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的抗争与辉煌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曼德拉依然备受世界瞩目。为什么人们依旧关注他,他的精神于当下的世界是否仍有意义?《中国周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
跟懂法的人讲法才起作用
《中国周刊》:被监禁27年,曼德拉能最终坚持活着走出监狱,从他个人、社会法治以及国际舆论等层面看,都有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一奇迹?
贺文萍:首先,曼德拉有一种真理能战胜谬误的信念支撑着他。种族隔离制度,是非正义、非人道的。曼德拉出自酋长家庭,受过教育,他对体制不公的认识,在理性与深度上,都超过目不识丁的普通人那种完全本能的反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放眼看世界,像在西欧美国,民主自由的民权意识高涨。哪怕是为了自己一个特殊族群的利益,就像现在同性恋争取自己的权益一样,都在不懈奋斗。更何况是南非那种因为人种原因,而争取更基本的人权。
在法治层面,南非在白人统治时期,也是有法律的。他们也搞选举等等,但只局限于白人群体,法治什么的跟黑人不搭界。监狱里狱卒是白人,他们从小接受教育,法治观念很强。由于监禁时间长,曼德拉跟狱卒交流沟通多了,熟悉了,也会跟他们讲世界发展的大势,有一天黑人也会适用于法律体系等等。
跟懂法的人讲法是有作用的,跟不懂法的人讲只能是对牛弹琴。很多白人也认识到那种制度的不可延续性。即使狱卒也未必是强烈的种族主义分子,他只是干那份工作,穿那件衣服而已。他们从心底里认可,才没有特别为难曼德拉这些人。
国际社会的关注更是鼓舞他们的重大力量。包括中国当时也搞过“释放曼德拉”这样的活动。这肯定会给白人当局造成舆论压力,虽然他们无法保证曼德拉不会死在监狱里,但至少不会对曼德拉实施拷打、虐待等肉体折磨,他生病肯定要给他治啊。关着他,你已经背负很大压力了,他有个三长两短,形势会更严重。一个人出名以后,谁要动你,总得三思的。
斗争就是要展示力量与诉求
《中国周刊》:曼德拉出狱后,最终选择了和解,当然与政府的和谈是从仍在狱中时就开始了。这种和解的精神,是从《自由宪章》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呢,还是多年的斗争与监禁,让他最终在暴力与和解之间,做出了勇敢、理智的选择?
贺文萍:曼德拉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人。为实现理想,无论武装斗争,还是和平谈判,都只是手段,而非终极目标。
非国大去年刚庆祝成立一百年,已是百年老党。成立之初,他们就没说要搞武装斗争,而是和平抗议示威,表达自己的诉求。上世纪60年代,成立“民族之矛”,开始武装斗争,是因为白人政权首先制造了一些惨案。你用暴力镇压,那他不得不暴力反抗。和平这条路走不通了,上街去,不让你上,给你弹压、抓捕。非国大的人,不都躲到坦桑尼亚、赞比亚这些邻国去了吗,在国外秘密进行组织建设。这些国家支持了他们,包括中国也支持他们,所以他们也有一些资金和武器来源。
如曼德拉所说,他们是要让白人政府“统治不下去”,就像甘地搞“非暴力不合作”一样,他也是不合作。但白人经济越来越离不开黑人,他们人口占少数,很多白人都让黑人来打工干活。暴力也好,不合作也好,他的终极目标都是,让白人政府治理不下去,迫使他们谈判。
《中国周刊》:曼德拉及非国大能与白人政府及其最后一任总统德克勒克实现和谈与政治制度的和平变革,从南非国内政治形势与国际局势讲,都有什么历史条件与机遇?
贺文萍:种族隔离这种与世界大潮相违背的制度,靠着特定的像冷战这样的环境,虽然能支撑一下,但这条路必定越走越窄。
国际形势出现对黑人有利的重大变化,主要是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支持没那么强烈了,而国内也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种族隔离的确不行了,白人也感觉到了压力。
白人执政党国民党强硬派下台,德克勒克上台,他更看得清局势,也释放出了缓和的信号。曼德拉立刻把握住了这些机会,对非国大党内的强硬派做了工作,向他们阐明了大势,最终双方谈判达成了没有暴力流血的转型。
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如联合国的支持,比如制宪谈判,联合国就表明态度支持非国大提出的一些主张。最后德克勒克与曼德拉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周刊》:“斗争、真相、和解”三者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
贺文萍:斗争是手段。你为权利而战,但你完全没有力量,没有斗争,那对方就觉得你可以忽略,没人搭理你。弱者的声音没有人听到,就像你不发微博,什么也没有,埋没在人山人海中,谁会关注你。
斗争就是要展示力量,展示诉求,表示自己的存在和正义性。这样才可能争取到国内和国际各方面舆论、道德支持。而反对种族主义,非常容易在道义上凝聚力量、赢得支持。
真相,是非国大夺得政权后,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目的在于和解,真相则是还原事物本质的过程,是获得和解的必要步骤和必经阶段,也是基础。如果真相都模模糊糊,那和解就无从谈起。这需要双方真实地面对历史错误及其原因。
但搞清楚真相,不是为了复仇,和解才是最终目标。曼德拉有句话很伟大,他说我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压迫,不管这压迫是来自白人还是黑人,黑人压迫白人也是种族压迫。
和解是解决所有争端的法宝
《中国周刊》: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种制度安排,在南非的效果怎样,有何意义?
贺文萍:在种族隔离刚结束之时,维持了平稳过渡,意义非常重大。没有形成互相仇杀的状态,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融洽。整个南非的经济基础没有受到触动。这是这个政策的最大成效。
但南非转型至今快二十年了,现在他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南非的经济结构似乎没什么变化,还是过去白人主导的经济。政治上,黑人掌权了,出现了少部分黑人中产阶级,但黑人失业率很高,大多数还是贫困人口。
上周我刚跟南非驻华大使、参赞等人聊过这事儿。他们就觉得真相与和解了,好像就把过去一笔勾销了,无所谓了。但除了认清真相外,他们还觉得白人得让渡点什么,作为一种补偿。
和解的政策非常好,但随着时代发展,黑人要求获得经济发展好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矛盾很快尖锐化了。这就需要对政策进行微调、细化,使矛盾得以释放。这个国家需要磨合。
《中国周刊》: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种机制,对当下国际范围内的一些议题是否仍有意义?
贺文萍:以卢旺达处理种族大屠杀为例,他们就向南非学习,1994年到现在,转型过程很好。如今他们是全非洲最干净的国家,首都基加利是全非洲安全系数最高的城市。我在那儿住过三个月,特安全,不用担心有人来抢你的包。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借鉴意义,不局限于种族矛盾。这就是曼德拉的伟大之处,他的精神让他成为一个全球人物,他的精神适用于全世界任何冲突和争端的解决,和解是解决世界上所有争端的法宝。哪怕是叙利亚,好像势不两立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中日之间也一样,认清历史,就是认清真相。德国搞得好,整个欧洲实现一体化。现在不能想象欧洲国家再互相打起来。
《中国周刊》: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曼德拉依然备受世人注目与关心。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是否还有出现曼德拉这种人物的土壤和环境?
贺文萍:首先,曼德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南非施行了三百年种族隔离制度,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另外,把他关到牢里27年,放出来后当选第一任黑人总统,这种传奇也找不到。
如果曼德拉只是前半段坐牢,没有后半段,也不会这么传奇,只是一个知名的反政府人士,只是一个受迫害者。但他的伟大,不光是当选总统,他一届任期满后,就主动下台。很多非洲领导人都是一干到死,把牢坐穿,把权位也坐穿。他没什么绯闻,他也没敛财,卸任后还致力于艾滋病防治等公益事业。
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人物,至少他身上的以上几个元素,很难再找到。现在世界还不太平,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朝鲜半岛问题、巴以争端,叙利亚内战打了三年了,还存在着类似的历史环境,但会不会产生类似的历史人物,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跟懂法的人讲法才起作用
《中国周刊》:被监禁27年,曼德拉能最终坚持活着走出监狱,从他个人、社会法治以及国际舆论等层面看,都有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一奇迹?
贺文萍:首先,曼德拉有一种真理能战胜谬误的信念支撑着他。种族隔离制度,是非正义、非人道的。曼德拉出自酋长家庭,受过教育,他对体制不公的认识,在理性与深度上,都超过目不识丁的普通人那种完全本能的反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放眼看世界,像在西欧美国,民主自由的民权意识高涨。哪怕是为了自己一个特殊族群的利益,就像现在同性恋争取自己的权益一样,都在不懈奋斗。更何况是南非那种因为人种原因,而争取更基本的人权。
在法治层面,南非在白人统治时期,也是有法律的。他们也搞选举等等,但只局限于白人群体,法治什么的跟黑人不搭界。监狱里狱卒是白人,他们从小接受教育,法治观念很强。由于监禁时间长,曼德拉跟狱卒交流沟通多了,熟悉了,也会跟他们讲世界发展的大势,有一天黑人也会适用于法律体系等等。
跟懂法的人讲法是有作用的,跟不懂法的人讲只能是对牛弹琴。很多白人也认识到那种制度的不可延续性。即使狱卒也未必是强烈的种族主义分子,他只是干那份工作,穿那件衣服而已。他们从心底里认可,才没有特别为难曼德拉这些人。
国际社会的关注更是鼓舞他们的重大力量。包括中国当时也搞过“释放曼德拉”这样的活动。这肯定会给白人当局造成舆论压力,虽然他们无法保证曼德拉不会死在监狱里,但至少不会对曼德拉实施拷打、虐待等肉体折磨,他生病肯定要给他治啊。关着他,你已经背负很大压力了,他有个三长两短,形势会更严重。一个人出名以后,谁要动你,总得三思的。
斗争就是要展示力量与诉求
《中国周刊》:曼德拉出狱后,最终选择了和解,当然与政府的和谈是从仍在狱中时就开始了。这种和解的精神,是从《自由宪章》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呢,还是多年的斗争与监禁,让他最终在暴力与和解之间,做出了勇敢、理智的选择?
贺文萍:曼德拉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人。为实现理想,无论武装斗争,还是和平谈判,都只是手段,而非终极目标。
非国大去年刚庆祝成立一百年,已是百年老党。成立之初,他们就没说要搞武装斗争,而是和平抗议示威,表达自己的诉求。上世纪60年代,成立“民族之矛”,开始武装斗争,是因为白人政权首先制造了一些惨案。你用暴力镇压,那他不得不暴力反抗。和平这条路走不通了,上街去,不让你上,给你弹压、抓捕。非国大的人,不都躲到坦桑尼亚、赞比亚这些邻国去了吗,在国外秘密进行组织建设。这些国家支持了他们,包括中国也支持他们,所以他们也有一些资金和武器来源。
如曼德拉所说,他们是要让白人政府“统治不下去”,就像甘地搞“非暴力不合作”一样,他也是不合作。但白人经济越来越离不开黑人,他们人口占少数,很多白人都让黑人来打工干活。暴力也好,不合作也好,他的终极目标都是,让白人政府治理不下去,迫使他们谈判。
《中国周刊》:曼德拉及非国大能与白人政府及其最后一任总统德克勒克实现和谈与政治制度的和平变革,从南非国内政治形势与国际局势讲,都有什么历史条件与机遇?
贺文萍:种族隔离这种与世界大潮相违背的制度,靠着特定的像冷战这样的环境,虽然能支撑一下,但这条路必定越走越窄。
国际形势出现对黑人有利的重大变化,主要是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支持没那么强烈了,而国内也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种族隔离的确不行了,白人也感觉到了压力。
白人执政党国民党强硬派下台,德克勒克上台,他更看得清局势,也释放出了缓和的信号。曼德拉立刻把握住了这些机会,对非国大党内的强硬派做了工作,向他们阐明了大势,最终双方谈判达成了没有暴力流血的转型。
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如联合国的支持,比如制宪谈判,联合国就表明态度支持非国大提出的一些主张。最后德克勒克与曼德拉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周刊》:“斗争、真相、和解”三者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
贺文萍:斗争是手段。你为权利而战,但你完全没有力量,没有斗争,那对方就觉得你可以忽略,没人搭理你。弱者的声音没有人听到,就像你不发微博,什么也没有,埋没在人山人海中,谁会关注你。
斗争就是要展示力量,展示诉求,表示自己的存在和正义性。这样才可能争取到国内和国际各方面舆论、道德支持。而反对种族主义,非常容易在道义上凝聚力量、赢得支持。
真相,是非国大夺得政权后,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目的在于和解,真相则是还原事物本质的过程,是获得和解的必要步骤和必经阶段,也是基础。如果真相都模模糊糊,那和解就无从谈起。这需要双方真实地面对历史错误及其原因。
但搞清楚真相,不是为了复仇,和解才是最终目标。曼德拉有句话很伟大,他说我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压迫,不管这压迫是来自白人还是黑人,黑人压迫白人也是种族压迫。
和解是解决所有争端的法宝
《中国周刊》: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种制度安排,在南非的效果怎样,有何意义?
贺文萍:在种族隔离刚结束之时,维持了平稳过渡,意义非常重大。没有形成互相仇杀的状态,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融洽。整个南非的经济基础没有受到触动。这是这个政策的最大成效。
但南非转型至今快二十年了,现在他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南非的经济结构似乎没什么变化,还是过去白人主导的经济。政治上,黑人掌权了,出现了少部分黑人中产阶级,但黑人失业率很高,大多数还是贫困人口。
上周我刚跟南非驻华大使、参赞等人聊过这事儿。他们就觉得真相与和解了,好像就把过去一笔勾销了,无所谓了。但除了认清真相外,他们还觉得白人得让渡点什么,作为一种补偿。
和解的政策非常好,但随着时代发展,黑人要求获得经济发展好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矛盾很快尖锐化了。这就需要对政策进行微调、细化,使矛盾得以释放。这个国家需要磨合。
《中国周刊》: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种机制,对当下国际范围内的一些议题是否仍有意义?
贺文萍:以卢旺达处理种族大屠杀为例,他们就向南非学习,1994年到现在,转型过程很好。如今他们是全非洲最干净的国家,首都基加利是全非洲安全系数最高的城市。我在那儿住过三个月,特安全,不用担心有人来抢你的包。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借鉴意义,不局限于种族矛盾。这就是曼德拉的伟大之处,他的精神让他成为一个全球人物,他的精神适用于全世界任何冲突和争端的解决,和解是解决世界上所有争端的法宝。哪怕是叙利亚,好像势不两立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中日之间也一样,认清历史,就是认清真相。德国搞得好,整个欧洲实现一体化。现在不能想象欧洲国家再互相打起来。
《中国周刊》: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曼德拉依然备受世人注目与关心。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是否还有出现曼德拉这种人物的土壤和环境?
贺文萍:首先,曼德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南非施行了三百年种族隔离制度,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另外,把他关到牢里27年,放出来后当选第一任黑人总统,这种传奇也找不到。
如果曼德拉只是前半段坐牢,没有后半段,也不会这么传奇,只是一个知名的反政府人士,只是一个受迫害者。但他的伟大,不光是当选总统,他一届任期满后,就主动下台。很多非洲领导人都是一干到死,把牢坐穿,把权位也坐穿。他没什么绯闻,他也没敛财,卸任后还致力于艾滋病防治等公益事业。
未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人物,至少他身上的以上几个元素,很难再找到。现在世界还不太平,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朝鲜半岛问题、巴以争端,叙利亚内战打了三年了,还存在着类似的历史环境,但会不会产生类似的历史人物,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