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和文化相互关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培养必不可少。而目前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教师和学生将语言技能的提高作为首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本文将以情境建构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英语精读课上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其文化导入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提升语言学习兴趣,以促进语言学习效果。
【关键词】精读课; 文化导入;情境建构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又被称为综合英语或者基础英语。顾名思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而全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精读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英语语言中字、词、句、篇的讲解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鉴赏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即帮助学生了解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有着独特的文化性的内容。但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语言技能提升上;文化意识的培养,往往因时间有限或重视程度不够,而被忽略,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在精读课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构建,将文化意识导入、渗透并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成为了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需要探索的重要方面。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为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课文选材丰富,其中大部分课文为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讲解这类作品时,如果仅仅是局限于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的语言形式,将无法使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及其字里行间的美感。因此,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囿于表层语言形式的讲解和操练及应试型的技能训练,而需要通过情境的建构导入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促进其思考和鉴赏能力,全面提高语言素质。
建构理论下的情境教学法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内容的构建,因为学习质量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构建质量。然而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高质量的构建不仅取决于是否能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唤醒学习者对内容构建的意识。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具有提高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水平的意识,但是在文化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将有利于学习者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建构,将表面的语言形式与深层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提升语言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言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也存在差异。英语国家的价值观、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都反映在其语言之中。学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要学好这门语言,也需要了解其文化内涵。在具体的语言交流中,仅仅是掌握表层的词汇和语法形式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掌握英语国家语言使用规则。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着重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文化导入主要内容
英语专业精读课包含大量的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理解的作品。根据建构理论下的情境教学法理念,学习主体需要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达成与外界的平衡,通过不断重复的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又回到“平衡”的过程,使学习者的知识丰富、发展和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建构,从而达到在精读课中培养文化意识的目的。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文化背景的情境建构。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到目的语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历史发展及风俗习惯等背景资料。在杨利民所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第一册中,录入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作者用英语撰写的文章。第一课Half a Day的作者为Naguib Mahfouz,他是阿拉伯语言国家中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者;第三课Message of the Land 的作者为泰国作家Pira Sudham,他的作品以自己生活的故土为主题,描述了泰国农村地区的风貌及情境变迁;大部分作品选自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包括英国、美国、新西兰的作家所撰写的作品。在第二册的第六课Wisdom of Bear Wood中,作者通过美国小男孩在英国乡村的经历,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英国乡村风光。在讲解这些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国家PPT介绍、视频欣赏及图画创作,通过学生主动的情境建构,多元地丰富学生的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没有这些情境建构,学生将很难理解Half a Day中的老人为什么难以适应社会变迁,Message of Land中的老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以及Wisdom of Bear Wood中小男孩对熊森林的热爱。
2.价值观的情境建构。价值观是反映文化的窗口,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通过价值观这个窗口得以展现。《现代大学英语》中的取材从多个方面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第二册课文Say Yes表面上描述了夫妻二人为生活中的琐事而争吵,但通过对对话的剖析会让学生了解到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种族问题对人们生活的无形影响。文中的男主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中对妻子照顾有加,受到众人的赞扬,在一次洗碗时和妻子讨论是否赞同黑人和白人结婚的问题,当妻子问如果自己是黑人,丈夫是否还愿意娶她为妻时,男主角顾左右而言他,直到最后才给出否定的答案。分析课文到这个地方,如果不给學生构建情境了解美国历史上的种族事件,如黑奴贸易、南北战争、民权运动,学生将很难理解种族问题,也很难理解这种似有似无的种族歧视依然对人们生活造成的深刻影响。如果情境建构不成功,学生将很难理解为何昔日被称为最佳拍档的夫妻会成为彼此心中的陌生人。只有通过情境建构,让学生理解种族问题对夫妻二人价值观的影响,从而通透地了解文末陌生人的涵义,理解文章中的张力之美,升华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文化内涵的情境建构。精读一篇文章如果不能理解文中关键词的文化内涵,那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将是隔靴搔痒。《现代大学英语》中的取材存在很多有文化内涵的关键词。第三册课文A Dill Pickle 表面上描述了女主人公维拉在咖啡厅与已经分手六年的旧情人重逢的故事,二者重逢后,两人一起回忆过往的美好和给予对方的温暖,当学生以为二人会和好如初时,维拉却选择了离开。这时,学生会对维拉的离开不能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建构情境,让学生了解关键词莳萝泡菜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当时的阶层固化;并对文中出现的花的象征意义进行建构,让学生理解昔日生活窘迫、地位平平的男主人公在意气风发、事业有成后却依旧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优雅高贵的女主人公现已生活落魄、美貌不再却仍保持原有的修养与一颗敏感的心。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确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素质的重要环节。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需要理清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地位,注重情境创设的形式、内容和目的,使教师和学生携手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提高文化意识。因此,教师需要注意文化导入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1.主动性原则。文化导入中的主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构建,主动地接受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培养文化意识。在进行文章精讲之前,通过布置不同的任务,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加以消化升级,促进语言的学习理解。精读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情境创设的设计者以及监督者。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导入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2.恰当性原则。文化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是精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进行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紧贴教学目标,把握文化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占时间的比例,把握课程重点,切不可过于冗长而破坏整个教学内容的节奏。精读课文普遍存在很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一一讲解,不分主次,势必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课文密切相关、学生兴趣高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剩余内容可在其他教学环节进行渗透。如果不分主次,最终将难以实现精读课程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应在文化导入时遵循恰当性原则,做到恰到好处。
3.递进性原则。文化导入的内容及其丰富,包括与文章相关的文化知识、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然而要促使学生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层层递进,无法一蹴而就。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水平。
4.多样性原则。要想提高文化导入的有效性,就必须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以提高文化导入的趣味性,让学生更乐意去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主动构建,提高文化意识。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利用多种手段,如音频、视频、PPT讲解、故事、游戏、绘画、歌曲等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的精读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字、词、句子和篇章的理解,还应在情境建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文化导入,遵循主动性、恰当性、递进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文化背景学习的情境,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为跨文化交际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刚.综合英语提高思辨能力教学策略初探[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6):54-59.
[2]李丽平.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7):91-92.
[3]何瑜.情境建构理论下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文化导入[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6(2):129-131.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于建新.在大学英语中构建情境认知教学环境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2):60-61.
【关键词】精读课; 文化导入;情境建构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又被称为综合英语或者基础英语。顾名思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而全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精读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英语语言中字、词、句、篇的讲解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鉴赏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即帮助学生了解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有着独特的文化性的内容。但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语言技能提升上;文化意识的培养,往往因时间有限或重视程度不够,而被忽略,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在精读课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构建,将文化意识导入、渗透并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成为了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需要探索的重要方面。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为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课文选材丰富,其中大部分课文为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讲解这类作品时,如果仅仅是局限于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的语言形式,将无法使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及其字里行间的美感。因此,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囿于表层语言形式的讲解和操练及应试型的技能训练,而需要通过情境的建构导入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促进其思考和鉴赏能力,全面提高语言素质。
建构理论下的情境教学法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内容的构建,因为学习质量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构建质量。然而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高质量的构建不仅取决于是否能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唤醒学习者对内容构建的意识。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具有提高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水平的意识,但是在文化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将有利于学习者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建构,将表面的语言形式与深层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提升语言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言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也存在差异。英语国家的价值观、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都反映在其语言之中。学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要学好这门语言,也需要了解其文化内涵。在具体的语言交流中,仅仅是掌握表层的词汇和语法形式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掌握英语国家语言使用规则。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着重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文化导入主要内容
英语专业精读课包含大量的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理解的作品。根据建构理论下的情境教学法理念,学习主体需要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达成与外界的平衡,通过不断重复的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又回到“平衡”的过程,使学习者的知识丰富、发展和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建构,从而达到在精读课中培养文化意识的目的。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文化背景的情境建构。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到目的语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历史发展及风俗习惯等背景资料。在杨利民所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第一册中,录入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作者用英语撰写的文章。第一课Half a Day的作者为Naguib Mahfouz,他是阿拉伯语言国家中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者;第三课Message of the Land 的作者为泰国作家Pira Sudham,他的作品以自己生活的故土为主题,描述了泰国农村地区的风貌及情境变迁;大部分作品选自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包括英国、美国、新西兰的作家所撰写的作品。在第二册的第六课Wisdom of Bear Wood中,作者通过美国小男孩在英国乡村的经历,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英国乡村风光。在讲解这些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国家PPT介绍、视频欣赏及图画创作,通过学生主动的情境建构,多元地丰富学生的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没有这些情境建构,学生将很难理解Half a Day中的老人为什么难以适应社会变迁,Message of Land中的老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以及Wisdom of Bear Wood中小男孩对熊森林的热爱。
2.价值观的情境建构。价值观是反映文化的窗口,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通过价值观这个窗口得以展现。《现代大学英语》中的取材从多个方面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第二册课文Say Yes表面上描述了夫妻二人为生活中的琐事而争吵,但通过对对话的剖析会让学生了解到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种族问题对人们生活的无形影响。文中的男主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中对妻子照顾有加,受到众人的赞扬,在一次洗碗时和妻子讨论是否赞同黑人和白人结婚的问题,当妻子问如果自己是黑人,丈夫是否还愿意娶她为妻时,男主角顾左右而言他,直到最后才给出否定的答案。分析课文到这个地方,如果不给學生构建情境了解美国历史上的种族事件,如黑奴贸易、南北战争、民权运动,学生将很难理解种族问题,也很难理解这种似有似无的种族歧视依然对人们生活造成的深刻影响。如果情境建构不成功,学生将很难理解为何昔日被称为最佳拍档的夫妻会成为彼此心中的陌生人。只有通过情境建构,让学生理解种族问题对夫妻二人价值观的影响,从而通透地了解文末陌生人的涵义,理解文章中的张力之美,升华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文化内涵的情境建构。精读一篇文章如果不能理解文中关键词的文化内涵,那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将是隔靴搔痒。《现代大学英语》中的取材存在很多有文化内涵的关键词。第三册课文A Dill Pickle 表面上描述了女主人公维拉在咖啡厅与已经分手六年的旧情人重逢的故事,二者重逢后,两人一起回忆过往的美好和给予对方的温暖,当学生以为二人会和好如初时,维拉却选择了离开。这时,学生会对维拉的离开不能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建构情境,让学生了解关键词莳萝泡菜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当时的阶层固化;并对文中出现的花的象征意义进行建构,让学生理解昔日生活窘迫、地位平平的男主人公在意气风发、事业有成后却依旧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优雅高贵的女主人公现已生活落魄、美貌不再却仍保持原有的修养与一颗敏感的心。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确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素质的重要环节。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需要理清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地位,注重情境创设的形式、内容和目的,使教师和学生携手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提高文化意识。因此,教师需要注意文化导入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1.主动性原则。文化导入中的主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可以通过主动构建,主动地接受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培养文化意识。在进行文章精讲之前,通过布置不同的任务,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加以消化升级,促进语言的学习理解。精读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情境创设的设计者以及监督者。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导入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2.恰当性原则。文化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是精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进行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紧贴教学目标,把握文化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占时间的比例,把握课程重点,切不可过于冗长而破坏整个教学内容的节奏。精读课文普遍存在很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一一讲解,不分主次,势必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课文密切相关、学生兴趣高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剩余内容可在其他教学环节进行渗透。如果不分主次,最终将难以实现精读课程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应在文化导入时遵循恰当性原则,做到恰到好处。
3.递进性原则。文化导入的内容及其丰富,包括与文章相关的文化知识、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然而要促使学生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层层递进,无法一蹴而就。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水平。
4.多样性原则。要想提高文化导入的有效性,就必须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以提高文化导入的趣味性,让学生更乐意去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主动构建,提高文化意识。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利用多种手段,如音频、视频、PPT讲解、故事、游戏、绘画、歌曲等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的精读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字、词、句子和篇章的理解,还应在情境建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文化导入,遵循主动性、恰当性、递进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文化背景学习的情境,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为跨文化交际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刚.综合英语提高思辨能力教学策略初探[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6):54-59.
[2]李丽平.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7):91-92.
[3]何瑜.情境建构理论下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文化导入[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6(2):129-131.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于建新.在大学英语中构建情境认知教学环境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