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社会的网络政治参与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也改变了当代人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网络政治参与传统的参政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重要的特征;它是执政党展示政党形象的新舞台,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新特征,是反映民意的新平台。
  本文整理了一部分研究者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本身及特征,当代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和这种模式的优缺点、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改进此参与方式的对策建议等问题的相关研究及看法。
  关键词:网络政治;政治参与
  网络,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①目前的目前的网络世界,每分钟有500个电子邮件被发送,没小时有3700万个用户登录互联网,有8.3亿个web网页被点击。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网站数量也达到了250万。而我国网民数量2007年6月30日是1.62亿,网站的数量是131万.如此迅猛的增长让我们看到了近些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速度之惊人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网络产生的重大影响。
  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范式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着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参与政治的现实状况。网络在中国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其实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互联网成为汇集民意新通道”。③调查显示,71.8%的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观点”,60.8%的人认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评论政府工作”,79.2%的人认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政治,72.3%的人认为“政府官员可以更好的了解群众的看法”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和特征:
  在我们了解网络政治参与之前先要了解政治参与的含义。④杨光斌认为,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他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⑤但是王浦劬在《政治学基础》一书中指出:“所谓政治参与,是指普通民众通过各种途径介入政治生活,试图影响政治体系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则,尤其是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⑥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出政治参与包括的内容: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2、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3、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4、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地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动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李斌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网民及虚拟团体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社会学家艾君在《让网络参政议政成我国民主政治新时尚》一书中认为,在中国公民政治、文明政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因此,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决策者或者国家机关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而这个互动过程需要一个特殊平台——互联网。
  国内研究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有多种角度的阐释,⑦汪雪芬在《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与问题探讨》中提到,网络政治参与有直接性,平等性,廉价性,匿名性,开放性。⑧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的高宏星则在《网络政治: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中提到,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三大基本特点:直接现实性,平等参与性和快捷时效性。综合学者们的研究,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直接性,开放性,廉价性,匿名性,平等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下面就简要解释一下这些特征。
  直接性:在网络上,公民可以直接进行政治参与,不受到时空的限制,突破信息沟通方式、信息获取途径的局限和传统的地理局限,这是对代议制民主最直接的冲击。
  开放性:由于互联网的四通八达,没有中心和边界的分散式结构,体现自由开放的理念和堵不住打不烂的原则。这里公民自由的创制和发布信息,自主和政府进行交流。
  廉价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普通民众能以较低成本获取公共信息。现在市场上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低,这也代表了人们以较低成本就可以获得网络参政的工具。
  匿名性:互联网可以使网民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网民就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更加自由的参与政治活动。
  平等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公民可以摆脱社会生活中的权利财富和身份地位等因素,具有平等的网络权利主体地位,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能够平等的进行沟通交流,参与机会是平等的。
  便捷性:网络使得网民突破时空的限制和传统的地理位置局限,节省很多的时间,更加方便和快捷。有网络有电脑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网络参与政治。
  互动性:从网络参与政治的含义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出,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决策者或者国家机关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所以互动性是必不可少的特征。
  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在本文的引言中提到的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使得政治参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性公共空间,如公共场所、传统媒体和社团等,已经扩展至网络所构筑的虚拟空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3.84亿,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⑨通过互联网了解政治信息、在论坛(BBS)和新闻上跟帖、参与网站调查、网上签名和开设博客(BLOG)来表达对政治或社会问题的意见,已经成为网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途径。在网络反腐、“华南虎事件”、“欺实马事件”、“楼歪歪事件”等的处理过程中,网络舆论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借助于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对话和信息采集,网络同时也已成为政府掌握民意,与民众沟通,构筑政策合法性基础的虚拟平台,如胡锦涛和温家宝与“什锦八宝粥”之间的网络互动。   对网络公民社会有很多研究成果的杨国斌教授曾在《互联网与中国社会》中提到一个名词,叫网络公民社会。他指出,⑩网络公民社会并不包括所有网络上的社会形态和行为。公民社会的核心标准是公民个体或者组织,为维护或争取公民权利和利益而开展的公民行动。这些行动显然不包括网络山私人领域的活动(如个人发送电子邮件),更不包括网络上的犯罪或恐怖组织活动。而近些年网络公民社会在中国大陆萌芽,其中有几个方面的体现。第一是各类网络公民行动的开展,包括网络事件、抗议、维权、救助、网上签名等等。尤其是一些晒黑网站,因对公共事务起到一定监督作用,也是新型的公民行动。影响较大的网络事件有2207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2009年的“邓玉娇事件”,都体现了大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抗争的力量。另一方面的体现是网络话语的活跃及其对主流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网站、网络社区、博客、论坛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大量的公共话语。其中有涉及到娱乐和个人和个人的话题,但是也有很多涉及严肃的社会问题。当今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无不及时地的反映在网络话语中,使网络成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晴雨表。
  对于杨国斌教授提出的近年来网络公民社会在中国大陆萌芽的几个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公民行动涉及的都是政治问题,这些都是政治参与的范畴。运用网络工具对公共事务进行干涉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公共舆论,这样就会影响到政府的相关决策的制定甚至是相关法律的出台。民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影响最终决策时决策科学化也是一种网络政治参与。因此,尽管是小小的网络公民行动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网络政治参与。由此看出,网络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也是当今社会网络政治参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和缺陷: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的网络参与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高宏星在《网络政治: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中认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有:1,网络政治参与是执政党展示政党形象的新舞台。政府上网将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为公民了解政府的工作提供经济而快捷的渠道,也使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便利;2,网络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新特征。人们一般认为, 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就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就越高;3,网络政治参与是反映民意,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平台。民众通过互联,表达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 影响最终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一种有益探索。
  依赖网络媒体和技术的网络政治参与,也会有它的缺陷。胡同新在《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中提到它的一些负向民主价值。首先,数字鸿沟的存在使网络政治参与只局限于有实力使用网络的人,并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有实力使用网络。其次,网络政治参与只局限于有能力使用网络的人,总有一部分人因为缺乏操作能力而被排除在外。再次,网络政治参与只局限于偏好网络的人。
  《庶民权利与社会公正:当代网络舆情的现状与走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提出网络政治参与有以下几点缺陷。第一,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因为很多人觉得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这样参政出现“去责任化”的混乱状态。第二,贫富不均和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网络参政机会的不均等,这些必然给网络民主带来难以克服的负面效应。第三,网络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黑客侵犯网站等,干扰网络参政的质量。第四,网络信息海量,信息的泛滥可能引起政策执行的困难。第五,网络参政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困扰。
  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与发展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促进作用。中国政法大学的李享在其硕士论文《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与现状及对策初探》中提到,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对话渠道,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极大的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日益影响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网络畅通的政治利益表达渠道,部分弥补了现实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为政治稳定提供了良性基础;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政治社会化,增强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网络政治参与形成的网络舆论,起到“晴雨表”的作用,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快解决有关舆论的焦点议题。他还论证了,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的四点积极作用: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国家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化,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改革。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的汪雪芬在《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探讨》中则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有以下几点积极影响:为公民政治表达创造更自由的空间;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是信息的获取更便捷,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和政治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政府更加了解舆论,从而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从民主价值的角度,胡同新在《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中提出,网络政治参与削弱了信息集权控制的能力,增加了政治参与的手段和途径,凸显了少数派的权利,具有正向民主化价值。郭小安在《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中则认为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网络政治参与为公民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新渠道,可以弥补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渠道狭窄的的不足;第二,网络政治参与可以为政府提供一个了解舆论、调控舆论的有效平台;第三,在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政府若能与参与者形成良性互动,就能将政治冲突化解在网络范围内,避免虚拟恶性向现实恶性转化。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积极影响就会有消极影响。汪雪芬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导致参政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欺骗公众,误导民意,影响极坏;无法克服“信息鸿沟”,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我国欠发达地区公民很少具备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能力;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导致群体极化倾向,网民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价值取向、观点、意见等相一致网站或者网页,这样容易造成网民本身的新年和态度强化,形成群体极化倾向。盛馨莲在《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问题与对策》中认为,网络公民参与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五点:一是公民参与的机会不均等导致社会分层,产生“数字鸿沟”;二是盲目推行电子政务,导致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三是高速的网络发展容易导致公民参与陷入无政府状态;四是信息拥挤影响公民的理性选择;五是网络道德问题。郭小安在《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中也提到网络参政的消极影响:网络参与政治可能带来舆论的“无政府状态”,将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导致非理性参与行为盛行。   因此,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促进政治稳定,也可能危机政治稳定。
  对策和建议:
  针对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学者们纷纷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宏观政策方面,郭小安在《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中提出,政府和公民要构成良性互动关系:作为政府,应积极利用和调控网络,与公民进行良性互动;作为公民,应增强参政理性和参政能力提高参政质量。
  在具体措施方面,由于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占网民的很大一部分,因此邹静琴、王静、苏粤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到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机制。文章指出,青年群体是一群暂时的政治冷漠者,突发事件触动其利益或者激起其冲突的时候,沉默的大多数可能转变为积极的大多数。因此,有必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技能和意识,规范其参与行动。在现行的网络技术平台上,实施网络实名制以控制网络参与既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但是从法律建设层面回应网络技术对现实政治理论和政治生活的挑战,加强电子政府建设,有效运用网络平台吸纳公民政治参与,强化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等措施都是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路径。具体有以下三点措施:1,强化电子政府的政治输入功能,吸纳社会偏好;2,加强网络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强化大学生的自律能力;3,完善网络监管法律体系,提高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控制能力。而汪雪芬提出四个对策:第一,完善各项网络法规,规范网络参政的秩序;第二,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第三,发展电子政务,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第四,普及网络教育,提高网民素质。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了网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也成为民主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之一。但是综上所述,它也和任何一种政治参与方式一样有优势也有缺陷,对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从长远看,我们应该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作用抱有充分的信心。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不利因素,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健康发展。
  [注释]
  ①申文杰.论网络条件下政治文化传播的新趋势[J].社会主义研究,2005:(2).
  ②中国互联网中心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
  ③张玫, 张云龙,陈建兴.中国理性面对网络舆论“双刃剑[OL].http://xinhuanet.com/,2004-3-11.
  ④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93.
  ⑤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
  ⑥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93—294.
  ⑦汪雪芬.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与问题探讨[J].当代社科视野,2011,(5):15-19.
  ⑧高宏星.网络政治: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J].理论导刊,2009,(9).
  ⑨邹静琴,王静,苏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2,(4):65-74.
  ⑩杨国斌,互联网与中国社会[J].二十一世纪,2009,(8).
  高宏星.网络政治: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J].理论导刊,2009,(9).
  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求实,2005(9).
  李享.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与现状及对策初探[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9.
  汪雪芬.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与问题探讨[J].当代社科视野,2011,(5):15-19.
  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求实, 2005(9).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3).
  盛馨莲.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问题与对策[J].东南学术,2007(4).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3).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3).
  邹静琴,王静,苏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2,(4):65-74.
  [参考文献]
  [1]高宏星.网络政治: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J].理论导刊,2009,(9).
  [2]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3).
  [3]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求实, 2005(9).
  [4]申文杰.论网络条件下政治文化传播的新趋势[J].社会主义研究,2005:(2).
  [5]盛馨莲.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问题与对策[J].东南学术,2007(4).
  [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
  [7]汪雪芬.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与问题探讨[J].当代社科视野,2011,(5):15-19.
  [8]杨国斌.互联网与中国公民社会[J].二十一世纪,2009 ,(9).
  [9]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93.
  [10]邹静琴,王静,苏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2,(4):65-74.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及人才培养目标,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须强化包容性教学追求,助推学生的个性保持与本色彰显,需客观审视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和实践育人、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偏离现象,着眼于更新观念、创新方式、改革评价等维度的努力,培育包容性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包容性;教学品质;培育路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期刊
摘要: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每一个网民实际上都成为了新闻发布者或新闻制造者,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则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本文通过对政府网站概念和特点的探讨,提出了提高政府网站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  关键词:政府网站;网络舆论;引导  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推进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自1999年我国普及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长,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
期刊
在群体心理状态下,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殆尽,无意识的人格得势,“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勒庞《乌合之众》  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大行其道的今天。民众们所集合到一起的群体,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又会产生怎么样的行为,怎么样心理,又或者说,产生什么样的新情况呢? 湖南师范大学燕道成博士的这本《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或许会带给我们一些答案,或者说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角度
期刊
摘要:近年来,案例教学已被广泛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学术界由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内涵、原则、操作及实施、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内容较为丰富。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的内容上,重复性研究较多,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较少,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质研究;研究的方法上,侧重于宏观研究和定性研究,微观研究、实证研
期刊
摘要:电影《喜福会》及《当幸福来敲门》体现了中美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的相似性及在家庭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的不同之处,而中美家庭教育的相似性及差异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思维方式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思维方式角度来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异同,找出差异的原因并找出其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思维方式;启示  一、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突发事件由于其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牵连性等特征,愈来愈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作者分析了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信息公开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促进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应对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类矛盾和问题引发不同的突发公共事件。从7.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和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翻译教学存在效率低,内容不实用,教材内容单一以及实习机会稀少等问题;本文针对社会对实用翻译人才的要求,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从构建完整的培养计划,编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材,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建立科学的考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实用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 引言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肝/脾CT比值与肝功能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肝功能损伤指标AST或ALT有无异常升高,分为肝损伤组和无肝损伤组,并与肝/脾CT比值(分别为比值>1、40U/L,均认为肝功能受损[4,5]。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版软件的四格表卡方检验,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60例AP病例中,无肝损伤者总共2
期刊
摘要:婚介服务费是婚介服务过程中征婚者与婚介服务方约定的报酬,是征婚者负担的对价义务。婚介服务费多要求征婚者预先支付,在婚介服务方未按要求履行义务的同时,征婚者的对价义务也将失去基础,将产生婚介服务费的返还。在费用返还时,应根据会员资格费与具体服务项目费给出不同的返还标准。  关键词:婚介服务费;自然债务;会员资格费  1.婚介服务费返还的纠纷分析  婚介古已有之,“无媒不嫁娶,无媒不成亲”,说媒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传达信息是人们相互交流的目的,同时也是语言的主要功能之一。但却也有日本学者曾经指出,身处日本社会,在人们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相对于清楚无误地传达事实,日本人其实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不给对方带来厌恶感或是在不给对方带来厌恶感的前提下,使事情顺利解决。正是因为过多地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在日常的交流中日本人常常避免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表达,取而代之的则是模棱两可,暧昧不清的表达方式。正如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