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结合教学实例介绍在中学英语教学汇总产生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言意识情感态度跨文化意识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设置的课程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目标。外语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这种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中课教学离这目标相距甚远。教学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形式的训练层面上,语言技能训练严重不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文化意识及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适时地渗透到教学中,良好的情感态度及个性品质难以得到培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难以实现。此外,由于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或延伸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弥补教材不足,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教学。所谓的眼神教学既是教师对教材中课文的国家文化,思想情感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延伸,又是教师对教材的活化与创新,体现了外语教师的才智和个性。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文化领域上的两种不同语言。他们各自反映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他们在理解、掌握和运用外语时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地理及人情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影响,许多学校的领导及高中英语教师都一味追求升学率,仅着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略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为了应付高考,教师和学生都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较少考虑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从而忽略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介绍,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甚少,导致了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不敢开口与外宾交谈或一开口就可能有犯忌的现象产生。
一、文化背景知识的延伸与跨文化意识互为补充
英语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以往的社会生活经验,对作者提供的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加工解码,领悟其文字意义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等语言学习的过程。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读者不仅要调动外语的语言知识技能、以往的社会生活知识经验,还要跨越语言的文化差异。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首先,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及社会阅历贫乏,对语言材料所涉及的社会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目的语(外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差异较大,外语学习存在障碍,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有利于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意识与跨文化意识互为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补充与延伸,如在Pre-reading(人教版教材)阶段进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图片资料或者音像视听制品及图像资料等。在阅读Body Language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题目,介绍相关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英语作品。在阅读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一文时,介绍美国黑人的历史、人权等情况及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事迹、供献以及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欣赏课文。这些延伸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去收集信息,在课堂上集中汇报,由教师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这些延伸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给阅读理解做些铺垫及辅助,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养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做准备。
二、通过词汇教学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资源,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词汇来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
某些单词带有褒贬色彩,中西方文化就反映出明显差异。如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来形容某人“挑衅的”,“好斗的”,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的”,“有开拓精神的”;ambitious一词,美国人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的”,中国人则用其贬义,表示“有野心的”。
三、利用课文中教学资源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人们日常对话,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原高中英语The Necklace一文Jeanne和Mathilde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赞誉的回答迥然不同。
Jeanne: I remember, you tried it on and looked wonderful on you. I’m sure you looked beautiful that evening. You were always a pretty.
Mathilde: In those days I may have been pretty.
又如Culture Shock(北师大版)单元中几篇短文,当那位交流生说导游的皮衣漂亮时,导游感到很不好意思。从这些问题的提问与回答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别人的赞美之词总是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对此却要谦虚一番,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再如原高中英语Speaking部分的对话:
Paul: Excuse me, Sir. That suitcase looks very heavy. 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 with it?
Old man: Yes, please. It’s very heavy. Thank you. That’s very kind of you.
致谢语的使用,就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的明显差异。在英美国家里,“Thank you”是使用频率极高的礼貌用语之一,谢不离口。不论何时,只要收益于他人时,受益者都会说“Thank you”,甚至于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也经常使用。而在中国,“谢谢”这个词在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之间用得比较多。对于熟悉的人用的很少,越熟悉的人之间越不用谢,如果使用了反倒使人觉得有点见外,这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编排了一些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课文,这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材料。如Body Language中的阅读课文Body Talk一文就向我们介绍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在教学中,把握住此重点,引导学生理解Body language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存在的差异,增加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国家人士和参加多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如in pairs, role play, games, competition, English evening party, English corner等活动,创设各种真实的交际情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情景,进行大量的问答、闲谈等双边活动或多边活动的交流,让学生在这种本族文化氛围中结合异族文化的不同之处,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之,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所提供的现成材料或利用其他相关内容的材料,如电影等文学作品,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渗透到课文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逐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朱巷中学)
【关键词】语言意识情感态度跨文化意识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设置的课程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目标。外语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这种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中课教学离这目标相距甚远。教学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形式的训练层面上,语言技能训练严重不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文化意识及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适时地渗透到教学中,良好的情感态度及个性品质难以得到培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难以实现。此外,由于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或延伸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弥补教材不足,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教学。所谓的眼神教学既是教师对教材中课文的国家文化,思想情感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延伸,又是教师对教材的活化与创新,体现了外语教师的才智和个性。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文化领域上的两种不同语言。他们各自反映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他们在理解、掌握和运用外语时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地理及人情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影响,许多学校的领导及高中英语教师都一味追求升学率,仅着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略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为了应付高考,教师和学生都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较少考虑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从而忽略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介绍,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甚少,导致了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不敢开口与外宾交谈或一开口就可能有犯忌的现象产生。
一、文化背景知识的延伸与跨文化意识互为补充
英语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以往的社会生活经验,对作者提供的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加工解码,领悟其文字意义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等语言学习的过程。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读者不仅要调动外语的语言知识技能、以往的社会生活知识经验,还要跨越语言的文化差异。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首先,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及社会阅历贫乏,对语言材料所涉及的社会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目的语(外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差异较大,外语学习存在障碍,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有利于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意识与跨文化意识互为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补充与延伸,如在Pre-reading(人教版教材)阶段进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图片资料或者音像视听制品及图像资料等。在阅读Body Language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题目,介绍相关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英语作品。在阅读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一文时,介绍美国黑人的历史、人权等情况及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事迹、供献以及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欣赏课文。这些延伸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去收集信息,在课堂上集中汇报,由教师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这些延伸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给阅读理解做些铺垫及辅助,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养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做准备。
二、通过词汇教学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资源,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词汇来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
某些单词带有褒贬色彩,中西方文化就反映出明显差异。如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来形容某人“挑衅的”,“好斗的”,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的”,“有开拓精神的”;ambitious一词,美国人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的”,中国人则用其贬义,表示“有野心的”。
三、利用课文中教学资源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人们日常对话,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原高中英语The Necklace一文Jeanne和Mathilde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赞誉的回答迥然不同。
Jeanne: I remember, you tried it on and looked wonderful on you. I’m sure you looked beautiful that evening. You were always a pretty.
Mathilde: In those days I may have been pretty.
又如Culture Shock(北师大版)单元中几篇短文,当那位交流生说导游的皮衣漂亮时,导游感到很不好意思。从这些问题的提问与回答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别人的赞美之词总是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对此却要谦虚一番,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再如原高中英语Speaking部分的对话:
Paul: Excuse me, Sir. That suitcase looks very heavy. 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 with it?
Old man: Yes, please. It’s very heavy. Thank you. That’s very kind of you.
致谢语的使用,就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的明显差异。在英美国家里,“Thank you”是使用频率极高的礼貌用语之一,谢不离口。不论何时,只要收益于他人时,受益者都会说“Thank you”,甚至于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也经常使用。而在中国,“谢谢”这个词在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之间用得比较多。对于熟悉的人用的很少,越熟悉的人之间越不用谢,如果使用了反倒使人觉得有点见外,这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编排了一些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课文,这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材料。如Body Language中的阅读课文Body Talk一文就向我们介绍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在教学中,把握住此重点,引导学生理解Body language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存在的差异,增加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国家人士和参加多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如in pairs, role play, games, competition, English evening party, English corner等活动,创设各种真实的交际情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情景,进行大量的问答、闲谈等双边活动或多边活动的交流,让学生在这种本族文化氛围中结合异族文化的不同之处,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之,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所提供的现成材料或利用其他相关内容的材料,如电影等文学作品,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渗透到课文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逐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朱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