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对高中化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探究活动;设计原则
一、从反应物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有关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我们可以把反应物中的某一重要性质作为“探究点”,因为,有的反应因反应物间的物质的量的比、纯度、浓度不同,而现象不同,此处也有文章可做。
例如在浓H2SO4的性质讲完之后,给学设置一个问题,如果浓硫酸表现很强的氧化性,如遇到铁等金属被还原成SO2,浓度得有多大才能实现。来作为探究活动。
二、从生成物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生成物的组成、性质,作为探究活动,这比把生成物的组成或者性质直接告诉给学生更有意义。
案例1:探究铝热反应的生成物
[实验过程]在演示铝热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该反应“有大量的热放出,伴随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有熔融物把纸漏斗的下部烧穿并落入到沙子中。”
[探究活动]铝热反应的生所物是什么?
[推测]①熔融物是金属铁;
②熔融物是Fe、Al混合物。
[实验设计]A学生、B学生通过收集材料做如下验证:
[资料]有关Al、Fe、Fe2O3、Al2O3的熔点、沸点见下表:
从以上各物质熔、沸点可知,熔融物是Al、Fe合金不合理。因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铁熔化,Al和Fe2O3的熔点比铁低,当铁熔化时,二者是呈液态,而氧化铝也有可能熔化。所以熔融物应该是Al、Fe、Fe2O3、Al2O3的混合物。
三、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化,我们可以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去设计探究点,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性上升到感性,有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
案例2:氯气与水的反应
[探究活动]氯水的成份
[实验设计]
①展示一瓶新制的氯水,观察颜色。取少量加入KI溶液。
现象:溶液颜色变深提示:
Cl2+2KI=2KCl+I2
结论:由此说明氯水的主要成分是 Cl2分子。
②取少量氯水加入AgNO3溶液。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氯水中含有Cl-离子,离子方程式Cl-+Ag+=AgCl↓
③取少量氯水滴加石蕊试液。
现象: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又变成无色。
结论:氯水中某些物质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④将一片干燥的红纸和一片湿润的红纸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
现象:无现象。
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有或没有)漂白性。
归纳小结:用离子或分子的化学式填空:
氯水中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是:Cl2
氯水中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是: Cl-
氯水中能使石蕊变红的是:H+
氯水中能使红色褪去的是:HClO ClO-
综上所述:
1.氯水的成分:H2O、Cl2、HClO、Cl-、ClO-、H+、OH-
2.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
Cl2+H2O=HCl+HClO
3.因此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四、从实验方案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对于实验的设计思路可以从物质制备及性质实验两个方面入手,在各種所设计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然后依据猜想和假设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
案例3:以铝为原料制备Al(OH)3
[探究活动]分析并评价Al(OH)3制备的最佳条件。
[教学过程]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实验方案的设计。
写出以铝屑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所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设计:
方案一:铝与盐酸反应生成铝盐,后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2Al+6H+=2Al3++3H2↑
Al3++3OH-=Al(OH)3↓
或Al3++3NH3·H2O=Al(OH)3↓+3NH4+
思考:制备1molAl(OH)3需多少molH+和多少molOH-?
制备1molAl(OH)3需3molH+和3molOH-。
方案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后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2Al+2OH-+2H2O=2AlO2-+3H2↑
AlO2-+H2O+H+=Al(OH)3↓
思考:制备1molAl(OH)3需多少molH+和多少molOH-?
制备1molAl(OH)3需1molH+和1molOH-。
方案三:铝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铝和偏铝酸钠,后两溶液混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Al3++3AlO2-+6H2O=4Al(OH)3↓
思考:制备1molAl(OH)3需多少molH+和多少molOH-?
制备1molAl(OH)3需3/4molH+和3/4molOH-。
分析结论:从消耗酸和碱的理论操作要求考虑,以上三种设计方案中第三个最适宜。
五、从实验条件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反应条件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之一,温度,浓度,适当的催化剂等作为化学反应的条件,条件不同,则会影响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以及反应的进行等,有时某个被忽视的条件可能会使实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适宜的条件对化学反应影响很重要。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出一些实验对照组,探究出探究性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从异常现象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有时可能会出现与教材中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情况。此时学生就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他们的探究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探究点”。
案例4:探究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为什么没有出现浑浊现象。
[实验]SO2与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某些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某生却偶然中发现将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没有出现浑浊现象。
[探究活动]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浑浊现象为什么没有出现。
[推测]:SO2+Ca(OH)2=Ca(HSO3)2而看不到沉淀。
[实验设计]
1.向二者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仔细观察看能否有沉淀生成。
2.向通入二氧化硫后的Ca(OH)2溶液中加盐酸,看能否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
[结果分析]SO2+Ca(OH)2=Ca(HSO3)2而看不到沉淀。
[深化探究点]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为什么会直接生成Ca(HSO3)2?
[实验设计]SO2和CO2分别被收集在简易注射器中,缓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者都使石灰水变浑浊,但通入CO2产生的现象明显要比通入SO2产生的现象慢。
[结论评价]SO2在水中的溶解比CO2要大,并且H2CO3酸性比H2SO3弱,所以SO2与石灰水反应快。
总之,探究性教学开展的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
【参考文献】
[1]刘秀苑等.中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进行“假设与预测”能力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06,3.
[2]孔琴飞,林启根.化学探究性演示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6,10.
[3]孔琴飞,林启根.化学探究性演示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化学教学,2006,10.
【关键词】探究活动;设计原则
一、从反应物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有关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我们可以把反应物中的某一重要性质作为“探究点”,因为,有的反应因反应物间的物质的量的比、纯度、浓度不同,而现象不同,此处也有文章可做。
例如在浓H2SO4的性质讲完之后,给学设置一个问题,如果浓硫酸表现很强的氧化性,如遇到铁等金属被还原成SO2,浓度得有多大才能实现。来作为探究活动。
二、从生成物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生成物的组成、性质,作为探究活动,这比把生成物的组成或者性质直接告诉给学生更有意义。
案例1:探究铝热反应的生成物
[实验过程]在演示铝热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该反应“有大量的热放出,伴随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有熔融物把纸漏斗的下部烧穿并落入到沙子中。”
[探究活动]铝热反应的生所物是什么?
[推测]①熔融物是金属铁;
②熔融物是Fe、Al混合物。
[实验设计]A学生、B学生通过收集材料做如下验证:
[资料]有关Al、Fe、Fe2O3、Al2O3的熔点、沸点见下表:
从以上各物质熔、沸点可知,熔融物是Al、Fe合金不合理。因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铁熔化,Al和Fe2O3的熔点比铁低,当铁熔化时,二者是呈液态,而氧化铝也有可能熔化。所以熔融物应该是Al、Fe、Fe2O3、Al2O3的混合物。
三、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化,我们可以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去设计探究点,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性上升到感性,有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
案例2:氯气与水的反应
[探究活动]氯水的成份
[实验设计]
①展示一瓶新制的氯水,观察颜色。取少量加入KI溶液。
现象:溶液颜色变深提示:
Cl2+2KI=2KCl+I2
结论:由此说明氯水的主要成分是 Cl2分子。
②取少量氯水加入AgNO3溶液。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氯水中含有Cl-离子,离子方程式Cl-+Ag+=AgCl↓
③取少量氯水滴加石蕊试液。
现象: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又变成无色。
结论:氯水中某些物质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④将一片干燥的红纸和一片湿润的红纸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
现象:无现象。
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有或没有)漂白性。
归纳小结:用离子或分子的化学式填空:
氯水中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是:Cl2
氯水中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是: Cl-
氯水中能使石蕊变红的是:H+
氯水中能使红色褪去的是:HClO ClO-
综上所述:
1.氯水的成分:H2O、Cl2、HClO、Cl-、ClO-、H+、OH-
2.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
Cl2+H2O=HCl+HClO
3.因此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四、从实验方案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对于实验的设计思路可以从物质制备及性质实验两个方面入手,在各種所设计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然后依据猜想和假设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
案例3:以铝为原料制备Al(OH)3
[探究活动]分析并评价Al(OH)3制备的最佳条件。
[教学过程]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实验方案的设计。
写出以铝屑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所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设计:
方案一:铝与盐酸反应生成铝盐,后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2Al+6H+=2Al3++3H2↑
Al3++3OH-=Al(OH)3↓
或Al3++3NH3·H2O=Al(OH)3↓+3NH4+
思考:制备1molAl(OH)3需多少molH+和多少molOH-?
制备1molAl(OH)3需3molH+和3molOH-。
方案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后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2Al+2OH-+2H2O=2AlO2-+3H2↑
AlO2-+H2O+H+=Al(OH)3↓
思考:制备1molAl(OH)3需多少molH+和多少molOH-?
制备1molAl(OH)3需1molH+和1molOH-。
方案三:铝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铝和偏铝酸钠,后两溶液混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Al3++3AlO2-+6H2O=4Al(OH)3↓
思考:制备1molAl(OH)3需多少molH+和多少molOH-?
制备1molAl(OH)3需3/4molH+和3/4molOH-。
分析结论:从消耗酸和碱的理论操作要求考虑,以上三种设计方案中第三个最适宜。
五、从实验条件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反应条件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之一,温度,浓度,适当的催化剂等作为化学反应的条件,条件不同,则会影响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以及反应的进行等,有时某个被忽视的条件可能会使实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适宜的条件对化学反应影响很重要。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出一些实验对照组,探究出探究性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从异常现象角度创设探究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有时可能会出现与教材中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情况。此时学生就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他们的探究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探究点”。
案例4:探究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为什么没有出现浑浊现象。
[实验]SO2与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某些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某生却偶然中发现将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没有出现浑浊现象。
[探究活动]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浑浊现象为什么没有出现。
[推测]:SO2+Ca(OH)2=Ca(HSO3)2而看不到沉淀。
[实验设计]
1.向二者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仔细观察看能否有沉淀生成。
2.向通入二氧化硫后的Ca(OH)2溶液中加盐酸,看能否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
[结果分析]SO2+Ca(OH)2=Ca(HSO3)2而看不到沉淀。
[深化探究点]S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为什么会直接生成Ca(HSO3)2?
[实验设计]SO2和CO2分别被收集在简易注射器中,缓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者都使石灰水变浑浊,但通入CO2产生的现象明显要比通入SO2产生的现象慢。
[结论评价]SO2在水中的溶解比CO2要大,并且H2CO3酸性比H2SO3弱,所以SO2与石灰水反应快。
总之,探究性教学开展的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
【参考文献】
[1]刘秀苑等.中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进行“假设与预测”能力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06,3.
[2]孔琴飞,林启根.化学探究性演示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6,10.
[3]孔琴飞,林启根.化学探究性演示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化学教学,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