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个由非政府组织举办的房地产业会展,却吸引了诸多政府官员的目光,国家相关部委高官出席,地方政府分管城建或招商工作的市长也来了数十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八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认为:“创新理念、活跃思想,是一场会议或者论坛备受瞩目的关键。在国内房地产论坛上,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气象。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随处可见铁腕式的‘行政烙印’,与倡导多年的‘人本思想’相去甚远。而在我看来,这场论坛是探讨并解决业内种种痼疾的一个平台,是一次成功的行业盛会!”
民间协会打造行业对话平台
王治国副主席所指的,是6月中下旬在香港举办的“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他是此次峰会,同时也是峰会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
高级顾问。有着相似“价值认同”和身份的,还有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此前,他们共同参与了首届“亚洲房地产峰会”。
马俊如局长认为,国外的非政府机构对所在国家的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对民间组织的开放力度以及扶持力度均远远不够。民间组织应成为一个构建社会主体正常博弈与制约的理性渠道。
早在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就发现,存在着强大的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NGO(民间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庞大、活跃的非政府组织存在,有力的支撑了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
民间团体、公民社会和民主政府三位一体,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承认利益的多元化,自然也需要出现代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的民间团体,“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民间团体。会展活动则是他们选择的“破题”之路,因为会展经济对社会资源有着强大的聚合效应,对房地产的催化能力具有持久性、稳定性。
中国的品牌会展,绝大多数由政府主办、承办并主导,典型如广交会、厦门投洽会和深圳高交会等。从总体上看,政府主导型展会在促进贸易、招商引资、拉动经济、信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但正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秘书长吕彬所说,
“并不是政府主办的每一次会展都是成功的。单就房地产行业的会展来说,国内办得很多,仅去年就有十几场,规模或大或小,而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则很少”
。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院院长沈丹阳则认为,政府应该逐步转变角色,交出展会的主办权,把着眼点放在为会展所在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上,比如酒店、交通、市容、安全保障、政策扶植等等,把更多的市场机会留给民营会展机构。
吕彬认为,民间组织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来主办会展,必将成为会展经济的有益补充,未来甚至可能与政府主导型展会分庭抗礼。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民营会展公司正迎来会展业大发展的大好时机。
“民办”会展活动何以引人瞩目
吕彬所讲的“真正能起到效果”,是会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单单吸引诸多政府官员的目光,还远不是‘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的目标,本届峰会还邀请了内地近百家金融机构及上百家知名开发商参会,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房地产与金融界有关人士参加是另外一个亮点。”吕彬介绍说,“与会人数上千,这在同类会展中并不多见。”
政府主导型展会“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效果、效率和效益这“三效”不佳。沈丹阳认为,政府主导型展会多由政府成立临时机构或组建事业单位来举办,盈亏都有财政兜底;组展则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展位不够,常常行政摊派任务或免展位费,客商不足,则靠部分海外老关系和本地群众捧场;会务组织和保障工作方面则常常实行全民总动员。这种好大喜功、重表面热闹、不重视客商质量的倾向,极大的弱化了展会效果。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执行会长来光贤向记者透露:“为房地产业拓宽融资渠道是‘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最大的卖点,所以本届峰会以‘多元融资、资本运营、商道维新’为主题。”
这位前国资委司长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熟悉产业政策和产业现状。他认为,在房地产金融政策影响之下,地产业的银行借贷门槛逐渐提高,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地产发展的瓶颈,怎样寻求更多融资渠道、有效规避房地产业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企业和购房者的关键问题。
“当前,房地产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风险较高,亟待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策略也需要做些实质性的调整,要由原来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模式,向以银行贷款为主,私募等创新融资为辅、建立阶段性多元化组合融资、实现项目低成本和资金链安全的策略融资渠道模式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来光贤表示。
“这就需要促成开发商与投资商之间点对点的对接。”吕彬补充说,“我们要求参会开发商按模板准备好有关融资的商业计划书,严格规范对接性文字表述,通过有针对性的分会场,实现双方的实效对接。”
据记者了解,“2006亚洲房地产峰会”的举办地为海南三亚,而本年度峰会“鉴于主要出发点是投融资,将地点选在香港;因为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世界知名金融机构云集”。吕彬认为:“在内地房地产业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圈子,缺少一些鲜活的空气。所以我们这在香港举办,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域优势去邀请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给内地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
北京会议展览业协会副理事长梅德文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经历了产品贸易、技术贸易到服务贸易的三部曲。会展产业本质上是一种贸易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会议展览洽谈交易等各种活动促进企业产业及经济发展。中国会展产业也会按产品类会展—技术类会展—服务类会展的规律发展,现在已经发展的到第三阶段,服务类会展(文化会展)阶段。
“以怎样的渠道为房地产开发商服务,是摆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面前的一个命题。”来光贤表示,亚洲房地产峰会已经办成服务类会展。这一阶段的会展竞争力更看重创意、智慧、方法和服务,政府主导型展会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势,所以民营企业机会来了。
民间行业协会需要国际化视野
传统观念认为,展会由政府出面组织才理直气壮。即使是在六成知名展览由民营企业主办的广东,广交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凝聚而成的观念,并未消失。“在国外,类似的展会几乎都是民营机构操作,政府基本上不去插手。”中国房地产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郑子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广交会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在与现代贸易方式的特点结合方面确实产生了诸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与沈丹阳的观点不谋而合。
记者发现,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的“国际化理念”,受到了业内人士热捧。北京豪思会展(集团)总裁叶迅认为,对于展览设计商、搭建商来说,客户其实最需要的是国际化的服务,会展公司的最大机会也是国际化。
来光贤则这样阐述“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从国际范围内探讨房地产业发展是又一重点,毕竟房地产业在国际上有共通共融性。因而要与国际知名地产企业进行沟通。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他们在房地产经营方面必有其成功的经营理念,而本次峰会就是为了学习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发展经验。”
通过与境外投资者沟通,吕彬发现他们“对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尤其感兴趣”。来光贤认为:“国内老在住宅问题上议来议去,而境外人士已经开始向商业地产及其他更深的方向发展。国内的房地产总是围绕国家宏观调控转,我们这次要跳出这个圈子。一是面向整个亚洲地区,二是以融资为切入点。目前在中国内地,没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完全是自有资金开发的,我们要学学国外的经验,探讨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当中如何避免风险。”
来光贤认为,“国际化视野”实际上是追求一种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不仅仅指区域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思路上的开放。“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提倡“打造复合型的平台”,根据不同题材设立了5个分论坛,便是开放性的一种体现。
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陈泽炎曾建议,民营企业选取切入点时要区分一定的领域,选准题材。他说,在一大批展览会里,还是不乏民营企业办得比较好的展会,其关键就是选准了题材,如上海家具展等。亚洲房地产峰会更是提高了一个层次。
“假以时日,几经历练,‘亚洲房地产峰会’将会成为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会展业品牌。它的权威性,不是来自政府,而国际化、前瞻性、互动模式与人文色彩是对它的最好的注解。”香港一位参加“亚洲房地产峰会”的金融专家如是评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八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认为:“创新理念、活跃思想,是一场会议或者论坛备受瞩目的关键。在国内房地产论坛上,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气象。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随处可见铁腕式的‘行政烙印’,与倡导多年的‘人本思想’相去甚远。而在我看来,这场论坛是探讨并解决业内种种痼疾的一个平台,是一次成功的行业盛会!”
民间协会打造行业对话平台
王治国副主席所指的,是6月中下旬在香港举办的“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他是此次峰会,同时也是峰会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
高级顾问。有着相似“价值认同”和身份的,还有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此前,他们共同参与了首届“亚洲房地产峰会”。
马俊如局长认为,国外的非政府机构对所在国家的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对民间组织的开放力度以及扶持力度均远远不够。民间组织应成为一个构建社会主体正常博弈与制约的理性渠道。
早在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就发现,存在着强大的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NGO(民间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庞大、活跃的非政府组织存在,有力的支撑了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
民间团体、公民社会和民主政府三位一体,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承认利益的多元化,自然也需要出现代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的民间团体,“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民间团体。会展活动则是他们选择的“破题”之路,因为会展经济对社会资源有着强大的聚合效应,对房地产的催化能力具有持久性、稳定性。
中国的品牌会展,绝大多数由政府主办、承办并主导,典型如广交会、厦门投洽会和深圳高交会等。从总体上看,政府主导型展会在促进贸易、招商引资、拉动经济、信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但正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秘书长吕彬所说,
“并不是政府主办的每一次会展都是成功的。单就房地产行业的会展来说,国内办得很多,仅去年就有十几场,规模或大或小,而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则很少”
。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院院长沈丹阳则认为,政府应该逐步转变角色,交出展会的主办权,把着眼点放在为会展所在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上,比如酒店、交通、市容、安全保障、政策扶植等等,把更多的市场机会留给民营会展机构。
吕彬认为,民间组织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来主办会展,必将成为会展经济的有益补充,未来甚至可能与政府主导型展会分庭抗礼。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民营会展公司正迎来会展业大发展的大好时机。
“民办”会展活动何以引人瞩目
吕彬所讲的“真正能起到效果”,是会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单单吸引诸多政府官员的目光,还远不是‘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的目标,本届峰会还邀请了内地近百家金融机构及上百家知名开发商参会,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房地产与金融界有关人士参加是另外一个亮点。”吕彬介绍说,“与会人数上千,这在同类会展中并不多见。”
政府主导型展会“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效果、效率和效益这“三效”不佳。沈丹阳认为,政府主导型展会多由政府成立临时机构或组建事业单位来举办,盈亏都有财政兜底;组展则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展位不够,常常行政摊派任务或免展位费,客商不足,则靠部分海外老关系和本地群众捧场;会务组织和保障工作方面则常常实行全民总动员。这种好大喜功、重表面热闹、不重视客商质量的倾向,极大的弱化了展会效果。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执行会长来光贤向记者透露:“为房地产业拓宽融资渠道是‘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最大的卖点,所以本届峰会以‘多元融资、资本运营、商道维新’为主题。”
这位前国资委司长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熟悉产业政策和产业现状。他认为,在房地产金融政策影响之下,地产业的银行借贷门槛逐渐提高,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地产发展的瓶颈,怎样寻求更多融资渠道、有效规避房地产业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企业和购房者的关键问题。
“当前,房地产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风险较高,亟待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策略也需要做些实质性的调整,要由原来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模式,向以银行贷款为主,私募等创新融资为辅、建立阶段性多元化组合融资、实现项目低成本和资金链安全的策略融资渠道模式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来光贤表示。
“这就需要促成开发商与投资商之间点对点的对接。”吕彬补充说,“我们要求参会开发商按模板准备好有关融资的商业计划书,严格规范对接性文字表述,通过有针对性的分会场,实现双方的实效对接。”
据记者了解,“2006亚洲房地产峰会”的举办地为海南三亚,而本年度峰会“鉴于主要出发点是投融资,将地点选在香港;因为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世界知名金融机构云集”。吕彬认为:“在内地房地产业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圈子,缺少一些鲜活的空气。所以我们这在香港举办,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域优势去邀请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给内地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
北京会议展览业协会副理事长梅德文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经历了产品贸易、技术贸易到服务贸易的三部曲。会展产业本质上是一种贸易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会议展览洽谈交易等各种活动促进企业产业及经济发展。中国会展产业也会按产品类会展—技术类会展—服务类会展的规律发展,现在已经发展的到第三阶段,服务类会展(文化会展)阶段。
“以怎样的渠道为房地产开发商服务,是摆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面前的一个命题。”来光贤表示,亚洲房地产峰会已经办成服务类会展。这一阶段的会展竞争力更看重创意、智慧、方法和服务,政府主导型展会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势,所以民营企业机会来了。
民间行业协会需要国际化视野
传统观念认为,展会由政府出面组织才理直气壮。即使是在六成知名展览由民营企业主办的广东,广交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凝聚而成的观念,并未消失。“在国外,类似的展会几乎都是民营机构操作,政府基本上不去插手。”中国房地产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郑子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广交会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在与现代贸易方式的特点结合方面确实产生了诸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与沈丹阳的观点不谋而合。
记者发现,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的“国际化理念”,受到了业内人士热捧。北京豪思会展(集团)总裁叶迅认为,对于展览设计商、搭建商来说,客户其实最需要的是国际化的服务,会展公司的最大机会也是国际化。
来光贤则这样阐述“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从国际范围内探讨房地产业发展是又一重点,毕竟房地产业在国际上有共通共融性。因而要与国际知名地产企业进行沟通。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他们在房地产经营方面必有其成功的经营理念,而本次峰会就是为了学习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发展经验。”
通过与境外投资者沟通,吕彬发现他们“对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尤其感兴趣”。来光贤认为:“国内老在住宅问题上议来议去,而境外人士已经开始向商业地产及其他更深的方向发展。国内的房地产总是围绕国家宏观调控转,我们这次要跳出这个圈子。一是面向整个亚洲地区,二是以融资为切入点。目前在中国内地,没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完全是自有资金开发的,我们要学学国外的经验,探讨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当中如何避免风险。”
来光贤认为,“国际化视野”实际上是追求一种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不仅仅指区域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思路上的开放。“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提倡“打造复合型的平台”,根据不同题材设立了5个分论坛,便是开放性的一种体现。
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陈泽炎曾建议,民营企业选取切入点时要区分一定的领域,选准题材。他说,在一大批展览会里,还是不乏民营企业办得比较好的展会,其关键就是选准了题材,如上海家具展等。亚洲房地产峰会更是提高了一个层次。
“假以时日,几经历练,‘亚洲房地产峰会’将会成为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会展业品牌。它的权威性,不是来自政府,而国际化、前瞻性、互动模式与人文色彩是对它的最好的注解。”香港一位参加“亚洲房地产峰会”的金融专家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