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教学阶段中作文训练方法举隅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修课教学阶段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得到启示,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经历,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简述自己在选修课教学阶段中作文训练的做法,以期能给同行提供借鉴。
  选修课 作文训练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常听到很多老师抱怨上选修课,教过选修课的教师几乎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教材内容陌生,教学时间紧,备课量大,多数时间都在疲于应付。至于选修教学时的作文训练,多数老师要么很少进行训练,要么随意找个题目写一下,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效果可想而知。然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又是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因此,选修课教学阶段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其中选修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某一两项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王玉强《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第75页)王玉强老师的这段论述,给选修课教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一次教研活動的启示
  2012年5月17日,有幸参加了嘉兴市高中语文创新团队班和学科基地班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听了4节公开课,课题选自教学难度大的中外戏剧篇目,分别是《雷雨》、《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长亭送别》有二位老师执教。活动中我感触颇多,其中最让我惊讶的是,这4位老师教学目标竟不约而同选择了“品味语言”这一角度去解读文本(事先他们并没有约定),如桐乡一中范枫老师课例标题就是“走进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教学目标就是想通过经典独白,让学生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诗性”特点;如嘉兴一中蒋雅云老师执教《雷雨》整堂课紧紧抓住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来展开教学的,品味人物语言,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赏析、评价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长亭送别》两位执教老师也都从鉴赏文本中富于文采的语言角度完成教学目标的。姑且这里不谈他们的执教效果怎样,但这几位老师都给我一点启示,要注重文本语言教学,这正如本次活动中省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作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尊重文本,要紧贴文本地面行走”,这一点不就能给我们教学选修课进行作文训练带来很好的启示吗?
  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紧紧围绕“语言”这一角度进行作文训练,感觉效果特别明显,收到的成效也很大,现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简述自己的做法,以期给同行提供借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诗歌之部”和“散文之部”两部分。教材在“前言”中明确提出应“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因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笔者在“诗歌之部”侧重于训练写作语言,在“散文之部”侧重于训练写作技巧,训练方式以片段训练为主,力求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三、方法指路
  省特级教师徐桦君老师强调:古诗文教学既要重视对诗词人文内涵的挖掘,同时,也要注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诗歌之部”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的名家名篇,语言凝练传神,意境优美隽永。在教学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幽美意境和深刻意蕴外,还在品味诗词语言魅力的基础上,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写作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巧用语言,引用和化用诗词名句
  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诗词名句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其内涵。此项训练难度不大,主要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我先后安排了3次这样的训练,每次不超过5分钟,写完后立即找学生朗读展示。对于学生作品,我一般给予点评,有的还提出修改意见。
  你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剪影,梧桐细雨,片片工,黄花为你演奏出最动人的诗篇。东篱把酒,寂寞秋色重写了你的人生。雁渡寒潭不留影,风吹疏竹不留声。你有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铮铮铁骨,也有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淡淡闲愁。
  这是王懿亭同学引用、化用李清照诗词写作的语段,语言优美,引用、化用准确贴切。
  沈园又是清秋,曾忆否,酥手醉握,泪洒红袖,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平添几多愁;沈园又是清秋,曾忆否,执子之手,笑吟春秋。皆叹“当时只道是寻常”,又难再回首;沈园又是清秋,曾忆否,独倚斜阳,望水东流,唯愿“春丛认取双栖蝶”,不辞频登楼。
  这是陈子虞同学写作的片段,引用、化用多人的诗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意蕴丰厚,可见出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2)锤炼语言,散文化再创造诗词名句
  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由于是刚开始训练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此项训练主要以训练诗句散文化为主。此项训练先后进行过3次,主要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一般用5分钟时间写,5分钟时间展示和评点。成果展示:
  “夜雨闻铃肠断声”散文化再创造:
  今夜无星,昔日细数牵牛织女的记忆,却和着这如豆的雨珠点点滴滴,敲着玄宗饱经风霜的心;今夜无酒,风铃清脆依旧,却无如玉美人轻歌曼舞的倩影与他酒醉到天明;今夜无她,鸳鸯瓦冷锦衾寒,梦里梦外辗转不成眠,雨声铃声皆似肠断声。(顾玲妮)
  “捣衣砧上拂还来”散文化再创造:   星星碎碎的白月光,斑斑驳驳的疏竹影,起起伏伏的捣衣砧。思妇的脸庞在泛着月光的溪水映衬下,忽明忽暗,浅浅一笑是对甜蜜往事的重温,凝眸远望是对天各一方的感伤。泪水吞了又涌,月光拂了还来。(沈哲南)
  “波心荡,冷月无声”散文化再创造:
  冰冷的月光寂寞无声地守护着这安谧的夜。晚风轻拂绿水,浪花撩动月光,是夜风扰乱了窗外的宁静。她的音容笑貌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她的一颦一笑久久地在我的梦境中上映,是可爱的她在我的心海里投下了相思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惊醒了我安稳的梦。(汤晓晴)
  (3)生成语言,尝试创作古典诗词
  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身创作中切实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级教师赵谦翔认为:“审美之能,并非来自教师天花乱坠的灌输,而是来自学生亲经亲历的创作实践和感悟。”(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34页)“课标”也提倡学生在学习“诗歌与散文”模块时“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创作古典诗词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我在进行此项训练时,选取了较为简短的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和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为范文,要求学生自选主题模仿填词,且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学生写好后,我一般安排三个学生把自己填的词写在黑板上,发动全班学生仔细思考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每首词都反复修改,直至修改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都注意到锤炼语言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了创作的艰辛和乐趣。最终,蒋然同学的《菩萨蛮·老人家》:
  数声莺啼惊昼眠,楼头青杏逐枝鲜。帘卷迎归燕,柳醒破残寒。春风慕春雨,碧草绿碧天。酌酒对花羞,更有小阿蛮。
  经过反复修改后,被同学公认为最成功的一篇,尤其是“帘卷迎归燕,柳醒破残寒”两句,更是被反复吟诵,备受推崇。其他较为成功的还有胡倩同学的《菩萨蛮》:
  桂逐轻梦暗香浮,花饮流辉舴艋出。水漾游鱼走,叶倒宿鹭惊。风鼓碧罗裳,波荡旧时伤。洇开了相思,酿就了愁肠。
  马依佳同学的《虞美人·中秋》:
  红叶飘零散暮野,魂牵不眠夜。月华仍似江水流,照不尽几家儿女情愁。明年素菊应依旧,默默谁人守。侧耳细听清风起,袅袅炊烟潜入乡梦里。
  “散文之部”所选入的文章,大都运用了十分出色的写作技巧,是理想的模仿样板。利用“散文之部”中的文章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目的是让学生揣摩选文独特的写作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抓“一”字,求一字传神效果
  司马迁非常善于用极其简省的语言描摹情境和刻画人物,有时甚至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效果。这在《项羽之死》一文中俯拾即是。为了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一手法,我在讲这一课时,安排了一次语段训练,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用简洁的语言描摹情境或刻画人物,注重选择富于表现力的字词,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如:
  远方幽深的小径正弥漫着淡淡的薄雾,随着微带寒意的晨风轻轻飘荡,缠绵在道路两旁的松柏树梢之间,像是一场不曾醒来的梦。(段莹婷)
  摇了摇沉重的脑袋,试图将里面的那些数学符号甩出,狠狠踩烂。但那些成片的东西就像被强力胶糊在头颅之中,整个脑袋都成了浆糊桶,被木棍搅来搅去。(王忆玲)
  黑暗中微微透进来的月光,被窗上的纱帘细细地筛了进来,温柔地铺在床上。(邬旭纯)
  2、摹场景,用描写再现生活
  司马迁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描摹场景,例如《项羽之死》中“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句,就将项羽身陷绝境、将士同悲的凄苦场景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抓住了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子这一感人的场景,使祖母的音容笑貌、神态举止,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全都跃然纸上。为了提高学生描写场景的能力,我在讲完课文后,分别以“下课了”“考场”为内容安排了两次场景描写训练。下面选取三例与读者分享:
  “下课了”场景描写:清脆而急促的下课铃声响起,有的同学像断电的玩具似的,一头倒在课桌上;蔫菜叶似的同学也如同沐浴了春雨一般,瞬间变得神清气爽;有的同学则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堆在书桌上的资料,准备冲出教室。而讲台上的老师仍然继续滔滔不绝地讲着,恨不得下课铃声能像《梁祝》一样拉得再长些。(费灿亚)
  “考场”场景描写:监考老师面无表情地抱着试卷走进来,带着命令意味地喝一声:“把书放在前面去。”但此刻的我们,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抱住书不放,书本好像在这一刻升值为黄金珠宝,在贪婪地很看了几眼之后,才恋恋不舍地把书收起。(包奕宁)
  “考场”场景描写:空气如凝固了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死一般的安静充斥着考场的每一个角落,所有的外物仿佛都不存在了,眼前的试卷将学生的身心完全包裹。(钱鑫乐)
  3、重细节,以琐事传达真情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归有光《项脊轩志》,都运用了“琐事传真情”这一经典写作技巧,而掌握这一写作技巧,有助于学生写好叙事抒情类文章,杜绝假、大、空的毛病。讲完这两篇文章后,我设计的训练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琐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人,传达最真实的情感,文章不少于800字。学生写作兴趣较为浓厚,佳作迭出:
  如许晨阳《转身》片段:
  步履匆匆地追赶着时间的脚步,唯独忘记了,父母已跟不上我们的脚步,他们在我们身后默默地关注我们,等待我们歇一歇脚步,留一刻钟时间让他们好好看看你――那个昔日黏在身边的小孩。
  如余佳磊《滋养心灵》片段:
  天冷了,您嘘寒问暖,生怕哪一学生着了凉;天热了,您用笑语装点这无聊的季节,以避免春困夏乏的我们无心功课。您宽厚的手画出一幅幅立体几何图,像一朵朵无声绽放的花,又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欣赏者是忠实的我们。
  如赵婷《家》片段:
  我喜欢推开家门跑向正在做饭的妈妈,依偎在妈妈怀里将今天的故事诉说;我喜欢避开爸爸的眼神偷偷将考地过的试卷藏起,然后拉着爸爸的手去院子里浇花;我喜欢过生日时让人垂涎欲滴的蛋糕和父母充满爱意的微笑。
  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阶段,我总共进行了九次语段训练、两次填词训练和一次整篇训练,每次训练后,我都把较为成功的作品打印出来,在班内张贴展览。这样做的效果十分明显:作品被选中的学生很是兴奋,写作兴趣更浓了;作品没选中的学生也心有不甘,力争下次榜上有名。经过两轮教学实践的检验,我确信,这一系列训练可以把选修课教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他们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发展他们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须注意的是,这些训练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提前備课,只有做到了课前充分备课,才能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合理安排作文训练的内容和时间。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玉强:《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4]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这是克服应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良好的心境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自由联想,使学生记忆清晰、思维敏捷,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育”:  小学数学 “愉快教育”  一、要把笑容带进课堂  一个人的微笑就像刚开启的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教学中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英语 词汇 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教学中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呢?  一、
期刊
学习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生学习和求知欲望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因素。如果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进而增长知识。如果小学生的
期刊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 集体 备课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進行集体备课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1、什么是集体备课 
期刊
初中语文课的教法,本来就灵活、多样。语文老师的特点和爱好,更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老师喜欢讲得多一点,发挥得多一点;有的老师讲得不多,却很注重学生的练习;有的老师喜欢用串讲法;有的老师喜欢用评点法或者谈话法;有的老师很擅长指导学生写作;有的老师喜爱文学,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有的老师知识渊博,讲起课来广征博引,海阔天空;有的老师则喜欢紧扣课文,一板一眼。总之,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外语教学领域也开始了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批判和再认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初中英语 兴趣 教学课堂  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力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英语
期刊
初中英语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因此,如何进行新课改下初中英语的课文教学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深思和探讨。  英语 课文教学  课文是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核心,是每个单元中的主要内容。课文教学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意義;二是学习并掌握新的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等;三是掌握所学语言材料的语言交际功能;四是发展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 1+1=1,或 1+1>2 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的是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结合。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
期刊
科学素养是每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化学科学 素养  科学素养是每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化学的科学素养呢?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主要指自然科学素养,如物理学科素养、化学学科素养、生物学科素养,天文学科素养等等,是指在先天遗传素养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