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农业物联网从概念逐渐走向应用,大量示范项目遍地开花,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开始显现。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物联网也面临着设备成本高与比较效益低、概念型产品多与应用型产品少、企业依赖输血多与自身造血功能弱的三大矛盾。翻过山外山,就是天外天,相信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物联网会更好、更快地走向成熟。
2013年夏天,家住江苏宜兴高塍镇的蟹农吕珍虎笑得合不拢嘴,他在滆湖南岸承包的96亩螃蟹长势喜人,预计亩产量可超百公斤。近年来,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示范推动了当地水产养殖业升级,蟹塘中安装了电化学传感器,24小时对水中溶解氧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还能远程控制增氧机自动增氧,有效减轻了养殖户劳动强度,节约了电费,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亩均增效1000元以上。
“以前一到夏季高温的时候,晚上一点到三点钟是不可能睡觉的,白天不管多晒都要下塘转悠,现在是躺在床上发个短信就可以管理百亩水塘”。4年的农业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不仅让吕珍虎圆了致富梦,更让他变成了一位农业信息化的“土专家”,成了向周围蟹农传授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和致富经验的义务宣传员。
这就是如今各地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喜人景象。2009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想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农业生产信息化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与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黑龙江垦区大田种植业、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省无锡市养殖业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农业物联网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2013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组织认定了40家在整体推进、生产应用、经营应用、政务应用、服务应用和技术创新等六方面具有典型经验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千千万万个吕珍虎一样的中国农民因此受益,注入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4S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的传统农业,正在焕发出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示范喜人
物联网助力农业弯道超车
科学发展农业是个大战略,农业最终要依靠科学解决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时期,正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物联网这样的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去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考察浙江南太湖智能水产养殖物联网项目时提出,要大力推广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领域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农业物联网项目要以‘测得出、传得快、算得灵、用得好’为建设标准,重点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进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对记者说。
在黑龙江农垦,种植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将一望无际的北大荒“浓缩”到小小的电脑屏幕上:通过农业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垦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四大作物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变化一目了然;有了GPS定位,农业机械当前作业田块、作业方向、作业速度和行走轨迹等信息都可以在管理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借助智能化浸种催芽系统,垦区实现了水稻种子催芽不同时期所需温度的自动调节控制,集中商品化催芽令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水位、病虫害、风向等传感器捕捉到的各种即时数据,每两分钟就会通过无线和有线传输技术上传到农场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为生产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决策依据。”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局局长葛文杰告诉记者,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胜利农场的水稻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育种、催芽和大棚育秧,目前总局正在依托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推广这些应用技术,力争到2020年全面打造“智慧垦区”。
黑龙江的“智慧垦区”是我国发展物联网“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业物联网从概念逐渐走向应用,大量示范项目遍地开花,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开始显现。
在东海航行的数万艘渔船上,浙江渔民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警示下,于浓雾中轻松避让开对面驶来的船只,在台风来袭前能收到渔业部门发来的风浪预警,海上遇险时更能得到高效救助。
扫描一下电子耳标,江苏无锡的养殖户就轻松而准确地把已经怀孕的母猪分离出群,再也不必跳进围栏抓猪,把母猪吓得半死,每头猪每天的饲喂情况、疫病防治和用药记录也都一目了然。
运用条码、RFID等技术,河南众品公司在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实现了自动称重测膘定级、自动化仓储配送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同时订单处理效率从3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
……
物联网感知一切,物联网传输一切,物联网控制一切,仿佛托尔金笔下的“至尊魔戒”,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农业部考察调研时指出,农业信息化抓好了,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弯道超车,信息化工作抓不好,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差距就会拉大,城市就会把农民甩的很远。农业部作为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管部门,要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制高点,要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抓好。
推广路艰
挡在农业物联网前的三座大山
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各部委着力推动的背景下,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是,在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总体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推广农业物联网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至少还需要翻过三座大山,才能够发挥出其真正作用。
第一座大山:设备成本高与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在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直言不讳。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因为农业比较效益整体较低,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质量高低不同,价格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搞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普通农民是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小农户居多,人均耕地面积约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很多农户也没有投资物联网设备的迫切动力。 认清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农业人口数量、土地集约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农情特点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能否研发出多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业物联网能否在我国大面积推广。
第二座大山:概念型产品多与应用型产品少的矛盾。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如何让物联网高新技术接上“地气”,更好地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农业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告诉记者,在宜兴开展农业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这五年来,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三代产品,“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其中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水产养殖需要和农民操作简便需求而进行的改进。
发展农业物联网应坚持用理论为实践服务,同时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我国农民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文化程度平均为初中水平,而发达国家农民平均年龄同样在55岁以上,文化程度却是大学水平。在这种国情和农情下,不应将物联网神秘化和纯学术化,要通过科研创新让农业物联网成为普通农民都能弄得懂、用得好的实用技术,以生产应用为导向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向前发展。
第三座大山:企业依赖输血多与自身造血功能弱的矛盾。近年来国务院为推进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加大了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推进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标准体系、创新能力平台、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设,并支持物联网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工信部电子一所王志成博士告诉记者,“十二五”末我国要在包括农业的10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涉足农业物联网的企业,大多数承担着有政府背景财政支持的项目,这些项目从数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一旦离开了政府扶持,目前能够独立走市场化道路的农业物联网可持续商业模式却少得可怜,就连已经投入巨资的中国移动和大唐电信这样的央企也没有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是物联网应用第一要素,只有真正解决了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物联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唐电信董事长兼总裁曹斌说。发展农业物联网应优先选择附加值高的领域,注重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打造和培育,最终形成产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否则示范之后就成了形象工程。如何在加强外部“输血”的同时,增强农业物联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是决定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多管齐下
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走向成熟
尽管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道路面临着诸多险阻,但翻过山外山,就是天外天!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必须转变,“智慧农业”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
专家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产品需求进入大幅增长阶段,农业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耕地、水资源制约逐年加剧,农产品市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前,迫切需要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要素和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对农业行业发展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以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突破资源、市场和生态环境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多重约束,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今年6月,在江苏宜兴举行的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集成,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管理、肥水药精准实施、农机导航与调度等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实现大田种植的数字化、精准化。加快推进温室环境监控、植物生长管理、设施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实现设施园艺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研制推广设施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自动饲喂、疫病诊断与辅助决策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实现集约化健康养殖管理的智能化。积极推进船舶自动识别、捕捞作业、船舶调度指挥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提高渔业生产作业的信息化水平。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记者获悉,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益(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和引导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发展农业物联网还应强化组织领导与顶层设计。物联网必然要覆盖农业生产领域的各方面、各环节,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按照统一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开展顶层设计,避免重复投入造成浪费。记者了解到,农业部已经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信息司,统揽部系统农业信息化工作,从产业发展大的方向和产业链发展思路出发,总体设计农业物联网研发的顶层构架,系统研究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
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与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大批既懂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又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当前很难培养和留住这样的人才。记者获悉,农业部已经启动了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建设,并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IT企业等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建立省际科研及创新基地,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农业物联网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水平,真正把农业物联网产业做大做强。
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需要重视标准建设和安全问题。农业物联网传感技术在给农业生产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被黑客恶意操控的风险。记者了解到,农业部正在组建农业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等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农业信息化是未来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2011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可以预见,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供重要的智慧支撑。
2013年夏天,家住江苏宜兴高塍镇的蟹农吕珍虎笑得合不拢嘴,他在滆湖南岸承包的96亩螃蟹长势喜人,预计亩产量可超百公斤。近年来,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示范推动了当地水产养殖业升级,蟹塘中安装了电化学传感器,24小时对水中溶解氧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还能远程控制增氧机自动增氧,有效减轻了养殖户劳动强度,节约了电费,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亩均增效1000元以上。
“以前一到夏季高温的时候,晚上一点到三点钟是不可能睡觉的,白天不管多晒都要下塘转悠,现在是躺在床上发个短信就可以管理百亩水塘”。4年的农业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不仅让吕珍虎圆了致富梦,更让他变成了一位农业信息化的“土专家”,成了向周围蟹农传授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和致富经验的义务宣传员。
这就是如今各地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喜人景象。2009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想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农业生产信息化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与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黑龙江垦区大田种植业、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省无锡市养殖业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农业物联网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2013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组织认定了40家在整体推进、生产应用、经营应用、政务应用、服务应用和技术创新等六方面具有典型经验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千千万万个吕珍虎一样的中国农民因此受益,注入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4S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的传统农业,正在焕发出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示范喜人
物联网助力农业弯道超车
科学发展农业是个大战略,农业最终要依靠科学解决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时期,正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物联网这样的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去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考察浙江南太湖智能水产养殖物联网项目时提出,要大力推广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领域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农业物联网项目要以‘测得出、传得快、算得灵、用得好’为建设标准,重点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进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对记者说。
在黑龙江农垦,种植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将一望无际的北大荒“浓缩”到小小的电脑屏幕上:通过农业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垦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四大作物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变化一目了然;有了GPS定位,农业机械当前作业田块、作业方向、作业速度和行走轨迹等信息都可以在管理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借助智能化浸种催芽系统,垦区实现了水稻种子催芽不同时期所需温度的自动调节控制,集中商品化催芽令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水位、病虫害、风向等传感器捕捉到的各种即时数据,每两分钟就会通过无线和有线传输技术上传到农场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为生产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决策依据。”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局局长葛文杰告诉记者,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胜利农场的水稻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育种、催芽和大棚育秧,目前总局正在依托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推广这些应用技术,力争到2020年全面打造“智慧垦区”。
黑龙江的“智慧垦区”是我国发展物联网“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业物联网从概念逐渐走向应用,大量示范项目遍地开花,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开始显现。
在东海航行的数万艘渔船上,浙江渔民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警示下,于浓雾中轻松避让开对面驶来的船只,在台风来袭前能收到渔业部门发来的风浪预警,海上遇险时更能得到高效救助。
扫描一下电子耳标,江苏无锡的养殖户就轻松而准确地把已经怀孕的母猪分离出群,再也不必跳进围栏抓猪,把母猪吓得半死,每头猪每天的饲喂情况、疫病防治和用药记录也都一目了然。
运用条码、RFID等技术,河南众品公司在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实现了自动称重测膘定级、自动化仓储配送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同时订单处理效率从3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
……
物联网感知一切,物联网传输一切,物联网控制一切,仿佛托尔金笔下的“至尊魔戒”,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农业部考察调研时指出,农业信息化抓好了,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弯道超车,信息化工作抓不好,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差距就会拉大,城市就会把农民甩的很远。农业部作为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管部门,要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制高点,要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抓好。
推广路艰
挡在农业物联网前的三座大山
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各部委着力推动的背景下,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是,在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总体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推广农业物联网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至少还需要翻过三座大山,才能够发挥出其真正作用。
第一座大山:设备成本高与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在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直言不讳。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因为农业比较效益整体较低,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质量高低不同,价格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搞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普通农民是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小农户居多,人均耕地面积约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很多农户也没有投资物联网设备的迫切动力。 认清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农业人口数量、土地集约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农情特点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能否研发出多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业物联网能否在我国大面积推广。
第二座大山:概念型产品多与应用型产品少的矛盾。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如何让物联网高新技术接上“地气”,更好地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农业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告诉记者,在宜兴开展农业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这五年来,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三代产品,“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其中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水产养殖需要和农民操作简便需求而进行的改进。
发展农业物联网应坚持用理论为实践服务,同时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我国农民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文化程度平均为初中水平,而发达国家农民平均年龄同样在55岁以上,文化程度却是大学水平。在这种国情和农情下,不应将物联网神秘化和纯学术化,要通过科研创新让农业物联网成为普通农民都能弄得懂、用得好的实用技术,以生产应用为导向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向前发展。
第三座大山:企业依赖输血多与自身造血功能弱的矛盾。近年来国务院为推进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加大了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推进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标准体系、创新能力平台、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设,并支持物联网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工信部电子一所王志成博士告诉记者,“十二五”末我国要在包括农业的10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涉足农业物联网的企业,大多数承担着有政府背景财政支持的项目,这些项目从数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一旦离开了政府扶持,目前能够独立走市场化道路的农业物联网可持续商业模式却少得可怜,就连已经投入巨资的中国移动和大唐电信这样的央企也没有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是物联网应用第一要素,只有真正解决了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物联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唐电信董事长兼总裁曹斌说。发展农业物联网应优先选择附加值高的领域,注重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打造和培育,最终形成产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否则示范之后就成了形象工程。如何在加强外部“输血”的同时,增强农业物联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是决定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多管齐下
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走向成熟
尽管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道路面临着诸多险阻,但翻过山外山,就是天外天!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必须转变,“智慧农业”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
专家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产品需求进入大幅增长阶段,农业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耕地、水资源制约逐年加剧,农产品市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前,迫切需要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要素和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对农业行业发展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以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突破资源、市场和生态环境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多重约束,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今年6月,在江苏宜兴举行的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集成,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管理、肥水药精准实施、农机导航与调度等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实现大田种植的数字化、精准化。加快推进温室环境监控、植物生长管理、设施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实现设施园艺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研制推广设施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自动饲喂、疫病诊断与辅助决策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实现集约化健康养殖管理的智能化。积极推进船舶自动识别、捕捞作业、船舶调度指挥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提高渔业生产作业的信息化水平。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记者获悉,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益(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和引导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发展农业物联网还应强化组织领导与顶层设计。物联网必然要覆盖农业生产领域的各方面、各环节,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按照统一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开展顶层设计,避免重复投入造成浪费。记者了解到,农业部已经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信息司,统揽部系统农业信息化工作,从产业发展大的方向和产业链发展思路出发,总体设计农业物联网研发的顶层构架,系统研究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
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与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大批既懂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又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当前很难培养和留住这样的人才。记者获悉,农业部已经启动了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建设,并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IT企业等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建立省际科研及创新基地,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农业物联网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水平,真正把农业物联网产业做大做强。
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需要重视标准建设和安全问题。农业物联网传感技术在给农业生产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被黑客恶意操控的风险。记者了解到,农业部正在组建农业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等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农业信息化是未来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2011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可以预见,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供重要的智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