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从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学术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仍有待深入之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述评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8/09—0027—04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
理论界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内涵的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执政能力的定义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第二种观点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平面涵义和层次涵义。就前者而言,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的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能力。它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能、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就后者而言,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可以从多层次多个视角加以把握。从执政要素的角度分析,执政能力就是处理党国、党政、党法、党民、党内关系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党对政权的掌控力、对社会的整合力、对民众的动员力;从执政目标的角度分析,执政能力就包括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从执政功能角度分析,执政能力包括判断形势的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协同实施能力(执行能力),排除执行中干扰因素即危机管理的能力第三种观点认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本身所具备的内在素质特征,包括执政党的整体素质以及能够影响这个整体素质的个体或团体素质。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在我国应该主要是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功能及其有效性问题。第四种观点认为,从政党政治学角度思考,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执政党贯彻实施政治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以达到维护政权、巩固政权这一目的的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所具有的本领和能力,是执政党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从哲学意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五种观点认为,所谓政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执政党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执掌和行使国家公共权力,从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既定治国理念的本领。或者说是政党为了实现执政目标和任务,保持自己的执政特点和优势,实施特定的执政方略和政策,以实现巩固执政地位而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量。笔者认为,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指党在领导国家政权的进程中完成自己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适应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党在执政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党委与公共权力的关系、党与人民群众、与民团体的关系以及党内关系,具备长期执政的能力、提高党际关系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增强活力的能力,等等。
(二)从执政能力的内容或构成来看,有学者认为,现代政党的基本执政能力包括:民意代表和利益整合的能力;依法执政和治国的能力;信息汲取和筛选的能力;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能力;驾驭竞争性选举政治的能力。另有学者认为,从概念上看,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制度和素质两个层面。从制度层面看,执政能力既指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能力,又指党“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进行制度建设、采取科学的方式依法执政的能力;从素质层面来看,执政能力主要指党的各项能力,包括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能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理论创新能力、动员和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控制能力等方面。制度和素质两个层面也可以称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还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容:(1)从执政能力的主体属性角度分析,执政能力的内容具有层次性。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第一个层次是,作为执政党这个整体层次的执政能力,即全党性的议政执政兴政能力,重点体现在理论创新能力、民意汇集能力、人才选用能力、政治决策能力、维护稳定能力、政治教育能力等六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执政能力是理论创新能力。第二个层次体现在作为中观层面的各级党组织的政权建设能力上,重点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和发展者所需的各种能力。第三个层次体现在微观层次的党员个体和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上。(2)从执政能力内涵的本身属性分析,政党的执政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的政治竞争能力,二是处变不惊的抵御风险能力,三是执政党自身的调整完善能力。
综上,这些观点的提出从各个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作了有益的探索,都富有一定的启发性。不难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争论,关于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更精确的涵义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厘清。为此,我们认为,要科学地界定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必须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统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现实性考察和历史性考察的统一。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讨论和研究过程中,需正确对待执政能力的边界问题,切忌把党的执政能力泛化,从而失却执政能力概念提出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关于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也涌现出了大量富于卓见的论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六条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揽全局。有学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坚持执政为民;明确执政使命、铭记执政目的、优化执政环境。还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1)“三个代表”作统领,一以贯之抓根本。必须把“三个代表”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标准、根本要求、根本目标,必须将“三个代表”置贯彻落实于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任务。(2)“两手”并施强内功,“十指”合力抓关键。一手强“五性”:执政的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法守性、集成性;一手聚“五力”:执政的适应力、驾驭力、竞争力、自强力、持续力。有学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勤学敏思,不断提高学习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创新力;坚持顺时应势,不断提高决策力;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执行力;坚持以民为本,不断提高服务力;坚持效能优先,不断提高控制力;坚持团结共进,不断提高组织力。
还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形成发展效应;坚持民主执政,强化社会整合效应;坚持依法执政,实现法治效应;坚持修身从政,实现廉洁效应。有论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要不断完善执政制度;要讲究执政方式方法。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处理好党和国家政权及社会的关系;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处理好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和个体能力的关系。有学者指出,研究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关系:执政和领导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与人民群众认同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认真落实以下几个主要任务: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执政水平;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有论者认为,创造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源泉,是执政能力的根本和保障。党的创造力建设理应贯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始终。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批判的能力;党要有勇于解决党内既得利益问题的决心和办法;党要有发展党内民主的坚定信心和有效机制;党要有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宽广胸怀。还有学者指出,扩展执政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思想理论资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坚定信念;政治权力资源: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政治领导;人才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历史经验资源:教育团结人民,赢得执政地位。
此外,众多学者还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和重点问题展开了讨论。(1)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有学者认为,增强政治合法性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也有学者认为,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还有学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另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还有学者认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党内民主建设。(2)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党执政后的根本建设,关键是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强国富民”为核心;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3)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一种观点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第三种观点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制度建设。
此项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表明理论界的思考在不断深化,但仍有不足,还要继续努力地研究下去。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战略课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周期还不够长,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还处于就理论谈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执政党建设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对理论研究的需要而言,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在研究过程中,重复性研究过多,许多文章研究视角、论点、论据多有雷同或相似,有的文章缺乏独立的学术思考和规范探讨,综述性研究成果偏少;理论本身阐述较多,宏观研究偏少;文件学习宣传较多,理性开掘、历史溯源偏少,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和理论创新,前瞻性研究更显不足,许多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余地、空间和必要。
对此,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开阔研究思路,拓宽研究领域,挖掘研究深度,寻找新的学术研究生长点,为迫切需要创新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给出更有力的学术回应、基础理论供给和价值导向支持;第二,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应用性,开展实证性、比较性研究;第三,整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丰富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具体说来,可以从如下角度展开:(1)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建构;(2)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剖析,譬如加强对执政风险、执政安全、执政环境、执政成本等问题的研究;(3)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拓展研究;(4)加强对当前各主体执政实践经验的研究、归纳和总结;(5)加强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制度保障分析和研究;(6)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总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新形势下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钱国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述评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8/09—0027—04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
理论界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内涵的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执政能力的定义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第二种观点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平面涵义和层次涵义。就前者而言,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的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能力。它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能、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就后者而言,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可以从多层次多个视角加以把握。从执政要素的角度分析,执政能力就是处理党国、党政、党法、党民、党内关系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党对政权的掌控力、对社会的整合力、对民众的动员力;从执政目标的角度分析,执政能力就包括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从执政功能角度分析,执政能力包括判断形势的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协同实施能力(执行能力),排除执行中干扰因素即危机管理的能力第三种观点认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本身所具备的内在素质特征,包括执政党的整体素质以及能够影响这个整体素质的个体或团体素质。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在我国应该主要是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功能及其有效性问题。第四种观点认为,从政党政治学角度思考,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执政党贯彻实施政治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以达到维护政权、巩固政权这一目的的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所具有的本领和能力,是执政党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从哲学意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五种观点认为,所谓政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执政党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执掌和行使国家公共权力,从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既定治国理念的本领。或者说是政党为了实现执政目标和任务,保持自己的执政特点和优势,实施特定的执政方略和政策,以实现巩固执政地位而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量。笔者认为,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指党在领导国家政权的进程中完成自己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适应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党在执政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党委与公共权力的关系、党与人民群众、与民团体的关系以及党内关系,具备长期执政的能力、提高党际关系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增强活力的能力,等等。
(二)从执政能力的内容或构成来看,有学者认为,现代政党的基本执政能力包括:民意代表和利益整合的能力;依法执政和治国的能力;信息汲取和筛选的能力;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能力;驾驭竞争性选举政治的能力。另有学者认为,从概念上看,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制度和素质两个层面。从制度层面看,执政能力既指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能力,又指党“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进行制度建设、采取科学的方式依法执政的能力;从素质层面来看,执政能力主要指党的各项能力,包括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能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理论创新能力、动员和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控制能力等方面。制度和素质两个层面也可以称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还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容:(1)从执政能力的主体属性角度分析,执政能力的内容具有层次性。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第一个层次是,作为执政党这个整体层次的执政能力,即全党性的议政执政兴政能力,重点体现在理论创新能力、民意汇集能力、人才选用能力、政治决策能力、维护稳定能力、政治教育能力等六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执政能力是理论创新能力。第二个层次体现在作为中观层面的各级党组织的政权建设能力上,重点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和发展者所需的各种能力。第三个层次体现在微观层次的党员个体和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上。(2)从执政能力内涵的本身属性分析,政党的执政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的政治竞争能力,二是处变不惊的抵御风险能力,三是执政党自身的调整完善能力。
综上,这些观点的提出从各个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作了有益的探索,都富有一定的启发性。不难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争论,关于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更精确的涵义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厘清。为此,我们认为,要科学地界定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必须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统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现实性考察和历史性考察的统一。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讨论和研究过程中,需正确对待执政能力的边界问题,切忌把党的执政能力泛化,从而失却执政能力概念提出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关于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也涌现出了大量富于卓见的论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六条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揽全局。有学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坚持执政为民;明确执政使命、铭记执政目的、优化执政环境。还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1)“三个代表”作统领,一以贯之抓根本。必须把“三个代表”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标准、根本要求、根本目标,必须将“三个代表”置贯彻落实于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任务。(2)“两手”并施强内功,“十指”合力抓关键。一手强“五性”:执政的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法守性、集成性;一手聚“五力”:执政的适应力、驾驭力、竞争力、自强力、持续力。有学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勤学敏思,不断提高学习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创新力;坚持顺时应势,不断提高决策力;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执行力;坚持以民为本,不断提高服务力;坚持效能优先,不断提高控制力;坚持团结共进,不断提高组织力。
还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形成发展效应;坚持民主执政,强化社会整合效应;坚持依法执政,实现法治效应;坚持修身从政,实现廉洁效应。有论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要不断完善执政制度;要讲究执政方式方法。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处理好党和国家政权及社会的关系;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处理好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和个体能力的关系。有学者指出,研究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关系:执政和领导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与人民群众认同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认真落实以下几个主要任务: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执政水平;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有论者认为,创造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源泉,是执政能力的根本和保障。党的创造力建设理应贯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始终。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批判的能力;党要有勇于解决党内既得利益问题的决心和办法;党要有发展党内民主的坚定信心和有效机制;党要有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宽广胸怀。还有学者指出,扩展执政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思想理论资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坚定信念;政治权力资源: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政治领导;人才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历史经验资源:教育团结人民,赢得执政地位。
此外,众多学者还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和重点问题展开了讨论。(1)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有学者认为,增强政治合法性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也有学者认为,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还有学者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另有学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还有学者认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党内民主建设。(2)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党执政后的根本建设,关键是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强国富民”为核心;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3)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一种观点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第三种观点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制度建设。
此项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表明理论界的思考在不断深化,但仍有不足,还要继续努力地研究下去。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战略课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周期还不够长,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还处于就理论谈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执政党建设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对理论研究的需要而言,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在研究过程中,重复性研究过多,许多文章研究视角、论点、论据多有雷同或相似,有的文章缺乏独立的学术思考和规范探讨,综述性研究成果偏少;理论本身阐述较多,宏观研究偏少;文件学习宣传较多,理性开掘、历史溯源偏少,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和理论创新,前瞻性研究更显不足,许多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余地、空间和必要。
对此,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开阔研究思路,拓宽研究领域,挖掘研究深度,寻找新的学术研究生长点,为迫切需要创新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给出更有力的学术回应、基础理论供给和价值导向支持;第二,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应用性,开展实证性、比较性研究;第三,整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丰富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具体说来,可以从如下角度展开:(1)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建构;(2)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剖析,譬如加强对执政风险、执政安全、执政环境、执政成本等问题的研究;(3)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拓展研究;(4)加强对当前各主体执政实践经验的研究、归纳和总结;(5)加强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制度保障分析和研究;(6)加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总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新形势下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