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成为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力量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凡优秀古诗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象,其含蓄之美也借助于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依靠想象走进作品的意境,身临其境去感受、触摸作者的心灵,让心灵得以陶醉,不经意中就背会了诗词。诗词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让学生们分析和体会,从灵魂上受到洗涤、沐浴和净化,达到学诗的至高境界进而教书育人,才是我们的教育之本。
  关键词:古诗词;朗读;意境;主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1-02
  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执教初中语文,发现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虽然成为教学思潮的主流,一线语文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指导学生理解、朗读、背诵古诗词,但是我们的学生似乎并不“领情”,在古诗词的背诵方面学习兴趣不浓、记忆不深,导致在古诗词默写方面,总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特别是到了九年级,六册语文书的古诗词“堆积如山”,更是让不少学生在背诵和默写时,或张冠李戴,或无以应答。《语文课程标准(2012修订版)》指出,7-9年级学生需背诵80篇(段)优秀诗文。两相比照,令人尴尬,令人担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如何走出古诗词教学的困境,让学生成为背诵古诗词的“好之者”、“乐之者”,让古诗词成为触动学生心灵成长的力量呢?笔者试从平时的教学实践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花样朗读,激发兴趣,唤醒心灵
  “读”是诗词教学的主旋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初读、范读、跟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品读、配乐美读、诵读、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不致厌倦、疲惫,在活跃的气氛和高涨的热情中,心灵被唤醒,熟读成诵。在此特别强调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教师的范读要声情并茂,读出韵味和感情,要陶醉其中,最好能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的老先生寿镜吾那样,沉浸其中,抑扬顿挫。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而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的范读。多媒体的朗读固然专业,音像兼美,或许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但完美的东西可欣赏,不易模仿,总有些让人觉得望尘莫及,抑制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朗读时,一方面要从整体上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或高昂奋进、或悲伤低沉、或轻快活泼、或宁静悠闲,如此等等引导学生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的感知去揣摩、体会。另一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句的平仄、停顿、押韵、对偶,体会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读诗语速要偏慢,字正腔圆,韵母要读得饱满圆润,特别是诗句的尾字,要来点拖音,以达到朗朗上口,进而让学生从古诗词语言形式的美感发现背诵古诗词的基本规律。使其在做古诗词默写的填空题时,尽可能不会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拼凑在一起,而根据对偶、押韵等规律,默出正确的句子,这一招,我对学生说叫“顺藤摸瓜”法。
  二、走进意境,展开想象,陶醉心灵
  大凡优秀古诗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象,其含蓄之美也借助于此。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形象,通过意象的组合产生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的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依靠想象走进作品的意境,身临其境去感受、触摸作者的心灵,让心灵得以陶醉,不经意中就背会了诗词。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领学生朗读训练后,让学生列举这首元曲中出现了几个意象,不难得出前三行的九个名词再加尾句的“断肠人”,共十个意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教师画外音,即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曲中的情景,共同体会主人公的羁旅之苦。特级教师毛荣富说:“不要把语文课上得太像语文课。”结合这两点,我让学生借助简笔画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这幅图景,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少古诗词都可以采用如此教学方法。有时,也让学生自己把诗转化成画后,再尝试转化成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教学《石壕吏》、《望江南》、《武陵春》等。只要围绕主旨,合情合理,都值得鼓励和提倡。让学生在背诵时,边背诗句,边在脑海里出现诗句描绘的画面,我美其名曰“MTV记忆法”。
  三、品味语言,立足主旨,放飞心灵
  诗歌的语言凝练优美,炼字讲究,有很多佳话。有“只为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贾岛反复“推敲”;更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体会诗句用字的精妙,也能加深背诵的印象。如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如此等等,让学生来评头论足,感悟语言的精妙,潜移默化于自己的语言中。诗词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让学生们分析和体会,从灵魂上受到洗涤、沐浴和净化,达到学诗的至高境界进而教书育人,才是我们的教育之本。让学生们与诗词的内涵共鸣,和诗人一起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豪,为祖国富强统一而奋斗,经营坚守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感受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贵和美妙……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成长和放飞!这些诗词不只是口头背会了,它已经铭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受用一身,不妨把这种背诵方式叫“灵魂深处记忆法”。
  四、花样背诵,鼓励创新,快乐心灵
  花样朗诵让学生乐在其中,花样背诵也能快乐着学生的心灵。背诵时,我们让群体和个体都有展示的空间和舞台,给学生创造不甘示弱、陶醉其中的氛围,鼓励他们创新背诵,并注意及时复习和回忆,一定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具体说来:凡是要求学生会背的,教师都应该提前会背,在分析诗词时、在指导背诵时,现身说法,就有榜样的巨大作用;全班齐背、分组背、指名背、推荐背、自告奋勇背、竞赛背交替进行;学生在背诵时也可以像朗读时给提供音乐伴奏追求唯美;多给学生们鼓励的目光、语言和掌声;鼓励他们尝试创新记忆和背诵,如用RAP(说唱)艺术、流行歌曲的曲调等去重新包装我们的诗词;有少许已谱好曲的著名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武陵春》等,干脆就让学生学会唱,背诵已不在话下了……这种方式暂且叫“快乐记忆法”。试想,当我们的学生津津乐道、出口成章的不再是流行歌词、广告语,取而代之的是古诗词名句,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古诗词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力量,意气风发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古诗词教学的力量不为我们惊叹吗?
其他文献
贾庆林李长春等观看北京新年音乐会    新华社(记者徐京跃)2005年12月3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志,与首都6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北京新年音乐会。  音乐会由奥地利指挥家拉尔夫·魏克特和中国指挥家谭利华轮流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演出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南方的玫瑰》、拉威尔的《波莱罗》和中国民歌《茉莉花》等经典作品。  被誉为“天籁歌后”的
音乐美学范畴的研究是音乐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就中国音乐美学而言,其展现出的有别于西方音乐美学的诸多特征或许都与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在音响事实与音乐实事中的作业方式有关。因而,笔者拟定此题,试图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独特显现方式——诗性显现——做一次粗浅的探索。在对本课题进行展开之前,有必要对范畴这个关键词进行一些基础的梳理,通过词源考掘、词意嬗变、指涉内涵的发展脉络来对中西方范畴运用在具体作业
南京艺术学院马友德教授是我的恩师,自1979年有幸结识,随后的十年间我从未间断地受教于老师。马老师投身于二胡教育事业70年,培养出众多知名的二胡名家,不久前荣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杰出民乐教育家”称号,我认为是实至名归的,是老师虔心于教育事业几十年的必然。跟随马老师学习的十年间,是我个人风格逐渐形成的阶段,正是老师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严谨的教学、兼收并蓄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指引了我。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色课程是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服装工艺》课程作为高职教学《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在高职教学中的适应性是本文探究的起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色;教学适应性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定位与作用  《服装工艺》在服装专业领域是属于艺术与技术相结
谓“南乐北渐”,就是指中国南方的音乐逐渐向北方传播的文化现象。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来就南北有别,孔子曰:“……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为中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执中以为本,务生以为基,故其音温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①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南北音乐的不同风格已经形成。随着历史的流动,北方音乐形成了豪放、遒劲、高远的风格,而南
是庄子思想的主题,庄子{1}对乐的探讨是其思想整体中的一部分。在艺术的维度中,学界以往的研究一般把道归结为人生的自由境界,而乐则是这种境界的表达。但这只阐述了道与乐的外在关系而并没有完全解决道与乐的问题,亦即道与乐的关系如何可能,没有清晰地回答道自身的规定与走向乐的必然性,以及乐所要表达的道具有的特性等问题。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道是如何显现于乐的,同时乐又是如何显现于道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探寻
摘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性事件,面对出现的个别特殊学生,那么,老师该如何应对呢?学生很“动”,老师可以很“静”,学生很“热”,老师可以很“冷”,切忌当场动怒,给自己和学生台阶下。不动不热,巧用冷处理,保持清醒的头脑,让问题淡化,有效地教育学生,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特殊学生;冷处理;感化;转化;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森多玛》是作曲家金平受“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而创作的一部三管编制的单乐章作品,这部作品以藏传佛教中的狮面空行母雕塑造型为创作题材,并于2014年5月16日被作为“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的开场曲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演奏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指挥张艺。  森多玛是藏传佛教中的狮面空行母,是拥有大法力的佛教护法。作曲家在美国旧金山博物馆中见到的森多玛是一座站立于熊熊烈火中
一、让节日响起来  一份好的民族音乐志,应该是包括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的民俗仪式以及音乐活动的记录文本。农耕四季镶满了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节日又填满了大大小小的仪式活动,仪式又伴随着热闹响亮的锣鼓唢呐。传统节日与农耕节气,连接一体,关乎生计,位列第一。民间还有一张“地方性”日程表,即与民间信仰相关的宗祠祭祀、诸神诞辰和庙会等。缘于“民族国家”的新型节日,更是当代生活的重要日子。如此说来,一个地方的年度
摘要:文章对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对《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一书进行了评论和推介。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分析;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20-02  曾有学生在课堂上很困惑地问我:“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21世纪,知识和信息如此丰富,社会的教育程度得到极大提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