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教学空间,不仅具有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且具有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式和方法(详见本刊2008年第5、6、7、8月期);通过实验,也都可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它毕竟是一种大跨度的教学改革,是在大幅度减轻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也会出现重重阻力。这里,根据实验情况先提出几种主要阻力及对策,与大家共探讨:
阻力1:认为处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担心教学进度跟不上。
对策:扩大教学空间,要求是“先慢后快,慢中求快”。较差的情况是在1-2个月内,教学进度可能是跟不上的(有的仅第一节课进度慢一点),但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知道了如何有序思维后(或当学生逐步掌握了扩大教学空间的规律后),想慢也慢不下来。所以,一学期下来,在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一般教学进度都可略有提前;第二学期,一般都可超过原有教学进度许多。为此,对某些学科而言,三年教学任务,两年或一年半就可完成。
阻力2:认为有些知识是全新的,无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对策:任何知识都是有生长点的,同样,任何知识都与相关知识紧密联系着的,关键是看怎样去找到生长点或联系点。为此,教学全新的知识可引导学生先自主解决相关的知识——相关的知识不一定是全新的。此外,对全新的知识可先用设问或呈现目标的方式,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后,或待学生急需解决时,再由教师帮助解决。
阻力3:认为学生基础差,担心分数会掉下来。
对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扩大教学空间对“差生”、“差班”更为有利。如强调“同时面向全体”、“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低起点”、“分层递进,逐步延伸”、“差生也不过只慢半拍”等。为此,“差生”从一开始就会尝到扩大教学空间的乐趣,一学期过后,大都能赶上中等生。实验已证明,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实验班与平行班相比,开始1-2个月内,只是进度较慢,按常规进度检测成绩,分数可能会降低,但到第三个月,成绩就会逐步持平,一学期过后,将会高出相当大一个档次,而且考题愈难愈灵活,拉开的距离就愈大。
阻力4:认为对教师要求高,担心师资水平跟不上。
对策:教育学生应以学生为本,培训教师自然应以教师为本。所以,只要经过2-3天学习培训(可采用集中办培训班的形式,也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在某学校进行),一般教师都会得到提高,有的甚至会感到“如同又读了三年师范院校”。此外,编制学案,可先组织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编制好后,让一般教师照章执行即可。照章执行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逐步学会编制学案。其实,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教学空间不仅仅是解放了学生,同时也解放了教师。如:用四步程序代替了原来许许多多杂乱无章的程序,用规律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学案代替了原来不能切合教学实际的教案等,这样教师也会逐步提高并逐步成为科研型。
阻力5:“学案”在取代“教案”的同时,果真还可取代课本和作业本吗?
对策:学案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课本的内容,所不同的是:课本是专家编定的,学生学的是间接知识,要想学得,师生都必须付出巨大的甚至是极为惨重的代价。如:学生上课必须反复听讲、反复练习,课后必须反复复习、反复作业;教师更得加班加点,必须日夜备课、日夜批改作业等,这正是我们教学的悲哀与失败。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则可直接获取知识,这种知识不需要任何复习或作业,也可永生不忘,从而实现在大幅度减轻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说,用学案取代教案、课本和作业本就是用高效立体式取代低效重复式。
阻力6:认为有些教师已有一套教学经验,如果都按学案教学这些教学经验会不会丢掉?
对策:实验已证明,有成套教学经验的教师,能更快地领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教学空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能更好地掌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扩大教学空间。而运用学案教学又可包容所有成功的教学经验(或者融为一体),可更好地发挥已有教学经验的作用。
阻力7:认为简易的学案无非也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与一般检测题似乎没有多大区别。
对策:有明显区别。其主要区别是:检测题是检测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一般来说常用于学习过程即将终结的时候,要求多是直问直答;而学案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和全过程中运用,对每一问题又均要求按“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四步程序或其变式实施。更重要的是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新问题,这样平时就如同考试,考试时也就会如同平时了。
阻力8:学案均是按教学内容的章节编写的,而现在仍是按课时教学,如何衔接?
对策:运用学案教学虽是一种大跨度的改革,但并不需要特别的先决条件或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不需要打乱现行的任何教学常规。学案按教学内容的章节编写,是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按课时教学时,只要从第二课时起,每课时开始时先展现“知识结构”(当然详略有所区别),后紧接着前一课时教学即可。
阻力9:都按学案的四步程序教学,会不会形成一个模式?
对策:任何人按学案的四步程序教学都会是千变万化的。这是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规律,四步程序正是揭示了这一规律。从另一方面来讲,四步程序中,第二、三步可反复、交叉或同时进行,产生多种变式。如:当问题难度较大时,采用“提出问题——边探索引导边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变式;当问题难度较小时,采用“提出问题——提出较高要求——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变式;当开始认为是一般问题,中途发现有较多学生感到困难时,采用“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改用)边探索引导边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变式。其它还有“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再探索引导——再自主解答——矫正强化”等许多变式,只要掌握了基本程序(四步不得逆反),教学中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各种相应的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式都可信手拈来。
阻力10:四步程序有没有什么科学根椐?
对策: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四步程序是根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教学空间而制定的。如:根据“已知(未知”的原则,从解决未知的需要出发而探索有关已知,再用有关已知解决未知等。
2、四步程序是根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制定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有问题,这便是“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便要加以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便是“探索引导”;随后就是着手解决问题,这便是“自主解答”;最后得看看问题解决得如何,是否需要调整,这便是“矫正强化”。
3、四步程序是根据中国人(包括中国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制定的。如大到宏伟的工程建设,小到语言谈吐,其基本程序如下例:
工程建设:工程目标——工程计划——工程实施——工程验收;
语言谈吐:意图——考虑思路——表述——看反应;
教学:内容或目的——备课——上课——看效果。
以上各种阻力集中一点就是教师思想上的一些疑虑。只要思想放开了、超越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学的新形势也将不可阻挡。
【编后语:若有学校要求作者当面跟教师讲有关理论、上示范课或编写成册学案,可直接与蓝守田老师联系。手机号:13986431715电邮:[email protected]】
阻力1:认为处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担心教学进度跟不上。
对策:扩大教学空间,要求是“先慢后快,慢中求快”。较差的情况是在1-2个月内,教学进度可能是跟不上的(有的仅第一节课进度慢一点),但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知道了如何有序思维后(或当学生逐步掌握了扩大教学空间的规律后),想慢也慢不下来。所以,一学期下来,在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一般教学进度都可略有提前;第二学期,一般都可超过原有教学进度许多。为此,对某些学科而言,三年教学任务,两年或一年半就可完成。
阻力2:认为有些知识是全新的,无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对策:任何知识都是有生长点的,同样,任何知识都与相关知识紧密联系着的,关键是看怎样去找到生长点或联系点。为此,教学全新的知识可引导学生先自主解决相关的知识——相关的知识不一定是全新的。此外,对全新的知识可先用设问或呈现目标的方式,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后,或待学生急需解决时,再由教师帮助解决。
阻力3:认为学生基础差,担心分数会掉下来。
对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扩大教学空间对“差生”、“差班”更为有利。如强调“同时面向全体”、“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低起点”、“分层递进,逐步延伸”、“差生也不过只慢半拍”等。为此,“差生”从一开始就会尝到扩大教学空间的乐趣,一学期过后,大都能赶上中等生。实验已证明,在其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实验班与平行班相比,开始1-2个月内,只是进度较慢,按常规进度检测成绩,分数可能会降低,但到第三个月,成绩就会逐步持平,一学期过后,将会高出相当大一个档次,而且考题愈难愈灵活,拉开的距离就愈大。
阻力4:认为对教师要求高,担心师资水平跟不上。
对策:教育学生应以学生为本,培训教师自然应以教师为本。所以,只要经过2-3天学习培训(可采用集中办培训班的形式,也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在某学校进行),一般教师都会得到提高,有的甚至会感到“如同又读了三年师范院校”。此外,编制学案,可先组织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编制好后,让一般教师照章执行即可。照章执行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逐步学会编制学案。其实,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教学空间不仅仅是解放了学生,同时也解放了教师。如:用四步程序代替了原来许许多多杂乱无章的程序,用规律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学案代替了原来不能切合教学实际的教案等,这样教师也会逐步提高并逐步成为科研型。
阻力5:“学案”在取代“教案”的同时,果真还可取代课本和作业本吗?
对策:学案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课本的内容,所不同的是:课本是专家编定的,学生学的是间接知识,要想学得,师生都必须付出巨大的甚至是极为惨重的代价。如:学生上课必须反复听讲、反复练习,课后必须反复复习、反复作业;教师更得加班加点,必须日夜备课、日夜批改作业等,这正是我们教学的悲哀与失败。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则可直接获取知识,这种知识不需要任何复习或作业,也可永生不忘,从而实现在大幅度减轻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说,用学案取代教案、课本和作业本就是用高效立体式取代低效重复式。
阻力6:认为有些教师已有一套教学经验,如果都按学案教学这些教学经验会不会丢掉?
对策:实验已证明,有成套教学经验的教师,能更快地领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教学空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能更好地掌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扩大教学空间。而运用学案教学又可包容所有成功的教学经验(或者融为一体),可更好地发挥已有教学经验的作用。
阻力7:认为简易的学案无非也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与一般检测题似乎没有多大区别。
对策:有明显区别。其主要区别是:检测题是检测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一般来说常用于学习过程即将终结的时候,要求多是直问直答;而学案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和全过程中运用,对每一问题又均要求按“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四步程序或其变式实施。更重要的是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新问题,这样平时就如同考试,考试时也就会如同平时了。
阻力8:学案均是按教学内容的章节编写的,而现在仍是按课时教学,如何衔接?
对策:运用学案教学虽是一种大跨度的改革,但并不需要特别的先决条件或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不需要打乱现行的任何教学常规。学案按教学内容的章节编写,是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按课时教学时,只要从第二课时起,每课时开始时先展现“知识结构”(当然详略有所区别),后紧接着前一课时教学即可。
阻力9:都按学案的四步程序教学,会不会形成一个模式?
对策:任何人按学案的四步程序教学都会是千变万化的。这是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规律,四步程序正是揭示了这一规律。从另一方面来讲,四步程序中,第二、三步可反复、交叉或同时进行,产生多种变式。如:当问题难度较大时,采用“提出问题——边探索引导边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变式;当问题难度较小时,采用“提出问题——提出较高要求——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变式;当开始认为是一般问题,中途发现有较多学生感到困难时,采用“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改用)边探索引导边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变式。其它还有“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再探索引导——再自主解答——矫正强化”等许多变式,只要掌握了基本程序(四步不得逆反),教学中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各种相应的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式都可信手拈来。
阻力10:四步程序有没有什么科学根椐?
对策: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四步程序是根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教学空间而制定的。如:根据“已知(未知”的原则,从解决未知的需要出发而探索有关已知,再用有关已知解决未知等。
2、四步程序是根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制定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有问题,这便是“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便要加以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便是“探索引导”;随后就是着手解决问题,这便是“自主解答”;最后得看看问题解决得如何,是否需要调整,这便是“矫正强化”。
3、四步程序是根据中国人(包括中国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制定的。如大到宏伟的工程建设,小到语言谈吐,其基本程序如下例:
工程建设:工程目标——工程计划——工程实施——工程验收;
语言谈吐:意图——考虑思路——表述——看反应;
教学:内容或目的——备课——上课——看效果。
以上各种阻力集中一点就是教师思想上的一些疑虑。只要思想放开了、超越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学的新形势也将不可阻挡。
【编后语:若有学校要求作者当面跟教师讲有关理论、上示范课或编写成册学案,可直接与蓝守田老师联系。手机号:13986431715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