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生学习和求知欲望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因素。如果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进而增长知识。如果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或缺乏,则悲观厌学、情绪低落,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源泉,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好坏有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 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课始我出示的不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教具,而是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酒盒子、麻糖盒、化妆品盒、魔方、茶叶盒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结合实物观察演示说明)。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生活中这些熟知的事物所吸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倍感数学的情趣,一个个不但会说,而且乐于上台演示述说,以展现自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创设导入情境,其一让学生能初步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数学做数学,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其二让学生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方法(从“点”、“线”、“面”三方面入手)迁移到对圆柱特征的认识活动中来。当教师出示圆柱实物时,学生在能识其物时思维便会延伸到去探究认识圆柱的特征。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迁移,学生就能主动地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好学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请学生用学具(小圆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例如: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小圆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就拿出两个小圆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小圆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就把小圆片对折成半,问他表示什么?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时,我就问:有没有兴趣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就把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总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地兴趣。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美丽的三角形状的实物图,接着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利用多媒体具有动画与声音的特点,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出示的同时还伴有悦耳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钱段围成的图形,练习时还让学生利用鼠标操作,在众多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对了电脑会鼓励学生“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利用美丽的图像形象的动画,悦耳的声音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四、重组教材,创设探究情境
在教學中,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妈妈及自己的生日,上课时借助询问生日加深已有年月日的时间概念,继而又问学生你已经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这时学生都充满着因已有知识所带来的喜悦,竞相举手说:“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大月和小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这时我忙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知道得这么多。你们知道的知识虽然多,但很零碎,不够完整,这节课我们就来将这些知识系统地整理整理。同学们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学习。”立刻便有学生说:“为什么有时候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呢?”“为什么二月只有29天呢?”“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赞赏的同时及时分发年历卡(不同年份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导入,学生思维不但被已有知识所激活,而且能借助已有知识所带来的自信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构建学习的平台——分发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开展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交流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切实地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兴趣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
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源泉,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好坏有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 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课始我出示的不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教具,而是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酒盒子、麻糖盒、化妆品盒、魔方、茶叶盒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结合实物观察演示说明)。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生活中这些熟知的事物所吸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倍感数学的情趣,一个个不但会说,而且乐于上台演示述说,以展现自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创设导入情境,其一让学生能初步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数学做数学,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其二让学生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方法(从“点”、“线”、“面”三方面入手)迁移到对圆柱特征的认识活动中来。当教师出示圆柱实物时,学生在能识其物时思维便会延伸到去探究认识圆柱的特征。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迁移,学生就能主动地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好学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请学生用学具(小圆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例如: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小圆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就拿出两个小圆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小圆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就把小圆片对折成半,问他表示什么?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时,我就问:有没有兴趣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就把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总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地兴趣。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美丽的三角形状的实物图,接着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利用多媒体具有动画与声音的特点,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出示的同时还伴有悦耳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钱段围成的图形,练习时还让学生利用鼠标操作,在众多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对了电脑会鼓励学生“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利用美丽的图像形象的动画,悦耳的声音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四、重组教材,创设探究情境
在教學中,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妈妈及自己的生日,上课时借助询问生日加深已有年月日的时间概念,继而又问学生你已经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这时学生都充满着因已有知识所带来的喜悦,竞相举手说:“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大月和小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这时我忙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知道得这么多。你们知道的知识虽然多,但很零碎,不够完整,这节课我们就来将这些知识系统地整理整理。同学们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学习。”立刻便有学生说:“为什么有时候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呢?”“为什么二月只有29天呢?”“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赞赏的同时及时分发年历卡(不同年份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导入,学生思维不但被已有知识所激活,而且能借助已有知识所带来的自信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构建学习的平台——分发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开展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交流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切实地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兴趣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