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精心预设教学,绽放数学课堂魅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下教师有必要科学而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精彩的课堂生成而准备。
  一、预设问题要有“障碍”,防止“滑过现象”产生
  “滑过现象”源自于英国学者Edard Be 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于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的风景C;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自然流畅,问题坡度太小,没有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学生无需要多少时间即可一蹴而就,就会使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如我在教学搭配问题及探索规律综合练习教科书17页的聪明小屋(搭配問题及探索规律)相关练习时:
  我给学生出示餐桌上的搭配:
  (1)有可乐、奶茶两种饮品和米饭、汉堡、牛排三种食物,选出一种饮品和一种食物进行搭配。独立完成,把搭配方案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和同学们分享。
  A选可乐有3种,选奶茶有3种,2个3是6种
  B选米饭有2种,选汉堡有2种,选牛排有2种,3个2是6种。
  餐桌上出示:
  (2)有可乐、奶茶、橘汁三种饮品和米饭、汉堡、牛排、寿司四种食物,选出一种饮品和一种食物进行搭配。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录搭配过程。比比谁的动作快。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学生自主探究,全班交流。课件显示两种不同思路的搭配。
  二、预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研究表明,知识处于“最近发展区”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坡度太大,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复杂,从头到尾受益的学生寥寥无几,提问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结果多数情况下教师自问自答。北师大三年级分数的认识,理解平均分产生分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尝试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师:拿出你准备的图形,把图形任意折一折,用直尺和彩笔沿折痕画一条线,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阴影。
  学生操作,师选几个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谁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
  生1:按形状分。
  生2:按大小分
  生3:按有没有平均分来分。
  这正是我预设到的,但我并没有立即喜形于色。
  师:你怎么知道图形有没有平均分?
  生3:把这些图形分别对折就知道有没有平均分。于是我动手验证了他的说法,并把图形分成了两类。
  师:把图形平均分成两份,那阴影部分用什么表示?
  生:用 表示。
  师:那另一类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 表示吗?为什么?
  生:(争先恐后)因为图形没有平均分,所以不能用 表示。
  生: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通过刚才的操作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平均分产生分数,也为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这就是实现“再创造”(即生成)。作为数学老师,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正确处理好两者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
  三、预设问题要避免低级庸俗
  应具有启发引导性,在新课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革的浪潮下,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原则,达到一种双边互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的效果,经常大量设问,于是不自主地提一些不疼不痒的问题。经地义,但这种浅显的问题,往往问而无疑,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互动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得到了什么呢?这种设问除了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外,没有什么教学价值。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将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采用第一种教学方法: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第二种教学方法:我让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绽放教学的精彩。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则是幕后策划者。要真正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这间的关系,绝非一件轻松的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有效实施,上海市教委首先推出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为使小学与初中的体育与健身课程完成有效衔接,上海市教委随后提出“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从而完善了体育“三化”教学改革基本框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兴趣化改革的意义、缘由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兴趣化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沟通会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本文首先对师生互动话语沟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介绍,然后对当前小学语文师生话语沟通互动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加强师生话语沟通互动的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话语沟通重要性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平台  一、绪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加强沟通互动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
期刊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
期刊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学生受思维能力、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若按传统布置作业的方法一视同仁,要么让学习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到
期刊
一、对压轴题及选考题的分析感悟  1.压轴题  理综卷25题属于力学综合题,以“司机突然刹车过程”为背景,却又不是完全的实际问题,有些理想化建模,因整个过程忽略汽车所受阻力,只考虑“刹车过程”产生的变化的阻力,虽不切合实际但却符合高中物理思想的一个压轴题。此题整体来看,考查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我感觉是一个很好的试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⑴三个设问由易到难。既有定性分析又有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觉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在授予方法、体验朗读和广泛阅读等三方面入手。  一、授予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挖掘潜能。
期刊
一、当前培智数学教学困境  (一)难以找到对口的“统一”教材  培智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即使生理年龄同岁的两个学生,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差距也可能达到两至三个年级的跨度。培智学校现行的分班多按年龄编班,并且智障、自闭症、唐氏等是混合编班的。因此经常出现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但在数学能力方面差异巨大:重度智障学生还无法认识数字,轻度智障的学生已经能读数并书写了,而脑瘫学生和对数字敏感的自
期刊
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心中,习作是一道难道。学生苦思冥想、咬烂笔头,但仍然难以下笔;教师呕心沥血、倾尽全力,仍然收获甚微,最终摇头叹息,身心疲惫。那么如何能改变这种状况?  一、让素材“活”起来  要想写好习作,前提是积累一定的素材,离开了写作素材,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素材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能更好地积累习作素材?这就得让习作素材“活”起来。  1.日常出发,积累素材  要想让习作素
期刊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就是成功的体现之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一阅读理念,就是要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激情和理想,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