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世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知识,也应该视为一种语言形式。有数学家曾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掌握阅读它的能力。数学阅读是指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读活动,主动获取数学信息,汲取丰富的数学营养,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训练好学生数学阅读,必须讲究方法,讲究艺术。下面就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想法总结一番,与同行交流共勉。
一、合理筛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阅读积极性的最明显因素,而那些枯燥空洞的数字或公式根本激发不了小学生的兴趣。在训练学生数学阅读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筛选好阅读材料,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阅读的乐趣。训练伊始,我总是先选择那些数学童话、数学小幽默故事、数学名人故事,用这些具有童趣的文章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课本中未揭示的数学奥秘。比如,学习了平面图形周长后,有一道综合练习,教材要求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面积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想如果直截了当地让学生计算比较,教学效果平平,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会相对平淡。我找来了关于绳子围地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材料如下:古希腊有一个吝啬的地主,被迫要分一块地给穷人,他实在不想让出超过十平方米的土地给穷人,但他又不想让人看出他的吝啬,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他给穷人们一根12米左右的绳子,向大家承诺,用这根绳子能围多大的地,就给大家多大的地。大家谁也不知道应该围成什么形状的地,面积才尽可能大。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女奴自信地走出来,为大家围了一块圆形的地,然后肯定地对大家说,这样围的地面积是最大的。同学们,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在这个智斗地主的故事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兴趣激增,同时也为后面的计算比较的教学过程注入了催化剂。对于这一题所得出的规律,学生因为这个阅读材料而记忆深刻。
二、故意设疑,变被动的机械阅读为主动的意义阅读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具主动性,可以适当设置若干疑问和悬念,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主动去阅读的欲望,寻求其中的奥秘,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教学《年月日》中的判断闰年知识时,对于教学难点“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在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的规律后,先让学生判断了几道一般的年份题,学生判断得非常准确,当同学们觉得得心应手之时,我请学生判断1900年和2000年,学生依然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判断。学生回答完毕后,我用电脑里的万年历分别查阅这两个年份2月的情况,结果却发现1900年是平年。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教室里争执不休。我适时告诉大家,其实不是电脑出错了,要搞懂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些天文地理的知识,如果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材料,你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秘。然后为学生在电脑上出示闰年的相关天文知识。学生带着疑问如饥似渴地阅读仅有的一段文字材料,迫切地想在材料中找到答案。读完这段文字,有的同学禁不住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正是由于悬念和疑问的刺激作用,让学生的阅读变得主动、高效。
三、利用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我注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将阅读到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努力理解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所代表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同时,借鉴语文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上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以对阅读中的重难点进行强化理解与分析。
总之,千教万教,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数学语言,并应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长期引导、悉心指导学生深入研究,领会其中艺术的方法与内涵。
一、合理筛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阅读积极性的最明显因素,而那些枯燥空洞的数字或公式根本激发不了小学生的兴趣。在训练学生数学阅读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筛选好阅读材料,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阅读的乐趣。训练伊始,我总是先选择那些数学童话、数学小幽默故事、数学名人故事,用这些具有童趣的文章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课本中未揭示的数学奥秘。比如,学习了平面图形周长后,有一道综合练习,教材要求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面积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想如果直截了当地让学生计算比较,教学效果平平,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会相对平淡。我找来了关于绳子围地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材料如下:古希腊有一个吝啬的地主,被迫要分一块地给穷人,他实在不想让出超过十平方米的土地给穷人,但他又不想让人看出他的吝啬,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他给穷人们一根12米左右的绳子,向大家承诺,用这根绳子能围多大的地,就给大家多大的地。大家谁也不知道应该围成什么形状的地,面积才尽可能大。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女奴自信地走出来,为大家围了一块圆形的地,然后肯定地对大家说,这样围的地面积是最大的。同学们,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在这个智斗地主的故事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兴趣激增,同时也为后面的计算比较的教学过程注入了催化剂。对于这一题所得出的规律,学生因为这个阅读材料而记忆深刻。
二、故意设疑,变被动的机械阅读为主动的意义阅读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具主动性,可以适当设置若干疑问和悬念,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主动去阅读的欲望,寻求其中的奥秘,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教学《年月日》中的判断闰年知识时,对于教学难点“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在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的规律后,先让学生判断了几道一般的年份题,学生判断得非常准确,当同学们觉得得心应手之时,我请学生判断1900年和2000年,学生依然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判断。学生回答完毕后,我用电脑里的万年历分别查阅这两个年份2月的情况,结果却发现1900年是平年。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教室里争执不休。我适时告诉大家,其实不是电脑出错了,要搞懂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些天文地理的知识,如果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材料,你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秘。然后为学生在电脑上出示闰年的相关天文知识。学生带着疑问如饥似渴地阅读仅有的一段文字材料,迫切地想在材料中找到答案。读完这段文字,有的同学禁不住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正是由于悬念和疑问的刺激作用,让学生的阅读变得主动、高效。
三、利用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我注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将阅读到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努力理解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所代表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同时,借鉴语文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上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以对阅读中的重难点进行强化理解与分析。
总之,千教万教,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数学语言,并应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长期引导、悉心指导学生深入研究,领会其中艺术的方法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