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在高考试题中的分值增加了不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好阅读理解题,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那么要做好阅读理解,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方法;解题技巧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技能和技巧,让他们学会学习。有的人甚至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学习方法的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提高阅读速度还是提高理解程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阅读方法外,还必须传授一些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本文拟从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究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1. 阅读方法
1.1 提高阅读的速度。通过实践我们知道,提高阅读速度没有捷径可循,但确有方法可以借鉴。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阅读材料的体裁也应多样化。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应涉猎。题材也应包括:“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让学生熟悉各种题材才能让他们在阅读时更轻松。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看,不出声地读。当然,朗读在外语学习中举足轻重,但那是学课文的方法,只用于精读。我们这里所谈的阅读主要指泛读,要求速度快,效率高,出声影响速度。要快速地阅读一篇文章,搞清其大意后,再看文章后的题目,弄清楚问的是什么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再到短文中的相应处找答案,这样就可避免把时间花在与题目无关的内容上。遇到生词或不好理解的地方,要学会跳过去。先抓住主要内容和大概意思。如果需要了解细节,回头再慢慢琢磨,不必要时就可越过去,这样就省时间了。
1.2 抓首尾句。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段落一般都有主题句,而且大多位于每段开头(少数情况位于段落末尾或中间),这时,只细读开头和结尾,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能否抓住主题句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1.3 猜词义。在阅读材料中会出现很多学过的单词加前缀或后缀派生而来的,这时就要根据构词法的知识,来确定它的含义。有些词虽然没学过,但在上下文中含有对其的解释,阅读时可用符号标出,无需再为推测其义而浪费时间。有时候,代词的含义也不能忽略,要弄清它到底指代哪一个或几个词,最好也用符号标出,以避免误解。阅读中最是我们困惑的是英语单词的词义难以确定。因为这些单词是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可是在材料中的词义和平时常用的词义大相径庭。这时,就要利用上下文来猜测其含义。当遇到某些动词短语时,切不要被已熟悉的单词字面含义所局限,而要根据其前后的语境,进行逻辑上的分析和推测,确定其真正含义。阅读文章中经常遇到一些外国人名、地名等,这些名词在试卷中一般不加注释。它们既难读又难记。这时,可用一两个大写字母写在它们底下代替它们。如用G代替Georgina,SH代表WilliamShakespeare;用W.P.C代表Washington District ofColumbia……这样,一是醒目,查找有关人、地的信息时方便好找;二是省时,当必须反复阅读或比较时,不必再为读人名、地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
1.4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1.5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
2. 常用的解题技巧
2.1 正选法与排除法
正选法即根据所读材料内容从正面选择最佳答案。如果在有些情况下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考生则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用方法,对于那些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与短文内容相反的选项、与短文内容不相关的选项、虽在短文中出现但答非所问的选项,以及不是问题的主要因素的选项等,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考生可以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排除干扰项:
(1) 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 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原文中没有依据,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 (误否) ——是否有依据? (虚否?) ——是否以偏概全 (偏否?)”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
2.2 定位法与跳读法
定位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即定位),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同义转换),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跳读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跳读原文,并找到相关的句子(有时可能是几个句子)或段落,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等,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2.3 画图与列表法
画图法就是以时间、地点、事件或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关于文章主题和细节的图示的方法。
2.4 概括法与推理法
概括法指根据所读材料概括文章主题、要点、标题和中心思想等;而推理法则指根据所读材料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信息和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考生在运用推理法时首先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然后再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和加工,由表及里,由浅人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文章进行深层处理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此时切忌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也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揣测,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2.5 常识法与背景法
常识法是考生利用已有的常识进行识别和判断的方法。背景法与常识法相似,指考生充分运用所读材料的信息答题。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方法和技巧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理解之所以差,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如果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时能坚持渗透有效的阅读策略,那么学生的閱读能力定会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孟宪云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
[2] 翟文明 阅读力提高手册[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方法;解题技巧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技能和技巧,让他们学会学习。有的人甚至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学习方法的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提高阅读速度还是提高理解程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阅读方法外,还必须传授一些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本文拟从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究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1. 阅读方法
1.1 提高阅读的速度。通过实践我们知道,提高阅读速度没有捷径可循,但确有方法可以借鉴。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阅读材料的体裁也应多样化。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应涉猎。题材也应包括:“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让学生熟悉各种题材才能让他们在阅读时更轻松。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看,不出声地读。当然,朗读在外语学习中举足轻重,但那是学课文的方法,只用于精读。我们这里所谈的阅读主要指泛读,要求速度快,效率高,出声影响速度。要快速地阅读一篇文章,搞清其大意后,再看文章后的题目,弄清楚问的是什么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再到短文中的相应处找答案,这样就可避免把时间花在与题目无关的内容上。遇到生词或不好理解的地方,要学会跳过去。先抓住主要内容和大概意思。如果需要了解细节,回头再慢慢琢磨,不必要时就可越过去,这样就省时间了。
1.2 抓首尾句。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段落一般都有主题句,而且大多位于每段开头(少数情况位于段落末尾或中间),这时,只细读开头和结尾,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能否抓住主题句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1.3 猜词义。在阅读材料中会出现很多学过的单词加前缀或后缀派生而来的,这时就要根据构词法的知识,来确定它的含义。有些词虽然没学过,但在上下文中含有对其的解释,阅读时可用符号标出,无需再为推测其义而浪费时间。有时候,代词的含义也不能忽略,要弄清它到底指代哪一个或几个词,最好也用符号标出,以避免误解。阅读中最是我们困惑的是英语单词的词义难以确定。因为这些单词是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可是在材料中的词义和平时常用的词义大相径庭。这时,就要利用上下文来猜测其含义。当遇到某些动词短语时,切不要被已熟悉的单词字面含义所局限,而要根据其前后的语境,进行逻辑上的分析和推测,确定其真正含义。阅读文章中经常遇到一些外国人名、地名等,这些名词在试卷中一般不加注释。它们既难读又难记。这时,可用一两个大写字母写在它们底下代替它们。如用G代替Georgina,SH代表WilliamShakespeare;用W.P.C代表Washington District ofColumbia……这样,一是醒目,查找有关人、地的信息时方便好找;二是省时,当必须反复阅读或比较时,不必再为读人名、地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
1.4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1.5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
2. 常用的解题技巧
2.1 正选法与排除法
正选法即根据所读材料内容从正面选择最佳答案。如果在有些情况下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考生则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用方法,对于那些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与短文内容相反的选项、与短文内容不相关的选项、虽在短文中出现但答非所问的选项,以及不是问题的主要因素的选项等,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考生可以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排除干扰项:
(1) 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 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原文中没有依据,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 (误否) ——是否有依据? (虚否?) ——是否以偏概全 (偏否?)”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
2.2 定位法与跳读法
定位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即定位),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同义转换),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跳读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跳读原文,并找到相关的句子(有时可能是几个句子)或段落,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等,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2.3 画图与列表法
画图法就是以时间、地点、事件或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关于文章主题和细节的图示的方法。
2.4 概括法与推理法
概括法指根据所读材料概括文章主题、要点、标题和中心思想等;而推理法则指根据所读材料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信息和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考生在运用推理法时首先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然后再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和加工,由表及里,由浅人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文章进行深层处理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此时切忌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也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揣测,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2.5 常识法与背景法
常识法是考生利用已有的常识进行识别和判断的方法。背景法与常识法相似,指考生充分运用所读材料的信息答题。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方法和技巧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理解之所以差,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如果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时能坚持渗透有效的阅读策略,那么学生的閱读能力定会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孟宪云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
[2] 翟文明 阅读力提高手册[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