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煤炭经济为例,重点介绍了影响煤炭经济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煤炭生产的经济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煤炭经济的措施及建议,从而加快实现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
关键词:煤炭经济;影响因素;经济现状;措施建议
【分类号】:TE357.6
前言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强化安全生产和资源科学规划入手,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严格行业准入,提高集中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煤炭企业走集团化经营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循环低碳发展,切实保护环境,最终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科学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
1、煤炭生产的经济现状分析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社会得以繁荣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资源。中国能源资源的国情是“缺油、少气、富煤”,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煤炭是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市场的供需矛盾会严重妨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供需平衡的实现将越来越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同时又离不开国家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前我国虽然有技术精良、安全完全有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甚至10万t)用1个人的现代化企业,但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安全得不到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用50人的企业。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煤炭供不应求,价格回升,企业经济情况有一定好转,其中得益最多的是资源回收率、安全与环境得不到保障的乡镇煤矿,但整个煤炭行业距离经济有竞争力、充分考虑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事实上若以一定科学发展标准要求,煤炭行业是在超能力生产。
2、影响煤炭经济的主要因素
2.1 从需求上来看,拉动煤炭需求的动力确实是明显减弱了。拉动煤炭需求,主要是搞投资建设,搞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等,这些东西是高耗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骤然减速,重工业投资增速放缓,高耗能产品出口下降。深究能源、重工业及能源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跟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一定关系。另外高耗能产业的出口,这是重工业兴旺的原因。
2.2 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出现大幅度下降。
2.3 节能降耗、工艺结构的优化,造成了煤耗、油耗指标下降。尤其是在重工业产业链发展低迷的时候,落后的生产链停下来了,再生产的都是先进的大型的这些是煤耗指标、能耗指标都是非常低的。
3、完善煤炭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煤炭总量调控。
密切关注世界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关注主要用煤行业发展变化,关注煤炭市场走向及变化。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做好总量调控,保持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组织生产;要加强与主要用煤行业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重合同、守信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要共同维护和稳定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煤炭市场秩序。
3.2 大力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抓住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大基地、大集团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和违规行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3 推进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煤炭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的煤炭市场体系,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煤炭产业中来,实现煤炭产品的正常流通和煤炭价值的公平流转。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市场价格机制本身的缺陷会造成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进行必要干预。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不损害市场机制为原则,以创造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条件和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为目的。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只有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的,政府才应干预。政府干预要尽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社会总供给或者总需求。当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迅速提高煤炭产能和产业集中度,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大,浪费严重实际,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把节约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放在重要位置。继续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防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淘汰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消耗,节约能源。
3.4 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模式。
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讲,除煤炭外在矿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煤层内所涵的瓦斯,土地以至于煤层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都应该是经营这个矿区的开发对象(视为资源)而加以利用.我国绝大多数煤矿生产是在生产成本不完全,环境治理相关费用支付不全(如矿产资源费以及植被恢复,地面塌陷与水损失污染治理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基于对绿色GDP的考虑,必须正视资源环境成本,有的地区已经提出要求对资源与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因此要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其技術途径有通常有: ①实施保水开采技术进行水资源保护;②实施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塌陷区治理-土地复垦)保护地表建筑物;③实施少出矸石技术(煤层巷道支护,矸石井下充填),或者研石地面利用(制砖,作复垦材料等);④全面实施瓦斯抽放—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技术;⑤地下气化技术。
3.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充分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应成为煤炭经济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最终目标。
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而且是加快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位于产业链最前端,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达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做到煤炭、煤伴生资源、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等物尽其用,鼓励企业依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状况,按照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资源、资产、市场等为纽带,加强与煤相关产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煤炭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集团化经营综合能源集团。大型煤炭企业要凭借资金、人才、技术实力,积极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物流等相关的产业,延伸煤基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企业规模的同时,做实做优企业的循环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这样煤炭企业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源源不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个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费最集中的行业,四大行业的增长速度变化对煤炭需求量变化影响很大。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及能源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将有力地缓解我国煤炭供需矛盾,实现煤炭供需新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马超群、储慧斌、李 科: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10)
[2] 张政伟、吕子安、张 英:能源与中国经济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04(1)
[3] 郭云涛:中国煤炭中长期供需分析与预测[J],中国煤炭,2004(10)
关键词:煤炭经济;影响因素;经济现状;措施建议
【分类号】:TE357.6
前言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强化安全生产和资源科学规划入手,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严格行业准入,提高集中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煤炭企业走集团化经营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循环低碳发展,切实保护环境,最终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科学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
1、煤炭生产的经济现状分析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社会得以繁荣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资源。中国能源资源的国情是“缺油、少气、富煤”,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煤炭是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市场的供需矛盾会严重妨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供需平衡的实现将越来越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同时又离不开国家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前我国虽然有技术精良、安全完全有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甚至10万t)用1个人的现代化企业,但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安全得不到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用50人的企业。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煤炭供不应求,价格回升,企业经济情况有一定好转,其中得益最多的是资源回收率、安全与环境得不到保障的乡镇煤矿,但整个煤炭行业距离经济有竞争力、充分考虑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事实上若以一定科学发展标准要求,煤炭行业是在超能力生产。
2、影响煤炭经济的主要因素
2.1 从需求上来看,拉动煤炭需求的动力确实是明显减弱了。拉动煤炭需求,主要是搞投资建设,搞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等,这些东西是高耗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骤然减速,重工业投资增速放缓,高耗能产品出口下降。深究能源、重工业及能源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跟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一定关系。另外高耗能产业的出口,这是重工业兴旺的原因。
2.2 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出现大幅度下降。
2.3 节能降耗、工艺结构的优化,造成了煤耗、油耗指标下降。尤其是在重工业产业链发展低迷的时候,落后的生产链停下来了,再生产的都是先进的大型的这些是煤耗指标、能耗指标都是非常低的。
3、完善煤炭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煤炭总量调控。
密切关注世界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关注主要用煤行业发展变化,关注煤炭市场走向及变化。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做好总量调控,保持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组织生产;要加强与主要用煤行业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重合同、守信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要共同维护和稳定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煤炭市场秩序。
3.2 大力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抓住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大基地、大集团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和违规行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3 推进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煤炭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的煤炭市场体系,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煤炭产业中来,实现煤炭产品的正常流通和煤炭价值的公平流转。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市场价格机制本身的缺陷会造成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进行必要干预。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不损害市场机制为原则,以创造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条件和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为目的。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只有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的,政府才应干预。政府干预要尽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社会总供给或者总需求。当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迅速提高煤炭产能和产业集中度,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大,浪费严重实际,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把节约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放在重要位置。继续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防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淘汰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消耗,节约能源。
3.4 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模式。
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讲,除煤炭外在矿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煤层内所涵的瓦斯,土地以至于煤层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都应该是经营这个矿区的开发对象(视为资源)而加以利用.我国绝大多数煤矿生产是在生产成本不完全,环境治理相关费用支付不全(如矿产资源费以及植被恢复,地面塌陷与水损失污染治理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基于对绿色GDP的考虑,必须正视资源环境成本,有的地区已经提出要求对资源与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因此要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其技術途径有通常有: ①实施保水开采技术进行水资源保护;②实施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塌陷区治理-土地复垦)保护地表建筑物;③实施少出矸石技术(煤层巷道支护,矸石井下充填),或者研石地面利用(制砖,作复垦材料等);④全面实施瓦斯抽放—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技术;⑤地下气化技术。
3.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充分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应成为煤炭经济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最终目标。
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而且是加快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位于产业链最前端,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达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做到煤炭、煤伴生资源、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等物尽其用,鼓励企业依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状况,按照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资源、资产、市场等为纽带,加强与煤相关产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煤炭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集团化经营综合能源集团。大型煤炭企业要凭借资金、人才、技术实力,积极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物流等相关的产业,延伸煤基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企业规模的同时,做实做优企业的循环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这样煤炭企业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源源不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个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费最集中的行业,四大行业的增长速度变化对煤炭需求量变化影响很大。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及能源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将有力地缓解我国煤炭供需矛盾,实现煤炭供需新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马超群、储慧斌、李 科: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10)
[2] 张政伟、吕子安、张 英:能源与中国经济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04(1)
[3] 郭云涛:中国煤炭中长期供需分析与预测[J],中国煤炭,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