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不同的年龄阶段阐明了儿童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父母仅仅关注儿童的生理营养,而缺失了心理营养,儿童就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向自己认为重要的他人获取,如果仍然没有得到满足,有的儿童将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儿童健康成长。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许多的父母并没有学过心理学,所以本文的撰写就是希望能够我们的家长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养育出健康快乐聪明的孩子。因此,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良好的夫
妻关系,最好的礼物就是无条件的接纳、重视、安全感、爱、肯定、赞美和认同。
关键词:儿童 心里营养 心理问题 夫妻关系
天下的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自古以来许多的父母一直用严加管教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给予了孩子很多的期待与厚望。当孩子做的好、做的正确时,家长认为是应该的;做的不好、不正确时就是愚笨的,要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宁可去赞许、认可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愿意去夸奖和赞美自己的孩子。他们自认为要求越严越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材”。即使是如今,许多的家长要么过分溺爱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很多物质上的需求;要么过分权威独断,为孩子做选择,剥夺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家长们根本不太懂得孩子不但需要身体上的营养,更需要心理上的营养。人的身心是一个是一个系统,如果只关注身体上的营养而忽视心理上的营养,就会导致不同心理问题的出现。如今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人的生命需要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如同一粒种子,要想让这粒种子更早的生根、发芽、开花,就要更早地去浇灌和滋养它的根茎,给它充分的营养。所以我们越早的给予儿童心理的滋养,孩子就越能够健康快乐得到的成长,他们的生命力就会越强,心理能量就会越充足,自信心就会越高。因此,我们要从小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至关重要。
一、什么心理营养
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指出:心理营养就是无条件的接纳、重视、安全感、爱、肯定、赞美、认同等。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哪个国籍的人,要想健康快乐有生命力地成长,都离不开这些心理营养。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的心理营养有所不同而已。当一个人过多地缺少了心理营养的时候,如同口渴了一样,生命就会有危险,心灵就会枯竭,内在就会不和谐,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或是障碍,孩子更多以躯体上的疾病反应出来。
二、为什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给予的不充分或者是缺失,就会导致不同的身心问题,严重会地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幸福和快乐。那么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到底需要哪些心理营养?这些心理营养又是谁来给他呢?
每个生命离不开父母的孕育与抚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夫妻关系的好与坏,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系统,每个家庭成员都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了人际关系的问题、自我形象的问题、病态依附关系、不健康应对模式的养成、非理性想法的形成、悲观处理各种冲突问题等等。当一个孩子出现了心理或是行为上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家庭成员的互相影响及互动模式,家庭是否功能失调或不完整。可见,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给予孩子最好营养的源泉。
孩子在0—3个月时,最需要的生理营养是乳汁,心理营养是无条件接纳。对于刚出生的孩子,他们的生命是很脆弱的,相对之下,动植物的生命力要远比人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可是人类做不到,婴儿生出来是没有办法自己活的,他们不能走路、不能说话,连微笑也不会,因此讨好不了任何人,他们唯一带给父母的就是麻烦。这时这个生命是最无助的,他们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他,把他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这时只有妈妈最能给他们这样的心理滋养,如果有的妈妈得了产后抑郁症或是还没有做好做妈妈的准备时,他们的不良情绪就会传染给孩子。有的父母也会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孩子就会收不到母亲应给他们的心理营养,将来孩子就会在一生中寻寻觅觅寻找一个重要他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否则他们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应对成长。
4个月—3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才能应对和母亲一体的分离。从妈妈怀孕一直到孩子的3岁之前,他们和妈妈是个共生体,虽然在生下孩子时已经剪断了脐带,孩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但是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独立体,而心理上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共生的,只有当孩子在3岁左右,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识时,他们才能和母亲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多的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原因就是缺少安全感,他们认为离开妈妈是危险的,无法活下去。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一离开妈妈就哭个不停,甚至不能顺利去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因为安全感不够造成的。
4岁—5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和认同。无论孩子做什么,都需要身边重要他人的积极回应,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如果父母或是身边的重要他人给予孩子严厉、批评、指责和埋怨越多,孩子的心理营养就会越发的缺失,最终导致孩子没有自信、低自尊、生命无价值的信念。缺少了这些心理营养,他们的心理能量就没有,经常会自暴自弃,或以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引起成人的注意。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行为问题学生。因此,孩子更需要成人的鼓励、赞美和认同,成人如同他们的一面镜子,在他们没有成熟之前,这面镜子对他们的反馈是极其重要的,当孩子做对做好时,要及时的给予语言上的正强化,继续强化这个行为的保持,当孩子做的不尽仁义时,成人更多的要陪伴孩子战胜挫折,耐心地引导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和放弃。
当孩子6—7岁时,他们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和模范。这个阶段模范的作用很重要,他们会一直找一个模范来学习,学习他们应对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如果父母、老师、同伴或是故事中的人物能给他提供学习、模范的作用,他们的心理营养就会丰富,生命力就会旺盛、快乐、丰盈和有生机。如果营养不足,比如父母的争吵、老师的偏爱以及榜样的缺乏,他们就会迷茫,不知如何应对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孩子在小学阶段更重要是学会学习,养成好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习惯,提供好的模范供孩子学习就是很好的心理营养,而不是学习成绩的好与坏。
由以上可以看出,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如果关系恶劣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
1、因痛苦发展出不健康的应对模式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生病,不管去哪个医院去看,都查不出器质性的问题,而是功能性的问题。他们靠生病得到父母或是身边重要他人的接纳、重视和安全感。有的孩子还会经常出现意外,以此来吸收需要的心理营养。当孩子有行为问题时,如:叛逆、不高兴、摔东西、无故厌学、攻击性行为等,也给了我们成人一个信号,就要分析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是什么?当满足了他的心理营养,他的想法和感受就会改变,行为也就发生神奇的变化。
2、导致边缘型人格问题
边缘型人格问题的孩子一般会在0—3岁因无条件接纳和安全感不足,缺乏心理营养造成的,也有的是遗传因素。这样的孩子表现出的行为是,他们能够生活,生存的比较好,能力特别强,也比较有魅力。但他们的问题是必须和重要他人有共生的关系,他们用控制他人的方式获得安全感,只要一离开身边的重要他人,他们就无法生存。他们经常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变得非常可怜,需要别人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在他们的眼中看世界是非常糟糕的,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独自应对环境和他人,因此时刻用自己的懦弱和依赖来控制别人。
相反,有的边缘型人格的孩子变得很强势,去寻找一些能够被他们控制的人,觉得离开这些人就活不了,比如学生中经常欺负别人的学生,他们通过打来“控制”,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和那个人共生,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全感。还有的边缘型人格问题的学生用“性”来维持共生关系,比如他们不只和一个人谈恋爱,而是更多的占有。有的孩子会靠牺牲自己来让别人觉得欠他很多而控制他人。因此,边缘型人格问题的孩子不能用健康的方式和别人建立关系,严重地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一生。
三、如何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但给孩子生命,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生命力的滋养。实践证明,很多的心理营养只有在父母这里获得,别人再爱孩子也是无法代替父母的。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够在孩子生长的不同阶段给予孩子所需的充足心理营养,比如上面谈到“无条件接纳、安全感、爱、肯定、赞许、认同和模范”等心理营养,孩子才能茁壮成长。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很重要:
1、弯下腰和孩子交流
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司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这样不但会剥夺孩子成长的需要,也会形成依赖的思想,孩子就会被压抑。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做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一起蹲下来成长。
2、该不该说与如何说
父母总爱用唠叨的方式关心孩子,话说多了自然就没有的分量。因此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话的语气、态度、声音和姿体语言的应用远比说话的内容重要的多。孩子能够自己处理的就把权利还给孩子,即使是有点坑洼和挫折,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和应对,做错了不是要大声的呵斥,重要的是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有自尊,感到自己有价值。
所以,与孩子沟通时,要对孩子的问题立刻给回应。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父母不是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语气、手势和肢体动作和非言语行为,将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引导和激发出来。
3、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而且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家庭教育对主要靠的是“身教”,父母的表率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特殊的意义。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先做到。
4、不将过高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的父母总期望孩子实现自己曾经未完成的心愿,他们把评价孩子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落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上。为了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他们费尽心思。然而,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付出不能等同时,父母就会很苦恼和失落。其实,孩子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只会学习的孩子不见得就是成功的。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做选择,成为他真正的自己。
四、心理营养充足对人生的意义
终上所述,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但每个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任何时候都是尽力他们所能去做的。当我们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能得到充分的心理营养时,孩子的生命力自然旺盛,心理能量自然充足,他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很可爱、很自信。他们不需要用外在的赢取他人的关注和认可,无论何时,他们都会用乐观的应对方式,信心百倍地去战胜挫折和困难,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生机和力量。因此,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而心理上的营养在某种意义上大于生理上的营养,故此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至关重要。
妻关系,最好的礼物就是无条件的接纳、重视、安全感、爱、肯定、赞美和认同。
关键词:儿童 心里营养 心理问题 夫妻关系
天下的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自古以来许多的父母一直用严加管教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给予了孩子很多的期待与厚望。当孩子做的好、做的正确时,家长认为是应该的;做的不好、不正确时就是愚笨的,要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宁可去赞许、认可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愿意去夸奖和赞美自己的孩子。他们自认为要求越严越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材”。即使是如今,许多的家长要么过分溺爱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很多物质上的需求;要么过分权威独断,为孩子做选择,剥夺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家长们根本不太懂得孩子不但需要身体上的营养,更需要心理上的营养。人的身心是一个是一个系统,如果只关注身体上的营养而忽视心理上的营养,就会导致不同心理问题的出现。如今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人的生命需要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如同一粒种子,要想让这粒种子更早的生根、发芽、开花,就要更早地去浇灌和滋养它的根茎,给它充分的营养。所以我们越早的给予儿童心理的滋养,孩子就越能够健康快乐得到的成长,他们的生命力就会越强,心理能量就会越充足,自信心就会越高。因此,我们要从小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至关重要。
一、什么心理营养
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指出:心理营养就是无条件的接纳、重视、安全感、爱、肯定、赞美、认同等。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哪个国籍的人,要想健康快乐有生命力地成长,都离不开这些心理营养。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的心理营养有所不同而已。当一个人过多地缺少了心理营养的时候,如同口渴了一样,生命就会有危险,心灵就会枯竭,内在就会不和谐,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或是障碍,孩子更多以躯体上的疾病反应出来。
二、为什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给予的不充分或者是缺失,就会导致不同的身心问题,严重会地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幸福和快乐。那么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到底需要哪些心理营养?这些心理营养又是谁来给他呢?
每个生命离不开父母的孕育与抚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夫妻关系的好与坏,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系统,每个家庭成员都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了人际关系的问题、自我形象的问题、病态依附关系、不健康应对模式的养成、非理性想法的形成、悲观处理各种冲突问题等等。当一个孩子出现了心理或是行为上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家庭成员的互相影响及互动模式,家庭是否功能失调或不完整。可见,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给予孩子最好营养的源泉。
孩子在0—3个月时,最需要的生理营养是乳汁,心理营养是无条件接纳。对于刚出生的孩子,他们的生命是很脆弱的,相对之下,动植物的生命力要远比人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可是人类做不到,婴儿生出来是没有办法自己活的,他们不能走路、不能说话,连微笑也不会,因此讨好不了任何人,他们唯一带给父母的就是麻烦。这时这个生命是最无助的,他们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他,把他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这时只有妈妈最能给他们这样的心理滋养,如果有的妈妈得了产后抑郁症或是还没有做好做妈妈的准备时,他们的不良情绪就会传染给孩子。有的父母也会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孩子就会收不到母亲应给他们的心理营养,将来孩子就会在一生中寻寻觅觅寻找一个重要他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否则他们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应对成长。
4个月—3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才能应对和母亲一体的分离。从妈妈怀孕一直到孩子的3岁之前,他们和妈妈是个共生体,虽然在生下孩子时已经剪断了脐带,孩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但是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独立体,而心理上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共生的,只有当孩子在3岁左右,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识时,他们才能和母亲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多的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原因就是缺少安全感,他们认为离开妈妈是危险的,无法活下去。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一离开妈妈就哭个不停,甚至不能顺利去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因为安全感不够造成的。
4岁—5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和认同。无论孩子做什么,都需要身边重要他人的积极回应,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如果父母或是身边的重要他人给予孩子严厉、批评、指责和埋怨越多,孩子的心理营养就会越发的缺失,最终导致孩子没有自信、低自尊、生命无价值的信念。缺少了这些心理营养,他们的心理能量就没有,经常会自暴自弃,或以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引起成人的注意。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行为问题学生。因此,孩子更需要成人的鼓励、赞美和认同,成人如同他们的一面镜子,在他们没有成熟之前,这面镜子对他们的反馈是极其重要的,当孩子做对做好时,要及时的给予语言上的正强化,继续强化这个行为的保持,当孩子做的不尽仁义时,成人更多的要陪伴孩子战胜挫折,耐心地引导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和放弃。
当孩子6—7岁时,他们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和模范。这个阶段模范的作用很重要,他们会一直找一个模范来学习,学习他们应对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如果父母、老师、同伴或是故事中的人物能给他提供学习、模范的作用,他们的心理营养就会丰富,生命力就会旺盛、快乐、丰盈和有生机。如果营养不足,比如父母的争吵、老师的偏爱以及榜样的缺乏,他们就会迷茫,不知如何应对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孩子在小学阶段更重要是学会学习,养成好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习惯,提供好的模范供孩子学习就是很好的心理营养,而不是学习成绩的好与坏。
由以上可以看出,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如果关系恶劣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
1、因痛苦发展出不健康的应对模式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生病,不管去哪个医院去看,都查不出器质性的问题,而是功能性的问题。他们靠生病得到父母或是身边重要他人的接纳、重视和安全感。有的孩子还会经常出现意外,以此来吸收需要的心理营养。当孩子有行为问题时,如:叛逆、不高兴、摔东西、无故厌学、攻击性行为等,也给了我们成人一个信号,就要分析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是什么?当满足了他的心理营养,他的想法和感受就会改变,行为也就发生神奇的变化。
2、导致边缘型人格问题
边缘型人格问题的孩子一般会在0—3岁因无条件接纳和安全感不足,缺乏心理营养造成的,也有的是遗传因素。这样的孩子表现出的行为是,他们能够生活,生存的比较好,能力特别强,也比较有魅力。但他们的问题是必须和重要他人有共生的关系,他们用控制他人的方式获得安全感,只要一离开身边的重要他人,他们就无法生存。他们经常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变得非常可怜,需要别人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在他们的眼中看世界是非常糟糕的,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独自应对环境和他人,因此时刻用自己的懦弱和依赖来控制别人。
相反,有的边缘型人格的孩子变得很强势,去寻找一些能够被他们控制的人,觉得离开这些人就活不了,比如学生中经常欺负别人的学生,他们通过打来“控制”,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和那个人共生,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全感。还有的边缘型人格问题的学生用“性”来维持共生关系,比如他们不只和一个人谈恋爱,而是更多的占有。有的孩子会靠牺牲自己来让别人觉得欠他很多而控制他人。因此,边缘型人格问题的孩子不能用健康的方式和别人建立关系,严重地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一生。
三、如何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但给孩子生命,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生命力的滋养。实践证明,很多的心理营养只有在父母这里获得,别人再爱孩子也是无法代替父母的。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够在孩子生长的不同阶段给予孩子所需的充足心理营养,比如上面谈到“无条件接纳、安全感、爱、肯定、赞许、认同和模范”等心理营养,孩子才能茁壮成长。除此之外,以下几点也很重要:
1、弯下腰和孩子交流
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司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这样不但会剥夺孩子成长的需要,也会形成依赖的思想,孩子就会被压抑。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做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一起蹲下来成长。
2、该不该说与如何说
父母总爱用唠叨的方式关心孩子,话说多了自然就没有的分量。因此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话的语气、态度、声音和姿体语言的应用远比说话的内容重要的多。孩子能够自己处理的就把权利还给孩子,即使是有点坑洼和挫折,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和应对,做错了不是要大声的呵斥,重要的是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有自尊,感到自己有价值。
所以,与孩子沟通时,要对孩子的问题立刻给回应。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父母不是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语气、手势和肢体动作和非言语行为,将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引导和激发出来。
3、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而且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家庭教育对主要靠的是“身教”,父母的表率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特殊的意义。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先做到。
4、不将过高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的父母总期望孩子实现自己曾经未完成的心愿,他们把评价孩子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落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上。为了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他们费尽心思。然而,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付出不能等同时,父母就会很苦恼和失落。其实,孩子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只会学习的孩子不见得就是成功的。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做选择,成为他真正的自己。
四、心理营养充足对人生的意义
终上所述,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但每个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任何时候都是尽力他们所能去做的。当我们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能得到充分的心理营养时,孩子的生命力自然旺盛,心理能量自然充足,他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很可爱、很自信。他们不需要用外在的赢取他人的关注和认可,无论何时,他们都会用乐观的应对方式,信心百倍地去战胜挫折和困难,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生机和力量。因此,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而心理上的营养在某种意义上大于生理上的营养,故此关注儿童的心理营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