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品展台
“秋早55”大白菜新品种通过国家鉴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邮编:712100,电话:029-87082131)选育的“秋早55”大白菜新品种,前不久顺利通过了国家鉴定。
该品种是以纯合稳定的高代自交不亲和优系99-YS14为母本,高代自交系98-YS8为父本杂交配制的早熟、丰产、抗病一代杂种,具有株型紧凑、大小适中、商品性好、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早熟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抗逆性好等特点。(陕西 张明科)
玉米新品种在湖北问世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玉米研究室(邮编:430070,电话:027-87285541)徐尚忠教授主持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华玉5号”,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晚熟,出籽率86%,粗淀粉含量(干基)高达77.07%,达到国家淀粉品种一级标准,抗玉米大、小斑病,抗青枯病、锈病、纹枯病,抗倒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500~600公斤。(湖北 张红兵)
河北选育成功红小豆新品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邮编:050031,电话:0311-87670655)选育的红小豆新品种“冀红8937”,前不久通过了国家新品种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该品种百粒重15.9克,粗蛋白含量22.27%,粗淀粉含量52.11%,抗倒伏,抗病毒病、叶斑病和白粉病,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140公斤左右。(河北 祝云英)
穗丰3号菜豆在广州问世
广州市农科所(邮编:510308,电话:020-84202754)选育的菜豆新品种“穗丰3号”,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早熟,春植从播种至初收65~70天,秋植播种至初收45~50天,可延续采收15~25天。植株蔓生,生势强,主蔓结荚为主,4~6节着生花序,花白色,每花序结荚3~6条,荚绿色,长扁圆条形,荚长约17厘米,荚形指数1.19,单荚重12克。荚型整齐、美观,结荚多,纤维少,品质好。种子肾形,白色。田间表现对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感染较轻,耐热性强,耐涝性和耐寒性较强,耐储运。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987.9公斤。(广东梁兵)
西瓜新品种通过审定
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邮编:530007,电话:0771-3245057)选育的有子西瓜新品种“鑫冠”,前不久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
该品种果实生育期春播平均29天,秋播也平均29天。植株长势中强,不易早衰,抗病性中强,分枝多。易坐果,果实商品率93.6%,平均单果重2.96公斤,果实长椭圆形,表皮绿色布深绿条带,果皮1.0厘米,果肉大红色,中心糖度平均为11.4,剖面好,口感风味好,果皮硬韧,耐储运。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895.4公斤。(广西杨松)
水稻新品种“常优2号”问世
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邮编:215500,电话:0512-52856921)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常优2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结实率达90%左右,米质好,稻米适口性好,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超700公斤。(江苏 王芬兰)
芝麻新品种通过审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邮编:430062,电话:027-86811836)选育的芝麻新品种“中芝14”,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84.4天,千粒重2.77克,粗脂肪含量56.12%,粗蛋白含量20.43%。种皮纯白,外观品质好。抗(耐)茎点枯病强于鄂芝2号,抗(耐)枯萎病比鄂芝2号略差。两年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63.16公斤。(湖北 王松涛)
油菜新品种选育成功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239000,电话:0550-3013140)配制而成的杂交油菜组合“皖油27号”,前不久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236天左右。抗倒性较好,耐寒性较好,抗(耐)菌核病。经测定,芥酸含量0.16%,每克饼硫甙含量为23.17微摩尔,粗脂肪42.83%。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71.08公斤。(安徽 杨蓉)
花生新品种通过审定
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邮编:475000,电话:0378-3162217)选育的花生新品种“开农白2号”,前不久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属特用类型,全生育期125天左右。百果重177.9克,饱果率62.3%,百仁重69.4克,出仁率62.1%。粗蛋白质23.25%,粗脂肪53.01%,油酸35.8%,亚油酸38.2%。高抗花生网斑病、叶斑病、病毒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荚果252.1公斤,籽仁167.0公斤。(河南 王军)
新科巡礼
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获奖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邮编:455112,电话:0372-2633206)李付广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利用该技术体系获得的转基因材料,通过与育种单位的广泛合作和转基因材料的发放,育成了各种类型转基因棉花新品种32个,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5%上升到2004年的62%左右,累计推广面积达409.62万公顷。(河南 叶群青)
安息茴香油高效高品质萃取技术通过鉴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邮编:100094,电话:010-62737514)倪元颖副教授主持的“安息茴香(孜然)油高效高品质萃取技术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他们选取新疆地区栽培面积最广、脂肪含量较高的新孜2号为原料,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和同时蒸馏萃取技术(SDE),对安息茴香油萃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优化,通过大量的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两种技术的萃取率分别达到13.56%和2.84%。通过在各组分数量、含量、感观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得到的安息茴香精油品质更适宜香精香料行业以及医药业,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得到的安息茴香油更适宜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北京 陈乐平)
鹤望兰切花标准化栽培与保鲜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邮编:350013,电话:0591-87573019)黄敏玲研究员主持的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鹤望兰切花标准化栽培与保鲜技术研究”,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研究系统地解决了鹤望兰切花种苗繁育、高产优质生产及采后处理等标准化技术问题,提出的鹤望兰叶片营养诊断与施肥配方,保鲜液配方以及种苗繁育、切花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标准化技术规范在国内均未见报道,建立的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福建 何英梅)
魔芋品种改良、快繁及高效栽培技术通过验收
云南农业大学科技处(邮编:650201,电话:0871-5227716)谢世清教授主持的攻关项目“魔芋细胞工程品种改良、无病毒快繁及高效栽培示范”,前不久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确定了一个魔芋新品种——谢君魔芋;并通过细胞工程改良得到了云花1号、云花2号等5个品系。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魔芋试管微球茎的研究,开展了优质魔芋良种基地建设及优化种芋常规繁殖。针对危害魔芋生产的主要病毒开展了致病性研究,采集到病害标本216份,分离到菌株56个。(云南 潘良兴)
“秋早55”大白菜新品种通过国家鉴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邮编:712100,电话:029-87082131)选育的“秋早55”大白菜新品种,前不久顺利通过了国家鉴定。
该品种是以纯合稳定的高代自交不亲和优系99-YS14为母本,高代自交系98-YS8为父本杂交配制的早熟、丰产、抗病一代杂种,具有株型紧凑、大小适中、商品性好、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早熟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抗逆性好等特点。(陕西 张明科)
玉米新品种在湖北问世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玉米研究室(邮编:430070,电话:027-87285541)徐尚忠教授主持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华玉5号”,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晚熟,出籽率86%,粗淀粉含量(干基)高达77.07%,达到国家淀粉品种一级标准,抗玉米大、小斑病,抗青枯病、锈病、纹枯病,抗倒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500~600公斤。(湖北 张红兵)
河北选育成功红小豆新品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邮编:050031,电话:0311-87670655)选育的红小豆新品种“冀红8937”,前不久通过了国家新品种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该品种百粒重15.9克,粗蛋白含量22.27%,粗淀粉含量52.11%,抗倒伏,抗病毒病、叶斑病和白粉病,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140公斤左右。(河北 祝云英)
穗丰3号菜豆在广州问世
广州市农科所(邮编:510308,电话:020-84202754)选育的菜豆新品种“穗丰3号”,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早熟,春植从播种至初收65~70天,秋植播种至初收45~50天,可延续采收15~25天。植株蔓生,生势强,主蔓结荚为主,4~6节着生花序,花白色,每花序结荚3~6条,荚绿色,长扁圆条形,荚长约17厘米,荚形指数1.19,单荚重12克。荚型整齐、美观,结荚多,纤维少,品质好。种子肾形,白色。田间表现对锈病、白粉病、炭疽病感染较轻,耐热性强,耐涝性和耐寒性较强,耐储运。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987.9公斤。(广东梁兵)
西瓜新品种通过审定
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邮编:530007,电话:0771-3245057)选育的有子西瓜新品种“鑫冠”,前不久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
该品种果实生育期春播平均29天,秋播也平均29天。植株长势中强,不易早衰,抗病性中强,分枝多。易坐果,果实商品率93.6%,平均单果重2.96公斤,果实长椭圆形,表皮绿色布深绿条带,果皮1.0厘米,果肉大红色,中心糖度平均为11.4,剖面好,口感风味好,果皮硬韧,耐储运。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895.4公斤。(广西杨松)
水稻新品种“常优2号”问世
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邮编:215500,电话:0512-52856921)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常优2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结实率达90%左右,米质好,稻米适口性好,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超700公斤。(江苏 王芬兰)
芝麻新品种通过审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邮编:430062,电话:027-86811836)选育的芝麻新品种“中芝14”,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84.4天,千粒重2.77克,粗脂肪含量56.12%,粗蛋白含量20.43%。种皮纯白,外观品质好。抗(耐)茎点枯病强于鄂芝2号,抗(耐)枯萎病比鄂芝2号略差。两年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63.16公斤。(湖北 王松涛)
油菜新品种选育成功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239000,电话:0550-3013140)配制而成的杂交油菜组合“皖油27号”,前不久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236天左右。抗倒性较好,耐寒性较好,抗(耐)菌核病。经测定,芥酸含量0.16%,每克饼硫甙含量为23.17微摩尔,粗脂肪42.83%。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71.08公斤。(安徽 杨蓉)
花生新品种通过审定
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邮编:475000,电话:0378-3162217)选育的花生新品种“开农白2号”,前不久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属特用类型,全生育期125天左右。百果重177.9克,饱果率62.3%,百仁重69.4克,出仁率62.1%。粗蛋白质23.25%,粗脂肪53.01%,油酸35.8%,亚油酸38.2%。高抗花生网斑病、叶斑病、病毒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荚果252.1公斤,籽仁167.0公斤。(河南 王军)
新科巡礼
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获奖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邮编:455112,电话:0372-2633206)李付广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利用该技术体系获得的转基因材料,通过与育种单位的广泛合作和转基因材料的发放,育成了各种类型转基因棉花新品种32个,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5%上升到2004年的62%左右,累计推广面积达409.62万公顷。(河南 叶群青)
安息茴香油高效高品质萃取技术通过鉴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邮编:100094,电话:010-62737514)倪元颖副教授主持的“安息茴香(孜然)油高效高品质萃取技术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他们选取新疆地区栽培面积最广、脂肪含量较高的新孜2号为原料,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和同时蒸馏萃取技术(SDE),对安息茴香油萃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优化,通过大量的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两种技术的萃取率分别达到13.56%和2.84%。通过在各组分数量、含量、感观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得到的安息茴香精油品质更适宜香精香料行业以及医药业,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得到的安息茴香油更适宜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北京 陈乐平)
鹤望兰切花标准化栽培与保鲜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邮编:350013,电话:0591-87573019)黄敏玲研究员主持的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鹤望兰切花标准化栽培与保鲜技术研究”,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研究系统地解决了鹤望兰切花种苗繁育、高产优质生产及采后处理等标准化技术问题,提出的鹤望兰叶片营养诊断与施肥配方,保鲜液配方以及种苗繁育、切花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标准化技术规范在国内均未见报道,建立的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福建 何英梅)
魔芋品种改良、快繁及高效栽培技术通过验收
云南农业大学科技处(邮编:650201,电话:0871-5227716)谢世清教授主持的攻关项目“魔芋细胞工程品种改良、无病毒快繁及高效栽培示范”,前不久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确定了一个魔芋新品种——谢君魔芋;并通过细胞工程改良得到了云花1号、云花2号等5个品系。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魔芋试管微球茎的研究,开展了优质魔芋良种基地建设及优化种芋常规繁殖。针对危害魔芋生产的主要病毒开展了致病性研究,采集到病害标本216份,分离到菌株56个。(云南 潘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