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葫芦籽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粒葫芦籽,险些要了我的命。
  那是1948年新年刚过,家乡新台子村已经解放。我们家住着解放军的一个班,闲时常常逗我玩。这之前,我叔宋焕燃和我的堂叔宋焕武都参加了解放军。我曾祖父和祖父早亡,家里很穷,土改时我家分得5亩多地,曾祖母和祖母都很高兴,觉得这许多年两个寡妇领着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总算过去了,好日子来了。
  一天,我和孙家哥俩恩梁、恩祝到东街赵家院玩,赵婶看到我,喊道:“宋小,你等会儿。”她进屋里拿了3粒葫芦籽,让我交给我祖母,这是她老人家要的。
  开始,3粒葫芦籽我拿在手里,但是,一玩起来就觉得手里拿着东西不得劲,碍事。放在哪里呢?我把它含在了嘴里,小孩嘛,你追我、我追你,一玩起来什么都忘了。我们3个小朋友,那年都刚5岁,大人是没空管我们的。跑着跳着,他俩喊着叫着,我绷着嘴不能出声,时间一长,就喘起粗气来,一阵风吹来呛得我上不来气。我赶忙吐出葫芦籽,只有两粒,那一粒怎么吐也吐不出来。我出气感到困难,肯定是这粒该死的葫芦籽卡在嗓子眼了。我的喉咙像拉风匣一样,呼啦呼啦的,憋得我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孙家哥俩过来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他们我上不来气,葫芦籽卡住喉咙了。
  回到家我没敢说这件事,只是把两粒葫芦籽交给了祖母。
  纸是包不住火的。晚饭后,我呼吸的声音越来越大,呼吸也越发粗。先是被母亲发现了,她问我:“你怎么了?”我说:“没怎么。”“不对,让我看看你嗓子。”母亲说。瞒是瞒不住了,我照实说了经过。祖母、婶婶都过来问,母亲向她们讲了经过。那时候的条件很差,没有电灯也没有手电筒,拿过棉花芯油灯,我张开嘴,母亲往里看,什么也看不清,只好等到明天再说。
  第二天早饭过后,左邻右舍都过来问,我大舅也来了。最后决定,大舅送我到腾鳌诊所治疗。我坐在一个轮子的土车上,大舅推着。新台子离腾鳌20多里路,头晌午就到了。经过医生诊看后说他们治不了,要到鞍山医院才能治。大舅推着我过了杨柳河石桥,来到去往鞍山的大道。说是大道,其实就是较宽稍平整的土路。腾鳌属海城界,已经解放。当时,解放军正在解放鞍山。鞍山正在打仗。我跟大舅说,不去了,回家。大舅说:“不治会憋死的。”“憋死我也不去。”大舅只好推我回了家。
  我姑知道了,不知她从哪里找来个大仙,说是能治我的病。我姑家住在夹信子村,归海城管。那天我姑领着大仙来到了咱家。大仙粗大的手指头在我的嗓子处鼓捣了半天,那个葫芦籽也没有拿出来。大仙说,葫芦籽现在拿不出,过些日子就会吐出来或咽下去。咽下去后,每到大便后用水冲就能看到。
  我还是照样呼噜呼噜地喘着粗气,大门口都能听到我的呼吸声。大约过去了一个多月,一天夜晚,我嗓子上来一口痰,没有吐出来反倒咽了下去。此时,我觉得嗓子好受了许多。
  从这天起,母亲每见我大便就用水冲,寻找那粒葫芦籽。10天过去了仍不见那粒葫芦籽,此后也就不再冲了。农民迷信,为此还到村子河北岸大庙许了愿,据说大庙许愿是很灵验的。从此我又有了个小名:索子。
  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总觉得大仙并无仙术,他倒很懂得自然法则。葫芦籽在嗓子处待长了会烂,嗓子周围的肉也会烂,烂掉的葫芦籽会松动随着呼吸被呼出来。至今,我说话的声音仍然很粗。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一进入夏天,我开始着装轻便,负重骤减,修长雅致的连衣裙尽显亭亭玉立;T恤短牛仔裤尽显青春活力;小短袖长裤尽显庄重典雅……似清风、似杨柳,婀娜多姿,袅袅婷婷,尽显小女子的妖娆美丽!街上顿时色彩缤纷起来,如彩云飘飘,如花海徜徉!  夏天,身上的每寸肌肤都在无限地舒展,每个毛孔都在自由地呼吸。身体决不像冬天那样:缩着脖子,似要被双肩夹住,手脚不得伸展,似要紧挨心脏,去获取少有的温热。夏天的身体摆脱了所有
期刊
沈家门的名字蛮响的。在外地,说起沈家门,到过的人都会说“不错”。  走近沈家门,远远的便有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浓浓的,人在其中,如生活在鱼汤里一般,习惯的,说是香,说是来沈家门就要闻闻这特有的鱼香味;不习惯的,说是臭,腥味十足,一股臭鱼烂虾的味道。其实,沈家门作为全国有名的“无蚊镇”,卫生标准是绝对一流的,剩鱼小虾早就被鱼粉加工厂抢购一空,只是生活在“渔都”里的人们和游客,每天吃鱼、品鱼、加工鱼,
期刊
清晨,鸟叫了,我醒来,一个女子的笑声停留在我的耳畔。  我只是看着她的背影,真惋惜,她的背影挡住了她的一江春水。我用我的目光抚摸她的背影,抚摸她匆匆而来的疲惫。美丽的女子呵,可转过身来吗?  最终,她走了,我无法挽留。  责任编辑:蒋建伟
期刊
据说,天一阁藏书楼内的每一本书里,都夹着一片防蠹的芸草叶,故其图书,号称“无蛀书”。芸草是一种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书因它而有了一种清香之气。书夹芸草、藏书30多万册,天一阁应该是氤氲着浓香的。  “藏书数第一家,建阁阅四百载”。步入天一阁西大门内,回头,就看到了这幅当代大书法家沙孟海所题的对联。那么或许,四百年的时间太漫长,阁内芸草多年没有更新,早已香消气散?或者我来的时候正是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
期刊
提到母亲,说到国庆,那是我一生的追念。母亲虽然离开人世十多年了,母亲的国庆节却让我终生难忘而终生受益。  那些年的国庆节一大早,母亲就把国旗挂在堂屋中间,一家人整整齐齐行鞠躬礼!然后在这个日子里,不吃大鱼大肉,只炒素菜,说国庆应该是忆苦思甜的日子。所以年年母亲端的头一碗菜是素炒苦瓜。母亲先吃,还说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家要想到国,不要忘了国家的苦难,一家人先要想到苦,才会知道甜;做人也一样,人生在
期刊
2015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陪一位朋友全家在庐山游览。  朋友原是军医,因酷爱写作而与我相识,成为好友。不幸的是,她在1996年的一次抢险救援中头部负伤,导致双眼失明。她不愿在荣誉军人疗养所里度过一生,转业后成了一名出色的按摩师,并且一直没有停止写作,还重新拥有了“双眼”,和一位同样热爱写作的医生组建了家庭。这次她和丈夫、孩子一起来庐山,说可以听松涛泉韵,用心去感知庐山的灵秀神奇。  每到一处景点
期刊
当我从那紫玉晶莹、翡翠欲滴的吐鲁番葡萄沟乘车西行10公里后,第一眼面对这用满目疮痍来形容都感觉十分苍白乏力的故城废墟时,心不由得震颤了。  放眼望去,这座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交河故城,除去土筑的断壁残垣还是土筑的断壁残垣,一阵风吹来,卷起的仍旧是细细的黄沙。曾经规模宏大的庙宇,包括金箔镶嵌的大佛塔、小佛塔在内的101座塔林已经不见了踪影。
期刊
远远,有一座山坐在那儿,挂着时间的表情,静静地注视着大地与苍生。也注视着此刻的我,如一粒甲壳虫,在大地时光的缝隙里,爬行。  太湖县的新城大街,到处是人流、车流,到处是红红绿绿的喧哗。马路上流淌着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商铺里播放着煽情的广告声。远处的工地,衣服上沾着石灰浆的民工,撒落在高高低低的脚手架上。我拨开身边的浮华与喧嚣,穿过幽深的时光隧道——一扇时间的大门,为我轻轻打开。可是,我的目光没有那么
期刊
在辽宁西部一个古老县城的西北方14公里,有这样一个号称万佛堂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佛。  佛们大致分成两个群落,一个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以前到1500多年前,北魏时期,和敦煌的莫高窟们同龄。还有一个是很新很新的,新到了才20多岁。两个群落差了1400多年,是人把他们拢到了一起。  老群落的佛们已经凋零,他们面部斑驳,却仍然能够看出其中的神气,或许是由于岁月的打磨,他们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雨,让他们已经有了
期刊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惟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十里松门,千年古塔,水秀林幽国清路。晨曦中,徐步其间,溪吟,鸟语,山风轻送入耳。天碧草青,田野间,更有阵阵虫鸣蛙喧。  斗转星移,十里松门已难寻,唯古塔依然。梵音悠悠中,它,披一身沧桑,立尽斜阳晚月。看千古兴亡,俯视众生百相。迎来拳拳虔诚,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