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教学的源性策略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的目的是学,学的目的是满足需要,根据需要施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需要是动机的内因,是学习探究的源头。从源头入手,制订科学教学的源性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策略。
  
  一、初中科学教学“源”的确定
  
  1.推测科学教学的起源形式。
  “动物教子猎食,子学之有用,遂代代相传”,这就是科学教学的一种原始形态。人类社会的原始教学,自然也以生存为首责,传授实用技能,总结自然规律,这就是说“科学有用”是科学教学的存在之本,是教学的最根本之“源”。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秘或对自然的一种敬畏自始至终伴随着人们的思考,激发着人们探究的热情,这种热情来自于人的“好奇本性”和“适应自然”的本能。因此,“有趣和神秘感”就是科学探究的根本之“源”。
  2.初中科学教学“源”的确定。
  综合上述推测,我们可以肯定:“有趣、好玩”或“有用、神秘”是学习科学的源动力,是教学的出发点。越原始的动力越能产生持久的作用。初中阶段是科学学习态度和方法改变的主要时期,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和造成成绩差异的主要时期,没有做到研究学生的兴趣源,没有利用学生的学习源动机施教是主要原因。实施源性策略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策略。
  
  二、源性策略的具体操作
  
  源性必定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从学生亲近的环境、实物、信息等入手开展科学教学是源性策略的主要操作。
  1.充分挖掘身边近、熟、热、趣素材。
  挖掘身边“近、熟、热、趣”的教学素材,有利于促进教学的互动。
  (1)贴近生活的、学生有所了解的近、熟类素材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共同研究、探讨中来。
  (2)热点话题可使学生一听来劲。
  (3)感兴趣的素材可以诱导学生钻研、探索,去获得学习的成功。
  2.留住校园杂草,给学生一片神秘的天地。
  留住校园杂草,并不是让校园杂草丛生,而是让校园的某一个角落保持野味,最好是有水有草的、野味十足的地方,让学生在白天能见到蝌蚪或小鱼的游动,自然感知野草的枯荣;晚上静听蛙鸣虫叫,偶尔还能见到萤火飞起。如此学生会觉得这是一块无人看管的地方,随时都可放心地采摘一些野草、野花、野果,这样很多探究的问题自然就会从心底产生。如果能使这个角落成为学生心中的那块“鲁迅所说的百草园”,那么学生就会知道什么叫做亲近自然、什么叫做“自主探究”。但现在,这种环境太少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除了与钢筋水泥的混凝土建筑、虚拟的网络、精彩的电视、教室中的学习、实验室中规定的实验相伴外,还有能伴随的就是公园中挂着“不准踏入”、“不准采摘”字牌的不能碰的花草树木。现在的孩子真正接触自然的机会几近为零,这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教育的失败。
  3.强化简单实验设计,使学生觉得实验探究不再那么遥远。
  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努力实现“取材生活化、操作简单化、成本最低化”。只有感觉到实验不麻烦的时候,学生才会很快接受实验操作,并以此开展探讨,这是科学简单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当拿起蜡烛、调羹、吸管、饮料瓶和厨房中的醋、盐、糖、洗洁精等就能实验时,学生就会觉得实验探究是那么简单方便,自主探究也就成为可能。
  4.上好“认识校园生物”一课,使校园成为一本综合类的教科书。
  校园素材是教学的一种源性素材。“舍近而求远”的开发是许多教育者的一贯作风;对校园资源熟视无睹是许多教育者的职业通病。这样的教学肯定脱离实际,这种现状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与其它基地相比,校园的课程的资源更具长期的稳定性、教育教学的直接性、不同学科的共享性、师生互动的便利性、育人的潜在性和与课堂教学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如果将校园建成人文化的花园,那就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综合类教科书,学生会有“游在花间,行在书中”的感觉,休闲学习两不误。上好“认识校园生物”一课对学生学习科学具有引领性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品质意义深远。
  5.质疑教科书,及时收集课堂生成,将好的点子升华为科技创新项目。
  探究是科学的本质,质疑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更是研究科学的一种手段。上海向明中学的5名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16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教授提出的“鱼用改变鳔中气体多少,来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论断。温岭小学生观察蜗牛后,写出了“蜗牛夏眠的主要因素研究”报告;七年级学生学习天平使用后,发明了“可在凹凸不平处使用的天平”。这些项目在省乃至全国都获得了大奖,使学生体验了科学的好玩、有用,更是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快乐,为更深入地钻研科学播下了健康的种子。通过质疑课本取得创新成果后的学生不但不会看不起课本,反而会更加喜欢钻研教材。
  6.积极营造震撼的课堂。
  当学生提心吊胆地看着老师将一根竹签插入气球而气球安然无恙时,当学生在一盘杂草中再也找不到一些亲手放进去的小棒时,莫名的震撼会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和积极地参与。当研究之后发现“一贯认为如此的身边事物却原来是错的”或“原来司空见惯的,它的背后却蕴藏着天大的秘密”的一类越是生活化的近熟事例,越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力,越能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越能激发学生深思的动力,这样的课堂就越有效。
  7.建立交流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科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在建构冲突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假如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今后的学习就会变成被动的接受,知识也就无法真正内化。实践表明:交流越及时,越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越能激发探究的热情,特别是当好奇心在交流中得到满足的时候,学生的求知欲会积极上升。正如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先生所说:“科学研究的动力有三心:好奇心,责任心,功利心。好奇心才是科学研究最原始的动力,也是最持久的动力。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人的内在动力,是生活的第一需要。”(王渝生,光明日报,2007年8月2日第10、11版)。当人的第一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时,人对其他层次的需要就会有强大的后劲。
  8.引导学生带着课题走向社会。
  开展切口小、事关课程学习内容的、便于操作的小课题研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真理。这是一种交互性、合作性极强的互动教学形式,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使“科学有用”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
  9.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回课堂。
  学生经常使用网络化的媒体和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可以大大拓宽视野,能激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回课堂,这样的课堂主体角色就会由教师的“独角戏”成为学生的“问答会”,使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当学生再由课堂走向媒体或场馆的时候,又会有新的发现和想法。与单独的课堂教学相比,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生的钻研深度肯定能得到不断的加深。
  
  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改变评价机制并非易事。
  “人多资源少,考试如过独木桥”的国情,对大题量训练者有利,科学好奇心、科学探究能力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很难在升学考试中得到体现,有时创新性的答案反被视为另类。
  2.长期机械化的教学实践使教师丧失教学素材开发的能力。
  老观念认为,教书就是使用现成的素材教教科书,教师考虑的只是如何把这些内容教好。长期的统一考试、统一教参、统一进度和传统性的灌输式教育,使教师逐渐丧失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这为有效地实施源性策略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3.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给教学实施带来了难度。
  学生的生活大部分在学校度过,即使在家也是很少参加实践性的活动,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长期地在理论学习中过着“真空”式的学习生活。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与现代信息的零距离接触,更加加剧了学生对周边具体事物的漠不关心、熟视无睹。这种生源性的体验缺乏,也会对源性策略造成障碍。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他们讨厌写作文,怕上作文课。"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
旅游业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一个行业,相对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教育起步较晚,相对滞后,特别是导游专业领域内的教学,至今尚未形成比较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导游业务》课是旅游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笔试和现场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在专业课中也具有主干核心课的地位。笔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在承担导游业务教学中不断作新的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下面笔者以自身的教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内涵、类型及特点,其次探讨了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应用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案例教学应用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恰当选择和使用案例、开展案例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对案例及案例教学的性质
本文分析了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作文的命题特点,并作出新课标表语文作文未来命题趋势和方向预测,并从关注现实、价值取向、思辨能力等方面提出高考作文备考三个阶段的应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全面落实高中课程方案,扎实推进高中素质教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地布置和检查学生的作业;利用好晚自修和双休日。    一、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教材、教法研究颇多,但是往往忽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其实学生的学法比教师的教法更重要。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人,教师不可能把学生从起点站一直护送到终点站。素
目的:  评价益气活血方、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及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对2015年
脱氢表雄酮 (DHEA)rn虽然一些研究表明,DHEA可能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抑郁症和阴道萎缩有些许帮助,但几乎没有证据支持抗衰老的主张.此外,DHEA是多种激素的前体,使用会造成严重
期刊
古有女子三从四德,《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是古代女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学习内容。那么,作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学习内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一从三德。    一、一从——唯“实”是从    学校教育,一头挑起的是民族的希望与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燃起生命之火,绽放出生命之花,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每个少先队员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对于少先队工作要循循善诱,让队员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接受教育。    一、唤起队员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也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主旋律。少先队要以新时代人的素质为大背景,以队员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队员的主体地位,激
美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创造是美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发的边疆。”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教育的培养目标。面对竞争日趋竞争的社会,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美术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训练。下面我就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兴趣,激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