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也明确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些话都充分表明小学的数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实用性。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生活,注重实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用性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切实感触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使其掌握数学方法。这一句话明确的肯定了数学实用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如果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是“无用的”或者是找不到它的用户,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极大挫折,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特别是针对10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如果数学学习没有任何“实用性”,学与不学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或者说学习只是为了“作业、考试、升学”,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极会产生逆反心理。
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用性的举措
1、选择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苏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选择非常关注现实生活,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活动相关学生知识,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小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学习,通过小朋友去“小小商店”购买文具等商品,认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小小商店”就是再现了实际生活的场景,学生通过这种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的学习,获得购买商品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和相关知识,不仅使学习变得深刻,也是学习变得有意义。再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时,通过学生自己去测量和计算学校操场和绿化面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或积极寻找方法,这种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学生也避免了被动的、机械的“听课”,而是从一种“内在需要”—解决问题,去自动的学习,既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自我能力的展示,自我价值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学习内容需要“有用”。
2、创造性的改进知识呈现方式,提升知识的实用性。
书本所承载的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依据,要讲教学工作做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还需要教师的创造性的应用。例如在一年级数数的教学中,对于数的认识,如果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让学生知道数“1、2、3......”是无法让孩子真正体会数字代表的意义以及数字大小的比较,必须将这些数字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对应起来,让他们了解“数数”是为了记录和描述事物的数量的“需要”,真正懂得数字具体代表的“含义”。又如在进行表面积与体积的教学中,我们将这些知识逐一转变为制作一个礼品包装盒和一个可以盛满学生借阅书籍(20本)的一个硬纸板箱子,学生在通过分析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制作包装盒需要知道彩纸的大小—表面积,制作硬纸板箱子需要知道20本书籍所占的空间大小—体积,然后结合课本的知识,找到解决的方案,解决问题,这样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会感知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服务于生活的,再次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性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体现实用性。
数学教师不应只是“教授者”,不是单单枯燥的站在讲台上说话,而应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者,向学生呈现或是带领他们去发现问题,然后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引导学生不断向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走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该积极走向更加广阔的实际生活中,将生活中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或者是他们身边的难题引入数学教学。如在进行“折扣”教学中,由于正逢假日,我就请同学们担任学校图书礼品的采购员,通过小组分工比较,调查图书市场,设计最佳购书方案。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利用休息去各書店进行调查,各个书店在节日期间都实行不同优惠政策,有的打七折,有的打七五折,有的打八折,有的甚至是买一送一。学生调查后又进行计算、比较,最后设计出了最佳的购书方案,这样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折扣”与“百分数计算”的相关知识,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和精打细算的生活经验,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交际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升作业质量,再现知识的实用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旋转》这一单元的学习过后,我们可以提高学生作业要求,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图案。这时我们就综合美术技能,引导学生学习剪纸,先从简单的对称剪纸开始,慢慢地,通过这样的创造性的作业课达到巩固这一章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潜能,并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装点生活空间。这样的提升能力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素养,并回到生活应用中,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再次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实用性”的反思
数学问题的“实用性”。在设置教学问题时,要体现学生的“实用性”。学生只有在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才会表现出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问题的“实用性”超越了学生的需求,这样“实用性”将不复存在。例如:在“小小商店”这一场景的学习时,对于问题的设置,我们应该尽量立足于学生的需要,设备购买一些文具、一些玩具等等,以这类与学生日常生产紧密相连以及兴趣浓厚的事物着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一面,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又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需求的平衡,从而使学生感知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功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性,在数学学习之后,更能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让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合成一体,学生不再为了考试和升学而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这种学习目标的激励更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杨昭.基于生活实用性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
次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
李巧娟.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用性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切实感触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使其掌握数学方法。这一句话明确的肯定了数学实用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如果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是“无用的”或者是找不到它的用户,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极大挫折,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特别是针对10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如果数学学习没有任何“实用性”,学与不学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或者说学习只是为了“作业、考试、升学”,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极会产生逆反心理。
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用性的举措
1、选择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苏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选择非常关注现实生活,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活动相关学生知识,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小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学习,通过小朋友去“小小商店”购买文具等商品,认识“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小小商店”就是再现了实际生活的场景,学生通过这种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的学习,获得购买商品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和相关知识,不仅使学习变得深刻,也是学习变得有意义。再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时,通过学生自己去测量和计算学校操场和绿化面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或积极寻找方法,这种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学生也避免了被动的、机械的“听课”,而是从一种“内在需要”—解决问题,去自动的学习,既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自我能力的展示,自我价值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学习内容需要“有用”。
2、创造性的改进知识呈现方式,提升知识的实用性。
书本所承载的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依据,要讲教学工作做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还需要教师的创造性的应用。例如在一年级数数的教学中,对于数的认识,如果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让学生知道数“1、2、3......”是无法让孩子真正体会数字代表的意义以及数字大小的比较,必须将这些数字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对应起来,让他们了解“数数”是为了记录和描述事物的数量的“需要”,真正懂得数字具体代表的“含义”。又如在进行表面积与体积的教学中,我们将这些知识逐一转变为制作一个礼品包装盒和一个可以盛满学生借阅书籍(20本)的一个硬纸板箱子,学生在通过分析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制作包装盒需要知道彩纸的大小—表面积,制作硬纸板箱子需要知道20本书籍所占的空间大小—体积,然后结合课本的知识,找到解决的方案,解决问题,这样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会感知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服务于生活的,再次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性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体现实用性。
数学教师不应只是“教授者”,不是单单枯燥的站在讲台上说话,而应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者,向学生呈现或是带领他们去发现问题,然后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引导学生不断向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走去;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该积极走向更加广阔的实际生活中,将生活中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或者是他们身边的难题引入数学教学。如在进行“折扣”教学中,由于正逢假日,我就请同学们担任学校图书礼品的采购员,通过小组分工比较,调查图书市场,设计最佳购书方案。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利用休息去各書店进行调查,各个书店在节日期间都实行不同优惠政策,有的打七折,有的打七五折,有的打八折,有的甚至是买一送一。学生调查后又进行计算、比较,最后设计出了最佳的购书方案,这样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折扣”与“百分数计算”的相关知识,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和精打细算的生活经验,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交际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升作业质量,再现知识的实用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旋转》这一单元的学习过后,我们可以提高学生作业要求,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图案。这时我们就综合美术技能,引导学生学习剪纸,先从简单的对称剪纸开始,慢慢地,通过这样的创造性的作业课达到巩固这一章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潜能,并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装点生活空间。这样的提升能力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素养,并回到生活应用中,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再次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实用性”的反思
数学问题的“实用性”。在设置教学问题时,要体现学生的“实用性”。学生只有在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才会表现出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问题的“实用性”超越了学生的需求,这样“实用性”将不复存在。例如:在“小小商店”这一场景的学习时,对于问题的设置,我们应该尽量立足于学生的需要,设备购买一些文具、一些玩具等等,以这类与学生日常生产紧密相连以及兴趣浓厚的事物着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一面,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又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需求的平衡,从而使学生感知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功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性,在数学学习之后,更能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让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合成一体,学生不再为了考试和升学而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这种学习目标的激励更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杨昭.基于生活实用性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
次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
李巧娟.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