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主学习的特点
1.独立性
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性,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无论是制订学习计划还是改进学习方法,无不渗透着独立的思想。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起一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必须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自我学习活动。
2.主动性
学生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也是自主学习的一大鲜明特征,因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整和自我定向,而这个过程的施力者必须是学生自己,学生应该主动去完成这些活动。
3.有效性
自主学习的落脚点是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协调与处理好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各个要素,才能取得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和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相对性
所谓的自主学习,其实也只是相对的独立自主。因为它是建立在遵从教师的学习指导以及整体教学目标宏观调控的基础之上的。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指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才能探索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主张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以根本”的教学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遇到疑惑或困难时,教师也应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指导。如在教学《桃花源》时,笔者就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这一人间仙境?②“桃花源”最吸引作者的魅力来自何处?在解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才能领悟《桃花源》这篇课文的核心意思,从而对课文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如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自身的现实遭遇与社会道德的沦丧”这个角度进行探究,然后再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从“自然魅力”、“人性魅力”、“生活魅力”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桃花源”的魅力所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语文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鼓励师生和谐共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笔者提问:“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很多学生会以题目作为论点,但也有不少学生持反对意见。于是,笔者趁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进行探讨,获取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答案。通过教师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们“意外”地提炼出这篇课文的另一个“中心”论题——“如何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人”。再经过深入分析与讨论,学生发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的中心论点其实正是“要做一个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主动参与了教学全过程,而且从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向“我要学”转变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授现代诗歌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美好意境,通过朗诵诗歌,品味诗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好的事物,以此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和内在的情感诉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
1.独立性
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性,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无论是制订学习计划还是改进学习方法,无不渗透着独立的思想。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起一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必须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自我学习活动。
2.主动性
学生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也是自主学习的一大鲜明特征,因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整和自我定向,而这个过程的施力者必须是学生自己,学生应该主动去完成这些活动。
3.有效性
自主学习的落脚点是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协调与处理好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各个要素,才能取得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和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相对性
所谓的自主学习,其实也只是相对的独立自主。因为它是建立在遵从教师的学习指导以及整体教学目标宏观调控的基础之上的。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科学指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才能探索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主张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以根本”的教学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遇到疑惑或困难时,教师也应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指导。如在教学《桃花源》时,笔者就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这一人间仙境?②“桃花源”最吸引作者的魅力来自何处?在解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才能领悟《桃花源》这篇课文的核心意思,从而对课文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如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自身的现实遭遇与社会道德的沦丧”这个角度进行探究,然后再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从“自然魅力”、“人性魅力”、“生活魅力”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桃花源”的魅力所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语文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鼓励师生和谐共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笔者提问:“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很多学生会以题目作为论点,但也有不少学生持反对意见。于是,笔者趁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进行探讨,获取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答案。通过教师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们“意外”地提炼出这篇课文的另一个“中心”论题——“如何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人”。再经过深入分析与讨论,学生发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的中心论点其实正是“要做一个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主动参与了教学全过程,而且从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向“我要学”转变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授现代诗歌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美好意境,通过朗诵诗歌,品味诗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好的事物,以此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和内在的情感诉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