概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
[3]黄伟. 校园文化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高校;班级; 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个人和集体都有深刻影响。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亦能交匯思想,启迪人生。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班级文化有着新的特点,高校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既有全班同学、也有辅导员老师以及班级的组织机构。高校班级全体成员在辅导员的领导下朝着班级制定的目标前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大多数成员赞同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文化综合体,她能够对班级成员的行为和思想起着某种约束、激励和导向作用。班级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也包括班级目标、班歌、班训、班风、学风、人际关系和班级活动等方面内容。归纳起来,班级文化有三层含义:班级文化能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能够展现大学班级的个性化文化。大学班级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包括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学班级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的特点,这里面,大学生是主体。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特点
大学班级文化和中小学班级文化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性
由于地域的差异,大学班级成员可能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不再受父母约束而是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他们会通过深入的学习,凭借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而选择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这一时期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二)动态性
大学班级的活动场所和人员聚集都不固定,他们会自由选择活动场所,因此大学班级的文化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动态特征。再者,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情绪、心理易受社会上的各种价值与文化观念的影响。
(三)交融性
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他们的背景、所掌握的知识、兴趣、思维与行为方式都不同,必然会出现碰撞、交融的状态。
(四)民主性
强调民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进行班级管理的原则,因为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思想已趋于成人,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指引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主动性发展。只有实行民主管理,各种有效的积极因素才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也才能树立民主观念、公平竞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指向性
在我国的教育机制下,中小学多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集体文化的塑造,因此显现出了高校班级文化的另一个明显特征--高校班级文化的指向性。指向性是指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明确的方向,规范着全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
(六)凝聚性
团结才是力量,优化的整体之和往往会大于部分。大学里学习环境比较自由、宽松,时间也更充裕,因而开展班级活动就成了构建班级文化的一种方式,而同学们相聚在一起也能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高校班级文化的原则
(一)突出层次性
高校和谐的班级文化是塑造班级特色的有效途径,能增强班级的聚合性,促进大学生的进步。大学班级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开办各种相关的活动,张贴和专业知识有关的海报以共同学习、进步。各个班级还可根据在各个年级策划不同的活动,比如10美教班大一时举办了迎新生晚会、新生歌手大赛、新生普通话大赛等以熟悉大学生活;大二、三则开展了职业规划大赛、未来教师大赛以及各种书法大赛等等,以学习专业技能锻炼素质能力为主;大四则主要是以就业为主的交流指导等活动。
(二)自主原则
学生大多都已成人,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要想建好大学班级文化则必须民主,尊重他们的思想与付出的努力。班干部要尽量鼓励全班同学人人都参与班级活动,共同为活动出谋划策。此外,辅导员在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时要恪守民主、公开、公平原则,否则会极不利于班级的团结、班风的建设。
(三)以学风建设为核心
虽然大学里的课程减少,我们依然要注重学习,不仅包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书本外的知识,比如如何做人,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班风的好坏直接和学风挂钩,因此要有良好的学风才能有优秀的班风,进而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发展。
四、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大学班级文化的基础功能,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即青春期,他们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见解,民主意识与自我意识随着知识的增长与开阔而不断增强,但是对一些事情仍缺少理性的判断,而班级文化在此时则发挥了作用,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提升学生自身素质。
(二)凝聚功能
作为成人,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已达到一定高度,他们会为了班级的共同目标相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任务。10级美教班中,当一些学生的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时,其他人则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做些实事,比如大三时班里申请的贫困生超出三个,于是那些拿到贫困助学金的同学便自发组织起来商量,有的直接拿出钱给他们,有的则买些生活用品送给他们。假如一个班级没有凝聚力,不团结,我想那么一些活动就不会办成,班级也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三)激励作用
环境能够影响人,班级文化中的舆论和价值导向、班风等都会影响到班级的每个成员。班级的学习委员不仅学习成绩好,体育、文学方面也很优秀,她的积极奋进的精神时常鼓舞、激励、带动着全体学生。反过来,人也会影响着环境,这样有益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文化。
(四)规范功能
国家的治理需要规范,社会的安定需要规范,班级的管理同样离不开规范。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规范作用整体上是有益的,主要体现在:班级文化会形成一种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约束规范的力量,使全班同学自发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参考文献
[1]班华. 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吴立德. 班级社会学概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
[3]黄伟. 校园文化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