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学习,笔者认为高效课堂的最大秘诀是 “兵”教“兵”。 “兵”教“兵”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对学”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特别是优等生帮扶后进生的学习过程。我结合平时尝试“洋思模式”的教学谈谈“兵”教“兵”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及需要改变的理念。
一、为什么要“兵”教“兵”
1. 面对全班参差不齐的学生和众多问题,老师往往没时间教
我在上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先让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自学完P50页的内容,然后问通过自学后还有哪些不够明白的问题。生甲说:“老师图2-6中的(2)不懂”,生乙说:“老师图2-6中的(4)不懂”,生丙:“老师‘想一想’中第一问不会回答”,“老师……”课本中总共设置了10道问题,学生就问了7道,我当堂简单统计每一道都有不会的学生,怎么办?逐道讲解不现实,先让学生讨论2分钟后,全班举手有疑问的只有图2-6中的中(4)与“做一做”中的(3),这下我有充余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剩下的两道问题。
在平时讲评练习题时,经常会遇到有的同学喊A,有的喊B,有的喊C,有的喊D,怎么办?最好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兵”教“兵”,这样有争议的选项不会超过两项,并且经过讨论后部分学生一定能拿准答案,好多时候再不需要教师讲解。
2. 同龄共振效应
现在的学生愈加重视朋友关系,而且特别听朋友的话,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的同学就这样说的”,“我的同学就这样做的”所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同伴的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同伴的观点。 有人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现状提出这样一个不等式:教师影响+家长影响<同龄共振,虽说这不是绝对的,但也足以说明同龄共振的影响力。若精心编排座位,调整寝室,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座在一起,住在一起,他们会成知心朋友。
我在上八年级下册§4.2.2提公因式(北师大版)时,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例2与例3的(2)标出了疑问线,我板书了疑问题目准备在讲解时备用,但我向标出了疑问线的同学询问存在困难的原因时,我不得改变教学行为,逐个问了好几位同学都说通过“兵”教“兵”解决了。
3. 让好学生教差学生,实现 “教学相长”
美国的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通过听讲,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5%;学生通过阅读,能记住学习内容的10%;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音像资料,能记住学习内容的20%;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30%;学生通过讨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0%;学生通过实践,能记住学习内容的75%;学生通过教授给其他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90%。优等生通过为后进生讲解、分析的过程,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岂不是受益者?因此,可以说,“兵”教“兵”是“双赢”的举措。
二、对“兵”教“兵”的质疑
1. 对学生的不信任
高效课堂中指出学生能自己学懂的老师不教;好学生能教懂后进生的老师不教。这两不教在好多课堂中落实不够,在我们教研活动的评课中就出现争辩不休的局面,好多老师提出我在上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3.3中心对称图形时,老师一定要在黑板演示,或动画演示做中心对称图形。我的解释为,中心对称图形的作图P82页例题的步骤及图示非常的清晰明了,要让学生养成自学探索的习惯,所以教师完全可以不予演示,况且学生通过实践,能记住的学习内容比教师演示的效果好45%。一位教师激动的提出,我听课时发现一位同学做错,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我立即做出解释,这些后进生不时为优等生提供了舞台,可以发挥优等生的特长。
2. 师生主体地位难以互换,优差生主体地位难以互换
“兵”教“兵”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教师不愿放下高高在上的“霸权”角色、不愿“荒废”自己的才华、担心“埋没”优等生的发展、担心失去“精彩”的课堂,不愿给差生的舞台,不愿放手学生。“兵”教“兵”的原则让差生暴露问题,然后让优等生“教”,只有全班都不会时才有老师讲的份。差学生是领衔主演,中等生是主演,优等生是配角,教师仅仅是个跑龙套的。
3. 墨守成规难以改变的教师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对老师的评价是,“统领”课堂的教师是有才华的教师,讲的越多的教师是负责的教师,讲的越细的老师是好教师,作业越多的教师是敬业的教师,批评多的教师是尽职的教师,普通话标准、板书漂亮的教师是优秀教师。
4. “顾忌”后进生
(1)很多老师对实施“兵”教“兵”心存顾忌,在他们的眼里,后进生是不可救药的,就连老师也奈何不得,而学生又怎可“妙手回春”?况且,要是好学生被后进生所“传染”,给带到“沟里”去了,就得不偿失吗?于是,在排座位时,就会让好学生远离差生,躲还躲不及呢,谈什么“兵”教“兵”?
(2)很多老师对实施“兵”教“兵”心存顾忌,认为一好一差坐同桌,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讨论问题,长期以往好学生失去拔高拓展的机会,慢慢的被学困生所同化。
其实,这忽略了“兵”教“兵”的实质。“兵”教“兵”的受益者并非只有后进生,有个观点说得很好:掌握最好方法是說出来。优等生通过为后进生讲解和分析的过程,自身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岂不是受益者?“兵”教“兵”是“双赢”的举措。至于担心优生受到后进生的负面影响,这与“兵”教“兵”的学习方式无关,更关乎于教师的管理、教育和引导水平,教师岂能将责任一推了之?
一、为什么要“兵”教“兵”
1. 面对全班参差不齐的学生和众多问题,老师往往没时间教
我在上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先让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自学完P50页的内容,然后问通过自学后还有哪些不够明白的问题。生甲说:“老师图2-6中的(2)不懂”,生乙说:“老师图2-6中的(4)不懂”,生丙:“老师‘想一想’中第一问不会回答”,“老师……”课本中总共设置了10道问题,学生就问了7道,我当堂简单统计每一道都有不会的学生,怎么办?逐道讲解不现实,先让学生讨论2分钟后,全班举手有疑问的只有图2-6中的中(4)与“做一做”中的(3),这下我有充余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剩下的两道问题。
在平时讲评练习题时,经常会遇到有的同学喊A,有的喊B,有的喊C,有的喊D,怎么办?最好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兵”教“兵”,这样有争议的选项不会超过两项,并且经过讨论后部分学生一定能拿准答案,好多时候再不需要教师讲解。
2. 同龄共振效应
现在的学生愈加重视朋友关系,而且特别听朋友的话,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的同学就这样说的”,“我的同学就这样做的”所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同伴的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同伴的观点。 有人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现状提出这样一个不等式:教师影响+家长影响<同龄共振,虽说这不是绝对的,但也足以说明同龄共振的影响力。若精心编排座位,调整寝室,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座在一起,住在一起,他们会成知心朋友。
我在上八年级下册§4.2.2提公因式(北师大版)时,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例2与例3的(2)标出了疑问线,我板书了疑问题目准备在讲解时备用,但我向标出了疑问线的同学询问存在困难的原因时,我不得改变教学行为,逐个问了好几位同学都说通过“兵”教“兵”解决了。
3. 让好学生教差学生,实现 “教学相长”
美国的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通过听讲,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5%;学生通过阅读,能记住学习内容的10%;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音像资料,能记住学习内容的20%;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30%;学生通过讨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0%;学生通过实践,能记住学习内容的75%;学生通过教授给其他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90%。优等生通过为后进生讲解、分析的过程,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岂不是受益者?因此,可以说,“兵”教“兵”是“双赢”的举措。
二、对“兵”教“兵”的质疑
1. 对学生的不信任
高效课堂中指出学生能自己学懂的老师不教;好学生能教懂后进生的老师不教。这两不教在好多课堂中落实不够,在我们教研活动的评课中就出现争辩不休的局面,好多老师提出我在上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3.3中心对称图形时,老师一定要在黑板演示,或动画演示做中心对称图形。我的解释为,中心对称图形的作图P82页例题的步骤及图示非常的清晰明了,要让学生养成自学探索的习惯,所以教师完全可以不予演示,况且学生通过实践,能记住的学习内容比教师演示的效果好45%。一位教师激动的提出,我听课时发现一位同学做错,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我立即做出解释,这些后进生不时为优等生提供了舞台,可以发挥优等生的特长。
2. 师生主体地位难以互换,优差生主体地位难以互换
“兵”教“兵”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教师不愿放下高高在上的“霸权”角色、不愿“荒废”自己的才华、担心“埋没”优等生的发展、担心失去“精彩”的课堂,不愿给差生的舞台,不愿放手学生。“兵”教“兵”的原则让差生暴露问题,然后让优等生“教”,只有全班都不会时才有老师讲的份。差学生是领衔主演,中等生是主演,优等生是配角,教师仅仅是个跑龙套的。
3. 墨守成规难以改变的教师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对老师的评价是,“统领”课堂的教师是有才华的教师,讲的越多的教师是负责的教师,讲的越细的老师是好教师,作业越多的教师是敬业的教师,批评多的教师是尽职的教师,普通话标准、板书漂亮的教师是优秀教师。
4. “顾忌”后进生
(1)很多老师对实施“兵”教“兵”心存顾忌,在他们的眼里,后进生是不可救药的,就连老师也奈何不得,而学生又怎可“妙手回春”?况且,要是好学生被后进生所“传染”,给带到“沟里”去了,就得不偿失吗?于是,在排座位时,就会让好学生远离差生,躲还躲不及呢,谈什么“兵”教“兵”?
(2)很多老师对实施“兵”教“兵”心存顾忌,认为一好一差坐同桌,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讨论问题,长期以往好学生失去拔高拓展的机会,慢慢的被学困生所同化。
其实,这忽略了“兵”教“兵”的实质。“兵”教“兵”的受益者并非只有后进生,有个观点说得很好:掌握最好方法是說出来。优等生通过为后进生讲解和分析的过程,自身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岂不是受益者?“兵”教“兵”是“双赢”的举措。至于担心优生受到后进生的负面影响,这与“兵”教“兵”的学习方式无关,更关乎于教师的管理、教育和引导水平,教师岂能将责任一推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