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过程叙述:
早上第一节课,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只见里面乱哄哄的,女生林丽趴在桌子上哭,好几个男生跑来看热闹。班长告诉我,林丽的作业本不知被哪个同学撕碎了。我一看,林丽的课桌下有一大堆纸屑,心想肯定是那个调皮王干的事。我眼光一扫全班,发现林丽前排的男生南达神情很不自然,我心里有数,一定是他干的。但该生脾气倔强,经常做错了事情不承认,如果马上责问他,这节课就没法上了。因而我没有立即调查这件事,只是安慰了一下林丽,平静地按往常一样上课。看到老师没有问什么,学生们也迅速全神贯注上课了。
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我按事先的考虑,对问题作了低调处理:“同学们,人人都有不顺心的事,老师也不例外。有时老师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恨不得发一顿脾气,或摔摔东西。但想到那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伤害到别人,老师也就克制住了自己的任性。老师曾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书上说,在你忿恨难忍的时候,如果你能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兴许心情会很快平静下来。老师觉得作者说得挺有道理的,同学们以后在生气的时候不妨试试。今天,不知哪位同学将林丽的作业本撕碎了,我想,你一定是心里有什么不快的事,老师理解你,你能来找老师谈谈心吗?”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下课后,学生们都跑去做操了,但是南达没去,他走到讲台边,低下了头,承认是他做的。经过了解,南达的父母平常忙于做生意,很少和他交流、沟通,对他要求严格,成绩稍有不满意就拳棒伺候。昨天语文考试卷发下来要家长签字,南达只得了七十分,不敢拿出给他父亲看,一直等到今天早上才硬着头皮让父亲签字,不想还是被他爸爸打了一顿,于是就心情不好,因而随手就把林丽的作业本给撕了,以泄心头的怨气。
听了南达的一席话,首先我表扬了他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毕竟这是艰难的第一次。我知道这节课上他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了自我,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向他提了几点调整心态的建议,不要把自己的怨气发在别人身上。并且指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所以对他要求严格,要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平常应找时间、找机会多和他们交流、沟通,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们。我们的谈话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
从这之后,南达经常来和我谈心,对自己以前做的一些事情作了深刻的反省,承认了前几次班里玻璃打破的事件都是他干的,事后曾经后悔过,好几次来到我的办公室门口,却不敢进来,怕说出来之后老师、同学会歧视他、排斥他。所以就一错再错,破罐子破摔,性格变得越来越倔强。现在心结打开了,思想包袱没有了,性情明显开朗了许多。去他家里家访时,他的父母说南达变了,变得懂事、听话,现在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的,称赞之余,南达的父母也意识到他们的不称职之处。
在南达的案例中,我惊喜地发现,一次不经意的低调处理,竟然改变了一个学生。因而有时候面对学生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可以采取比较缓和的处理态度,理性和冷静的态度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仅仅只考虑自己的“权威”,可能会导致事件的激化。以一种宽容的心来要求学生,以一种平和与低调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对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案例反思:
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过程。我们做教师的在工作中就要注意从感情上与学生接近,寻找共同语言。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只是训斥、压服,而是要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平气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信任之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对学生多一点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收获。
学生做恶作剧有时并不是与对方有过节,他是在找机会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时,老师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深沉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宽容学生一时的行为不当,并努力探究这种外在表现的深层原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给予学生必要的适时的疏导和开通。
其次,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总是直接暴露出来,甚至可能会永远不告诉别人,但他会通过一些外在表现间接暴露出来。如果我们不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分析,这些问题往往就会被忽略过去,从而丧失了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的大好机会。这要求教师细心、耐心地对待学生,更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和探究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发现问题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讲一大堆道理可能也跟学生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甚至产生反面的影响。
学生是变化发展的,教师的观念是要跟得上学生行为与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发展,我们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哺育他们的成长。
早上第一节课,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只见里面乱哄哄的,女生林丽趴在桌子上哭,好几个男生跑来看热闹。班长告诉我,林丽的作业本不知被哪个同学撕碎了。我一看,林丽的课桌下有一大堆纸屑,心想肯定是那个调皮王干的事。我眼光一扫全班,发现林丽前排的男生南达神情很不自然,我心里有数,一定是他干的。但该生脾气倔强,经常做错了事情不承认,如果马上责问他,这节课就没法上了。因而我没有立即调查这件事,只是安慰了一下林丽,平静地按往常一样上课。看到老师没有问什么,学生们也迅速全神贯注上课了。
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我按事先的考虑,对问题作了低调处理:“同学们,人人都有不顺心的事,老师也不例外。有时老师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恨不得发一顿脾气,或摔摔东西。但想到那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伤害到别人,老师也就克制住了自己的任性。老师曾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书上说,在你忿恨难忍的时候,如果你能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兴许心情会很快平静下来。老师觉得作者说得挺有道理的,同学们以后在生气的时候不妨试试。今天,不知哪位同学将林丽的作业本撕碎了,我想,你一定是心里有什么不快的事,老师理解你,你能来找老师谈谈心吗?”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下课后,学生们都跑去做操了,但是南达没去,他走到讲台边,低下了头,承认是他做的。经过了解,南达的父母平常忙于做生意,很少和他交流、沟通,对他要求严格,成绩稍有不满意就拳棒伺候。昨天语文考试卷发下来要家长签字,南达只得了七十分,不敢拿出给他父亲看,一直等到今天早上才硬着头皮让父亲签字,不想还是被他爸爸打了一顿,于是就心情不好,因而随手就把林丽的作业本给撕了,以泄心头的怨气。
听了南达的一席话,首先我表扬了他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毕竟这是艰难的第一次。我知道这节课上他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了自我,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向他提了几点调整心态的建议,不要把自己的怨气发在别人身上。并且指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所以对他要求严格,要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平常应找时间、找机会多和他们交流、沟通,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们。我们的谈话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
从这之后,南达经常来和我谈心,对自己以前做的一些事情作了深刻的反省,承认了前几次班里玻璃打破的事件都是他干的,事后曾经后悔过,好几次来到我的办公室门口,却不敢进来,怕说出来之后老师、同学会歧视他、排斥他。所以就一错再错,破罐子破摔,性格变得越来越倔强。现在心结打开了,思想包袱没有了,性情明显开朗了许多。去他家里家访时,他的父母说南达变了,变得懂事、听话,现在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的,称赞之余,南达的父母也意识到他们的不称职之处。
在南达的案例中,我惊喜地发现,一次不经意的低调处理,竟然改变了一个学生。因而有时候面对学生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可以采取比较缓和的处理态度,理性和冷静的态度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仅仅只考虑自己的“权威”,可能会导致事件的激化。以一种宽容的心来要求学生,以一种平和与低调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对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案例反思:
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过程。我们做教师的在工作中就要注意从感情上与学生接近,寻找共同语言。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只是训斥、压服,而是要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平气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信任之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对学生多一点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收获。
学生做恶作剧有时并不是与对方有过节,他是在找机会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时,老师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深沉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宽容学生一时的行为不当,并努力探究这种外在表现的深层原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给予学生必要的适时的疏导和开通。
其次,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总是直接暴露出来,甚至可能会永远不告诉别人,但他会通过一些外在表现间接暴露出来。如果我们不善于捕捉、发现、了解、分析,这些问题往往就会被忽略过去,从而丧失了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的大好机会。这要求教师细心、耐心地对待学生,更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分析和探究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机,发现问题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讲一大堆道理可能也跟学生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甚至产生反面的影响。
学生是变化发展的,教师的观念是要跟得上学生行为与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发展,我们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哺育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