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相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生命过程是无常,愿你坦然面对而不慌
  
   《Tears For Children》(中文名《孩子》)是一张汇聚了苏打绿、陈升、顺子、张震岳、林一峰、彭青等10余组两岸三地鼎盛歌手阵容的公益唱片,此张公益唱片将把卖出去的专辑产生的所有收益部分捐入“第一财经”指定的汇添富基金会,用于灾后儿童的心理建设项目和音乐教室的建立。
  在唱片筹备的过程中,主创团队全身心投入,所有歌手无条件地为这张收益全部用于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公益专辑献歌,包括专辑制作者、歌手、宣传者,以及为专辑绘制插画的艺术家及设计师全部都是分文未取。因为一个简单而温暖的目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所有艺术工作者集结起来。主创团队无不感受到,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善良是最轻又是最重的一种,因为无私的情感而轻,因为承载着希望而重。
  在唱片的制作部分,所有的创作歌手都用最原始和本真的手法进行歌曲的创作和制作,和时下流行唱片不同的是,这张公益合辑摈弃了过于精致的录音和声音后期美化,而正是因为少了人工修饰的匠气,反而多出了更质朴动人的情感。唱片除开本身是一张音乐专辑之外,更邀请三位独立艺术家跨行业参与。唱片内页中附赠了三位独立艺术家分别以“孩子、笑脸、爱”为主题创作的三组美术作品,每张画用一句歌词来诠释与命名。全部美术作品也将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举行主题画展,画展义卖全部收入基金会。作为一张公益唱片,在唱片的印刷和包装部分也有心地使用了环保再生纸与无污染的大豆油墨印刷,因为除开爱和关怀之外,环保也是公益的一种。
  唱片封面寓意为一滴晕染开来的眼泪,象征着灾难过后,眼泪过后,爱和温暖无处不在。此张唱片也是唱片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两岸三地音乐人、艺术家、设计师,因爱之名,破例聚合。就像专辑中张震岳的歌曲中所唱到的那样:“如果生命过程是无常,愿你坦然面对而不慌”。
  
   ★故事需要一个伟大的讲述者
  
  在欧美,《哈利·波特》和《魔戒》一样,有时也被称为儿童文学,但读者和出版社真的很明白,看这些小说的还是大人居多,而英国《泰晤士报》也多次将《哈利·波特》选为“最佳成人读物”。抛开飞天扫把、隐形衣、家养小精灵、摄魂怪等种种魔法外衣,贯穿《哈利·波特》七部小说故事的内容,除了成长、冒险之外,永恒的话题还是充满哲学味道的生与死。如果说第一、二部的故事主要着力点还是友情、合作的话,第三部开始J.K.罗琳就已经通过鹰头马身有翼兽和小天狼星的故事跟读者探讨有关生与死的话题。到了第四部,你大可将其视为一部政治小说,接下来几部小说,有悬疑故事、侦探元素,也有探讨人生价值以及如何面对人生过错等话题。各种成人世界中令人纠结的元素,罗琳都通过魔法世界包装,与读者们交流。正如《泰晤士报》所说的那样,《哈利·波特》的成功,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罗琳在故事中将黑暗的方方面面展示得很透彻,童话故事也给了儿童感受恐惧的功能。而这些恐惧的元素,在现实社会中你并不陌生。
  从2001年看第一部《哈利·波特》小说、电影到现在,我们看着哈利·波特从被放置在女贞路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青年。我们看着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这三位小演员在第一部电影中,讲台词用力到你都担心他们会脸部抽筋,到如今他们成长为体面的英国演员。时间,是最有效的魔法。《哈利·波特》故事终结了,国王十字车站的9又3/4月台不再开启了,通往霍格沃茨的火车停开了,伏地魔死了,哈利、罗恩、赫敏都结婚生子了。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我们麻瓜没从《哈利·波特》故事中学会魔法,但哈利和他的朋友们也给了我们面对生活难关的办法。
  假如,有一天,我感觉无人能理解自己的时候,卢娜对哈利·波特说过的那句“如果我是伏地魔,我也会希望你感觉到自己被孤立,因为只有你一个人,就构不成任何威胁”肯定会出现在我脑中。假如,有一天,我对过往的生活恋恋不舍并无力继续前行的时候,我会深深记得邓布利多对哈利所说的那句“记忆虽美好,但人不能沉溺于过去,要找到生活的勇气”。诸如此类,哈利和他的朋友们留给我们读者、观众的这类宝贵印记肯定比死徒手上的印记要深刻得多……
  套用“斯内普”艾伦·里克曼写过的一句话来为这个伟大的故事做个结语:《哈利·波特》这个古典的故事需要被传播,不过,故事需要一个伟大的讲述者。谢谢你所做的一切,J.K.罗琳。
   (摘自“腾讯网“)
  
   ★教育的背后,究竟是谁的终极较量?
  
  2011年,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自称“虎妈”的美国华裔妈妈蔡美儿,因其出版的《虎妈的战歌》一书中严厉的逼子成才的教育方式,掀起了一场“中美教育方法”的论战。就在蔡美儿这本书出版的同一时期,一项涵盖了65个国家,评估15岁左右学生能力的PISA竞赛结果出炉,上海的学龄儿童在阅读、科学和数学方面成绩名列前茅。一个比赛,一个虎妈,这两个事件同时出现,一时间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争议,一方面人们对这种所谓中式的严苛的教育方式表示难以想象,不能接受;另一方面却又在怀疑中式教育是否比宽松的美式教育更为优秀呢?同时,在中国国内,当家长们面对孩子繁重的课业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尝试更为自由、宽松、西式的教育方式时,一个带有中国妈妈标签的“虎妈”的出现,引起了更多中国母亲的不满和困惑,究竟我们的教育方式要如何改进?严苛还是宽松?
   在虎妈热潮的背后,其实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关于未来竞争力的一番较量。人们不得不回答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更应该看重对既有知识的掌握,还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是通过严格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还是通过对他们的赞美,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是应该把孩子看作是成年人教育的作品,还是更应该尊重他们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我们是应该让孩子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让他们习惯于竞争的残酷,从而在未来的成人世界里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满足感?再或者说,我们是应该培养技术性的劳动力,还是培养未来能够提供崭新价值观的领导者?这些看似矛盾的对立面难道就不可调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吗?显然,所有的这些讨论,都早已经超越了家庭教育的范畴,而这场争论,还将会走得更加深远。
  (摘自“新浪网杨澜博客”)
其他文献
纳兰泽芸,本名钱根霞。籍贯安徽池州,现居上海。在《羊城晚报》、《青年时代》、《做人与处世》等数百种报刊发表作品上百万字,并被收入多种选本和中学辅导教材。作品《拔下钥匙》成为多个省市2011年中考试题。作品集《心有千瓣莲》、《笔下美丽,旖旎而来》将于2011年年底出版。    你的笔名“纳兰泽芸”很美,不少读者以为你是满族人。你能说说这个笔名的由来吗?  是的,有不少读者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是汉族
期刊
爱尔兰有个木匠,心灵手巧,特别是有一手做门的绝活。日子久了,木匠的名声传遍千里。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愿意请他做门。每次木匠都欣然答应,制作出一扇扇精致实用的门,赢得了大家的夸赞。  有一天,木匠觉得应为自己家打造一扇最精良、最耐用的门,来展示自己的技艺。于是他挑选出最好的木材,花了整整十天时间,精心做出一扇木门。一时间,慕名来观赏的人接二连三,木匠很高兴,每次在向大家介绍完那扇门的用料和工艺后,都会骄
期刊
你看过《星球大战》吗?是否曾被里面动人心魄的打斗场景和玄幻的画面所吸引?你能想象有天正在街上走着,突然迎面走来一位身穿白色铠甲的帝国白兵战士,你的第一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警报,澳大利亚的街道上出现了一位“帝国白兵”!慢着,大家先不用躲,在澳大利亚这方神奇的土地上,冲厕所的水是逆时针旋转的,而地球上大部分地区是睡眠状态时,它却艳阳高照着,有什么神奇的事情不能发生呢?就像这位白兵的到访并不是出于某种
期刊
一年来,我被摆在一连串的灰色故事面前,狼狈不堪地充当着倒霉的主角,心情坏到了极点。朋友对我说:“去天目山拥抱大树吧!有份材料说,拥抱大树能够释放人体内的快乐激素呢!”  不指望这个方子能起效,但还是去了。   随山路转了几个弯,猛一抬头,“大树王国”赫然入眼!   好大的树!好美的树!苍翠,雄健,挺拔,奇迹般高入云端。耳畔传来一声声高亢的鸣唱,似银铃齐摇,又似孩童齐笑,而在这摇与笑中,还杂有一丝撒
期刊
我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失败。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找到了我愿毕生从事的事业。我20岁时,和沃兹一起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创立了苹果公司。我们拼命工作,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把只有我和沃兹两名员工的苹果从车库搬了出去,并雇佣了4000多名员工,拥有了20亿美元的资产。接着,在我快满30岁的那年,成功推出了我们最棒的艺术品——Macintosh。然后,我就被解雇了。一个人怎么会被自己成立的公司解雇呢?因为
期刊
生活中我有一搭上80后末班车的好友,怎说也正值风华正茂、青春无敌的年纪呀,但她却老是想着多年以后自己肯定会变成一个在菜市场上和人斤斤计较的庸俗妇女,想到这里她便觉得万般可悲,恨不得做埋头痛哭痛心疾首状。  举个例子,她对自己的嫂子在花架上晾尿布这事儿心中一直岔岔不平,古人不是说了吗:焚琴煮鹤,月下把火,花上晒裤那是最煞风景的。嫂子一脸无辜状嘀咕着:小孩子的内衣需要紫外线消毒,我不把他米老鼠图案的裤
期刊
陈家有女初长成,十六岁,宛若出水芙蓉,是好友洁媛心上的蜜糖。洁媛老早已为她规划好未来的发展蓝图,而温顺可人的陈玫玫也一步一地走向、走近洁媛拟就的蓝图。美好的果实,似乎伸手可摘。  然而,最近,洁媛约我喝下午茶时,一向阳光普照的脸,却布满了山雨欲来的阴霾。一开口,话语成河,潺潺潺潺地流呀流的,砍也砍不断,止也止不了。  说的,都是她家宝贝陈玫玫的事。  “她简直就变了一个样子,和她说话,她爱理不理,
期刊
亲爱的你:   我今天想和你聊的是了解世界的方法论。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是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又是一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世界。一旦身处网络,有无穷的链接吸引着自己去点击。这个明星有新的男朋友了,那个政客说了些什么,地球的那一端有什么奇观。新的恶搞视频让你哈哈大笑,新的电影下载让你度过一个个孤独的夜晚,新的音乐让你马上载入mp3,新的电子产品让你忍不住一遍一遍搜索。   你了解那么多新
期刊
我的作家朋友石康,前些日子迷上了跑步,每天在北京的寒冬中跑步,一开始是600米,后来逐渐涨到了1600米。最近他去了纽约,在那里还坚持跑步,并且用微博记录自己的跑步心得。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跑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但这个《奋斗》的编剧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40多岁开始跑步,过一种健康生活,是一种新的奋斗。  《纽约书评》有篇文章,作者休·埃金说,他每年参加纽约马拉松的训练计划,是一周跑3天,然后尽
期刊
【作家名片】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