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3日,穆罕默德·阿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4岁。18岁获得奥运冠军,22次重量级拳王,29000多下头部重击,这些冰冷的数据勾画出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拳手之一;穆斯林、黑人精神领袖、反战斗士……这些多重身份的集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拳王”阿里——阿里的个人魅力超越了体育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全球符号。阿里留下的遗产,绝不仅仅是引发其4妻9子争夺战的8000万美金。
“不一样的黑人”
“默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并非这位拳王的本名。
原名为卡修斯·马塞勒斯·克莱二世(Cassius Marcellus Clay Jr.)的阿里出生于1942年1月17日。他在路易斯维尔长大,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阿里的父亲老卡修斯是位标识及壁画画家,已故母亲敖德萨·李·格雷迪是富人家庭的清洁工。
阿里12岁开始练习拳击:在自己的自行车被偷后,当地的一位警察鼓励他学习如何搏击自卫。之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业余拳击手。
1960年,18岁的休斯·克莱加入美国国家队,出征罗马奥运会并获得了自己唯一的一枚奥运会金牌。眼前的荣誉,让阿里误以为,他已经用胜利改变了人们对有色人种的偏见,但依然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
阿里的弟弟鲁道夫·阿里说:“他把金牌挂在脖子上到闹市区的一家饭店吃饭,但是没有人给他服务。他说:‘我是冠军!我是金牌得主!’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才不管你是谁呢!’”
愤怒的阿里将自己的金牌扔进了大海,他说,我再也不愿意为这样的国家效力了。在罗马夏季奥运会后,他转为职业拳击运动员。
1964年,22岁的克莱参加人生的第一场拳王争霸赛。在此之前,美国拳坛是索尼·利斯顿称霸的“魔王时代”,他是一个有37厘米拳围的“杀人机器”,如果没有这个毛头小子的出现,或许他会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最无敌的霸主。1964年2月25日在迈阿密,克莱7回合击败利斯顿,赢得个人的第一个“世界拳王”头衔。
就在比赛结束的第二天,克莱正式宣布皈依伊斯兰教,名字也改成了默罕默德·阿里,他想让全世界记住他的信仰,到头来,还是记得“蝴蝶步”的人更多。无论如何,世界拳坛的“阿里时代”到来了。
起初,很少有新闻记者接受这个新名字,再加上是个黑人,阿里几乎把那个时代美国最敏感的身份标签都贴上了身。二战之后,世界格局大变,来自中东、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前苏联的穆斯林涓涓细流般的涌入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本土人也皈依伊斯兰教,黑人是其中最大的群体,伊斯兰教成了美国黑人民族主义和白人基督教文化一争高下的壁垒。民权运动的浪潮轰轰烈烈,默罕默德·阿里自然身在其中。
2001年,迈克尔·曼拍了电影《拳王阿里》,威尔·史密斯主演。1964年到1974年的十年里,他的人生几经改写,没变的是叛逆、张狂、孤傲、我行我素。从镜头第一次画过那张稚嫩无畏的脸庞起,浓浓的青春期荷尔蒙味道就弥漫着整部电影。
在每场比赛之前,阿里都要在赛场上写一首诗送给对方,“朋友,这样的比赛有什么好打?我半拳就会让你趴下!趴倒在赛场满地找牙……”他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年一样,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他想要一个摆脱黑人努力身份的自由,他想要在战场上痛揍对手而无论有没有拳击证的自由。
带着宗教和种族的双重压力,阿里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利。在宣布成为穆斯林的三个月后,当他出场迎接前重量级拳王帕特森的时候,全场嘘声一片,加油声都是送给帕特森的。打到第12回合时,阿里获胜,几乎所有的观众无声退场,这大概是对一个拳手最大的羞辱。
阿里精神
这场比赛之后不久,阿里接到了征兵信。正在战争中的越南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国际焦点,带着对“二战”的厌恶,青年人一直持续着反战的游行。1968年2月,哈佛大学等大学的学生绝食3天反越战,之后哈佛大学法学院竟开设了一门课,教学生如何合法地躲避征兵,抵制战争。“越战”好像完全失去了作为一场战争应有的严肃性。
此前,阿里从报纸上看到过一张照片:一堆尸体中,一个越南的小女孩吃力地往外爬,四周到处是鲜血、尸体和弹坑。他的信仰和他的内心都把他推到“反战”的浪口,在接到入伍通知后,阿里很快就通过媒体发表了他著名的反战宣言:
“为什么政府要求我穿上军装去万里之外向越南的黄种人头上投掷炸弹,而在我们身边的路易斯维尔,政府对待黑人像狗一样,并且拒绝给他们基本的人权。不,我绝不会离开家去万里之外,为屠杀另外一个可怜的弱小民族出力,这样做只会帮助白人奴隶主稳固他们对有色人种的残酷统治……我们黑人的真正敌人不在万里之外就在我们身边……”
阿里的这些话很快登上了美国各大报刊的头版,全国哗然。
1965年6月,世界拳击协会吊销了阿里的拳手执照,所有有关的比赛都被取消。1967年,他再次被通知去征兵中心体检,他仍然拒绝。于是,对他最重的处罚下来了:休斯顿联邦法庭判处他五年徒刑,罚金1万美元。后来,阿里被保释。一直到1970年,随着国内的反战呼声越来越高,他才被宣布无罪,并被恢复参赛资格。阿里无疑成了反战的一面旗帜,那些激昂的宣言一直在风中飘着。
1975年,阿里加入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他作为黑人、穆斯林、反战人士的形象被越放越大。就像那部电影一样,“阿里精神”衍化成一种被政治压制的精神反抗的符号,加上在1974年他又重新夺回了阔别7年的金腰带,阿里是一个十足的“美国偶像”了。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艾拉·伯科(Ira Berkow)称,1985年,阿里被问及穆罕默德·阿里与卡修斯·克莱有何不同,阿里是这么回答的:
“区别犹如昼夜。卡修斯·克莱在美国和欧洲受人欢迎;但穆罕默德·阿里在全世界的粉丝要多出10亿。卡修斯·克莱对自我没有认识。他以为克莱是他的名字,却发现它只是一个奴隶的名字。但阿里的意思是‘最高的’,穆罕默德的意思是‘值得赞扬的,值得称道的。’” 多年以后,阿里已经不再是那个虎虎生威的拳手,帕金森综合症一直困扰着他,他作为文化、体育的使者和一个慈善家,穿梭于世界各国,直到去世。
中国“情缘”
拳王阿里与中国颇有渊源,退役之后,他曾三次到访中国,每次都引起巨大的轰动,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1979年,拳王默罕默德·阿里应国际管理集团亚洲分部的邀请来到香港,他计划中的行程有一站是北京。当时香港与北京之间还没有直通航线,阿里一行先到的广州,准备从那里飞往北京。当时刚下过了一场大雪,他们的航班被取消。
阿里一行下榻在广州的“东风宾馆”,正考虑放弃北京之行。第二天,国际管理集团的一位官员突然接到了国家体委一位老友的‘神秘’电话:“我们诚恳地建议你们能够来北京,有一位重要人物想见你们”。
直到会见之前,阿里才知道那位“重要人物”就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这位名叫艾佛里的国际管理集团官员一直致力于与中国体育界的合作,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还不理解邓小平先生接见阿里的真正寓意。我记得他谈笑风生,谈吐轻松而且诙谐,气氛非常愉快。事后多年,我才明白了中国领导人的高明用意。原来邓小平先生是通过拳王阿里向美国政府传达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希望同美国建立良好关系,中美关系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游览八达岭长城和故宫期间,阿里向邓小平建议中国应取消自1958年来拳击项目的“被禁”状态,开展拳击运动。对此,邓小平回答:人民群众喜欢的体育运动在中国一定会开展。
阿里的中国拳击“破冰”之旅并未就此结束。1985年,阿里第二次来到中国,当时,阿里已经43岁,但面对众人邀请,他仍欣然走上拳台,,与有着“新中国第一代拳王”之称的王守忻“切磋”了一次,让国人第一次近距离地见识到了“拳王”风采。
1986年,拳击运动在中国正式解禁,中国重返世界拳击舞台。国家领导人在世界拳王面前的表态,无疑为拳击运动的恢复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阿里的第三次访华是1993年。这一年,北京第一次举办世界拳击比赛,阿里来为比赛捧场,还访问了上海体育学院,与师生进行交流。当然,推广拳击运动仍然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阿里在中国办过很多拳击培训班、裁判培训班,给中国拳击事业发展提供过很多援助。此外,阿里还收过一个中国徒弟。
2012年,熊朝忠夺得了中国首个职业拳击WBC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 “在随后举行的WBC年会上,阿里让他夫人找到我,说要收我为徒,因为他曾有过承诺,如果中国出了第一个职业拳王,他就收为徒弟。”熊朝忠说,“我深深地被阿里信守诺言的品德所感动,在心里,我一直把他当作师父。”
“不一样的黑人”
“默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并非这位拳王的本名。
原名为卡修斯·马塞勒斯·克莱二世(Cassius Marcellus Clay Jr.)的阿里出生于1942年1月17日。他在路易斯维尔长大,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阿里的父亲老卡修斯是位标识及壁画画家,已故母亲敖德萨·李·格雷迪是富人家庭的清洁工。
阿里12岁开始练习拳击:在自己的自行车被偷后,当地的一位警察鼓励他学习如何搏击自卫。之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业余拳击手。
1960年,18岁的休斯·克莱加入美国国家队,出征罗马奥运会并获得了自己唯一的一枚奥运会金牌。眼前的荣誉,让阿里误以为,他已经用胜利改变了人们对有色人种的偏见,但依然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
阿里的弟弟鲁道夫·阿里说:“他把金牌挂在脖子上到闹市区的一家饭店吃饭,但是没有人给他服务。他说:‘我是冠军!我是金牌得主!’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才不管你是谁呢!’”
愤怒的阿里将自己的金牌扔进了大海,他说,我再也不愿意为这样的国家效力了。在罗马夏季奥运会后,他转为职业拳击运动员。
1964年,22岁的克莱参加人生的第一场拳王争霸赛。在此之前,美国拳坛是索尼·利斯顿称霸的“魔王时代”,他是一个有37厘米拳围的“杀人机器”,如果没有这个毛头小子的出现,或许他会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最无敌的霸主。1964年2月25日在迈阿密,克莱7回合击败利斯顿,赢得个人的第一个“世界拳王”头衔。
就在比赛结束的第二天,克莱正式宣布皈依伊斯兰教,名字也改成了默罕默德·阿里,他想让全世界记住他的信仰,到头来,还是记得“蝴蝶步”的人更多。无论如何,世界拳坛的“阿里时代”到来了。
起初,很少有新闻记者接受这个新名字,再加上是个黑人,阿里几乎把那个时代美国最敏感的身份标签都贴上了身。二战之后,世界格局大变,来自中东、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前苏联的穆斯林涓涓细流般的涌入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本土人也皈依伊斯兰教,黑人是其中最大的群体,伊斯兰教成了美国黑人民族主义和白人基督教文化一争高下的壁垒。民权运动的浪潮轰轰烈烈,默罕默德·阿里自然身在其中。
2001年,迈克尔·曼拍了电影《拳王阿里》,威尔·史密斯主演。1964年到1974年的十年里,他的人生几经改写,没变的是叛逆、张狂、孤傲、我行我素。从镜头第一次画过那张稚嫩无畏的脸庞起,浓浓的青春期荷尔蒙味道就弥漫着整部电影。
在每场比赛之前,阿里都要在赛场上写一首诗送给对方,“朋友,这样的比赛有什么好打?我半拳就会让你趴下!趴倒在赛场满地找牙……”他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年一样,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他想要一个摆脱黑人努力身份的自由,他想要在战场上痛揍对手而无论有没有拳击证的自由。
带着宗教和种族的双重压力,阿里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利。在宣布成为穆斯林的三个月后,当他出场迎接前重量级拳王帕特森的时候,全场嘘声一片,加油声都是送给帕特森的。打到第12回合时,阿里获胜,几乎所有的观众无声退场,这大概是对一个拳手最大的羞辱。
阿里精神
这场比赛之后不久,阿里接到了征兵信。正在战争中的越南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国际焦点,带着对“二战”的厌恶,青年人一直持续着反战的游行。1968年2月,哈佛大学等大学的学生绝食3天反越战,之后哈佛大学法学院竟开设了一门课,教学生如何合法地躲避征兵,抵制战争。“越战”好像完全失去了作为一场战争应有的严肃性。
此前,阿里从报纸上看到过一张照片:一堆尸体中,一个越南的小女孩吃力地往外爬,四周到处是鲜血、尸体和弹坑。他的信仰和他的内心都把他推到“反战”的浪口,在接到入伍通知后,阿里很快就通过媒体发表了他著名的反战宣言:
“为什么政府要求我穿上军装去万里之外向越南的黄种人头上投掷炸弹,而在我们身边的路易斯维尔,政府对待黑人像狗一样,并且拒绝给他们基本的人权。不,我绝不会离开家去万里之外,为屠杀另外一个可怜的弱小民族出力,这样做只会帮助白人奴隶主稳固他们对有色人种的残酷统治……我们黑人的真正敌人不在万里之外就在我们身边……”
阿里的这些话很快登上了美国各大报刊的头版,全国哗然。
1965年6月,世界拳击协会吊销了阿里的拳手执照,所有有关的比赛都被取消。1967年,他再次被通知去征兵中心体检,他仍然拒绝。于是,对他最重的处罚下来了:休斯顿联邦法庭判处他五年徒刑,罚金1万美元。后来,阿里被保释。一直到1970年,随着国内的反战呼声越来越高,他才被宣布无罪,并被恢复参赛资格。阿里无疑成了反战的一面旗帜,那些激昂的宣言一直在风中飘着。
1975年,阿里加入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他作为黑人、穆斯林、反战人士的形象被越放越大。就像那部电影一样,“阿里精神”衍化成一种被政治压制的精神反抗的符号,加上在1974年他又重新夺回了阔别7年的金腰带,阿里是一个十足的“美国偶像”了。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艾拉·伯科(Ira Berkow)称,1985年,阿里被问及穆罕默德·阿里与卡修斯·克莱有何不同,阿里是这么回答的:
“区别犹如昼夜。卡修斯·克莱在美国和欧洲受人欢迎;但穆罕默德·阿里在全世界的粉丝要多出10亿。卡修斯·克莱对自我没有认识。他以为克莱是他的名字,却发现它只是一个奴隶的名字。但阿里的意思是‘最高的’,穆罕默德的意思是‘值得赞扬的,值得称道的。’” 多年以后,阿里已经不再是那个虎虎生威的拳手,帕金森综合症一直困扰着他,他作为文化、体育的使者和一个慈善家,穿梭于世界各国,直到去世。
中国“情缘”
拳王阿里与中国颇有渊源,退役之后,他曾三次到访中国,每次都引起巨大的轰动,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1979年,拳王默罕默德·阿里应国际管理集团亚洲分部的邀请来到香港,他计划中的行程有一站是北京。当时香港与北京之间还没有直通航线,阿里一行先到的广州,准备从那里飞往北京。当时刚下过了一场大雪,他们的航班被取消。
阿里一行下榻在广州的“东风宾馆”,正考虑放弃北京之行。第二天,国际管理集团的一位官员突然接到了国家体委一位老友的‘神秘’电话:“我们诚恳地建议你们能够来北京,有一位重要人物想见你们”。
直到会见之前,阿里才知道那位“重要人物”就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这位名叫艾佛里的国际管理集团官员一直致力于与中国体育界的合作,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还不理解邓小平先生接见阿里的真正寓意。我记得他谈笑风生,谈吐轻松而且诙谐,气氛非常愉快。事后多年,我才明白了中国领导人的高明用意。原来邓小平先生是通过拳王阿里向美国政府传达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希望同美国建立良好关系,中美关系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游览八达岭长城和故宫期间,阿里向邓小平建议中国应取消自1958年来拳击项目的“被禁”状态,开展拳击运动。对此,邓小平回答:人民群众喜欢的体育运动在中国一定会开展。
阿里的中国拳击“破冰”之旅并未就此结束。1985年,阿里第二次来到中国,当时,阿里已经43岁,但面对众人邀请,他仍欣然走上拳台,,与有着“新中国第一代拳王”之称的王守忻“切磋”了一次,让国人第一次近距离地见识到了“拳王”风采。
1986年,拳击运动在中国正式解禁,中国重返世界拳击舞台。国家领导人在世界拳王面前的表态,无疑为拳击运动的恢复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阿里的第三次访华是1993年。这一年,北京第一次举办世界拳击比赛,阿里来为比赛捧场,还访问了上海体育学院,与师生进行交流。当然,推广拳击运动仍然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阿里在中国办过很多拳击培训班、裁判培训班,给中国拳击事业发展提供过很多援助。此外,阿里还收过一个中国徒弟。
2012年,熊朝忠夺得了中国首个职业拳击WBC迷你轻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 “在随后举行的WBC年会上,阿里让他夫人找到我,说要收我为徒,因为他曾有过承诺,如果中国出了第一个职业拳王,他就收为徒弟。”熊朝忠说,“我深深地被阿里信守诺言的品德所感动,在心里,我一直把他当作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