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纸拼贴”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以薄型纸为原材料,通过剪、撕、折、拼、贴等技法,塑造出富有形式美感和装饰情趣的拼贴作品。彩纸拼贴的内容及其广泛,因此笔者选择了彩纸中的一种——“吹塑纸”作为研究对象,以“吹塑纸造型”来帮助幼儿增强动手创新能力。
引导幼儿感受吹塑纸造型魅力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吹塑纸的特性,并且喜欢参与到活动中来,笔者在班级中采用了“多元感受——自主欣赏——个性表达”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用心感受吹塑纸的造型美和搭配美,为后面的创造造型奠定扎实的基础。
多元感受,练就捕捉美的能力 收集有关书籍图片,及时收看反映艺术题材的电视节目,处处留意收集各类吹塑纸作品,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通过整理资料和作品,笔者发现吹塑纸拼贴、吹塑纸版画等都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吹塑纸在艺术造型上的特色美。
自主欣赏,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在收集了较多作品后,将这些布置成相应的“吹塑纸造型展示区”。例如:在窗户玻璃上贴吹塑纸的雕刻作品,横梁挂上吹塑纸拼插的立体灯笼,墙上张贴版画兴趣小版画组的作品,展示区放上彩纸兴趣小组完成的吹塑纸拼贴作品……一切的布置,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吹塑纸造型的独特魅力。
个性表达,培养表现美的能力 每次活动开始,笔者会出示范例,请幼儿说说这个作品的特别之处及自己的创作设想。例如:在“动物聚会”活动中,笔者利用吹塑纸和纸杯设计了猫咪的造型,提问吹塑纸制作了小猫的什么?(耳朵、胡子、眼睛……)小猫咪哪里比较特别?(吹塑纸装饰小蝴蝶结)如果是你,你会变成什么动物?如何来装饰呢?……通过发散性的问题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动手前赋予想象和交流,避免了操作中的模仿。
激活吹塑纸造型的源泉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感官体验和新异表达后,就需要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运用多种材料,支持幼儿变通运用基础知识,为吹塑纸造型的表现引进“源头活水”。
材料提供的目的性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是笔者创意手工活动的一大特点。例如:在制作“花瓶”时,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原来是将饮料瓶一条条剪开,掰成各种造型就行。至于花朵如何摆放就成了新的创造亮点,如:涵涵是将吹塑纸剪成一小片图形插在纸条上;涛涛是将吹塑纸片随意撕成各种形状,粘贴在枝条上;辰辰将吹塑纸借助于吸管制作成一束鲜花,插在花瓶里。
材料提供的丰富性 仅仅用吹塑纸来制作出各种丰富多彩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去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在我们的创意手工区中,除了主材料吹塑纸,还有大量的辅助材料,如吸管、扭扭棒、牙签、火柴棒、瓶盖、纸杯、纸盘、无纺布、珠片、彩纸、丝带等,每种材料都是分门别类摆放,幼儿自由取放,非常方便。
提升探索吹塑纸造型的基础
在吹塑纸造型指导过程中,笔者尝试通过“动脑思维”“动手实践”“动情体验”三个维度的互动,引导幼儿在创意手工活动中大胆探索尝试,促进发展。
动脑思维(引发性策略):创作前的讨论 以幼儿的角度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例如,在制作“元宵灯笼”时请幼儿畅想:灯笼是什么样子,可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辅助?甜甜说用吹塑纸剪成一块块,连起来变成正方形(其实是正方体),再用吸管和毛线拎着;涛涛说用吹塑纸卷起来,用彩纸装饰一些挂的(流苏)……在幼儿的一番畅谈下,笔者也出示了一种新的灯笼制作方式:插片式灯笼,引导幼儿观察它是怎么做成的?在此基础上,幼儿除了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灯笼,还可以尝试制作这一种插片式灯笼。
动手实践(指导性策略):创作中的关注 在吹塑纸造型制作活动中,把握时机,运用语言等方法,启发思维、拓展经验,促使幼儿更有效的创作。例如:在主题“我的祖国”中,笔者鼓励孩子们用吹塑纸来制作长城。可吹塑纸材质软软的,不能体现长城的宏伟,怎么办?孩子们灵机一动,自发地从材料角拿出了各种牙膏盒,将牙膏盒贴在吹塑纸后面,长城的城墙就能稳稳站立了。
动情体验(情感性策略):创造后的交流 在制作中孩子们乐意尝试、探索,不断闪现思维的火花,互动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励深入活动。例如,在制作吹塑纸“小马”时,孩子们产生了疑问:“怎样让身体和马背上的鬃毛连接得牢固一些呢?”孩子们围绕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讨论和尝试,达成共识:先用双面胶固定马儿的身体和头(两个纸杯),再在纸杯上贴双面胶,然后将吹塑纸做的鬃毛从最前往后贴,一边撕双面胶一边贴吹塑纸。这种同伴间的交流,让他们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
笔者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所教授班级已形成了吹塑纸造型的手工创意环境,班级中到处可见孩子们精心制作的作品展示,同时此创意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园形成有特色的创意手工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幼儿园)
引导幼儿感受吹塑纸造型魅力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吹塑纸的特性,并且喜欢参与到活动中来,笔者在班级中采用了“多元感受——自主欣赏——个性表达”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用心感受吹塑纸的造型美和搭配美,为后面的创造造型奠定扎实的基础。
多元感受,练就捕捉美的能力 收集有关书籍图片,及时收看反映艺术题材的电视节目,处处留意收集各类吹塑纸作品,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通过整理资料和作品,笔者发现吹塑纸拼贴、吹塑纸版画等都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吹塑纸在艺术造型上的特色美。
自主欣赏,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在收集了较多作品后,将这些布置成相应的“吹塑纸造型展示区”。例如:在窗户玻璃上贴吹塑纸的雕刻作品,横梁挂上吹塑纸拼插的立体灯笼,墙上张贴版画兴趣小版画组的作品,展示区放上彩纸兴趣小组完成的吹塑纸拼贴作品……一切的布置,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吹塑纸造型的独特魅力。
个性表达,培养表现美的能力 每次活动开始,笔者会出示范例,请幼儿说说这个作品的特别之处及自己的创作设想。例如:在“动物聚会”活动中,笔者利用吹塑纸和纸杯设计了猫咪的造型,提问吹塑纸制作了小猫的什么?(耳朵、胡子、眼睛……)小猫咪哪里比较特别?(吹塑纸装饰小蝴蝶结)如果是你,你会变成什么动物?如何来装饰呢?……通过发散性的问题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动手前赋予想象和交流,避免了操作中的模仿。
激活吹塑纸造型的源泉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感官体验和新异表达后,就需要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运用多种材料,支持幼儿变通运用基础知识,为吹塑纸造型的表现引进“源头活水”。
材料提供的目的性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是笔者创意手工活动的一大特点。例如:在制作“花瓶”时,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原来是将饮料瓶一条条剪开,掰成各种造型就行。至于花朵如何摆放就成了新的创造亮点,如:涵涵是将吹塑纸剪成一小片图形插在纸条上;涛涛是将吹塑纸片随意撕成各种形状,粘贴在枝条上;辰辰将吹塑纸借助于吸管制作成一束鲜花,插在花瓶里。
材料提供的丰富性 仅仅用吹塑纸来制作出各种丰富多彩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去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在我们的创意手工区中,除了主材料吹塑纸,还有大量的辅助材料,如吸管、扭扭棒、牙签、火柴棒、瓶盖、纸杯、纸盘、无纺布、珠片、彩纸、丝带等,每种材料都是分门别类摆放,幼儿自由取放,非常方便。
提升探索吹塑纸造型的基础
在吹塑纸造型指导过程中,笔者尝试通过“动脑思维”“动手实践”“动情体验”三个维度的互动,引导幼儿在创意手工活动中大胆探索尝试,促进发展。
动脑思维(引发性策略):创作前的讨论 以幼儿的角度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例如,在制作“元宵灯笼”时请幼儿畅想:灯笼是什么样子,可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辅助?甜甜说用吹塑纸剪成一块块,连起来变成正方形(其实是正方体),再用吸管和毛线拎着;涛涛说用吹塑纸卷起来,用彩纸装饰一些挂的(流苏)……在幼儿的一番畅谈下,笔者也出示了一种新的灯笼制作方式:插片式灯笼,引导幼儿观察它是怎么做成的?在此基础上,幼儿除了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灯笼,还可以尝试制作这一种插片式灯笼。
动手实践(指导性策略):创作中的关注 在吹塑纸造型制作活动中,把握时机,运用语言等方法,启发思维、拓展经验,促使幼儿更有效的创作。例如:在主题“我的祖国”中,笔者鼓励孩子们用吹塑纸来制作长城。可吹塑纸材质软软的,不能体现长城的宏伟,怎么办?孩子们灵机一动,自发地从材料角拿出了各种牙膏盒,将牙膏盒贴在吹塑纸后面,长城的城墙就能稳稳站立了。
动情体验(情感性策略):创造后的交流 在制作中孩子们乐意尝试、探索,不断闪现思维的火花,互动更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励深入活动。例如,在制作吹塑纸“小马”时,孩子们产生了疑问:“怎样让身体和马背上的鬃毛连接得牢固一些呢?”孩子们围绕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讨论和尝试,达成共识:先用双面胶固定马儿的身体和头(两个纸杯),再在纸杯上贴双面胶,然后将吹塑纸做的鬃毛从最前往后贴,一边撕双面胶一边贴吹塑纸。这种同伴间的交流,让他们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
笔者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所教授班级已形成了吹塑纸造型的手工创意环境,班级中到处可见孩子们精心制作的作品展示,同时此创意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园形成有特色的创意手工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