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高校图书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可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1
创新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资料最集中的领域,改进高校图书管理服务手段,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充分发挥其最佳效率,是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阻碍与制约
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制度和方式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系列阻碍和制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滞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集中式管理,管理体制相对“封闭”。在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普遍热衷于追求本校图书馆“小而全”,尚未建立起校内外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高校图书馆更多地关注于馆藏图书数量的增加,文献数据的多少,却忽略了服务读者的职能,仅是被动地为读者提供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读者的信息需求量不断增长,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图书馆单一的服务模式,以及被动的服务态度,已经难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需要。
(二)图书资源相对匮乏,资料“老化”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为迎接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考核和评估,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工作力度,增加了硬件设施的投入,增添了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与教学和科研单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许多新进图书资料并不能有效满足读者需求。学校图书资料数量上虽然提高了,但是利用率却普遍较低,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相对紧张,仍然保留了许多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图书资源“老化”现象十分严重。
(三)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高校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原有的人工管理模式或简单的计算机管理方式已不无法适应高校图书情报工作需要。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建立起信息化服务平台,但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和信息技术的制约,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加大了图书管理信息化硬、软件设施投入,提升了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规模和层次,但总体来看,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实现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图书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高校图书馆由于工作稳定,入门门槛较低,受到许多女性的青睐,其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教师家属、领导家属或各种“关系户”,图书馆成了家属的安置所,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大多数图书管理人员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普遍被视为高校的后勤服务单位,图书馆员薪资低、发展空间小,种种因素限制了图书管理人才的引进。由于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现象,许多图书管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动机和主动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和工作激情。
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创新图书管理理念。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关键在于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的改变是高校图书管理其他创新行为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发展观,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从原来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变为合作竞争,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走共同发展之路。改变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衡量标准,从盲目追求图书数量的提高,硬件设施的改善,转变到重视资源质量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服务态度的改善上来。在图书馆的职能与功能上,提高图书管理者主动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发挥馆员创造性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图书管理体制。图书管理人员作为读者和信息资源之间的桥梁,起着导航的作用,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是图书管理创新的核心。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管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实现馆员个性发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具有奉献精神、工作热情主动,主动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的员工,取得较大成绩的,要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根据管理人员的能力兴趣,知人善任,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产生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创新图书管理手段。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员的工作职责已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借还图书等传统服务,快速、高效地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信息资源已成为馆员必备的职责。图书馆员要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尽最大能力给读者提供帮助。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锐意进取,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加强对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培训。建立人才激烈机制,引进专业技能人才,留住业务骨干,稳定专业技术队伍,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1,(2).
[2]李薇.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3).
[3]韩美花.大舞台[J].浅析高校图书管理,2010,(12).
[4]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22).
[5]李薇.高校图书馆里创新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3).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1
创新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资料最集中的领域,改进高校图书管理服务手段,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充分发挥其最佳效率,是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阻碍与制约
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制度和方式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系列阻碍和制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滞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集中式管理,管理体制相对“封闭”。在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普遍热衷于追求本校图书馆“小而全”,尚未建立起校内外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高校图书馆更多地关注于馆藏图书数量的增加,文献数据的多少,却忽略了服务读者的职能,仅是被动地为读者提供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读者的信息需求量不断增长,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图书馆单一的服务模式,以及被动的服务态度,已经难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需要。
(二)图书资源相对匮乏,资料“老化”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为迎接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考核和评估,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工作力度,增加了硬件设施的投入,增添了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与教学和科研单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许多新进图书资料并不能有效满足读者需求。学校图书资料数量上虽然提高了,但是利用率却普遍较低,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相对紧张,仍然保留了许多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图书资源“老化”现象十分严重。
(三)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高校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原有的人工管理模式或简单的计算机管理方式已不无法适应高校图书情报工作需要。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建立起信息化服务平台,但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和信息技术的制约,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加大了图书管理信息化硬、软件设施投入,提升了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规模和层次,但总体来看,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实现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图书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高校图书馆由于工作稳定,入门门槛较低,受到许多女性的青睐,其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教师家属、领导家属或各种“关系户”,图书馆成了家属的安置所,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大多数图书管理人员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普遍被视为高校的后勤服务单位,图书馆员薪资低、发展空间小,种种因素限制了图书管理人才的引进。由于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现象,许多图书管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动机和主动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和工作激情。
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创新图书管理理念。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关键在于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的改变是高校图书管理其他创新行为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发展观,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从原来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变为合作竞争,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走共同发展之路。改变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衡量标准,从盲目追求图书数量的提高,硬件设施的改善,转变到重视资源质量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服务态度的改善上来。在图书馆的职能与功能上,提高图书管理者主动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发挥馆员创造性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图书管理体制。图书管理人员作为读者和信息资源之间的桥梁,起着导航的作用,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是图书管理创新的核心。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管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实现馆员个性发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具有奉献精神、工作热情主动,主动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的员工,取得较大成绩的,要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根据管理人员的能力兴趣,知人善任,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产生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创新图书管理手段。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员的工作职责已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借还图书等传统服务,快速、高效地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信息资源已成为馆员必备的职责。图书馆员要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尽最大能力给读者提供帮助。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锐意进取,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加强对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培训。建立人才激烈机制,引进专业技能人才,留住业务骨干,稳定专业技术队伍,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1,(2).
[2]李薇.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3).
[3]韩美花.大舞台[J].浅析高校图书管理,2010,(12).
[4]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22).
[5]李薇.高校图书馆里创新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