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面对北京养老“一床难求”和价格高的问题,一批北京老年人开始选择到毗邻的津冀跨省市异地养老。
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又有了新成果。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一家养老机构了解到,目前该机构作为燕郊唯一的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已经实现了养老扶持政策随着户籍老人一起走。
也就是说,该试点机构每收住一名北京户籍老人,除了可以领到河北省给的运营补贴,同时也能得到北京市给予的床位补贴。
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收到北京市的补贴后,还会从中拿出100元作为交通补贴向“跨省异地养老”的北京籍老年人发放,这是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北京运营补贴首次异地发放到京籍老人手中。
养老政策外延
“別小看这100元的交通补贴,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京津冀跨城养老发展的大变化,政策使老年人暖心。”正在考虑前往燕郊养老的京籍老人李月梅认为北京的补贴随着人走,不但可以缓解北京的机构养老压力,还可以给燕郊的养老机构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29.2万人,老龄化比例超过24%,居全国第二。如何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就成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提出构建环京津健康养老产业圈,并将上述燕郊某养老机构在内的几家机构作为试点,重点打造一批环首都大健康产业聚集区,推动北京市养老政策外延。
有专家观点指出,签署该协议,就是为了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户籍壁垒,形成“一省两市”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
按照相关规定,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除享受机构所在地民政部门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床位运营补贴外,还可叠加享受另外两地针对户籍老年人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
目前,试点机构按所收住的京籍老年人身体状况,以每床每月300~500元的标准补贴发放到养老机构,每半年补贴一次,养老机构先服务而后才能得到民政部门的相应补贴。
74岁的李月梅原来一直担心异地养老过程中北京的福利待遇还能不能真正享受到,“现在看来已经逐步落实了,我们跨省养老更方便也更踏实了。”
扩大试点范围
日前,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设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的通知》,决定增设位于张家口、沧州、廊坊三地的6家养老机构作为新的协同发展试点机构。至此,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增至10家,其中天津1家,河北9家。
河北省廊坊三河市五福托老院,就是近日被纳入三地协同养老的试点机构。70多岁的张大娘是北京人,但子女都在河北省燕郊生活,为了方便照顾,子女将母亲送到了三河市五福托老院。
张大娘无严重疾病,属于可以自理的老人。每天饭后,和老伙伴们打牌、晒太阳、看电视、聊天遛弯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据该院工作人员介绍,张大娘的托老费用为每月1800元左右,包括一日三餐,“在北京同档次的养老院,收费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千元。”
五福托老院院长廖清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老人和子女选择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该院是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托老院和三河煤矿医院就在一个院子里,托老院每个楼层都配备了医生、护士、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每天按次巡视查房,发现有不舒服的老人,就会立刻通知医生。
至于托老院此次被纳入京津冀三地养老试点机构,廖清表示,今后,托老院在享受河北省给予的运营补贴同时,收住北京、天津老人还能拿到北京、天津政府给予养老机构的补贴,实现养老扶持政策跟着户籍老人一起走。养老机构拿到更多的政府补贴,可以调动托老院收养异地养老老人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老人异地养老,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要用好补贴”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面对北京养老“一床难求”和价格高的问题,一批北京老年人开始选择到毗邻的冀津跨省市异地养老。
有观点提出,随着异地养老“扶持政策随着老人走”成为常态,河北省将会有很多养老机构因此迎来发展良机,同时对缓解北京老人养老压力发挥更大作用。
采访中,有部分京籍老人表示,既然扶持政策随着老人走,“那就应该不管走到哪儿,都要感受到因扶持政策带给老人的变化,毕竟京籍老人的入住可以为机构带来一年几千元的补贴。”
更有老人直言,“对于河北的养老机构来说,这部分补贴算是意外之财,所以机构就应该对该老人进行特殊照顾服务或是费用减免。”
就此问题,位于燕郊和三河市的两家试点机构都表示,补贴是给机构的,而非收住老人。但是机构在得到补贴后,会进行相应的设施完善等工作,以改善园区的整体环境。
一位关注京津冀跨城养老的爱心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層面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发生养老机构套取异地养老补贴的行为,让真正需要异地养老的老人不会因为养老地改变影响到本该享有的福利待遇,让老人异地养老无后顾之忧。
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又有了新成果。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一家养老机构了解到,目前该机构作为燕郊唯一的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已经实现了养老扶持政策随着户籍老人一起走。
也就是说,该试点机构每收住一名北京户籍老人,除了可以领到河北省给的运营补贴,同时也能得到北京市给予的床位补贴。
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收到北京市的补贴后,还会从中拿出100元作为交通补贴向“跨省异地养老”的北京籍老年人发放,这是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北京运营补贴首次异地发放到京籍老人手中。
养老政策外延
“別小看这100元的交通补贴,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京津冀跨城养老发展的大变化,政策使老年人暖心。”正在考虑前往燕郊养老的京籍老人李月梅认为北京的补贴随着人走,不但可以缓解北京的机构养老压力,还可以给燕郊的养老机构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29.2万人,老龄化比例超过24%,居全国第二。如何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就成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提出构建环京津健康养老产业圈,并将上述燕郊某养老机构在内的几家机构作为试点,重点打造一批环首都大健康产业聚集区,推动北京市养老政策外延。
有专家观点指出,签署该协议,就是为了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户籍壁垒,形成“一省两市”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
按照相关规定,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除享受机构所在地民政部门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床位运营补贴外,还可叠加享受另外两地针对户籍老年人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
目前,试点机构按所收住的京籍老年人身体状况,以每床每月300~500元的标准补贴发放到养老机构,每半年补贴一次,养老机构先服务而后才能得到民政部门的相应补贴。
74岁的李月梅原来一直担心异地养老过程中北京的福利待遇还能不能真正享受到,“现在看来已经逐步落实了,我们跨省养老更方便也更踏实了。”
扩大试点范围
日前,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设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的通知》,决定增设位于张家口、沧州、廊坊三地的6家养老机构作为新的协同发展试点机构。至此,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增至10家,其中天津1家,河北9家。
河北省廊坊三河市五福托老院,就是近日被纳入三地协同养老的试点机构。70多岁的张大娘是北京人,但子女都在河北省燕郊生活,为了方便照顾,子女将母亲送到了三河市五福托老院。
张大娘无严重疾病,属于可以自理的老人。每天饭后,和老伙伴们打牌、晒太阳、看电视、聊天遛弯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据该院工作人员介绍,张大娘的托老费用为每月1800元左右,包括一日三餐,“在北京同档次的养老院,收费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千元。”
五福托老院院长廖清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老人和子女选择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该院是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托老院和三河煤矿医院就在一个院子里,托老院每个楼层都配备了医生、护士、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每天按次巡视查房,发现有不舒服的老人,就会立刻通知医生。
至于托老院此次被纳入京津冀三地养老试点机构,廖清表示,今后,托老院在享受河北省给予的运营补贴同时,收住北京、天津老人还能拿到北京、天津政府给予养老机构的补贴,实现养老扶持政策跟着户籍老人一起走。养老机构拿到更多的政府补贴,可以调动托老院收养异地养老老人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老人异地养老,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要用好补贴”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面对北京养老“一床难求”和价格高的问题,一批北京老年人开始选择到毗邻的冀津跨省市异地养老。
有观点提出,随着异地养老“扶持政策随着老人走”成为常态,河北省将会有很多养老机构因此迎来发展良机,同时对缓解北京老人养老压力发挥更大作用。
采访中,有部分京籍老人表示,既然扶持政策随着老人走,“那就应该不管走到哪儿,都要感受到因扶持政策带给老人的变化,毕竟京籍老人的入住可以为机构带来一年几千元的补贴。”
更有老人直言,“对于河北的养老机构来说,这部分补贴算是意外之财,所以机构就应该对该老人进行特殊照顾服务或是费用减免。”
就此问题,位于燕郊和三河市的两家试点机构都表示,补贴是给机构的,而非收住老人。但是机构在得到补贴后,会进行相应的设施完善等工作,以改善园区的整体环境。
一位关注京津冀跨城养老的爱心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層面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发生养老机构套取异地养老补贴的行为,让真正需要异地养老的老人不会因为养老地改变影响到本该享有的福利待遇,让老人异地养老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