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成一种游戏,可以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内容的有效手段。适当有效的表演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使生充分认识课文里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表演兴趣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0-0092-01
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可以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适当有效的表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使生充分认识课文里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课堂表演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需要时才表演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理智的积极活动和独立克服困难,探索知识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个转化,即把书本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再进一步转化为能力。由此得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小动物过冬》等;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故事《“你们想错了”》、《将相和》等;小说《信箱》、《小珊迪》等;诗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在讲读此类课文时,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安排学生的“表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在学生预习前提出要求:你知道小动物有哪些过冬的方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等它们的对话应怎么读,仔细体会它们的神情和语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老师还把学得好的同学请到台上来表演。这样,学生兴趣大增,都希望到台上表现自己,预习时非常认真。在讲读课文时,气氛也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讲读完毕,我抽几名学生上台,指导他们分角色表演了故事内容。学生对故事的完整性、形象的准确性都把握得当,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可见,阅读教学中,要在有表演需要的时候才表演,要找准表演的契机。这样,才会使表演体现出价值。
二、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
课堂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研究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目的是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课堂表演还具有综合实践性和交互开放性。学生在表演中,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还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动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学科间的联动整合。在表演中,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让课堂洋溢出生命的活力。
如《狐狸和乌鸦》一文结尾进行探究时,让学生展开想像,设想一下“正当乌鸦眼巴巴地看着狐狸叼着肉,要钻进洞里去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学生有的设想:“乌鸦突然醒悟过来,猛地向狐狸冲去,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头。狐狸疼得哇哇直叫,嘴里的肉掉在了地上,乌鸦衔起肉飞走了。”有的设想:“这时,一旁的啄木鸟大叫起来,‘狐狸,小心肉里有毒!’狐狸吓得连忙放下肉片,啄木鸟趁机叼起了肉片还给鸟鸦。”……学生能即时塑造出“乌鸦新形象”,侠义的“啄木鸟形象’既是对自身思维的超越,也是对课文剧本的超越,体现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过程。
又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课文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联系上下文,我找了几对学生,引导他们边做动作边思考,想象狼“呲牙咧嘴”的形象,往小羊身上“扑去”的后果,让他们“表演”,结果有:“小羊”被“狼”吃掉了;有“小羊”一闪,“狼”扑在了小溪里淹死了;有“小羊”一躲,机警地从“狼”的胯下逃走了……随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把设想的种种结果叙述出来。在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得到体现,并对思维的可能性、合理性得以有效的培养,摒弃了不合情理的思维因素。
三、表演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内容的再创造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代表放任自流。正确有效的指导是表演成功的前提,他能使学生表演时胸有成竹,掌握要领。所以,在学生表演前,教师要有效的指导学生精心地做好准备。使表演者显示出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
在课堂表演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中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能做到熟读成诵更好。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时,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体会每小动物们的心情,读出你的理解。拿着课本,分角色朗读。为表演打好基础。进行角色表演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在第一组的试赛中老师参与进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把文章所表达的情绪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和段落,以及人物的形象,也给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教学表演兴趣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0-0092-01
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可以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适当有效的表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使生充分认识课文里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课堂表演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需要时才表演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理智的积极活动和独立克服困难,探索知识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个转化,即把书本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再进一步转化为能力。由此得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小动物过冬》等;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故事《“你们想错了”》、《将相和》等;小说《信箱》、《小珊迪》等;诗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在讲读此类课文时,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安排学生的“表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在学生预习前提出要求:你知道小动物有哪些过冬的方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等它们的对话应怎么读,仔细体会它们的神情和语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老师还把学得好的同学请到台上来表演。这样,学生兴趣大增,都希望到台上表现自己,预习时非常认真。在讲读课文时,气氛也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讲读完毕,我抽几名学生上台,指导他们分角色表演了故事内容。学生对故事的完整性、形象的准确性都把握得当,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可见,阅读教学中,要在有表演需要的时候才表演,要找准表演的契机。这样,才会使表演体现出价值。
二、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想象力。
课堂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研究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目的是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课堂表演还具有综合实践性和交互开放性。学生在表演中,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还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动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学科间的联动整合。在表演中,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让课堂洋溢出生命的活力。
如《狐狸和乌鸦》一文结尾进行探究时,让学生展开想像,设想一下“正当乌鸦眼巴巴地看着狐狸叼着肉,要钻进洞里去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学生有的设想:“乌鸦突然醒悟过来,猛地向狐狸冲去,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头。狐狸疼得哇哇直叫,嘴里的肉掉在了地上,乌鸦衔起肉飞走了。”有的设想:“这时,一旁的啄木鸟大叫起来,‘狐狸,小心肉里有毒!’狐狸吓得连忙放下肉片,啄木鸟趁机叼起了肉片还给鸟鸦。”……学生能即时塑造出“乌鸦新形象”,侠义的“啄木鸟形象’既是对自身思维的超越,也是对课文剧本的超越,体现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过程。
又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课文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联系上下文,我找了几对学生,引导他们边做动作边思考,想象狼“呲牙咧嘴”的形象,往小羊身上“扑去”的后果,让他们“表演”,结果有:“小羊”被“狼”吃掉了;有“小羊”一闪,“狼”扑在了小溪里淹死了;有“小羊”一躲,机警地从“狼”的胯下逃走了……随后,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把设想的种种结果叙述出来。在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得到体现,并对思维的可能性、合理性得以有效的培养,摒弃了不合情理的思维因素。
三、表演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内容的再创造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代表放任自流。正确有效的指导是表演成功的前提,他能使学生表演时胸有成竹,掌握要领。所以,在学生表演前,教师要有效的指导学生精心地做好准备。使表演者显示出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
在课堂表演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中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能做到熟读成诵更好。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时,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体会每小动物们的心情,读出你的理解。拿着课本,分角色朗读。为表演打好基础。进行角色表演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在第一组的试赛中老师参与进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把文章所表达的情绪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和段落,以及人物的形象,也给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