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心,在学习中往往被好奇心所驱使。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创设之间的互动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课一开始是做小游戏,活跃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自然地引入情境中——“请小朋友们趴下仔细听!”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一段“下雪啦!”的动画课件放出来,接着让学生抬头看着画面中飘飘扬扬的雪花落在粉妆玉砌的世界中,不由自主地大喊道:“下雪啦!下雪啦!”教师顺势利导:“下雪啦!大地披上了雪白的大棉袄,瞧,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课题。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世界已不是难题,关键是看教师创设的时机对不对,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做呢?一是让孩子去“展示自己”。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在笔者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教学《乌鸦喝水》时,学生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笔者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二是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基于这个思想,笔者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班级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三是在生活中学语文。一直以来,笔者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二是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三是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四是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它能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五是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就能很快地进入文本理解课文。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中心小学)
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课一开始是做小游戏,活跃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自然地引入情境中——“请小朋友们趴下仔细听!”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一段“下雪啦!”的动画课件放出来,接着让学生抬头看着画面中飘飘扬扬的雪花落在粉妆玉砌的世界中,不由自主地大喊道:“下雪啦!下雪啦!”教师顺势利导:“下雪啦!大地披上了雪白的大棉袄,瞧,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课题。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世界已不是难题,关键是看教师创设的时机对不对,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做呢?一是让孩子去“展示自己”。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在笔者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教学《乌鸦喝水》时,学生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笔者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二是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基于这个思想,笔者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班级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三是在生活中学语文。一直以来,笔者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二是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三是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四是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它能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五是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就能很快地进入文本理解课文。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