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培养。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其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文化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的探索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最新版本)》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有足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音乐文化知识以及音乐的核心素养。然而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对歌曲的深入挖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善于发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积极鼓励、保护与培养,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是自由的、沒有束缚的,引导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田野在召唤》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圣诞节时常听到的《铃儿响叮当》歌曲及《田野在召唤》动画,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教学,并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让学生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中国的节日并发表自身对其的感受,并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音乐文化知识进行自主编排后即兴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节日的气氛与情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可见在音乐教学课程上教师要善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要尊重音乐艺术的多样性,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学生受到德育教育。例如,在人音版音乐六年级《和平颂》教学时,这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曲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歌曲本身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教师自身的情绪感染和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歌曲进行演唱,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使学生产生由衷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最新版本)》明确鼓励音乐创造,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音乐本身是自由的,需要音乐爱好者在灵感的驱动下,不断的创新出歌曲、声音。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创造、模仿与改变,积极挖掘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元素,创新出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游子吟》教学时,首先教师通过播放录音,听歌曲《游子吟》,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感受;然后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教授歌曲,让学生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让学生感受缓慢的音乐速度、舒展的节奏、柔和的声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此旋律,将歌词换成其他古诗的词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作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重视。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自身意识与能力,不断创新出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认知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尹文英.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黄河之声,2020(21):158-159.
   [2]李倩倩.探析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47-148.
   [3]丁丽.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2019(17):70-71.
其他文献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小学生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陌生概念,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近些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逐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基本数学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教师采取“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中,从实际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质的飞跃。
【摘 要】错误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并不罕见,也是一种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错误、深入的分析出错的原因,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正确运用语言技能,有效避免再犯错误,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错误资源;课堂实效   形形色色的英语错误,出现的频率不同,原因各异,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知识、语言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是优质的学
【摘 要】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效和提质可以达到教师学生双减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便要构建高效课堂,以此在数学教学中达到更加高效的目的,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牢固。为此,本文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中数学教学呈现的一些问题,然后给出建立高效课堂的可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其新课
【摘 要】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首先针对创新思维概念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美术;创新教学   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学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新课标中倡导小学阶段教育应将启发学生思维作为重点,借助多种教学策略的应用,实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