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绘画教学中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想象能力是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大类。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想象对儿童的绘画十分重要。儿童的记忆想象画就需要再造想象,儿童的命题画(主题画)就需要创造想象,有了丰富的想象,画面就富有浪漫色彩,生动活泼,富有魅力;反之,缺乏想象力,画面单调呆板,枯燥乏味。下面就谈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展儿童创造想象能力的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以实物、图片、参观等形式,丰富儿童的表象。
  儿童的再造想象是以表象为中介的,因此,要培养发展儿童的再造想象就必须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儿童的表象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的观赏和组织参观活动等形式进行,在美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实际,选用适当的形式。我在教学记忆想象画《树和草》一课时,将儿童带到校园里,指导他们观察各种各样树的树杆、树叶、花草的外形和结构。建立树和草的表象,为了提高感知效果,观察前让儿童明确感知的内容和要求,回教室后让儿童把观察到的树杆、树叶、花草的外形、结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通过七嘴八舌的表达,丰富、充实儿童头脑中的表象,为这堂记忆想象画《树和草》奠定了基础。这堂课的作业效果特别好。事实证明,儿童实物感知越深刻,头脑中的表象越丰富,那么表象的中介作用越显著,再造想象就越好。
  二、利用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
  音乐作品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是儿童最喜爱的形式之一,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对培养、发展儿童的想象有着特别的作用。我在上《动物联欢会》一课时,讓学生听一段音乐故事命题画。儿童随着音乐故事的情节,马上进入了角色,想象得到了启动和活跃,头脑中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一片大森林里,小鸟的歌声招来了很多客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联欢会,小猴打拳、小熊打滚、小兔演杂技……美术教学中,引进音乐,音美融为一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对儿童的想象营造了—种氛围,起着启动和活跃想象的作用。
  三、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启发、促进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
  教师用生动的带有感情的语言来描述儿童所要的想象的事物形象,是启发儿童想象的重要因素。儿童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儿童喜闻乐见,它对儿童的想象有着启发、促进的作用。我在上三年级《美丽的鱼》一课时,采用儿歌的形式,概括了鱼的特征,如:“热带鱼啊真美丽,身穿一件五彩衣,三角尾巴三角身,游来游去真神气。”又如“小金鱼,穿花衣,椭圆身子五个鳍,圆圆眼睛长尾巴,游到东来游到西,一摇一摆真神气。”形象、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启发了儿童对热带鱼、小金鱼形象的想象,为儿童绘画提供了依据。
  四、创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情境,培养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想象,使他们善想多画,尽情地让他们的想象和感情得到美的激发,引起共鸣,从而产生形象思维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实践证明,谁想得丰富,画出来的画就最美。
  1、从概括形象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儿童创造想象能力。
  概括形象是具体形象高度集中的图象(如几何形、树叶形、线状……),以概括形象为发散点,使学生联想到具体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比如,出示一个半圆,学生就能联想出很多形象,像月亮,像船身,像熊猫的耳朵,像仰着的小朋友的头……,出示一根绒线,学生便能把它贴成老人的胡子、小草、花瓣……,思维发散愈广阔,愈充分,创造出来的形象就愈丰富。
  2、从具体形象引导发散性思维,发展儿童创造想象能力。
  根据学生熟悉的具体形象的属性以及跟事物的联系,引导学生联想其它形象,构成画面。以想象画《勤劳的小蜜蜂》为例,我出示了一只空手的小蜜蜂的画稿,启发学生:画中的小蜜蜂手里应添画什么?表示在干什么?它干这件事时周围应画哪些相应的景物?(如添画一只小拎桶,表示它去采蜜,周围应画上同去的伙伴,还有田野、花丛……)。几个问题使学生思维纵横发展,活跃了教学气氛,锻练了学生的构思能力。
  3、从意外作业中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儿童创造想象能力。
  美术课中适当安排些意外效果的作业也很必要,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有意识地锻练学生的想象。我曾让学生在瓷砖上练习吹画,一学生用褐色随意一滴,无意识地一吹,看看挺像树干,继而有意识地在上面滴上绿色,吹成一片树叶,再画上天空、太阳,继而展开想象,树干旁躺着一只小白兔,远处小乌龟在向这边爬来……一幅天真浪漫的《龟兔赛跑》形成了。这样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很好。
  4、围绕组合画或添画可以形成的情节内容,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儿童创造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可提供画面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画《骄傲的小老虎》一课时,我预先画了一只老虎画稿,用故事的形式设置悬念:老虎人称山中之王,有一只小老虎十分骄傲整天到处炫耀自己的威武,小动物们都想征服它,有一天,小老虎遇上了……学生听到这里,纷纷想替小动物们出个好主意,遇上谁了呢?遇上了刺猬,蚊子、蜜蜂、仙人掌……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便成了一幅幅天真活泼的图画跃然纸上。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添画,不仅能使美术课推向高潮,又能调节学生情绪,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技能,义能给学生情节的回味与向往。
  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途径远不止这些,只要平时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深信教材和生活中定会给我们提供无穷的“一题多画”、 “一画多想”的素材和机会。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对教学程度的掌握和运用,主要是以传授知识、技术与方法为主,无法提供教学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成绩,所以,要想在短跑中取得很理想的成绩,必须指导学生专业的训练。短跑教学内容技术结构和教学顺序进行分阶段教学,配合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达标率,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育 短跑 教学  一、重视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 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认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体育教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为此,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入手,认真细致客观全面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一、主动承认差生  应当看到没一个学生其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有的生理早熟,有的心理健康,有的智力发达,有的能力低下等。这些差异往往是后天教育环境中产生问题的
【摘 要】声乐表演是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情感与心境的融合,是演唱者内心思想情感的表现。表演水平的高低依赖于演唱者心理上对发声的控制与调节。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多种心理因素影响着声乐表演,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影响因素  声乐表演是表现人们思想情感的,它的展现中介就是音乐与语言,由于嗓音、身体条件等生理性因素的局限,还有来自于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声乐表演的变化性较大。
【摘 要】文章针对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进而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了改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认为,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才能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音乐教学  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较
摘要:从奥运会、亚运会等国家赛事获得的奖项来看,我国体育的一些优势项目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从国民身体素质和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来看,我国的体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想不断提升我国体育发展水平,就要积极吸取发达国家体育发展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模式为我所用。为此,将我国体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体育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比较研究  一
【摘 要】在小学,队列队形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具有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个性的重要作用,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在小学体育课中,队列队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队列队形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对小学队列队形训练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重要性 作用 灵活多样 常抓不懈 教学效率  当前,一些
【摘 要】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下,美术课堂应对在探究性活动中出现的“乱”现象有所认识,要领会其意义,而加以适时引导,合理地设计“乱”、安排“乱”,同时从“乱”中得到启发,促进自身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开放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能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参与面大了、自主性强了,课堂就会显得很乱。对此教师中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说:“这是什么样的课堂啊?师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