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浓浓乡情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世纪初期,我国一代代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优秀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民族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谭盾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尤为突出,这是一部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作品,乐曲由八个故事组成,本文着重对一、二、七、八首进行分析。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综述;第二,作品分析及演奏体会;第三,结语。通过本文写作思考,使我对作品有了新的认识,便于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演奏体会
  一、综 述
  (一)作曲家简介
  谭盾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于1957年出生在三湘四水——湖南,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期间,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谭盾的音乐将西方作曲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所学到的西方音乐与从小接触到的巫楚文化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创作初期的作品,描述了谭盾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与向往。[1]
  (二)《八幅水彩畫的回忆》创作背景
  虽然钢琴是西洋乐器,但中国钢琴艺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自己的特性,与中国民族传统相互结合。钢琴作品在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大致分为这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赵元任先生的《和平进行曲》拉开了中国人创作钢琴音乐作品的序幕;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丁善德先生的《儿童组曲》等为代表;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以王建中先生等创作作品为代表。紧接着谭盾作品的问世,也是中国钢琴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谭盾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正是通民族音调、民间歌曲、舞蹈元素等,模仿民间多种器乐表演,将中国地方音乐和西方创作技法巧妙融合,既有乡土气息又有印象派手法的体现。
  (三)谭盾的创作风格
  在谭盾的作品中,尝试用钢琴模仿民族器乐。乐曲中通过模仿中国传统乐器,例:筝、笙、锣、鼓。谭盾的音乐作品注重器乐的叙事性,在《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谭盾的音乐多带有巫傩、戏曲色彩,注重民间音乐与西洋乐器的结合。他的音乐同时具备标题性和创新性,标题性可以更直观地用语言来表达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
  二、作品分析与演奏体会
  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包括了八个作品,本文主要以《秋月》《逗》《云》《欢》四首为例,以“一慢一快”的变换做出分析与体会。
  (一)《秋月》Missing Moon(Adagio con dolore)
  “举头望明月,低头头思故乡”正是表达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正如谭盾求学路上,即使忙碌奔波,也冲不淡离愁。在这首作品中,模仿了中国民间乐器古筝刮奏的效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首作品的表情术语是柔板的忧愁的,在弹奏过程中犹如行云流水。作品以散板为主,节奏相对自由。“无节拍”从高利圣咏到具有后现代风格的电子音乐中已不再是陌生的音乐术语。作品开头第一句由ppp构成,上方装饰音与八分音符是前半句的回声。第二句由pp构成,在这两句中左右手可以同时抬起去寻找下一组音,这样可以保证句子的连贯性以及在一个合适的节拍和呼吸中。在弹奏接下来的八分音符跳音时,可以将肩膀与胳膊浮起,手指擦着琴键向回钩。在弹奏上行装饰音与八分音符构成的乐句时,要保证重音在第二个音,手心有“一把”恒定的劲,手腕不要晃动折断音乐,用胳膊整体带动乐句的完成。在持续的六连音的部分,每一个手指弹完迅速离开琴键,保证音乐的干净、利落。白键与黑键连接时,可以将手指深入白键与黑键的缝隙弹奏,这样可以保证下一个黑键弹奏时更为方便,力量转移时更为全面。在这一部分,谱面标记的渐强减弱符号值得我们注意。在乐曲结束部分与乐曲开头相互呼应,在最终结束部分为pppp,此处是乐曲弱的极致部位。[2]
  (二)《逗》Staccato Beans(Allegro Scherzando)
  是在秋月之下,回忆起儿童时期的种种乐趣,怀念那时的天真无邪与快乐。描写了谭盾儿时欢快、嬉戏的场景。运用了湘楚民间儿歌的基调。
  这首作品的音乐表情术语是会诙谐的快板。左手的前八小节都是由四个八分音符组成,前两个八分音符为二连音,后两个八分音符为跳音。左手可以通过画圆圈的方法来满足四个音力量传递。开头为mp。在这首曲子中,连音与跳音的区分是格外重要的,练习时我们应该仔细读懂乐谱,严格按照作曲家的要求。第13小节~18小节左手第一个音为重拍并保持两拍,右手为上一句的高八度重复。24小节为ff,26小节、29小节与32小节右手保持手腕恒定,与胳膊直上直下。35~37小节为sf,右手为重音,43小节与44小节是fff与ppp的变化处理,此处应该有强烈对比。在乐曲结尾处为fff的强度收尾。
  (三)《云》Floating Clouds(Andante Simplice)
  本首乐曲描写了儿时无忧无虑在闲暇时光与小伙伴观察天空上的云彩,像极了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万物复苏时童趣生活。这首作品的表情记号是单纯的、行板。第一小节为左手的引子,第二小节右手进入主题。在第二三小节是,要一点点渐强。左手的流动描写了云彩的千变万化。低声部的柔和为高声部的明亮做铺垫。在这首作品中,右手的旋律时而采用附点节奏,也时而使用左右手交替的弹奏方法。在13~18小节中,右手出现颤音。描写了行云流水般的韵味。26~27小节中左手为切分音符,此处强调切分音中的中间音。结尾越来越弱,最终由pp变为ppp。
  (四)《欢》Sunrain(Allegro vivace)
  这首乐曲描述民间传统节日敲锣打鼓的景象,模仿了湘楚一带花鼓的音色,具有欢腾热闹的气氛,体现出对儿时生活的向往。这首作品的表情术语是快板、活泼的。乐曲的开始有四个强有力的和弦构成,表示故事的开始。3~6小节用钢琴来模仿鼓拍,给人一种欢愉喜庆的心情,在这几小节中,我们左手依然可以运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环顾一周,保持手掌支撑力度不变,第一个音为重音。在第7小节中右手弹奏四个八分音符双音时,第一与第三个音放下去,第二与第四个音用“抓”的力量拿起来,形成“一放一拿”的弹奏方法。第8小节中,右手第一个音为重音,第二个音要稍弱一些。接下来的9~10小节中,右手都为“一跳一抓一放”。在第16小节中,我们可以根据表情记号rit稍做渐慢,接下来是前一部分高八度的重复。25~27小节为左右手的对话,此处小连线需要我们“一放一提”,保证乐句的连接。在28~29小节中,弹奏左手七个和弦时前三个为向上的跳音,后四个为向前推、强度大的和弦,接下来进入了乐曲高潮部分为fff。第38~41小节中,右手的重音分布不同,此处需要多加分手练习。在乐曲的最后,与开头呼应,用锣鼓声结束了整个乐曲。
  结 语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1978-1979年创作的作品,这首作品在中国钢琴作品文献中具有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习中国钢琴文化必不可缺的样本。随着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渴望听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钢琴作品。他们通过模仿民间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不断学习,与西方器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在钢琴作品中。中国的钢琴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民族文化,离不开像谭盾这样的音乐家,只有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才能让中国的钢琴文化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注释:
  [1]潘慧娟.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中国风格浅析——以第一首《秋月》为例[J].音乐天地,2018(07):57—60.
  [2]刘 柳,马冬妮.如何演绎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4):105—111.
  [收稿日期]2019-11-02
  [作者简介]吴梓汇(1999— ),女,中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学生。(太原030000)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要]寺各庄竹马会是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表演,2009年10月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因表演者的主要道具是将竹片做成坯子、外面包上绸布制成的马,故而得名“竹马会”。天津静海区、津南区等地均有“竹马”,但寺各庄竹马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别具特色,在天津竹马艺术中独树一帜。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下,已传承200余年的寺各庄竹马会现况如何?笔者赴寺各庄对这一民间艺术的地理历史背景、表
期刊
[摘 要]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声乐技能上的体现以及高职学前声乐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儿歌演唱能力应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高职学前声乐课程内容应当设立声乐基础模块(科学的歌唱发声技巧与成人艺术歌曲演唱)和儿歌演唱模块(声乐技巧在儿歌演唱中的运用)两大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科學运用。  [关键词]声乐技巧;儿歌演唱;高职学前教育  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具备幼
期刊
[摘 要]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将非遗项目纳为所在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遗产地的本土性可持续发展。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具有独立于其环境交流感应体系,是一个民族得以保存独立性的基础。文化与其生态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文化是有生命的,是“生态”地存在的。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尤为重要。用生态学去研究文化问题,自然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
期刊
[摘 要]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之一,他所开创的标题性钢琴小品套曲体裁,既丰富了同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同时亦成为其个人的经典标志之一。本文则从舒曼与其夫人克拉拉的爱情出发,从创作背景到创作技术,全方位地剖析其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当中的经典曲目——《梦幻曲》。  [关键词]舒曼;克拉拉;《童年情景》;《梦幻曲》;钢琴小品;作曲;音乐创作  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浪
期刊
[摘 要]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音乐创作经历了“推陈出新”——将前两个世纪以大小调体系为中心的共性写作为蓝本,在调性上进行“创新”,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开始了个性突出、流派纷呈的多元化“新音乐”时代。  [关键词]西方钢琴音乐;音乐流派;创新  钢琴作为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以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回顾钢琴音乐发展的历程,几个世纪以来经过了无数作曲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莫奈笔下《加登维格》的分析阐述,进一步探究作为姊妹学科的音乐艺术中,印象主义音乐在和声设计的“着色”作用,力求通过对油画作品和音乐作品的暗含特征的解释,探究其在技术技法上的共通。  [关键词]莫奈花园;印象主义音乐;和声层面;色彩层次;着色  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美术史与西方音乐史不约而同地在即将进入20世纪时,“印象主义”思潮应运而生;20世纪是个对于世界艺术发展而言
期刊
[摘 要]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音乐奠基人之一,留给世人的作品多达600多首,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包括协奏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987/6771494.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交响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346/1354
期刊
[摘 要]在跨文化的音乐创作趋势下,旅美作曲家梁雷通过哲学的、 “文学观念”式的,以及美学的方法,将文人传统在音乐中呈现出来。他在创作中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抽象元素,将中国书法、绘画、文学、哲学、古琴艺术植入到音乐中。这些元素经过西方现代作曲方法的过滤,他在现代的语境下尝试重新组合和定义中国的音乐遗产,并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置入音乐,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的当代转化。  [关键词]梁雷;跨文化
期刊
[摘 要]音乐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校园音乐剧源于音乐剧,虽然还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但它已经得到了中小学生们的普遍喜爱。本文结合校园音乐剧实践,从音乐剧校本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策略等方面,对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校园音乐剧;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校园音乐剧源于音乐剧,主要指学生以歌、舞、演等综合形式去表现的音乐小品。虽然还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但它已经得到了中小学生们的
期刊
[摘 要]线性化和声具有着独特的音乐魅力,高度半音化的声部进行是线性化和声具象化的表现。西方音乐理论中对半音化声部连接的理论研究已呈现出系统的理论成果,但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理论体系,亦无译著。本文基于《Harmony & Voice Leading(第四版)》中Part VI.Dissonance and chromaticism II,对半音化声部连接技术理论中的平行、反行模式进行初步的阐述与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