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及其两个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然而从该角度分析诗歌并不多见,特别是古诗。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纯理功能角度出发,对《夏日南亭怀辛大》及其两个英译文做了详尽的探讨,试图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找到更忠实于原诗的译本。
  关键词:《夏日南亭怀辛大》;经验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理论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是由韩礼德创建,理论核心主要是三大元语言功能: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其中,概念(Ideational)功能包括经验(Experiential)功能和逻辑(Logical)功能。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是指语言谈论人们在真实或内心世界中的经验,并反映事件、施动者、动作承受者和环境成份等。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语言的每种元语言功能都与某种特定的语义系统相照应,经验功能与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照应。
  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是语义系统中的一种,它主要是将人们所看到的和所做的事情分为不同的过程。每个过程包括三个成份: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韩礼德认为:“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是重要的语义范畴,它们阐释了怎样将现实世界中的现象用语言结构表现出来”。(1994/2000:109)人们的经验可分为6种过程:物质(Material)过程、心理(Mental)过程、关系(Relational)过程、言语(Verbal)过程、行为(Behavioral)过程和存在(Existential)过程。其中,物质(Material)过程、心理(Mental)过程和关系(Relational)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下图是这6种过程的类型、主要意义和参与者。除了参与者,环境成分也是过程中的一部分,比如:时间、地点、方式、原因和条件等。
  类型 意义 参与者
  物质(Material)过程 动作、发生 动作者(Actor)、目标(Goal)
  心理(Mental)过程 感觉、感知、认知、思考 感觉者(Sensor)、现象(Phenomenon)
  关系(Relational)过程:
  修饰型和认同型 修饰型:修饰
  认同型:认同 修饰型:载体(Carrier)、属性(Attribute)
  认同型:被认同者(Identified)、认同者(Identifier)
  言语(Verbal)过程 说话 说话人(Sayer)、受话人(Receiver)、说话内容(Verbiage)
  行为(Behavioral)过程 行为 行为者(Behaver)
  存在(Existential)过程 存在 存在物(Existent)
  二、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这一部分将使用经验功能来分析《夏日南亭怀辛大》这首诗和两个英译文。这首诗由孟浩然所作,写的是作者在一个夏日夜晚乘凉,并由此惬意的夜晚想到老朋友,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本文选取的是Witter Bynner.和Charles Budd.的译本,其中一个意美一个形美。本文将从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三个方面逐句分析原诗及两个译本,客观地分析哪个译本更忠实于原诗。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诗 1.物质过程:落
  2.物质过程:升 1.动作者:光
  2.动作者:月 1.地点:山;西 方式:忽
  2.地点:池;东 方式:渐
  Witter Bynner. 1.物质过程:fails
  2.物质过程:rises 1.动作者:the mountain- light
  2.动作者:the slow moon 方式:suddenly 地点:in the west
  地点:in the east from the lake
  Charles Budd. 物质过程:falls
  言语过程:foretells 动作者:the daylight
  说话者:the rising moon
  言语内容:that night and dreams are coming soon 地点:behind the western mountains
  地点:in the east
  (一)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升
  (1)过程类型:从表中可以看出Witter Bynner.译本与原诗完全吻合,都采用了两个物质过程,具有描述性特征。而Charles Budd译本则采用了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在言语过程中将说话者拟人化,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2)参与者:针对原诗中的动作者,Witter Bynner.分别使用了“mountain”和“slow”来修饰“light”和“moon”,即表达出了原诗的意境,又使原诗的意义跃然纸上,渲染了夏夜的悠然惬意。而Charles Budd.的陈述则显得平铺直叙,选词也比较客观。特别要说的是Charles Budd.的译文虽然符合英文诗歌的韵律,但是意义上与原诗并不十分对应。
  (3)环境成分:原诗中包含了两个地点和两个方式,特别是两个方式使原诗画面感特别强,Witter Bynner.将其中一个方式与动作者结合表达了原诗的意义,而Charles Budd.则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不论是从过程类型、参与者还是环境成份,Witter Bynner.的译本更加符合原诗,不管是意义还是意境都和原诗一致。
  (二)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诗 物质过程:乘
  行为过程:卧 动作者:(我)
  行为者:(我) 时间:夕 伴随:散发
  地点:闲敞 伴随:开轩
  Witter Bynner. 1.物质过程:loosen
  2.行为过程:open;lay down 动作者:I
  行为者:I 原因:to enjoy the evening coolness
  方式:in peace
  Charles Budd. 行为过程:lie 行为者:I 伴随:with window open-hair unloosed and flowing
  方式:in restful ease地点:upon my bed
  在第二句中,Witter Bynner.采用的过程类型仍然和原诗一致。但是,行为过程中的“open”在原诗中是以环境成分表现的。Charles Budd.则只使用了一个行为过程。两个译本的参与者都与原诗相同。由于诗歌的韵律,原诗中的“我”没有直接陈述,而两个译本都将隐藏的“我”用“I”补充,使原诗的意义得到更好的展现。整个句子中,最重要的是比较分析环境成分。首先,原诗中的时间“夕”在Witter Bynner.的译本中用“evening coolness”体现了出来,而Charles Budd.的译本中则没有显示,这点没有准确的表达原诗的意义。其次是原诗中的地点,Witter Bynner.选择省去,与原诗不符,而Charles Budd.则使用“upon my bed”,显然与原诗中的“闲敞”(宽敞舒适的地方)也同样不符。最后是原诗中的伴随,Witter Bynner.将其用动词形式表达,而Charles Budd.的译本则与原诗相同,另外和Witter Bynner.一样,Charles Budd.也选择了一个方式来表现原诗作者的悠然自得。虽然两个译本都将原诗中的意义表达了出来,但是就过程类型和环境成分来说,都与原诗不符。
  (三)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诗 物质过程:送
  物质过程:滴 动作者:风
  动作者:露 地点:荷
  地点:竹
  Witter Bynner. 1.物质过程:bring
  2.物质过程:drip 1.动作者:the wind
  目标:me
  2.动作者:bamboo leaves
  2.伴随:with a music of dew
  Charles Budd. 物质过程:falls upon
  心理过程:sound 动作者:the evening breeze
  目标:my head
  感觉者:(I)
  现象:the fall of dewdrops 伴随:blowing with fragrant coolness
  地点:across the lilies
  时间:in the solemn stillness
  地点:from the tall bamboos
  方式:as dove’s faint coos
  (1)过程类型:Witter Bynner.译本的过程类型完全符合原诗的过程类型,包括所选动词也与原诗一一对应,准确地表达了原诗的意境。Charles Budd.将原诗第二小句中的侧重客观描述性的物质过程转化成了侧重心理描写的心理过程,虽然过程类型与原诗不同,但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激发了读者的听觉感官。
  (2)参与者:在这句话中,两个译本采用的参与者都与原诗不甚相同,特别要提出的是针对原诗的动作者“风”,两译本分别使用“the wind”和“the evening breeze”,笔者认为“breeze”更能描绘出夏夜晚风的轻柔凉爽,与作者的怡然自得、心旷神怡的感情更匹配。
  (3)环境成分:就这句话的环境成分来说,Charles Budd.译文与原诗更加吻合,原诗中的地点在Charles Budd.译文虽然不是以环境成分展示的,但在参与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harles Budd.为了使译文达到形式上的对称,增添了一个伴随和方式,是译文更清楚的同时也使得译文显得稍有繁琐。
  单纯从过程类型来讲,Witter Bynner.译本更符合原诗,参与者方面都与原诗都不甚相同,但是Charles Budd.译本在选词方面更胜一筹。总体来看还是Witter Bynner.的译文更符合原诗。
  (四)预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诗 物质过程:取;弹
  心理过程:恨 动作者:(我)
  目标:鸣琴
  感觉者:(我)
  现象:无知音赏
  Witter Bynner. 1.物质过程:take up;play
  心理过程:understand 1.动作者:I
  目标:my lute
  2.感觉者:who
  2.方式:alas
  Charles Budd. 行为过程:would be singing 物质过程:would be playing
  2.关系过程:are 1.行为者:I
  动作者:I
  目标:the plaintive tunes
  载体:none
  属性:here
  时间:on such an evening as this   方式:upon the lute
  目的:thus to mind old friends and pleasures bringing
  2.目的:to enjoy with harp and flute
  (1)过程类型:这一句是整首诗的转折句,由客观的描写夏夜景色转折到作者的心理描述。描述心理自然要求使用心理过程,Witter Bynner.译本就符合这样的要求。将原诗中作者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于此不同的是Charles Budd.采用了一个关系过程,它属于描述性文字,陈述较客观,原诗作者的心理变化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参与者:虽然Witter Bynner.译本的过程类型与原诗的相同,但是译者在心理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像原诗中的感觉者是“我”,译者选择特殊疑问词“who”,虽然与原诗不同,但准确地表达了原诗作者思念老友的情感;对于再也没有知音一同欣赏美景感到惋惜之情。Charles Budd.译本中使用了“the plaintive tunes”,笔者认为“plaintive”(哀伤、悲伤)太过渲染悲情气氛。
  (3)环境成分:原诗中不包含任何环境成分,Witter Bynner.只选择了一个方式,增强整首诗的语气。而Charles Budd.的译文一贯追求英文诗歌韵律,增加了很多环境成分,例如:时间、方式还有目的,虽然这些成分使得译文更加清楚,更易于读者理解,但仍有赘述之嫌。
  综合过程类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三方面,Witter Bynner.译本不论是形式还是意义都更忠实于原诗。
  (五)感此怀古人 中宵劳梦想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诗 心理过程:怀
  心理过程:梦想 感受者:(我)
  现象:故人
  2.行为者:(我) 1.原因:感此
  2.时间:中宵
  方式:劳
  Witter Bynner. 心理过程:think of
  关系过程:(are) 感受者:I
  现象:you old friend
  载体:you
  属性:troublers of my midnight dreams
  Charles Budd. 行为过程:lie
  心理过程:I 行为者:I
  感受者:I
  现象:my thoughts could now to him be told 时间:in a pleasant stillness
  伴随:dreaming of bygone days and trusty friends of old
  (1)过程类型:这句话是整首诗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点题的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感情。原诗采用了两个心理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Witter Bynner.译本包含一个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虽然也表达了原诗的情感,但是表达不深刻,因为关系过程也属于客观描述性,不能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刻画的入木三分。相对而言,Charles Budd.译本就好很多,较符合原诗。
  (2)参与者:Witter Bynner.译本的参与者包含了原诗中所有的参与者,特别用“you old friend”表达了“故人”,意思很完整。而Charles Budd.译本与原诗的参与者相差甚远。
  (3)环境成分:Witter Bynner.译本没有任何环境成分,与原诗不符。Charles Budd.译本虽然有,但是与原诗也不相同。
  总体来看,Charles Budd.译本更符合原诗。
  三、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除了第二句两个英译本与原诗都不相符,第五句Charles Budd.译本更符合原诗外,另外三句都是Witter Bynner.译本与原诗更贴近。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从经验功能上分析,Witter Bynner.译本更加忠实于原诗。但这只是笔者客观的从经验功能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并不否认Charles Budd.译本。从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实两者都通过不同的过程类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表达了原诗的意义。Witter Bynner.译本更倾向于追求达意,而Charles Budd.译本更倾向于形式的对等。至于读者怎样评价这两个译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总之,韩礼德的经验功能为诗歌,特别是古诗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理论框架,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分析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绍新.《静夜思》两个英译文的经验纯理功能介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7(06).
  [2]胡晓莹.《西风颂》及其汉译本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3]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一《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5).
  [5]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03).
  [6]李方.唐诗《月下独酌》及其英译文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7]吕叔湘编.中诗英译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汤婷.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汉译的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9]文殊.诗词英译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0]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其他文献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简洁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对金融英语的翻译不能与处理其他普通文本一样。文章将关联理论引入金融英语的翻译中,专注研究介词with的汉译技巧。找出译者认知语境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3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报告如下.rn材料与方法rn1.标本来源:收集肺结核患者的痰
我这人隔绝在大家说的文学圈子之外,多年来自已鼓捣着写.说实在话,很孤寂.rn这情形,在我的世俗生活里,其实已经相当有些古怪了.好在,就算我发表了作品以后,身边也并没有人理
不知为什么,三十刚出头的老黑,突然有起钱来.rn不久后,老黑的婆娘,在自家门前不留神踩到一条毒蛇,给咬死了.rn老黑家的暴富和他婆娘的死,一度打破林梅山寨的宁静.一时间,寨子
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多元趋势,大众消费时代已经正式来临,异彩纷呈的广告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更加精准的展示广告设计
摘要:本文从语言的变异性出发,剖析中学语文课《望天树》中的语言艺术性,从而使教此文时有更多的启发。  关键词:望天树;语言变异;语言艺术  文字的能量比人类的脑洞力量还要大,文字的动感组合构成了一幅幅文学的春景,春意盎然!创新不仅发生在科学界,在文学界也有自己独特的组合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将分析的《望天树》中的语言变异性,就是一种文字新组合,也可以说是一位作者利用文字表达的新的世界认知,十分新颖。从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纯粹的文学写作日益显得稀薄,稀薄得就像这些作者年轻俊朗的面孔本身一样,日益地憔悴下来.完全是出于职业的本能,和对这些作品这些作者的怜惜,其实
目的:分析手术室对骨科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经验,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236例骨科治疗运用外来器械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自2005年12月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在肯尼亚落成,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窗口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非洲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非洲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