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参加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刘惊铎、姚亚萍教授的生态体验培训活动,感触良多。现回放一些场景,与你分享其中的教育意蕴。
场景一:
培训的导入活动,主题是“让我们荣辱与共”。有5个要求(参加此次培训时,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每一组有12人)。
1.两两相互介绍:我是……我在……我希望……
2.将对方介绍给他人:他是……他在……他希望……
3.小组成员分工,组长/书记员/发言人/协调人/噪声控制
4.讨论并在大白纸上展示:A小组肖像 B小组昵称 C目标/期待
5.分享:请记住我们……(小组发言人精彩演讲,每组不超过2分钟)
此次参与培训的都是学校的分管领导和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我们一组有12人,6男6女,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0岁,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并不熟悉。于是,大家大方地介绍着自己。完成第二题时,有位老师却急问旁边的老师:“哎,你说你希望什么?”许多人大笑。我默默地看了他一眼,显然,他刚才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完成第四题时,我们第五组马上想到了奥运五环的图案。于是,用五颗星形画出了图案,把小组命名为“SUN”小组,意为阳光组合。每组画好后,把大白纸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一抬头,不难发现:快乐小三毛、活力四射、天长地久、亮晶晶组……读读每个小组的昵称,都富有诗意。接着,每个小组开始讲述名字的意蕴。我把小组的口号定为“健康运动,阳光未来”,自己觉得很有些味道。
体验之思:
这个培训活动的新颖之处就是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在各个活动中让每个成员充分感受,全息体验。导入环节,虽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合作活动,但却可以看到一些现象:给自己的小组命名、画出肖像、写上昵称,还必须有自己组的口号和目标远景。这就意味着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由于成员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各自的学科素养、知识结构不同,在勾画未来的生命愿景时,有一个创生、融合和改造的过程,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开放,相互悦纳,相互学习,最后,才有小组共同的约定,达到提升自己的目标。由此,这个活动告诉我们,平时组织班级教育活动时,是否去真正顾及每个孩子的感受,是否让每个生命体都积极参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小组成员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美好的目标,那么,每个孩子就会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很容易建立起来。
场景二:
这又是小组合作活动,一个成员蒙上了眼睛(蒙眼者),另一个为帮扶者,两人一组,要求在规定时间里穿越障碍,安全返回原点。期间不允许有任何的言语提示,只可以用肢体语言。我是帮扶者,一开始,随着音乐牵着一位女老师的手,步出教室,走障碍。第一关是走楼梯。陌生的地方,女教师比男教师更胆小。她的手紧紧地拉着我,小心地移动着脚步。我本想更多给她一些提醒,但想想今天的培训主题,不提醒或许更好些,只要我们合作好,一定能顺利完成这些障碍,彼此的体验也会更深刻。于是,我牵着她的手,安稳地从四楼一直走到二楼,开始跨越第二个障碍物——低着头穿过一些由绳子系成的障碍区。这下她一会儿弯腰,一会儿抬头,显得很吃力,而且没有感觉,好不容易走完一条走廊,我也吁了一口气,以为这下该回到目的地了,谁知爬上三楼时,发现了走廊里堆放着一些椅子,这些椅子挨挨挤挤、交叉放着,显然我走起来也比较吃力,何况她蒙着眼睛。我拉着她的手,稍微停了一下,让她意识到前面还有障碍物,我跨出了左脚,她刚一抬脚,就碰到了椅子的脚。于是,又挪了挪地方,还是不对,踩着椅子的背了,她停在那里,有一丝迟疑。我想不要踩坏了这些新的椅子,就用手稍微给了一点提醒,可椅子排得实在有些紧,并不好走,她的脚不是抬高了,就是抬错了方向,人群里不时有人触碰到了椅子,不过,没有一个人发出一丁点声音,我们都有序地扶着,走着。最后一关是爬上椅子和桌子搭成的一个个台阶,难度系数很大。她的脚一开始摸不到桌子,要爬上最高的桌子,显然十分吃力,最后,终于战战兢兢地走下了台阶,等安全返回教室,我发现蒙眼者的手里竟然全是汗。
体验之思:
这个合作活动,让我想到了很多,一开始只觉得好玩。牵着一位老师,去跨一些障碍物,应该不成问题。但,边走边想这些障碍物时,我突然萌生了这样的想法:这些障碍物就像人生路上遇到的许多困难和挫折,一路上,我们多么需要有人搀扶着。于是,当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失意时,有领导、有朋友会找我们谈心,会给我们勇气,会鼓励我们前行。同时,当作为帮扶者时,我又感到了一种责任,我要帮助她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一路上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她看不见,我必须牵引着她走,而同时,要保证安全返回,我又必须起到保护她的作用,她每跨越完一个障碍,我又感到了一丝快慰。最后,等她摘下眼罩,发现我是她的帮扶者时,轻轻地一声谢谢,又唤醒了生命里的些许感动。
也许,很多时候的人生之路,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相互帮扶着、依偎着,相互也在滋养着彼此的生命。那么,就让我们小心地珍藏这份感激,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获得生命的力量,去感受爱的意义!
场景三:
每组抽一人,蒙上眼睛,给一张白纸,随着口令做动作。先对折,再撕下右上角或者右下角的纸,重复几次,打开,9个人的作品不完全一样。主持人设计了两个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显然是问我们观察者的,那么,就我的观察,我觉得这一题有多种答案,因为蒙上眼睛的老师,生活习惯不同,在折纸过程中,所理解的对折,方向不止一个。所以,从我数学老师的眼光看,呈现的结果必定多样化。第二,在撕纸过程中,每个人的体验也不同,有的人将撕下的纸随意抛到了地上,有的人怀揣在手里,因为他不知道最后展示的是撕下的纸还是手中的纸。作为体验者,在采访过程中,每个人的感悟大致相同,都说了与教育有关的话题。
体验之思:
实际上,我以为撕纸的过程恰如教育的过程。每个人习惯不同,同样的纸张,同样的口令,同样的时间,撕纸时方向感有差异,动作有快慢,最后呈现了多种作品,主持人说没有标准答案,我想亦然。每个孩子就是一张张白纸,任凭我们老师在上面涂鸦什么。孩子的个性不同,学习的习惯也不尽相同,个性、品质亦有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多样,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有的半途而废,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重要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边角料还是那张比较完整的纸,我们都应该揣在手里,小心地呵护,耐心地教育,尽我们的力量,把他塑造成最好的作品,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这样的培训活动,可谓新颖有趣,紧张刺激,我也不时地体验着、感悟着,或许这些游戏活动都是极简单的,但由此生发的教育思考却值得我们细细回味。我想,只有关注每个孩子,关注彼此的生命体验,才能饱享职场的幸福,才能真正走向魅力教育。■
场景一:
培训的导入活动,主题是“让我们荣辱与共”。有5个要求(参加此次培训时,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每一组有12人)。
1.两两相互介绍:我是……我在……我希望……
2.将对方介绍给他人:他是……他在……他希望……
3.小组成员分工,组长/书记员/发言人/协调人/噪声控制
4.讨论并在大白纸上展示:A小组肖像 B小组昵称 C目标/期待
5.分享:请记住我们……(小组发言人精彩演讲,每组不超过2分钟)
此次参与培训的都是学校的分管领导和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我们一组有12人,6男6女,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0岁,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并不熟悉。于是,大家大方地介绍着自己。完成第二题时,有位老师却急问旁边的老师:“哎,你说你希望什么?”许多人大笑。我默默地看了他一眼,显然,他刚才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完成第四题时,我们第五组马上想到了奥运五环的图案。于是,用五颗星形画出了图案,把小组命名为“SUN”小组,意为阳光组合。每组画好后,把大白纸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一抬头,不难发现:快乐小三毛、活力四射、天长地久、亮晶晶组……读读每个小组的昵称,都富有诗意。接着,每个小组开始讲述名字的意蕴。我把小组的口号定为“健康运动,阳光未来”,自己觉得很有些味道。
体验之思:
这个培训活动的新颖之处就是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在各个活动中让每个成员充分感受,全息体验。导入环节,虽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合作活动,但却可以看到一些现象:给自己的小组命名、画出肖像、写上昵称,还必须有自己组的口号和目标远景。这就意味着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由于成员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各自的学科素养、知识结构不同,在勾画未来的生命愿景时,有一个创生、融合和改造的过程,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开放,相互悦纳,相互学习,最后,才有小组共同的约定,达到提升自己的目标。由此,这个活动告诉我们,平时组织班级教育活动时,是否去真正顾及每个孩子的感受,是否让每个生命体都积极参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小组成员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美好的目标,那么,每个孩子就会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很容易建立起来。
场景二:
这又是小组合作活动,一个成员蒙上了眼睛(蒙眼者),另一个为帮扶者,两人一组,要求在规定时间里穿越障碍,安全返回原点。期间不允许有任何的言语提示,只可以用肢体语言。我是帮扶者,一开始,随着音乐牵着一位女老师的手,步出教室,走障碍。第一关是走楼梯。陌生的地方,女教师比男教师更胆小。她的手紧紧地拉着我,小心地移动着脚步。我本想更多给她一些提醒,但想想今天的培训主题,不提醒或许更好些,只要我们合作好,一定能顺利完成这些障碍,彼此的体验也会更深刻。于是,我牵着她的手,安稳地从四楼一直走到二楼,开始跨越第二个障碍物——低着头穿过一些由绳子系成的障碍区。这下她一会儿弯腰,一会儿抬头,显得很吃力,而且没有感觉,好不容易走完一条走廊,我也吁了一口气,以为这下该回到目的地了,谁知爬上三楼时,发现了走廊里堆放着一些椅子,这些椅子挨挨挤挤、交叉放着,显然我走起来也比较吃力,何况她蒙着眼睛。我拉着她的手,稍微停了一下,让她意识到前面还有障碍物,我跨出了左脚,她刚一抬脚,就碰到了椅子的脚。于是,又挪了挪地方,还是不对,踩着椅子的背了,她停在那里,有一丝迟疑。我想不要踩坏了这些新的椅子,就用手稍微给了一点提醒,可椅子排得实在有些紧,并不好走,她的脚不是抬高了,就是抬错了方向,人群里不时有人触碰到了椅子,不过,没有一个人发出一丁点声音,我们都有序地扶着,走着。最后一关是爬上椅子和桌子搭成的一个个台阶,难度系数很大。她的脚一开始摸不到桌子,要爬上最高的桌子,显然十分吃力,最后,终于战战兢兢地走下了台阶,等安全返回教室,我发现蒙眼者的手里竟然全是汗。
体验之思:
这个合作活动,让我想到了很多,一开始只觉得好玩。牵着一位老师,去跨一些障碍物,应该不成问题。但,边走边想这些障碍物时,我突然萌生了这样的想法:这些障碍物就像人生路上遇到的许多困难和挫折,一路上,我们多么需要有人搀扶着。于是,当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失意时,有领导、有朋友会找我们谈心,会给我们勇气,会鼓励我们前行。同时,当作为帮扶者时,我又感到了一种责任,我要帮助她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一路上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她看不见,我必须牵引着她走,而同时,要保证安全返回,我又必须起到保护她的作用,她每跨越完一个障碍,我又感到了一丝快慰。最后,等她摘下眼罩,发现我是她的帮扶者时,轻轻地一声谢谢,又唤醒了生命里的些许感动。
也许,很多时候的人生之路,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相互帮扶着、依偎着,相互也在滋养着彼此的生命。那么,就让我们小心地珍藏这份感激,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获得生命的力量,去感受爱的意义!
场景三:
每组抽一人,蒙上眼睛,给一张白纸,随着口令做动作。先对折,再撕下右上角或者右下角的纸,重复几次,打开,9个人的作品不完全一样。主持人设计了两个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显然是问我们观察者的,那么,就我的观察,我觉得这一题有多种答案,因为蒙上眼睛的老师,生活习惯不同,在折纸过程中,所理解的对折,方向不止一个。所以,从我数学老师的眼光看,呈现的结果必定多样化。第二,在撕纸过程中,每个人的体验也不同,有的人将撕下的纸随意抛到了地上,有的人怀揣在手里,因为他不知道最后展示的是撕下的纸还是手中的纸。作为体验者,在采访过程中,每个人的感悟大致相同,都说了与教育有关的话题。
体验之思:
实际上,我以为撕纸的过程恰如教育的过程。每个人习惯不同,同样的纸张,同样的口令,同样的时间,撕纸时方向感有差异,动作有快慢,最后呈现了多种作品,主持人说没有标准答案,我想亦然。每个孩子就是一张张白纸,任凭我们老师在上面涂鸦什么。孩子的个性不同,学习的习惯也不尽相同,个性、品质亦有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多样,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有的半途而废,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重要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边角料还是那张比较完整的纸,我们都应该揣在手里,小心地呵护,耐心地教育,尽我们的力量,把他塑造成最好的作品,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这样的培训活动,可谓新颖有趣,紧张刺激,我也不时地体验着、感悟着,或许这些游戏活动都是极简单的,但由此生发的教育思考却值得我们细细回味。我想,只有关注每个孩子,关注彼此的生命体验,才能饱享职场的幸福,才能真正走向魅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