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国家生态区,门头沟区具有资源、人文、区位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在自然资源方面,全区98.5%的面积是山区,北京第一大河永定河纵贯全区,由群山、绿野和水系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对首都北京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在人文资源方面,形成了以永定河文化为统揽的历史、民俗、宗教等诸多底蕴深厚的流域文化,是都市人群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理想地区。在区位条件方面,门头沟区地处长安街的最西端,是北京空间布局“一轴”与“一带”的西部连接点,对首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做出了在全区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决定。主要目的就是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载体,加快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力推进全区生态建设,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实施生态立区战略,门头沟区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目标体系、生态涵养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保护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投融资体系六大体系建设。
建设高起点的生态目标体系
门头沟区创建国家生态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4到10年的努力,逐步把门头沟区建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绿色经济特色明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区。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国家生态区、环境优美镇(街道)、生态村(社区)创建活动,分两个阶段把门头沟区整体建成国家生态区。第一个阶段重点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从2005年起到2008年,争取利用4年的时间,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使全区50%的村、镇、社区、街道,分别达到生态文明村、环境优美镇、生态社区和环境优美街道考核标准。使全区整体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标准,为实现生态区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个阶段全面创建国家生态区。从2009年到2015年,再用7年时间,使全区80%的村、镇、社区和街道,分别达到生态文明村、环境优美镇、生态社区和环境优美街道考核标准;使全区整体达到国家生态区考核标准,门头沟新城整体达到国家环境模范城市考核标准。
建设高品位的生态涵养体系
加快实施山区生态涵养工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重点,大力推进荒山绿化,争取用4年时间使山区规划宜林荒山荒地基本实现绿化;以官厅山峡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加强对小流域和泥石流的综合治理;以废旧矿山和被破坏的山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加快门头沟新城地下采空区治理,抓好重点地区的废旧矿场修复、重点沟峪治理和被破坏山体的恢复;以交通要道和永定河为重点,加快建设绿色通道,形成集景观、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富民走廊。加快实施环境保护工程,集中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垃圾消纳、污染防治等环境设施,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争取利用4年时间,广泛开展全民参与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整治城市出入口、商业集中区、重点污染源和旅游景区、国道沿线、公共场所等窗口部位,以及偏僻街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全力创建一批绿色社区和环境优美街道,加快发展一批生态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和环境优美镇,以整洁的城乡面貌迎接2008年奥运会召开。
建设高效益的生态产业体系
以煤炭、矿山和砂石为代表的矿业经济一度是门头沟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这种以资源开采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造成全区三次产业大多质量低、效益差,高新技术、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不足,缺乏一批真正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针对以上不足,门头沟区深入推进绿色富民,建设高效益的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引导石龙工业区加快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区属工业优化升级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关闭落后生产企业和传统采矿业,力争到2010年把不符合市级标准的采矿业全部关闭。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服务旅游转变,做大做强旅游服务经济。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文化品位,推进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与地区功能相适应的综合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永定河文化为依托的文化产业。推动城市单一服务功能向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转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提升门头沟新城的城市功能,明确各镇村的发展功能。大力发展山区社会事业,推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和优势产业向农村延伸,促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优质社会资源向山区辐射,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展、人口聚集、设施完善的新村镇。
建设高标准的生态保护体系
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企业化改革,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建设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路子;整合政府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职能,逐步形成区镇街分级负责、各部门整体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建设推进机制。加强对全区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等项制度,不断拓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渠道。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规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门头沟区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环保生产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完善环境责任制,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社会成员行为,推动环境污染由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和预防转变,实现环境建设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建立生态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建设高境界的生态文化体系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全区人民充分认识建设国家生态区的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加快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尽快把全区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地区功能定位上来,统一到创建国家生态区的重大决策上来,全民动手,人人参与,形成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强大合力。
成立创建国家生态区工作领导小组,就生态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加强协调和指导。要做到准备工作到位,有关部门要详细了解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的规定和程序,在抓紧申报的基础上,力争年底前尽快编制完成创建工作规划,抓紧组织实施。做到目标责任到位,建立生态区建设指标考核体系,落实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按年度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加强考核,保证落实。做到工作保障到位,在成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配强工作人员,分年度落实资金预算,保证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山区生态建设项目和环保产业,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市里对门头沟区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在用足、用好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补偿费征收使用政策。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进一步强化污染企业的责任,制定鼓励和限制发展的产业名录,加速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退出市场。落实好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在研究工作时,统筹考虑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快山区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
作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做出了在全区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决定。主要目的就是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载体,加快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力推进全区生态建设,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实施生态立区战略,门头沟区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目标体系、生态涵养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保护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投融资体系六大体系建设。
建设高起点的生态目标体系
门头沟区创建国家生态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4到10年的努力,逐步把门头沟区建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绿色经济特色明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区。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国家生态区、环境优美镇(街道)、生态村(社区)创建活动,分两个阶段把门头沟区整体建成国家生态区。第一个阶段重点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从2005年起到2008年,争取利用4年的时间,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使全区50%的村、镇、社区、街道,分别达到生态文明村、环境优美镇、生态社区和环境优美街道考核标准。使全区整体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标准,为实现生态区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个阶段全面创建国家生态区。从2009年到2015年,再用7年时间,使全区80%的村、镇、社区和街道,分别达到生态文明村、环境优美镇、生态社区和环境优美街道考核标准;使全区整体达到国家生态区考核标准,门头沟新城整体达到国家环境模范城市考核标准。
建设高品位的生态涵养体系
加快实施山区生态涵养工程。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重点,大力推进荒山绿化,争取用4年时间使山区规划宜林荒山荒地基本实现绿化;以官厅山峡综合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加强对小流域和泥石流的综合治理;以废旧矿山和被破坏的山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加快门头沟新城地下采空区治理,抓好重点地区的废旧矿场修复、重点沟峪治理和被破坏山体的恢复;以交通要道和永定河为重点,加快建设绿色通道,形成集景观、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富民走廊。加快实施环境保护工程,集中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垃圾消纳、污染防治等环境设施,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争取利用4年时间,广泛开展全民参与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整治城市出入口、商业集中区、重点污染源和旅游景区、国道沿线、公共场所等窗口部位,以及偏僻街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全力创建一批绿色社区和环境优美街道,加快发展一批生态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和环境优美镇,以整洁的城乡面貌迎接2008年奥运会召开。
建设高效益的生态产业体系
以煤炭、矿山和砂石为代表的矿业经济一度是门头沟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这种以资源开采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造成全区三次产业大多质量低、效益差,高新技术、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不足,缺乏一批真正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针对以上不足,门头沟区深入推进绿色富民,建设高效益的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引导石龙工业区加快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区属工业优化升级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关闭落后生产企业和传统采矿业,力争到2010年把不符合市级标准的采矿业全部关闭。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服务旅游转变,做大做强旅游服务经济。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文化品位,推进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与地区功能相适应的综合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永定河文化为依托的文化产业。推动城市单一服务功能向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转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提升门头沟新城的城市功能,明确各镇村的发展功能。大力发展山区社会事业,推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和优势产业向农村延伸,促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优质社会资源向山区辐射,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展、人口聚集、设施完善的新村镇。
建设高标准的生态保护体系
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企业化改革,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建设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路子;整合政府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职能,逐步形成区镇街分级负责、各部门整体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建设推进机制。加强对全区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等项制度,不断拓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渠道。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规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门头沟区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环保生产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完善环境责任制,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社会成员行为,推动环境污染由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和预防转变,实现环境建设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建立生态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建设高境界的生态文化体系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全区人民充分认识建设国家生态区的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加快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尽快把全区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地区功能定位上来,统一到创建国家生态区的重大决策上来,全民动手,人人参与,形成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强大合力。
成立创建国家生态区工作领导小组,就生态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加强协调和指导。要做到准备工作到位,有关部门要详细了解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的规定和程序,在抓紧申报的基础上,力争年底前尽快编制完成创建工作规划,抓紧组织实施。做到目标责任到位,建立生态区建设指标考核体系,落实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按年度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加强考核,保证落实。做到工作保障到位,在成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配强工作人员,分年度落实资金预算,保证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山区生态建设项目和环保产业,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市里对门头沟区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在用足、用好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补偿费征收使用政策。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进一步强化污染企业的责任,制定鼓励和限制发展的产业名录,加速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退出市场。落实好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在研究工作时,统筹考虑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快山区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