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给练习题命好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让孩子喜欢上我们教师出的题目,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上不再是千人一面,索然无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了四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命好题 联系生活 导向性
作为一个现代教育体制下、新课改浪潮中的合格的教师,除了需要有准备好每节课的精神,上好每节课之外,还要具备一定命好题目的能力。这样,你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好地巩固新授知识,帮助孩子们理解消化课本上的内容,才能在新课程理念下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下面我想就如何命好题谈一点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六年级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包含内容多,题型复杂,是孩子们在学习分数应用题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同时,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还直接关系到我们后续内容的学习,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六年级所要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加强了解题方法的讲解和题目的练习。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由于总是做一些相同类型的习题,题目出得很“闷”,很多题目的内容都过时了或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例如:常规题目中不是卖大米、买面粉就是买家电、铺地砖,不是甲工程队修路就是乙工程队挖沟,再不就是爸爸和妈妈比比身高,班级同学种种树、捐捐书、跳跳绳之类的,这样的题目确实吸引不了现在的学生。
反之,如果这些题目都像动画片一样好看,都像小品那样精彩,那么,可能会出现孩子们做完一道题目后争着看下一道题目的场景。题目本身就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不断地做下去,忘记了这是做题目,而感觉是在欣赏一段精彩的动画片、享受一段搞笑的小品。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吸引孩子们,那么你出的题目必须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他们才不会觉得厌烦。所以,我们的命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题目要孩子喜欢的
孩子喜欢什么?随便找几个学生问一问就知道了:动画片、玩具、游戏、歌星、影星、球星……既然孩子们喜欢,那么我们的题目里就可以适当加些与之有关的东西。周杰伦的歌孩子们耳熟能详,为什么不把他编到题目里来呢?不要再让爸爸和妈妈比身高了,不如让周杰伦和鹿晗比比身高算了;姚明篮球好,刘翔跑得快,让他们两个去种种树、浇浇水,顺便也让孩子们去帮帮忙、做做题,是孩子最想做的事情;让甲和乙去修路,不如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曹操去挖渠,发挥一下余热……题目本身考试要点不变,内容不变,就是把千人一面的“甲”和“乙”换成了一个个他们熟悉的名字,最大限度地点燃孩子做题的热情,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有时候,出数学题也是可以有点儿娱乐精神的嘛。
二、题目要孩子熟悉的
这点其实和上一点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之所以把这点单独提出来,完全是因为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田家庵区开始课改的时候,我教一年级,经常和同组教师做课改实验观摩课。在一次备课的过程中,同组的一位教师想准备一些动画人物作为情境引入,他当时选择了“米老鼠”和“唐老鸭”。我当时一听,就觉得这个创意很好,但“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流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动画人物,而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是“00后”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几乎都没有听过,不认识何来认同感,不熟悉怎么会喜欢?所以,我建议他去班级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孩子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人物。结果,他的那堂公开课采用了《名侦探柯南》中的柯南小侦探作为了引入的情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在以后的命题过程中,始终记得这件事,每次都做些小调查:去年流行的动画片今年是不是还在流行?今年又冒出了哪些明星?现在最热播的动画片是什么?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是谁唱的?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孩子可能喜欢熊大和熊二的多点儿,但是到了高年级,他们更喜欢一些流行歌曲、影视明星或体育明星了。所以,有时候出数学题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啊!记得有一次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采访香港著名导演刘镇伟的文章,上面写刘镇伟每个月都会花上一些时间和一些金钱上街买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歌曲光盘之类的东西,他说:“我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玩些什么东西,这样,我拍出来的电影现在的年轻人才会喜欢看。”
三、题目要有正確的导向性
如果题目中一味地以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为主体,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会让孩子觉得教师是为了讨好他们而出题的,这样的题目哪怕学生再喜欢,我觉得用处也不大。
教师在命题时除了考虑知识点、题目难易程度和吸引学生眼球的素材之外,其实更应该渗透一些健康的、科学的、具有正能量的元素。一道题不仅让学生爱做,做完之后取得一定的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更应该让学生在做题中慢慢感受到那些积极向上的、科学的元素,潜移默化中把孩子们的心灵导向快乐成长的康庄大道。当下流行的一些网络游戏是不少学生的最爱,网络游戏中的人物他们耳熟能详,如果这些东西出现在你的题目中,无疑是很吸引孩子们眼球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首先,孩子们会想,老师的题目里出现了网络游戏,老师也玩网络游戏。这些游戏人物都能在题目中出现,我就可以去玩一玩,甚至成为和家长谈条件的筹码。其次,对于那些没玩过网络游戏的人,自然对这些在题目中出现的东西很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能就会去尝试着玩网络游戏,于是很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网瘾问题儿童。所以,即使题目中出现了游戏元素,游戏也必须是健康的游戏,比如打篮球(NBA篮球明星)、踢足球(世界杯比赛)等。我曾经出了一道关于诸葛亮和曹操集邮的分数应用题,一个看似很离谱的题目。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道题了解诸葛亮和曹操,接着回忆起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知识。如果有学生不知道,那就更会吸引他去了解这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只要他去找资料了,就是一种学习,就是一种进步。另外,集邮也是一个健康的课外活动,如果因为这道题而让孩子喜欢上集邮,真是一件好事啊。
四、题目要联系生活实际
现在的数学教育讲究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一味地追求动画、电影之类的情景,有点儿脱离生活的感觉,所以,在题目中可以运用动画、影视等情境,但是不可过分强求,不妨挖掘出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作为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这样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把“甲商店和乙商店”换成“肯德基和麦当劳”,把“小明和小红”换成“刘老师和张老师”……语文书的内容、音乐书上的内容、学校举行的活动都可以拿来作为我们命题的素材。这里,我还想介绍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那就是题目中出现你想引起他注意的学生的名字,10道题中,他可以不听另外9道题目,但是含有他名字的那道题目他肯定会认真解答、认真听讲。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其实,孩子们所喜欢的、所熟悉的东西也是钉子,用来挂起我们的题目,让这些题目看起来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132.
[3]大仲马.三个火枪手[M].郝运,王振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8.
关键词:命好题 联系生活 导向性
作为一个现代教育体制下、新课改浪潮中的合格的教师,除了需要有准备好每节课的精神,上好每节课之外,还要具备一定命好题目的能力。这样,你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好地巩固新授知识,帮助孩子们理解消化课本上的内容,才能在新课程理念下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下面我想就如何命好题谈一点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六年级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包含内容多,题型复杂,是孩子们在学习分数应用题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同时,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还直接关系到我们后续内容的学习,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六年级所要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加强了解题方法的讲解和题目的练习。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由于总是做一些相同类型的习题,题目出得很“闷”,很多题目的内容都过时了或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例如:常规题目中不是卖大米、买面粉就是买家电、铺地砖,不是甲工程队修路就是乙工程队挖沟,再不就是爸爸和妈妈比比身高,班级同学种种树、捐捐书、跳跳绳之类的,这样的题目确实吸引不了现在的学生。
反之,如果这些题目都像动画片一样好看,都像小品那样精彩,那么,可能会出现孩子们做完一道题目后争着看下一道题目的场景。题目本身就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不断地做下去,忘记了这是做题目,而感觉是在欣赏一段精彩的动画片、享受一段搞笑的小品。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吸引孩子们,那么你出的题目必须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他们才不会觉得厌烦。所以,我们的命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题目要孩子喜欢的
孩子喜欢什么?随便找几个学生问一问就知道了:动画片、玩具、游戏、歌星、影星、球星……既然孩子们喜欢,那么我们的题目里就可以适当加些与之有关的东西。周杰伦的歌孩子们耳熟能详,为什么不把他编到题目里来呢?不要再让爸爸和妈妈比身高了,不如让周杰伦和鹿晗比比身高算了;姚明篮球好,刘翔跑得快,让他们两个去种种树、浇浇水,顺便也让孩子们去帮帮忙、做做题,是孩子最想做的事情;让甲和乙去修路,不如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曹操去挖渠,发挥一下余热……题目本身考试要点不变,内容不变,就是把千人一面的“甲”和“乙”换成了一个个他们熟悉的名字,最大限度地点燃孩子做题的热情,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有时候,出数学题也是可以有点儿娱乐精神的嘛。
二、题目要孩子熟悉的
这点其实和上一点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之所以把这点单独提出来,完全是因为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田家庵区开始课改的时候,我教一年级,经常和同组教师做课改实验观摩课。在一次备课的过程中,同组的一位教师想准备一些动画人物作为情境引入,他当时选择了“米老鼠”和“唐老鸭”。我当时一听,就觉得这个创意很好,但“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流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动画人物,而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是“00后”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几乎都没有听过,不认识何来认同感,不熟悉怎么会喜欢?所以,我建议他去班级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孩子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人物。结果,他的那堂公开课采用了《名侦探柯南》中的柯南小侦探作为了引入的情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在以后的命题过程中,始终记得这件事,每次都做些小调查:去年流行的动画片今年是不是还在流行?今年又冒出了哪些明星?现在最热播的动画片是什么?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是谁唱的?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孩子可能喜欢熊大和熊二的多点儿,但是到了高年级,他们更喜欢一些流行歌曲、影视明星或体育明星了。所以,有时候出数学题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啊!记得有一次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采访香港著名导演刘镇伟的文章,上面写刘镇伟每个月都会花上一些时间和一些金钱上街买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歌曲光盘之类的东西,他说:“我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玩些什么东西,这样,我拍出来的电影现在的年轻人才会喜欢看。”
三、题目要有正確的导向性
如果题目中一味地以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为主体,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会让孩子觉得教师是为了讨好他们而出题的,这样的题目哪怕学生再喜欢,我觉得用处也不大。
教师在命题时除了考虑知识点、题目难易程度和吸引学生眼球的素材之外,其实更应该渗透一些健康的、科学的、具有正能量的元素。一道题不仅让学生爱做,做完之后取得一定的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更应该让学生在做题中慢慢感受到那些积极向上的、科学的元素,潜移默化中把孩子们的心灵导向快乐成长的康庄大道。当下流行的一些网络游戏是不少学生的最爱,网络游戏中的人物他们耳熟能详,如果这些东西出现在你的题目中,无疑是很吸引孩子们眼球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首先,孩子们会想,老师的题目里出现了网络游戏,老师也玩网络游戏。这些游戏人物都能在题目中出现,我就可以去玩一玩,甚至成为和家长谈条件的筹码。其次,对于那些没玩过网络游戏的人,自然对这些在题目中出现的东西很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能就会去尝试着玩网络游戏,于是很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网瘾问题儿童。所以,即使题目中出现了游戏元素,游戏也必须是健康的游戏,比如打篮球(NBA篮球明星)、踢足球(世界杯比赛)等。我曾经出了一道关于诸葛亮和曹操集邮的分数应用题,一个看似很离谱的题目。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道题了解诸葛亮和曹操,接着回忆起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知识。如果有学生不知道,那就更会吸引他去了解这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只要他去找资料了,就是一种学习,就是一种进步。另外,集邮也是一个健康的课外活动,如果因为这道题而让孩子喜欢上集邮,真是一件好事啊。
四、题目要联系生活实际
现在的数学教育讲究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一味地追求动画、电影之类的情景,有点儿脱离生活的感觉,所以,在题目中可以运用动画、影视等情境,但是不可过分强求,不妨挖掘出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作为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这样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把“甲商店和乙商店”换成“肯德基和麦当劳”,把“小明和小红”换成“刘老师和张老师”……语文书的内容、音乐书上的内容、学校举行的活动都可以拿来作为我们命题的素材。这里,我还想介绍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那就是题目中出现你想引起他注意的学生的名字,10道题中,他可以不听另外9道题目,但是含有他名字的那道题目他肯定会认真解答、认真听讲。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其实,孩子们所喜欢的、所熟悉的东西也是钉子,用来挂起我们的题目,让这些题目看起来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132.
[3]大仲马.三个火枪手[M].郝运,王振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