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老字号”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64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必居,呱呱叫,酱菜美味人人道;月盛斋,清真号,五香羊肉真地道;信远斋,酸梅汤,喝在嘴里心里笑。”这句顺口溜反映了中华饮食老字号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老字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崇高的名誉,其创建、发展、壮大的过程,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今选全聚德、东来顺、信远斋、稻香村、狗不理五个饮食界的老字号,谈谈它们背后的故事。
  全聚德:挂炉烤鸭的龙头
  提到北京烤鸭,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全聚德”。
  全聚德烤鸭店的创始人是河北冀县人杨寿山,字全仁。杨寿山小时候,家乡遭遇了一场大灾,他不得已从朋友那里借了些钱,来到京城谋生。起先他在前门外大街那里摆摊,专卖生鸭生鸡。
  经过几年精打细算的经营,他手头有了些许积蓄,于是想到要扩大规模。恰在此时,肉市胡同有一家叫“德聚全”的干果铺子倒闭了,杨寿山闻讯,立刻把这间店铺盘了下来,经过一番改造,干果铺子变成了挂炉烤鸭店,此时是清同治三年(1864)。顺便提一句,北京烤鸭在制作技术上主要分为两大流派:挂炉烤鸭和焖炉烤鸭。当时,制作焖炉烤鸭的便宜坊风头正劲,于是杨寿山另择一派,用挂炉技术制作烤鸭。
  说起“全聚德”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当初杨寿山盘下“德聚全”这间店铺后,找了个风水先生来商议起个什么名字。风水先生告诉杨寿山:“这店铺风水很好,它与周围形成了八抬大轿的格局。但是晦气难除,只有将旧字号颠倒过来,才能冲其晦气,踏上坦途。”听了这席话,杨寿山很高兴,因为“全聚德”这个名字一方面有“以德聚全,以德取财”之意,可以标榜自己做的是良心买卖;另一方面又突出他的字——“全仁”中的“全”,可谓一举两得。
  全聚德烤鸭采用挂炉明火烧果木的方法烤制,鸭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填鸭。刚烤出来的鸭子皮质酥脆,肉质鲜嫩,配上荷叶饼、葱、酱一起食用,口感上佳,回味不尽。如今,全聚德烤鸭作为中华美食的代表已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普遍赞誉。
  东来顺:创造火锅文化
  “羊肉谁家嫩,要数东来顺。”东来顺是一家以涮羊肉为特色的清真饭庄,也是享有盛誉的老字号。
  然而,谁也想不到,东来顺最早只是个卖粥的小摊子。清朝末年,河北沧县人丁德山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北京东直门外二里庄,每天以挖掘黄土进城售卖为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华门大街要修马路,街旁的商贩不得不迁到东安门外刚建立的东安市场。丁德山抓住这个机会,准备了些简单的餐厨用具,便在东安市场摆了个饭摊,每天卖豆汁、荞麦面扒糕、熟杂面等,后来又多了贴饼子和粥。他的小摊干净整洁,吸引了很多顾客。不久,他在摆摊的地方盖起了一个固定的棚子,挂出“东来顺粥铺”的牌子。“东来顺”的意思是从东直门外来,生意一帆风顺。
  1914年,经历了“北京兵变”而损失惨重的丁德山在原址盖起了几间灰瓦房,重新开张,并且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正式经营起了涮羊肉和炒菜。
  为了让羊肉馆以一个高起点立足北京,丁德山从原料、调料、技术、管理各方面都精心设计经营,逐渐形成了选料精、刀工细、佐料全、火力旺的特点,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火锅风格和地位。就拿片羊肉来说,东来顺的羊肉片每片都四寸长一寸宽,每半斤肉能切约40片。片薄如纸、整齐均匀的肉片码放在青花瓷碟子中,宛若葵花般美丽。
  解放以后,东来顺实现公私合营,原有的独特风味得到保持和发扬。国家领导人常在此设宴招待外国元首和政要。
  信远斋:宫廷秘方酸梅汤
  信远斋是以经营北京传统饮料和蜜饯著称的老字号。
  据说清乾隆年间,一位刘姓小贩在前门外摆摊售糖果,他有个亲戚在皇宫当差,偷偷地把宫内制作饮料的配方告诉了他,刘姓小贩依照这个配方制成了桂花酸梅汤出售,很受欢迎,被称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到了咸丰年间,小贩的后人在东琉璃厂开了两间铺面房,正式开始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店铺取名为信远斋。
  信远斋最有名的桂花酸梅汤,一般来说是从每年的端午节开始做,到七月十五中元节为止。进入盛夏,信远斋将制作好的桂花酸梅汤冰镇后出售,冰镇桂花酸梅汤酸、甜、香、凉,很是爽口,是京城夏季的消暑佳品,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可以想见,炎炎夏日,文人雅士在琉璃厂选购古玩书画之余,在信远斋喝一碗冰镇桂花酸梅汤,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光绪朝翰林、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对信远斋的酸梅汤和蜜果脯非常欣赏,曾为之题写匾额,悬挂在门楣之上。梅兰芳、尚小云等艺术家也曾光顾信远斋。
  除了酸梅汤,信远斋的蜜饯、果脯也很出名,用料十分考究,品种有蜜饯红果、蜜饯海棠、蜜饯杏干等。
  解放前夕,信远斋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些在信远斋工作的老师傅被请回,继续做起老本行,消失多年的信远斋产品又恢复了生产,使我们得以继续品尝曾有“宫廷异宝”之称的酸梅汤和各种蜜饯。
  稻香村:著名的南味食品店
  稻香村是北京最早的南味食品店之一。所谓“南味”,就是南方口味,由此可知稻香村是以经营南方风味食品起家的老字号。
  清朝末年,南京人郭宝生将自己在家乡创办的“稻香村食品店”迁到北京,店址选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当时,在我国南北各地,很多经营南味食品的店铺都愿意自称“稻香村”,这其中还有个传说。相传几百年前的江浙一带,有一家卖肉食的小店。一天,店里来了位讨饭的瘸子,店老板看他残疾,心生怜悯,不仅给他饭吃,还让他在店里留宿,并且给他铺上软软的稻草,让他睡得舒服。第二天,瘸子离店,老板就把他睡过的稻草拿去烧火,却发现煮出来的肉特别香嫩,后来才知道这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下凡给他送仙草,店老板就给自己的小店起名为“稻香村”,从此生意兴隆。其他人为了讨喜,也都跟风起了这个名字。
  稻香村的糕点咸甜适度、松软清香,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爱。后来,郭宝生的这家店被安徽人汪荣清买了下来,继续经营,因为选地好,南方人涌入京城也日渐增多,他的生意也随之兴隆。
  后来,稻香村股东之一朱有清撤股,在西单白庙胡同口开了“桂香村”,同时,张森隆在东安市场开了“稻香春”,从而形成京城南味食品店“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三家店的经理或为好友,或为同乡,或为师生,或曾互助,为了保持友好关系,他们订立了一个“君子协定”:三家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南城、西城和东城经营发展,不互相抢生意,这成为北京商业史上一段佳话。
  狗不理:“天津三绝”之首
  天津的风味小吃有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大麻花。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创始于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今天津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叫高贵友,他父亲因为老年得子,为了让儿子好养活,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狗子。狗子十四岁的时候在刘家铺子做小伙计,在师傅们的指点下,他蒸得一手好包子,渐渐有了名声。
  之后他独立出来,自己开了一家专门卖包子的小吃铺,起名叫“德聚号”。他家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因此来吃的人特别多,以致狗子忙到顾不上和客人说话,来吃包子的人就打趣说:“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久而久之,大家都喊顺了嘴,就直接喊他“狗不理”,称他做出来的包子为“狗不理包子”。这贴切的名字一传十,十传百,原来的店铺字号反而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据传,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的时候,尝过狗不理包子,并把包子带入宫中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吃过后说:“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声名日隆。
  狗不理包子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尤其是外形上褶花均匀,每个包子都是十八个褶,色香味形俱全,有“津门老字号,中华第一包”的美誉。
  除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外,像上海小笼包、广东叉烧包、成都鲜肉包、武汉鱼香包、宜春大包子、沈阳长乐包、开封灌汤包、新疆烤包、扬州三丁包等,也十分有名,广受欢迎。
其他文献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书的价值有二,一是作为史料,一是作为史著。作为历史材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源、史料价值。作为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具有不可替代的阅读、鉴赏价值。  宋元之际著名学者胡三省(1230—1302)曾为《通鉴》作注,他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
期刊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机变巧智),一
期刊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因此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得封“新建伯”,谥文成。  王阳明于学术上开宗立派,创立了以“致良知”为主旨的心学,影响明代思想界达百余年之久,更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启蒙思潮。可贵的是,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以其非凡的执政能力享誉士林。他曾先后在南北两京的刑部、兵部、都察院等重
期刊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里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头,今天砍一半,明天砍一半的一半,每天这么砍下去,万世万代没有竭尽之时。寥寥数语,道出两个“无限”——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无限。这个命题引起后世的无限遐思,毛泽东引用这句话来谈论物理的发展,林徽因曾用“尺棰”作为笔名。  “一尺之棰”有限,“日取其半”则无限,这包含着有限与无限辩证统一
期刊
浏览身后的书架,今年读过并留存下来的各类书,不算少。有新书,也有旧书;有书局所出,也有朋友惠赠;有的购自网店,有的是闲逛书店所得。所谓“碎阅读”,一层意思是时下常说的阅读“碎片化”,另一层意思是用碎片时间阅读,还有一层意思是个人兴趣的不太应时的闲碎阅读。平常工作间隙刷微博、读网文,习惯性地浏览专业期刊和一些专著,为了不落伍,也不时接触一些热点新书,了解阅读风尚。  年内阅读相对集中的是近现代日记和
期刊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大意:人不应把水当作镜子,而应把人民当作镜子。意谓为政者要善于倾听百姓的声音,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监,同“鉴”,镜子。  不亲于民而求用焉,人必违之。  ——《国语·周语上》  大意:对待人民不亲善却要役使他们,人民一定不会愿意。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唐〕白居易《七德舞》  大意: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安定天下?这
期刊
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卫懿公嗜好养鹤,并因痴迷于此而不理朝政、不恤民疾。都城内的定昌、朝歌西北的鹤岭、东南的鹤城等处,都成了他的养鹤场,这些地方至今还留有“鹤壁”“鹤寨”等地名。许多大臣投其所好,纷纷进献仙鹤,以求获得重赏。卫懿公为鹤起名、编队,还任命专人训练它们鸣叫和舞蹈。他甚至将鹤加封爵位,供给俸禄,上等的鹤竟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次一等的俸粮也与士人相当。卫懿公外出巡游时,必定让鹤群随行,并将它
期刊
〔明末清初〕释正岩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  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品读  释正岩是著名高僧,这首词充满禅意,这种禅意以及因之而来的浓浓诗意,不是来自词汇的拼接,而是來自作者本人的修养,所以并不显得做作,而是一气呵成,自在自然。  “自家拍掌”,看起来只是一种自娱自乐,但事实上,自娱自乐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状态,它是一种能力。比如婴儿不会进
期刊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大意:对别人尊重恭敬,符合礼,才能远离耻辱。  题解:强调恭敬有礼的意义。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大意:就一般礼节仪式来说,与其过分奢侈,不如朴素节俭;就办丧事而言,与其在仪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哀。  题解: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期刊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②,王粲春来更远游③。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④。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⑤。  【注释】  ① 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  ② 贾生:指西汉文学家贾谊。贾谊《治安策》:“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贾谊忧心国事,多次上书,但文帝并未重用他。后来他郁郁而亡,年仅33岁。  ③ 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