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ie87071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简称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其教学效率、效果均高于普通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较难教学任务、达成较高教学目标、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关键词:备课;了解;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近年来频繁走进人们的视野,也被越来越多的老师们拿来研究,关于高效课堂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最简单的定义是,投入的最小化,回报的最大化。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关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充分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要求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想要备好课,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学习、研究课程标准,钻研、吃透教材,同时深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特点,针对现阶段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弄清楚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这三个问题,围绕这三个问题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备课,不应是教师沉重的负担和作业,而应是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的重要载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节课能否上好,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工作完成的如何,在备课上多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会多出一分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通过思想品德课程,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老师围绕主体展开工作,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开展课程评价和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尊重的第一原则。在新课改标准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显著提高,只有提高备课水平,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新人才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响应新课改要求,准确把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在教学时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心理健康、道德、国情、法律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串联,同时注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性,不要只是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思想品德知识,与现实脱轨,让学生得不到相关的道德教育。
  二、充分了解学生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必须在好好的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了解学生,主要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性格这两个方面。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巨大的差异。好的学生已经自己预先学习到了还没有讲的课程,而差的学生却连教师讲过的知识都还没弄明白。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教师心中不仅应有一个总的估计,同时还要细分下来,不管成绩的高低,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应该有个具体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与否,关系着教学进度快慢,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的有效贯彻与否。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用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不管学生成绩的优劣,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对自己在学习中进步与退步的关注。
  学生的性格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他的学习方法有效吗,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他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搞清楚的问题。我们教师在讲课、提问、布置课下作业的时候,应尽量多了解上述问题,注重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和兴趣,收集一些学生对我们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选择大部分学生都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投其所好,并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不足,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其中包含双方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升学生满意度,提高教学效率是很重要的,它既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方面。当学生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信任,从而在长期的信任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们上这门课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育人。而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着眼于提高师德,和完善教学风格这两个方面。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师德,是教师队伍又快又好的建设的根本,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助推器,也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该遵守,同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师德,就是提高教师在学生心里的信任度。完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水平,就是提高教师在学生心里的档次,从学生心里的“初级教师”,提高到“特级教师”。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师德,完善教学风格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笔者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诸位老师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进行逐渐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发展。数学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只有一直向这个方向发展才能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探究  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都是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现实性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思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侧重点。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依据心理学理论:现代教学过程中较多的运用感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多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进程的不断向前演进,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对我国教育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教育实践下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对于新时代下社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样,我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实践下的教学方法亟需调整、更新以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提升语文教学方面的低效性以达到高中生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方法;影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的作业是重复地练习巩固,方式比较单一,无外乎是背、抄、写课本上面的知识,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而且由于课本选材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很优美的文字,所以,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也是如此,秉持生活中到处存在语文的观点。教科书是主要的学习内容,但绝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
摘 要:本文着手于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意义,结合我国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为我国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正确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形势;高中地理;教学创新  高中地理教学是我国综合素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提供良好的铺垫,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受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
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英语老师并不关注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也不管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值,只管上完一节一节的课。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分数,高的分数,很多老师就是拼命的要学生背单词、背语法,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能够继续坚持下来的学生,读出来也基本都是哑巴英语,应付考试还可以,实际运用能力就完全不行。这与新课改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目前的环境下,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得以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旨在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打造
摘 要: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人类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不高也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巩固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