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外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小学阶段也是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科学态度、科学行为习惯基本养成。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应逐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青少年科技教育将会越来越与学校的其他教育相融合,校外科技教育应该更加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活动性,重视学生经验的获得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但是由于经济和历史等一系列原因,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已经成为制约校外科技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以下谈谈目前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笔者的应对思考。
一、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科技项目普及活动
科技项目普及活动包括传统的三模一电、以及机器人、信息科技、生物、头脑OM、环保、能源、科普英语等项目,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科技意识。这些活动为选拔有兴趣、有能力的科技特长生服务,并配套有相应的科技竞赛,考察学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
(二) 科学技术课程
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课程是根据《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和《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于2008年8月10日启动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项活动。科学与技术动手实践活动的原则是:利用校外教育场地和资源改变传统学校授课模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科学与技能的乐趣。实施形式多样,主要有动手制作类、动手操作类、参观考察类三种类型。
(三) “快乐吧”普及教育创新活动
“快乐吧”源于少年宫的“流动少年宫”与原少科站“科普大篷车”活动。“快乐吧”以运用交通巴士为交通工具和流动阵地,融合丰富多彩的自助、自主类科技、艺术、体育的教育普及活动,深入到学校、社区和青少年中。“快乐吧”以校外教育独特的教育手段,带领青少年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创造快乐、分享快乐、传播快乐。
(四) 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
青少年科普活动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拥有的学习经历之一;是让青少年获得主体性学习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科普活动也正经历着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大变革。目前浦东新区校外开展的其他科普教育主要有以下形式(见图1)。
二、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从浦东新区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来看,要真正落实,需要建立有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资源支持系统,缺少有效的资源支持系统已成为目前制约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由上图可见,校外科技教育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科技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设备、材料、资料、器材、场地、环境、人员、政策、机构等。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关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科技教育的开展。建构主义把学习环境概括为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其中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活动教室等物理资源,还包括任务情境等软资源。科技教育环境是一种支持青少年进行科技活动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它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科技活动教师与指导者以及任务情境。
目前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 政策理论研究的不足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校内教育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而校外教育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我们在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和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功能定位结合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校外科技教育模式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校外科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教学模式如何选择?以及如何提高科技普及活动的有效性、趣味性、广泛性等方面我们尚且缺乏理论指导。
2. 科学技术课程资源的不足
3. 科技教育师资能力的不足
4. 科技教育场所资源的不足
三、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的模式分析
目前浦东新区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为指导;以校外教育阵地为依托;以开发、活跃校外教育活动为内容;以引导和教育全区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为主要目标;以展示浦东新区青少年儿童良好科学素质为窗口,努力提高全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引领孩子们走进科学殿堂,促使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发现和培养国家未来科学家及优秀科技人才的摇篮。
在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的具体模式方面: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教育理念与校外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科技教育的课程资源、活动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探索开发的实施途径和模式。并建立校外科技教育的保障体系,使科技教育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保障和促进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 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主要理论支持为:建构主义理论、内化学说理论、多元智能理论、STS教育理论;主要的政策支持为:“2049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课程标准、《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我们需要将理论和政策结合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形成一套完整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理论支持体系,以指导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建设。
(二) 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的保障体系是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有力支撑。要想校外科技教育获得发展,科技教育资源得到丰富,必须建立起一套多级制度保障体系。国家教育部、国家科协、科学技术部制定宏观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政策;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委、上海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各学校、科普活动基地、各街道能够切实行动起来,将各项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才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见下图:
(三) 科学与技术课程资源开发
科学与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结合本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新课程标准,把目标定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把促进师生自主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依据。
在课程设计方面做到内容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内容应包括探索实验类、动手实践类、科技制作类、科学调查类、科技前沿扩展类等,能够体现科学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或参与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课程内容由本中心科技教师、基层科技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联合编写成区本教材《科学与技术课程学生用书》,并不断更新。
(四) 科技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
科技教育活动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扩展。在形式上,不仅应包括各类竞赛,更应该多方面挖掘并充分利用各地有效资源举办各类科技展览、科普报告会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 、用科学,培养其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内容上,应该突破传统的三模一电等项目,能够结合当下的科技信息热点、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开展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例如:可以结合神舟8号以及天宫一号的发射举办航空航天知识的专题讲座及知识竞赛;结合iPad、iPhone热销的情况开展关于多点触控技术方面的知识教育。只有不断的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
(五) 教师资源的开发
当前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同时活动中心更应该尽可能多的聘请专家顾问面向全区科技教师和青少年儿童开展专题培训(如脑力开发、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意识培养等)不断更新科技教师的观念和强化青少年的科学意识。他们将会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区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 校外科技教育专题网站建设
目前,学生对于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科技知识无法获得解决的途径。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外科技教育专题网站。内容应包括科技热点信息、科技知识热点、身边的科学、科技活动报道、科技问题解答等等模块。使得学生有途径能够自主地去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科技信息,并能够使学生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
(七) 硬件资源的建设
浦东作为全上海最大的一个区县,应该说各类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是重中之重。例如,浦东新区有很多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技馆也坐落于浦东,我们应形成有效的机制和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入这些场馆,切实地感受和体验科技的魅力。同时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有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让一些拔尖的学生能够以短期培训等方式进入这些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去感受、去体验,让这些学生和第一线的工程师去交流,让他们了解科学化生产的过程,科学技术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才更直观,学生探索科技的兴趣与意识才能够被触动、被激发。
总之,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大工程,它需要建立社会联合互动的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需要综合利用区域性的软硬件资源来开展校外科技活动,为广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舞台,使校外的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学校科普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活动资源共享,使我区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一、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科技项目普及活动
科技项目普及活动包括传统的三模一电、以及机器人、信息科技、生物、头脑OM、环保、能源、科普英语等项目,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科技意识。这些活动为选拔有兴趣、有能力的科技特长生服务,并配套有相应的科技竞赛,考察学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
(二) 科学技术课程
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课程是根据《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和《浦东新区青少年科学与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于2008年8月10日启动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项活动。科学与技术动手实践活动的原则是:利用校外教育场地和资源改变传统学校授课模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科学与技能的乐趣。实施形式多样,主要有动手制作类、动手操作类、参观考察类三种类型。
(三) “快乐吧”普及教育创新活动
“快乐吧”源于少年宫的“流动少年宫”与原少科站“科普大篷车”活动。“快乐吧”以运用交通巴士为交通工具和流动阵地,融合丰富多彩的自助、自主类科技、艺术、体育的教育普及活动,深入到学校、社区和青少年中。“快乐吧”以校外教育独特的教育手段,带领青少年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创造快乐、分享快乐、传播快乐。
(四) 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
青少年科普活动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拥有的学习经历之一;是让青少年获得主体性学习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科普活动也正经历着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大变革。目前浦东新区校外开展的其他科普教育主要有以下形式(见图1)。
二、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从浦东新区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来看,要真正落实,需要建立有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资源支持系统,缺少有效的资源支持系统已成为目前制约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由上图可见,校外科技教育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科技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设备、材料、资料、器材、场地、环境、人员、政策、机构等。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关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科技教育的开展。建构主义把学习环境概括为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其中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活动教室等物理资源,还包括任务情境等软资源。科技教育环境是一种支持青少年进行科技活动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它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科技活动教师与指导者以及任务情境。
目前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 政策理论研究的不足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校内教育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而校外教育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我们在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和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功能定位结合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校外科技教育模式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校外科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教学模式如何选择?以及如何提高科技普及活动的有效性、趣味性、广泛性等方面我们尚且缺乏理论指导。
2. 科学技术课程资源的不足
3. 科技教育师资能力的不足
4. 科技教育场所资源的不足
三、浦东新区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的模式分析
目前浦东新区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为指导;以校外教育阵地为依托;以开发、活跃校外教育活动为内容;以引导和教育全区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为主要目标;以展示浦东新区青少年儿童良好科学素质为窗口,努力提高全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引领孩子们走进科学殿堂,促使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发现和培养国家未来科学家及优秀科技人才的摇篮。
在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的具体模式方面: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教育理念与校外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科技教育的课程资源、活动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探索开发的实施途径和模式。并建立校外科技教育的保障体系,使科技教育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保障和促进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 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主要理论支持为:建构主义理论、内化学说理论、多元智能理论、STS教育理论;主要的政策支持为:“2049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课程标准、《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我们需要将理论和政策结合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形成一套完整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理论支持体系,以指导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建设。
(二) 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的保障体系是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有力支撑。要想校外科技教育获得发展,科技教育资源得到丰富,必须建立起一套多级制度保障体系。国家教育部、国家科协、科学技术部制定宏观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政策;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委、上海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各学校、科普活动基地、各街道能够切实行动起来,将各项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才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见下图:
(三) 科学与技术课程资源开发
科学与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结合本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新课程标准,把目标定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把促进师生自主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依据。
在课程设计方面做到内容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内容应包括探索实验类、动手实践类、科技制作类、科学调查类、科技前沿扩展类等,能够体现科学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或参与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课程内容由本中心科技教师、基层科技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联合编写成区本教材《科学与技术课程学生用书》,并不断更新。
(四) 科技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
科技教育活动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扩展。在形式上,不仅应包括各类竞赛,更应该多方面挖掘并充分利用各地有效资源举办各类科技展览、科普报告会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 、用科学,培养其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内容上,应该突破传统的三模一电等项目,能够结合当下的科技信息热点、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开展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例如:可以结合神舟8号以及天宫一号的发射举办航空航天知识的专题讲座及知识竞赛;结合iPad、iPhone热销的情况开展关于多点触控技术方面的知识教育。只有不断的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
(五) 教师资源的开发
当前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同时活动中心更应该尽可能多的聘请专家顾问面向全区科技教师和青少年儿童开展专题培训(如脑力开发、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意识培养等)不断更新科技教师的观念和强化青少年的科学意识。他们将会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区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 校外科技教育专题网站建设
目前,学生对于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科技知识无法获得解决的途径。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外科技教育专题网站。内容应包括科技热点信息、科技知识热点、身边的科学、科技活动报道、科技问题解答等等模块。使得学生有途径能够自主地去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科技信息,并能够使学生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
(七) 硬件资源的建设
浦东作为全上海最大的一个区县,应该说各类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是重中之重。例如,浦东新区有很多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技馆也坐落于浦东,我们应形成有效的机制和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入这些场馆,切实地感受和体验科技的魅力。同时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有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让一些拔尖的学生能够以短期培训等方式进入这些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去感受、去体验,让这些学生和第一线的工程师去交流,让他们了解科学化生产的过程,科学技术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才更直观,学生探索科技的兴趣与意识才能够被触动、被激发。
总之,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大工程,它需要建立社会联合互动的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需要综合利用区域性的软硬件资源来开展校外科技活动,为广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舞台,使校外的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学校科普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活动资源共享,使我区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