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只是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盲目地学习知识,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阅读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那么,大家要如何提升名著阅读的质量,让自己真正读有所得呢?为此,笔者建议大家借助思维导图来阅读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绘制以下三种思维导图。
一、内容梳理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发明的。他曾经说过:“人们的大脑就是为了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而工作的。”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并且有着高度组织性的图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名著的内容,进而了解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
每读完一个或者几个章节后,我们可以将故事情节呈现到思维导图上,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梳理清楚,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在旁边标出关键词。比如,在读完《边城》后,有的同学绘制了这个思维导图(图一):
这一导图不仅把《边城》的主题概括了出来,还写出了关键词,使内容图看起来简单清晰、一目了然,值得大家借鉴。
二、人物分析图
同学们在读完一本名著之后往往对其中的人物有最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出来的,目的是借助人物来折射出社会中的某一现象或阐明某种道理。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
在绘制人物分析图时,我们可以针对人物的某一性格特点进行局部的分析,也可以联系全文,对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可以将文中出现的人物与自己在其他名著中读到的相似的人物進行对比分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理解的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比如,在阅读了《边城》之后,我们可以就“翠翠”这一主人公形象绘制人物分析图(如图二)。
三、读后感悟图
我们都知道,文学名著是前人思想的精华,无时无刻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在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与作者交流,看到社会百态,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从而完善自己对真善美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在读完名著后,我们可以自主地绘制读后感悟图,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读后感悟图既可以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思考和对文中某个细节的推敲,也可以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解读,还可以是对文中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理解。比如,在阅读了《边城》之后,有的同学对作者笔下的“风俗美”进行了解读,并绘制了思维导图(如图三)。
该同学认为《边城》的“风俗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端午节的龙舟赛,二是当时富有特色的婚恋习俗,三是小镇中的吊脚楼。“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这段文字就详细地介绍了当地赛龙舟的风俗。作者把赛龙舟的整个过程细致地叙述出来,蕴含着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作品中描写的那如雷般的鼓声、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庆祝胜利的鞭炮声,作者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现了湘西小镇强悍与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同学们既可以用相关的绘图软件来绘制思维导图,又可以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绘制图形。希望大家可以用好这种方法,进而高效地阅读名著。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一、内容梳理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发明的。他曾经说过:“人们的大脑就是为了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而工作的。”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并且有着高度组织性的图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名著的内容,进而了解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
每读完一个或者几个章节后,我们可以将故事情节呈现到思维导图上,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梳理清楚,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在旁边标出关键词。比如,在读完《边城》后,有的同学绘制了这个思维导图(图一):
这一导图不仅把《边城》的主题概括了出来,还写出了关键词,使内容图看起来简单清晰、一目了然,值得大家借鉴。
二、人物分析图
同学们在读完一本名著之后往往对其中的人物有最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出来的,目的是借助人物来折射出社会中的某一现象或阐明某种道理。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
在绘制人物分析图时,我们可以针对人物的某一性格特点进行局部的分析,也可以联系全文,对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可以将文中出现的人物与自己在其他名著中读到的相似的人物進行对比分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理解的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比如,在阅读了《边城》之后,我们可以就“翠翠”这一主人公形象绘制人物分析图(如图二)。
三、读后感悟图
我们都知道,文学名著是前人思想的精华,无时无刻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在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与作者交流,看到社会百态,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从而完善自己对真善美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在读完名著后,我们可以自主地绘制读后感悟图,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读后感悟图既可以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思考和对文中某个细节的推敲,也可以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解读,还可以是对文中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理解。比如,在阅读了《边城》之后,有的同学对作者笔下的“风俗美”进行了解读,并绘制了思维导图(如图三)。
该同学认为《边城》的“风俗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端午节的龙舟赛,二是当时富有特色的婚恋习俗,三是小镇中的吊脚楼。“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这段文字就详细地介绍了当地赛龙舟的风俗。作者把赛龙舟的整个过程细致地叙述出来,蕴含着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作品中描写的那如雷般的鼓声、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庆祝胜利的鞭炮声,作者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现了湘西小镇强悍与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同学们既可以用相关的绘图软件来绘制思维导图,又可以用手中的纸和笔来绘制图形。希望大家可以用好这种方法,进而高效地阅读名著。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