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虽可耻却有用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54997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我转入广告行业。入职第一天,便被公司的奇景惊住了—偌大的办公室里,一排排电脑前人头攒动,空气里混杂着香烟、汗臭和紧张兮兮的味道。更令人发狂的是,大家工作起来几乎都不怎么挪屁股,18点下班不动,19点不动,20点也不怎么动。
  我当时就意识到来错了地方,但已经走不掉了。最初3个月,我每天都在半夜两点下班,终于有一天可以正点下班,面对公司乌泱泱一片加班的同事,我踟蹰了,竟然觉得正点下班是种耻辱。
  这颠覆了我对工作的认知。之前做杂志,一个月出一期刊物,工作考量的不是你的劳动时间密度,而是工作质量密度。你有大量的时间可自由安排,可以约作者,可以看展览,可以读书,可以泡咖啡馆,和一堆人聊马尔克斯与余华,在一种放松状态下,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所以,当我转行并开始天天加班后,早上我会对着镜子说:“卿本佳人,奈何做‘贼’。”镜子里的我就会回答:“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什么意思呢?就是做杂志收入太少。
  我有一个朋友,叫“酒窝”。酒窝约我去酒吧,对着一份酒水单,我左顾右盼。他当时做地产广告,每天累死累活,但有钱。酒窝说:“你们随便点,今天我请客。”
  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在对着酒水单的那一刻,我明显发现,马尔克斯、海明威、余华他们都帮不了我,我甚至能对他们以前过的那些穷日子感同身受。
  于是我说:“我要奋斗。”


  我从转入广告行业的第一家公司出来后,跳槽去了另一家广告公司,薪资上涨,但加班时间也翻倍。没多久,老板找我谈话,说:“冷风啊,你年纪不小了,时间宝贵,只有带团队才能快速成长,以后生了孩子,才能养得起。”我热血上涌:“老板,我要进步。”
  于是有大半年时间,我没有休假,很少在家,半夜人睡在床上,脑子仍在拼命运转,构思第二天上会用的方案。天亮起床,方案也同时想好,一进公司就打开电脑干活。
  我永远是同时带几个项目。同事工作出了差错,我要第一时间找甲方诚恳道歉,然后补救,继续没完没了地加班。
  因为用脑过度,睡不好觉,我的头每天剧烈地疼,耳朵轰隆作响,但是,工作不能停。
  终于等到公司涨工资,每个部门限3个名额,我报了我团队里的3个人,没有报自己。我心想,既然做了部门负责人,公司怎么会光升职不加薪呢?没有这个道理。
  但到了第二个月,工资就是没变。我去找老板,在他的办公室里,老板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了许久,反复陈述一个道理:公司给谁加工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跟我说不清。
  我没被他说服,却也无言以对。我跟老板两个人大眼对小眼,一言不发,良久,老板扑哧一声,笑了。
  那个黄昏,已经很久见不到我人的翠翠跟我一块儿沿着马路往前走。我对她讲,自己没能争取到加薪。翠翠声音很忧伤地问我:“为什么我们那么勤恳做事,受伤害的总是我们?”
  我也不知道。


  我和翠翠有了一个孩子,但流产了。我在公司收到消息,躲到公司阳台偷偷痛哭了一场,然后,没对任何人说,回去继续加班。翠翠躺在家里,感觉人生都灰暗下来。而她最难受的那些日日夜夜,我魔怔了一般,继续没日没夜地加班。
  这种鬼迷心窍一样的日子,终于在我的心脏承受不住、向我提出警告时被迫刹车。我回到家,也躺在床上,像被抽干了灵魂一样。
  当老板再一次给我打电话时,已经是几个月后。起初我拿着病历提出休息,公司默认我是离职。当公司用人捉襟见肘时,老板给我打电话,说:“你休假差不多了吧,什么时候回来呢?”
  我说:“过几天我就回去。”可是我心里有一个疑问:这半年多来,我所谓的奋斗,到底让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呢?
  公司换了新地方,在崭新的办公楼里,我回去复职,办公室阳光充沛,落地窗外芳草茵茵。我坐到下午,却已经躁动不安,周边嘈杂的办公音符如噩梦般席卷而来。我仿佛又置身病休时的身心俱疲中,像被迫奔赴一场不情愿的战争。那一刻,我只想做一个逃兵。
  一下班,我就逃回家,晚上睡在床上,我不停地看表,看窗外的月亮,辗转反侧。长夜漫漫,我只觉得短,最害怕看到的就是天色大亮。翠翠说:“不行你还是辞职吧。”
  第二天,我又一次办了离职手续,老板与人事对我的荒唐行径惊诧莫名。我知道几年来自己积攒的职业口碑就此崩掉,但内心如移去千钧重量,宛如从海水中逃逸出来。心有余悸地走出公司,心里却痛快得像一条漏网之鱼。
  从那之后,我明白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当你不堪重负,逃避是一件可耻却有用,甚至能救命的事兒。


  我在疯狂加班的那段时间曾跟一个朋友有过争论,朋友说他的工作没有加班要求,我说那是你们的行业缺乏增值空间,不需要有加班的机会,也就不能拿到更高的薪资。朋友反驳:“可是我有生活啊,你就没有。”
  我无言以对。
  所有得到,必有同等程度与数量的失去。很长一段时间,生活与工作对我而言一直是一道选择题。我选择了所谓上进,放弃了自由生活,因为我是按照这样一种逻辑行事:你的所有牺牲,都将在未来加倍得到回报。
  事实证明,力不能及的就是力不能及,心头的欲望过剩了,你该砍掉的是欲望的枝杈,而不是一味给自己打“鸡血”。
  我们的不快乐,有很多是由“欲望之树”结出的。直面加班,直面挑战,直面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直面买房,直面买车,直面对未来的恐惧……它们每一样或许都对你特别有用。但当你不得不选择逃避时,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生活依然会继续。
  如果你还拥有一个“舒适区”,请一定好好珍惜它。
  做一个放松的失败者吧。其实,摆脱那些令你“欲罢不能”的种种压力,你会看到,面前会出现别的道路,可能更容易抵达真实的自己。
其他文献
一  我知道,我的后半生会不断重复这样的时刻:突然想把某件事念叨给母亲,然而,就像一根火柴划燃,还未完全亮起来,便倏忽熄灭。心底,深深重重地“唉”一声,木然停顿在那里,告诉自己—你,早已没了妈妈。  像个孤儿。  不,是永远的孤儿。  曾痴痴地以为,母亲会是永远等在故乡的那个人。之所以迷恋这种“永远”,是因为在自己看来,它没有尽头,也不该有尽头。直到有一天,母亲真的走了,从此再没有在院门口满眼满心
期刊
一  在伦敦,想要确定位置极其简单—使用Postcode(邮政编码)。只要你留下一连串字母和数字,再加上建筑物的名称或数字,邮递员就能送信、送包裹上门。  现在有了手机地图App,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的邮编,App就可以立即算出最节省时间的路线、乘坐交通工具最便宜的路线、换乘最少的路线,以及每条路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  在英国,处处都需要使用邮编。如果你的邮编有所改动,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你的银
期刊
一  养马岛在山东的牟平,那里留有我美好的青春记忆。  它离我的老家不远,都在胶东半岛。  那一年,我还在山东省水产学校上学,与七位同学在养马岛实习。带队的刘天玉老师比我们年长不了几岁,我们没大没小地,戏称他为“天先生”,他也就默认了。  到养马岛的当天,我们找不着住处。因那时养马岛上仅有一个大村落,据传是给秦始皇养马的马夫后代所建,距我们有四五里地。实习的那座冷藏厂处于半竣工状态,工友都没有住宿
期刊
高尔夫(Golf)与“高尔夫球”完全无关。实际上,Golf来自德语单词Golfstrom,指的是墨西哥湾暖流。这个大名鼎鼎的暖流,在大气环流和地转力的作用下,乘着西风带,一路从温暖的墨西哥湾沿着大西洋北上,暖湿气流以及降水让地处高纬度的欧洲地区也能有相当温和的气候,甚至,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和摩爾曼斯克的全年气温也可以保持在适宜人类聚居的范围内。可以说,墨西哥湾暖流是保证欧洲宜居的生命线。  所以,
期刊
北京始终没有下雪。  早上急匆匆出门,我的尖尖的高跟鞋鞋跟踩碎了凋零的黄叶,本以为初冬的寒流已吹走了所有的绿意,猛一抬头,好家伙,竟然还有几丛植物倔强地绿着。在我心里,北京都算不上北方。在老家东北,大雪是纷纷扬扬地下,朔风是轰轰烈烈地刮,所谓冬天,就是毫不含糊地冷,冷得连云彩都被冻住,一朵一朵挂在碧蓝的天际,一动也不动。在这样的气候下,再倔强的植物也变得绵软无力。  小时候,我是最喜欢冬天的。几场
期刊
最喜欢小雨夜初潜入,天明离开,润物细无声,像一位喜做善事而又不愿留姓名的谦谦君子。  清晨推窗,一切都是才睡醒的样子,树木花草刚刚出浴,干净水灵,叶尖上还挂着闪亮的“珍珠坠饰”。空气也被滤净了杂质,草木的清新和淡淡的花香幽幽地传来。湖面有一层薄薄的雾气,水黾勤快,已经在悄悄地练习划桨。蜻蜓和蝴蝶刚刚羽化,翅膀如纤薄的嫩叶,它们静静地待在隐蔽的地方,等着晨阳出来晾晒翅膀。有蜜蜂已經采了两团花粉,它将
期刊
生命唯愿爱与自由  李银河 著  类型:社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0年10月  《生命唯愿爱与自由》是李银河近40年创作与研究生涯的沉淀之作,她以洒脱、先锋、独立的女性视角,探讨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四大维度:精神世界的满足、自由人生的追求、爱情究竟是什么、怎样树立女性观。这是一本女性成长与觉醒过程中不可错过的心灵之书。愿余生我们与爱和自由并肩同行。以她之名  苏 童著  类型:小说  浙江人
期刊
小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视剧风靡内地,市面上出现了一张张漂亮的、印有明星照片的小贴画和明信片。我用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买了自己喜爱的明星贴画和明信片,小心翼翼地撕下贴画,粘贴在写满秘密心事的日记本上,临睡前,翻看色彩斑斓的日记本,内心不由自主地涌出一股小欢喜;课外闲暇时,拿出明信片与同样热衷于此的同学共同欣赏,评头论足一番。待到同学生日,将满含真挚祝福的话语写在她喜爱的明星明信片上送给她,将那
期刊
假春娇是孙行者变的,娘娘是朱紫国王后,她说,“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颇有喜感。不过,这一次是“浆洗”吸引了我,这两个字真是久违了,像是一下子回到小时候。  那时,我们还穿布衣裳,祖母还在纺线。外婆的织布机还摆在屋中间,一梭子过来,一梭子过去,白布盈寸盈尺。那时还有染坊,祖父穿一件月蓝汗衫,镶着布纽扣。那时,念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心里头想着的就是祖父的样子。  “那时”也不远,20世纪70
期刊
作为一个用笔讨了大半辈子生活的写手,我写过并发表了无数的文字,但最难忘的,却是第一次发表文章的经历。  那一天是1990年12月8日,一个难得有太阳的川西冬日下午,那昏昏暖暖的阳光,一直保留在我心中。  那一年我21岁,在离家20多公里的电厂上班,刚刚经历了一场失恋和一次不如意的调岗,感觉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方向。  舅舅建议我写点儿东西,因为我自幼爱看书,而且山区风冷夜长,确实也适合写东西。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