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聋童书面语教学和技能的培养是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聋童书面语水平薄弱的原因,并比较了健听儿童和聋童的学习语言的特点,从“积累”、“练笔”两个角度,想、看、做、说、演五个层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聋童学习语言的有效策略,为聋校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聋童;语言;策略;研究
语言是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武器。语言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儿童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学习掌握的。先口语,后书面语是健听儿童言语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他们在4-5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90%的语言。且语法正确,基本句型和不同词类的获得已近完成。语音系统已基本形成,基本能正确地发出所有的音。他们的言语能使人听懂,也比较准确。与健听儿童相比,聋童的语言获得不论从渠道还是从学习方式,均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一、聋童语言学习特点分析
1.掌握语言与文字的顺序不同
从人类的种族或个体发展史上看,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中,都是语言先于文字。丧失听觉的聋童则相反,作为听觉感知对象的语音被视觉感知对象的文字取代了。聋童无论是学习发音、说话,以至系统地掌握一种语言,总是结合着语言符号、文字、篇章等书写形式来学习的。这就是说,健听儿童语言发展的顺序是“先语后文,由语及文”,通过语言来学文字,“语”是“文”的基础。而聋童语言发展的顺序则是“文语并进,依文学语”,即通过文字来学语言,“文”是“语”的凭借。而且他们一般要到入学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造成口语和书面语一块学的特点。
2.语言形成的环境特殊
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生活环境里通过口耳相传自然形成的。而聋童的语言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中专门培养的。他们从开始学习词语时便已与有声世界隔绝,这使他们失去了学习语言的自然机会。教学环境充其量不过是生活情景的部分模拟,缺乏真实感,既难以激发聋童学习语言的动机,又使学得的语言呆板,对词义的理解含混、狭窄,运用起来往往显得不贴切。如把“烟”误解为“雾”;给家里写信时写“爸爸同志”之类。
3.语言的学习与使用脱节
学习与使用脱节是聋童学习语言的又一特色。对聋童来说,由于他们被安排在教学情景中学语言,课堂内学语言,课堂外用手势,很难将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加上语言发展缓慢,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这样两套符号系统,学一套,用一套,学用不能互相促进。
4.词汇量小于同龄健听儿童,句子成份的组成受到限制
首先,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聋童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这主要是手势语对有声语言的影响,有声语言的词汇丰富,而手势语贫乏,这就会出现“兼代现象”。例如“美丽、好看、漂亮、英俊、潇洒、帅”都采用大致相同或者完全相同的手势来表达。
其次,聋童所表达出来的句子出现成份不全,如常出现不会语法,语句不通顺,句子成分不全,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看不懂等现象,这是因为语法是抽象的结果,而聋童语言发展迟缓,抽象能力远远低于健听的儿童,而且手势语的表达顺序有自身的特点,它不便于甚至不可能完全按有声语言的顺序来表达。例如,按正常的语序用手势语表达“我们不要摘花”,许多二年级的聋童都看不懂。但若按“花——摘——不”的顺序来表达,这些孩子就都能看懂。可见,他们理解手势语和正常人理解有声语言有着不同的心里特点。另外,手势语难以表达虚词,也是使句子成分容易脱落的一个原因,他们的语句中基本上无副词,形容词。
二、聋童学习语言的策略建议
要帮助聋童克服生理的缺陷,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聋教育探讨的教学主题。在多年的聋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积累与练笔是引导聋童学习语言的有效策略。
(一)积累中练笔
聋童入学前基本上无语言基础,因此,积累语言是他们学习语言的第一步,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这里所讲的积累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语文学习中积累。二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1.在语文学习中积累
做到读写相依,读中学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就是让我们要把“读”与“写”视为学习语言的两根柱子。教材是聋童学习语言的重要蓝本,它即针对语言学习的特点,又结合了聋童的特点,比较科学地安排了聋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具有循序渐进性、合理性、科学性,为此,我们必须真正地利用好教材,让聋童积累语言。
(1)熟读熟背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中“破”字,显而易见是熟读熟背的意思。只有让聋童熟读熟背,才能让聋童感受语言的语法、结构,才能让聋童积累一些基本的语言。为此,让他们掌握熟读熟背的方法很重要,必须教给他们一些良好的记忆方法,比如:图案记忆法、动作演示法、想象记忆法。
(2)模仿练笔中积累
朱作仁先生在《从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指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但儿童不仅善于模仿,而且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又成了他们学习时的心理上的需要”。聋童在学习写句的起步阶段借助“模仿”的“样子”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也编排了大量的仿写,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单纯的模写、把句子补充完整、把词语排成句子、句式的变化、句子延伸这些练笔的标准形式。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广泛的阅读对于提高聋童的写话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着力培养聋童这一方面的兴趣。让聋童的知识面有所扩展,更能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更好的为写好话打好基础。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适当选择课外书籍供聋童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与实践。另外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可在二年级时进行“每日写句”练习,三年级开始练习“看图写句”、“景物写句”、“看演示写句子”,四年级可以进行“写日记”,建立“摘抄本”,还可以写一些所闻所感。如:四年级的学生,利用日记形式经常写一些阅读寓言故事读后感,通过学生坚持不断的努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多读、多写、多改、多记”的方法,才能更快地提高写句能力。 (二)练笔中积累
聋童在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就必须让他们在大量的练笔中巩固所学的句子,灵活运用所学的词句。在生活中有许多训练说写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眼观察,多动嘴说,多动手做,多动手写,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到了中高段,才不会对作文感到陌生,反而学得愉快,写得轻松。
1.想——引“库存”
聋童的脑海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在他们的世界中也如正常儿童一样,有一个童话世界,有一颗对外界的好奇心,他们也经历过很好的事,有很多生活经验,看到过很多自然环境、经历过很多时节,老师也带他们走出小课堂,读过“无字之书”,这些都已形成了一个“仓库”。与学生“聊天”是一种最好的 “出库存”的方式。在聊天时,学生会完全放松自己,他们会把他们的“库存”中的内容尽数的利用各种方法表达给你。这时,让他们用已学的语言,加上一定的体态语,经过老师的点拨引导,把他们“库存”知识巩固下来,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说”为核心,放开一切束缚,激起学生兴趣的涟漪,允许他们自由表达,鼓励每个学生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妹妹去吃麦当劳,没有带我去。我很伤心。”“星期天,妈妈带我去街上买了这件新衣服,我很开心。”“我喜欢吃鱼,喜欢吃肉,最喜欢吃鸡。”……
2.看——细观察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观察中调动感觉器官是人们认识过程中最初向外界伸出触角。聋童在认识世界练习写话的起步阶段,观察之步若迈得坚实,其意义就尤为深远。健听人常夸聋童聪明,这是由于他们可以发现正常儿童不易觉察的细节,但他们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事物却常常熟视无睹,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怎么也写不出,写不像。这就要求学生懂得观察的方法。例如:看图写句的练习,形象的图画为学生展示一个特定的情景,要使学生会写话,必须先把图看明白。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大多以无意注意为主,自己不大可能一下把图看清楚、看完整,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看图的方法:首先是看图的顺序,可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也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看单幅图,如果是人物图,就要弄清楚“有什么人”,重点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样”;如果是景物图,要弄清“有什么”、“在哪里”、“怎么样”、“景中的人在干什么”。
观察多幅图时,便要求学生把图连起来看,再逐幅观察,最后连起来写一写。这样学生观察起来有目的、有顺序、有主次。
3.做——多实践
教材内容绝大部分是学生生活中的事或学生熟悉的事,这给课内课外结合提供了基础,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话训练。教材中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也是课内外结合的重要形式。如:学习了“宋小明的裤子开绽了,何冬冬把针和线借给他缝裤子”后,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遇到的此类事,用比较完整的话把它写下来。如“我的被子开绽了。妈妈找来针和线把被子缝好了。”“我的衣服开绽了,妈妈用缝纫机把衣服缝好了。”等等。
4.说——讲有序
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做的充分地说出来,就要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说,然后再由优生综合说,教师最后进行点拨,以引导其他同学不断调整、规范自己的语言,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使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学生创造的佳句有目的地进行板书。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更仔细了,对图画的领会加深了,就能把话说得具体、完整。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求补充一些画面的情节,对话,想象事情的结果。只要情节合理、自然便可。
5.演——重实效
学生说话通顺、准确、有条理了,但要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演下来,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着重提示表演的要求、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语文活动,但表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太看重表演的趣味性,而是要让学生注意演的顺序,演时的动作应该用哪个动词表达最合适,说些什么……。例如爷爷看报这一情节,则是应该着重的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先后顺序:拿起眼镜——戴上眼镜——坐在沙发上——拿起报纸这一过程。
聋童写话的过程中,鉴于他们的听力、年龄、识字量、组织和表达语言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老师、家长的帮助和辅导也是相当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在聋童刚刚学习写作的时候,从“写话”开始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天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放开束缚,使聋童喜欢写,有兴趣写。相信以后的写作教学一定会水到渠成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聋童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季佩玉,李宏泰. 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3]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聋校教学文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张宁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关键词】聋童;语言;策略;研究
语言是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武器。语言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儿童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学习掌握的。先口语,后书面语是健听儿童言语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他们在4-5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90%的语言。且语法正确,基本句型和不同词类的获得已近完成。语音系统已基本形成,基本能正确地发出所有的音。他们的言语能使人听懂,也比较准确。与健听儿童相比,聋童的语言获得不论从渠道还是从学习方式,均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一、聋童语言学习特点分析
1.掌握语言与文字的顺序不同
从人类的种族或个体发展史上看,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中,都是语言先于文字。丧失听觉的聋童则相反,作为听觉感知对象的语音被视觉感知对象的文字取代了。聋童无论是学习发音、说话,以至系统地掌握一种语言,总是结合着语言符号、文字、篇章等书写形式来学习的。这就是说,健听儿童语言发展的顺序是“先语后文,由语及文”,通过语言来学文字,“语”是“文”的基础。而聋童语言发展的顺序则是“文语并进,依文学语”,即通过文字来学语言,“文”是“语”的凭借。而且他们一般要到入学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造成口语和书面语一块学的特点。
2.语言形成的环境特殊
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生活环境里通过口耳相传自然形成的。而聋童的语言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中专门培养的。他们从开始学习词语时便已与有声世界隔绝,这使他们失去了学习语言的自然机会。教学环境充其量不过是生活情景的部分模拟,缺乏真实感,既难以激发聋童学习语言的动机,又使学得的语言呆板,对词义的理解含混、狭窄,运用起来往往显得不贴切。如把“烟”误解为“雾”;给家里写信时写“爸爸同志”之类。
3.语言的学习与使用脱节
学习与使用脱节是聋童学习语言的又一特色。对聋童来说,由于他们被安排在教学情景中学语言,课堂内学语言,课堂外用手势,很难将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加上语言发展缓慢,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这样两套符号系统,学一套,用一套,学用不能互相促进。
4.词汇量小于同龄健听儿童,句子成份的组成受到限制
首先,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聋童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这主要是手势语对有声语言的影响,有声语言的词汇丰富,而手势语贫乏,这就会出现“兼代现象”。例如“美丽、好看、漂亮、英俊、潇洒、帅”都采用大致相同或者完全相同的手势来表达。
其次,聋童所表达出来的句子出现成份不全,如常出现不会语法,语句不通顺,句子成分不全,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看不懂等现象,这是因为语法是抽象的结果,而聋童语言发展迟缓,抽象能力远远低于健听的儿童,而且手势语的表达顺序有自身的特点,它不便于甚至不可能完全按有声语言的顺序来表达。例如,按正常的语序用手势语表达“我们不要摘花”,许多二年级的聋童都看不懂。但若按“花——摘——不”的顺序来表达,这些孩子就都能看懂。可见,他们理解手势语和正常人理解有声语言有着不同的心里特点。另外,手势语难以表达虚词,也是使句子成分容易脱落的一个原因,他们的语句中基本上无副词,形容词。
二、聋童学习语言的策略建议
要帮助聋童克服生理的缺陷,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聋教育探讨的教学主题。在多年的聋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积累与练笔是引导聋童学习语言的有效策略。
(一)积累中练笔
聋童入学前基本上无语言基础,因此,积累语言是他们学习语言的第一步,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这里所讲的积累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语文学习中积累。二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1.在语文学习中积累
做到读写相依,读中学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就是让我们要把“读”与“写”视为学习语言的两根柱子。教材是聋童学习语言的重要蓝本,它即针对语言学习的特点,又结合了聋童的特点,比较科学地安排了聋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具有循序渐进性、合理性、科学性,为此,我们必须真正地利用好教材,让聋童积累语言。
(1)熟读熟背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中“破”字,显而易见是熟读熟背的意思。只有让聋童熟读熟背,才能让聋童感受语言的语法、结构,才能让聋童积累一些基本的语言。为此,让他们掌握熟读熟背的方法很重要,必须教给他们一些良好的记忆方法,比如:图案记忆法、动作演示法、想象记忆法。
(2)模仿练笔中积累
朱作仁先生在《从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指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但儿童不仅善于模仿,而且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又成了他们学习时的心理上的需要”。聋童在学习写句的起步阶段借助“模仿”的“样子”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也编排了大量的仿写,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单纯的模写、把句子补充完整、把词语排成句子、句式的变化、句子延伸这些练笔的标准形式。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广泛的阅读对于提高聋童的写话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着力培养聋童这一方面的兴趣。让聋童的知识面有所扩展,更能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更好的为写好话打好基础。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适当选择课外书籍供聋童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与实践。另外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可在二年级时进行“每日写句”练习,三年级开始练习“看图写句”、“景物写句”、“看演示写句子”,四年级可以进行“写日记”,建立“摘抄本”,还可以写一些所闻所感。如:四年级的学生,利用日记形式经常写一些阅读寓言故事读后感,通过学生坚持不断的努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多读、多写、多改、多记”的方法,才能更快地提高写句能力。 (二)练笔中积累
聋童在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就必须让他们在大量的练笔中巩固所学的句子,灵活运用所学的词句。在生活中有许多训练说写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眼观察,多动嘴说,多动手做,多动手写,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到了中高段,才不会对作文感到陌生,反而学得愉快,写得轻松。
1.想——引“库存”
聋童的脑海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在他们的世界中也如正常儿童一样,有一个童话世界,有一颗对外界的好奇心,他们也经历过很好的事,有很多生活经验,看到过很多自然环境、经历过很多时节,老师也带他们走出小课堂,读过“无字之书”,这些都已形成了一个“仓库”。与学生“聊天”是一种最好的 “出库存”的方式。在聊天时,学生会完全放松自己,他们会把他们的“库存”中的内容尽数的利用各种方法表达给你。这时,让他们用已学的语言,加上一定的体态语,经过老师的点拨引导,把他们“库存”知识巩固下来,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说”为核心,放开一切束缚,激起学生兴趣的涟漪,允许他们自由表达,鼓励每个学生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妹妹去吃麦当劳,没有带我去。我很伤心。”“星期天,妈妈带我去街上买了这件新衣服,我很开心。”“我喜欢吃鱼,喜欢吃肉,最喜欢吃鸡。”……
2.看——细观察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观察中调动感觉器官是人们认识过程中最初向外界伸出触角。聋童在认识世界练习写话的起步阶段,观察之步若迈得坚实,其意义就尤为深远。健听人常夸聋童聪明,这是由于他们可以发现正常儿童不易觉察的细节,但他们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事物却常常熟视无睹,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怎么也写不出,写不像。这就要求学生懂得观察的方法。例如:看图写句的练习,形象的图画为学生展示一个特定的情景,要使学生会写话,必须先把图看明白。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大多以无意注意为主,自己不大可能一下把图看清楚、看完整,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看图的方法:首先是看图的顺序,可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也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看单幅图,如果是人物图,就要弄清楚“有什么人”,重点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样”;如果是景物图,要弄清“有什么”、“在哪里”、“怎么样”、“景中的人在干什么”。
观察多幅图时,便要求学生把图连起来看,再逐幅观察,最后连起来写一写。这样学生观察起来有目的、有顺序、有主次。
3.做——多实践
教材内容绝大部分是学生生活中的事或学生熟悉的事,这给课内课外结合提供了基础,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话训练。教材中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也是课内外结合的重要形式。如:学习了“宋小明的裤子开绽了,何冬冬把针和线借给他缝裤子”后,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遇到的此类事,用比较完整的话把它写下来。如“我的被子开绽了。妈妈找来针和线把被子缝好了。”“我的衣服开绽了,妈妈用缝纫机把衣服缝好了。”等等。
4.说——讲有序
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做的充分地说出来,就要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说,然后再由优生综合说,教师最后进行点拨,以引导其他同学不断调整、规范自己的语言,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使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学生创造的佳句有目的地进行板书。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更仔细了,对图画的领会加深了,就能把话说得具体、完整。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求补充一些画面的情节,对话,想象事情的结果。只要情节合理、自然便可。
5.演——重实效
学生说话通顺、准确、有条理了,但要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演下来,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着重提示表演的要求、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语文活动,但表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太看重表演的趣味性,而是要让学生注意演的顺序,演时的动作应该用哪个动词表达最合适,说些什么……。例如爷爷看报这一情节,则是应该着重的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先后顺序:拿起眼镜——戴上眼镜——坐在沙发上——拿起报纸这一过程。
聋童写话的过程中,鉴于他们的听力、年龄、识字量、组织和表达语言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老师、家长的帮助和辅导也是相当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在聋童刚刚学习写作的时候,从“写话”开始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天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放开束缚,使聋童喜欢写,有兴趣写。相信以后的写作教学一定会水到渠成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聋童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季佩玉,李宏泰. 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3]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聋校教学文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张宁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