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体裁,它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幻想的翅膀。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灸人口的故事。童话故事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特别在低年级语文课文中占有较大比重。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童话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都强调,童话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低年级童话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使学生和故事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表演,以及编故事等形式来训练语感、感悟课文,激发和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结合课外阅读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体会童话的魅力。
一、入情境,心灵共鸣
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故事一篇篇文质兼美,语言浅显生动,充满童真童趣,会让学生产生许多惊异的感想。因此,教师应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纯真的心灵与童话中的人物心灵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 以听激情
低年级的学生都非常喜爱听故事。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在开始教学时,我常常让孩子质疑激趣,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激活思维,产生兴趣。如在教学《送小蚂蚁回家》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产生质疑,然后再让学生听教师惟妙惟肖地讲述。通过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最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这个童话。
2. 借图现景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来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观察三幅插图,并说说小猫是怎样钓鱼的,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立刻发现小猫前两次钓鱼都是三心二意的,第三次才是一心一意地钓鱼,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3. 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童话奇特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领进童话世界。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同学围坐成“井沿”式,让扮演“小鸟”的学生站着读,扮演“青蛙”的学生坐在井里读,突出“井底之蛙”的特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 动画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动画所独有的声像结合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生动形象的动画的演绎,立刻把孩子们吸引住了,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带入了有趣的童话故事当中。
二、多种读,真情感悟
语文教学中,读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最有效的方法,读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一般语言明快、活泼,富于音乐美,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有所感悟。
1. 教师范读
低年级学生读的能力和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因此,范读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导航。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给书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在声音上化了妆,读得声情并茂。老牛的声音浑厚低沉,小松鼠的声音细声细气,隐隐透着着急和担忧,小马的声音天真活泼,清脆甜美,老马的声音慈爱温和。老师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充分展现了童话的语言美和蕴含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而且,学生听我范读以后,朗读特别动情,不仅语气、语调,就连我的表情也“仿”到家了。可见范读之重要。
2. 学生自读
如果说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起到示范的作用,那么自由朗读更是学生感受童话乐趣的渠道。由于学生喜欢童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会仔细、认真、大声地阅读,不认识的字还会借助字典或问老师,从而读懂故事。这样,通过自读课文,达到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同时对课文的整体脉络也更加清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课文时,当出示课题之后,教师自然地过渡: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就立刻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接着,让学生通过自由的朗读,感受童话故事的内容。当然,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能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正音、正读,特别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为下一环节的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分角色读
童话故事一般都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走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把童话中的情感在自己朗读中表现出来,有效地把情感融入读中。这不仅是语言、情感、思想的交融,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壁虎一路上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每一种动物的尾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用处,最后,小壁虎也明白了自己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故事中的对话,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便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朗读效果非常出色。这样的朗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4. 重点精读
在童话故事中有许多描写生动、语句优美的片段,比如对景物的描写、揭示深刻道理的段落等等,对于这些精彩的部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甚至熟读成诵,因为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揭示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道理: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因此,在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小节,谈谈体会,从中领悟道理,随后熟读成诵。又如《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末尾描绘了丑小鸭变成了天鹅以后的美丽形象,将它的外貌和姿态描写得出神入化,简直就像一首美丽的诗,学生津津有味地朗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美丽的画面,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童话中,陶醉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只能理解童话故事的表面,而对于深层次的东西他们毕竟还不能体会,但通过精读背诵,也许可以让他们虽不能“言传”,也还能“意会”,慢慢沉淀在他们的脑海里,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 三、演和编,体验乐趣
1. 演一演
如果说在朗读中学生只是旁观者的话,那么,只有绘声绘色的表演,才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化。孩子们往往被童话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情节、丰富多彩的语言所深深地吸引,而这些故事往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叙述,这就更加深了孩子们对它的喜爱。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这份热情,让他们尝试着来演一演,把他们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表演表现出来。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狐狸的三次说话一次比一次抓住乌鸦的内心:“亲爱的乌鸦,你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通过表演,孩子们立刻就感受到了狐狸语言的诱惑,以及它的狡猾。而乌鸦的语言几乎没有,只是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这就更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和体会才能表现出来:第一次乌鸦没有回答。第二次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第三次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哇……”从一次次演绎中,孩子们渐渐走进了乌鸦的内心,感受到了乌鸦心理的变化,体会到它是如何一步步陷入狐狸设的陷阱,最后上当的。这样的表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真正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2. 编一编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处于想象力的“敏感期”,他们爱想象,也善于想象,因此,教师更应该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童话故事中大胆夸张的想象正符合启发学生想象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有对故事的某一个情节有着自己的想象,有对故事的结局有不同看法,等等,学生有着编故事的冲动和欲望,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抓住这种教学机会,让学生来续编故事、改编故事,甚至创编故事,让学生从中体验乐趣,体会童话所独有的特点。
(1) 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这样的特点:一个童话中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相似的表达方式,有些相同的语言往往反复多次,人物的活动非常明确而有次序。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来续编故事,就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积累语言。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中,第三、第四和第五小节情节类似、句式相似,都是先叙述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谁在用尾巴干什么,接着写小壁虎向他借尾巴,最后是写这个动物尾巴的用处。于是我要求学生:不仅要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还要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想象他们会怎么回答。同学们思维活跃,有的编出了啄木鸟要用尾巴当板凳,坐在树上给大树治病;有的编出了袋鼠在跳跃时要用尾巴掌握平衡;有的编出了孔雀要用尾巴展现自己的风采等等。在课堂上,同学们借助教材提供的句式,进行模仿,续编童话,想象大胆而又合理。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一次比一次说得有新意,超越文本,超越别人,体验创编童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 改编故事
一个个童话故事之所以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往往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打动了孩子,或者是故事的情节感染了孩子,孩子们心中的这些波动又往往会变成一种动力,那就是改变故事情节,甚至改变故事结局。比如在教学了《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后,同学们都非常同情可怜而善良的小羊,觉得故事的结局过于悲惨,他们也从中懂得了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战胜它。于是,学生想到了要改编课文的结局。有的学生说:“这时候,一位猎人正巧路过。小羊连忙跑过去向猎人求救,结果,小羊得救了。”也有的学生说:“小羊假装骗狼,说后面来了一只狗,把狼吓跑了。”还有的学生说:“小羊看到牧羊人赶着羊群来了,它连忙向羊群跑去。结果,牧羊人把狼赶跑了。”学生改编的这一个个故事情节合情合理,想象丰富,体现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创编故事
在低年级童话故事中,笔者发现有些情节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具体的展开,有些情节作者只是简单的介绍,并没有生动地描述,有些甚至于省略了。这无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编的题材,一个发挥的契机,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这些创作点,为学生的创编选择合适的素材。比如二年级《从现在开始》一文的第二段,讲猫头鹰当大王时要求动物“白天睡觉,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那么,动物们是怎样“议论纷纷”的?又是怎样“叫苦连天”的呢?课文并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这两个词语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语言训练点。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重点词进行了创编。首先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议论纷纷”,接着,出示了这样一道说话练习: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议论纷纷。有的说: “(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学生发挥想象,有的说:“这怎么行啊!晚上,我看也看不见,怎么做事呀!”有的说:“我们都习惯白天做事,晚上睡觉,如果倒过来,我们可不习惯呀!”还有的说:“猫头鹰怎么能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来要求我们呢?”等等。我又说道:大王的命令谁敢违抗?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个个都叫苦连天。谁来诉诉苦?学生的表现真是令我刮目相看,有的学生摸着额头说:“昨晚我看不清路,一不小心撞在树上,现在还疼呢!”有的学生揉着肚子说:“我夜里怎么也找不到食物,你们听,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还有的学生打着哈欠说:“哎,我好困呀,这日子我没法过了!”等等。以重点词语为抓手,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表达,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形象地理解了“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的意思,又极大地丰富了童话的内涵。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童话作品,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要让学生多与作家对话,并通过阅读一则童话来认识一位童话作家,再去阅读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由一则童话引申出更多的童话故事,由此拓宽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形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作为语文教师还要采用多样的方式来教学,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一颗童心,这样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真正让学生喜欢童话。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都强调,童话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低年级童话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使学生和故事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表演,以及编故事等形式来训练语感、感悟课文,激发和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结合课外阅读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体会童话的魅力。
一、入情境,心灵共鸣
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故事一篇篇文质兼美,语言浅显生动,充满童真童趣,会让学生产生许多惊异的感想。因此,教师应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纯真的心灵与童话中的人物心灵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 以听激情
低年级的学生都非常喜爱听故事。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在开始教学时,我常常让孩子质疑激趣,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激活思维,产生兴趣。如在教学《送小蚂蚁回家》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产生质疑,然后再让学生听教师惟妙惟肖地讲述。通过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最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这个童话。
2. 借图现景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来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观察三幅插图,并说说小猫是怎样钓鱼的,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立刻发现小猫前两次钓鱼都是三心二意的,第三次才是一心一意地钓鱼,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3. 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童话奇特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领进童话世界。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同学围坐成“井沿”式,让扮演“小鸟”的学生站着读,扮演“青蛙”的学生坐在井里读,突出“井底之蛙”的特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 动画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动画所独有的声像结合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生动形象的动画的演绎,立刻把孩子们吸引住了,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带入了有趣的童话故事当中。
二、多种读,真情感悟
语文教学中,读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最有效的方法,读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一般语言明快、活泼,富于音乐美,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有所感悟。
1. 教师范读
低年级学生读的能力和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因此,范读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导航。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给书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在声音上化了妆,读得声情并茂。老牛的声音浑厚低沉,小松鼠的声音细声细气,隐隐透着着急和担忧,小马的声音天真活泼,清脆甜美,老马的声音慈爱温和。老师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充分展现了童话的语言美和蕴含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而且,学生听我范读以后,朗读特别动情,不仅语气、语调,就连我的表情也“仿”到家了。可见范读之重要。
2. 学生自读
如果说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起到示范的作用,那么自由朗读更是学生感受童话乐趣的渠道。由于学生喜欢童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会仔细、认真、大声地阅读,不认识的字还会借助字典或问老师,从而读懂故事。这样,通过自读课文,达到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同时对课文的整体脉络也更加清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课文时,当出示课题之后,教师自然地过渡: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就立刻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接着,让学生通过自由的朗读,感受童话故事的内容。当然,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还要及时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能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正音、正读,特别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为下一环节的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分角色读
童话故事一般都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走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把童话中的情感在自己朗读中表现出来,有效地把情感融入读中。这不仅是语言、情感、思想的交融,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壁虎一路上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每一种动物的尾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用处,最后,小壁虎也明白了自己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故事中的对话,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便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朗读效果非常出色。这样的朗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4. 重点精读
在童话故事中有许多描写生动、语句优美的片段,比如对景物的描写、揭示深刻道理的段落等等,对于这些精彩的部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甚至熟读成诵,因为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揭示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道理: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因此,在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小节,谈谈体会,从中领悟道理,随后熟读成诵。又如《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末尾描绘了丑小鸭变成了天鹅以后的美丽形象,将它的外貌和姿态描写得出神入化,简直就像一首美丽的诗,学生津津有味地朗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美丽的画面,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童话中,陶醉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只能理解童话故事的表面,而对于深层次的东西他们毕竟还不能体会,但通过精读背诵,也许可以让他们虽不能“言传”,也还能“意会”,慢慢沉淀在他们的脑海里,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 三、演和编,体验乐趣
1. 演一演
如果说在朗读中学生只是旁观者的话,那么,只有绘声绘色的表演,才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化。孩子们往往被童话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情节、丰富多彩的语言所深深地吸引,而这些故事往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叙述,这就更加深了孩子们对它的喜爱。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这份热情,让他们尝试着来演一演,把他们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表演表现出来。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狐狸的三次说话一次比一次抓住乌鸦的内心:“亲爱的乌鸦,你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通过表演,孩子们立刻就感受到了狐狸语言的诱惑,以及它的狡猾。而乌鸦的语言几乎没有,只是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这就更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和体会才能表现出来:第一次乌鸦没有回答。第二次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第三次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哇……”从一次次演绎中,孩子们渐渐走进了乌鸦的内心,感受到了乌鸦心理的变化,体会到它是如何一步步陷入狐狸设的陷阱,最后上当的。这样的表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真正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2. 编一编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处于想象力的“敏感期”,他们爱想象,也善于想象,因此,教师更应该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童话故事中大胆夸张的想象正符合启发学生想象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有对故事的某一个情节有着自己的想象,有对故事的结局有不同看法,等等,学生有着编故事的冲动和欲望,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抓住这种教学机会,让学生来续编故事、改编故事,甚至创编故事,让学生从中体验乐趣,体会童话所独有的特点。
(1) 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这样的特点:一个童话中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相似的表达方式,有些相同的语言往往反复多次,人物的活动非常明确而有次序。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来续编故事,就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积累语言。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中,第三、第四和第五小节情节类似、句式相似,都是先叙述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谁在用尾巴干什么,接着写小壁虎向他借尾巴,最后是写这个动物尾巴的用处。于是我要求学生:不仅要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还要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想象他们会怎么回答。同学们思维活跃,有的编出了啄木鸟要用尾巴当板凳,坐在树上给大树治病;有的编出了袋鼠在跳跃时要用尾巴掌握平衡;有的编出了孔雀要用尾巴展现自己的风采等等。在课堂上,同学们借助教材提供的句式,进行模仿,续编童话,想象大胆而又合理。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学生一次比一次说得有新意,超越文本,超越别人,体验创编童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 改编故事
一个个童话故事之所以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往往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打动了孩子,或者是故事的情节感染了孩子,孩子们心中的这些波动又往往会变成一种动力,那就是改变故事情节,甚至改变故事结局。比如在教学了《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后,同学们都非常同情可怜而善良的小羊,觉得故事的结局过于悲惨,他们也从中懂得了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战胜它。于是,学生想到了要改编课文的结局。有的学生说:“这时候,一位猎人正巧路过。小羊连忙跑过去向猎人求救,结果,小羊得救了。”也有的学生说:“小羊假装骗狼,说后面来了一只狗,把狼吓跑了。”还有的学生说:“小羊看到牧羊人赶着羊群来了,它连忙向羊群跑去。结果,牧羊人把狼赶跑了。”学生改编的这一个个故事情节合情合理,想象丰富,体现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创编故事
在低年级童话故事中,笔者发现有些情节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具体的展开,有些情节作者只是简单的介绍,并没有生动地描述,有些甚至于省略了。这无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编的题材,一个发挥的契机,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这些创作点,为学生的创编选择合适的素材。比如二年级《从现在开始》一文的第二段,讲猫头鹰当大王时要求动物“白天睡觉,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那么,动物们是怎样“议论纷纷”的?又是怎样“叫苦连天”的呢?课文并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这两个词语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语言训练点。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重点词进行了创编。首先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议论纷纷”,接着,出示了这样一道说话练习: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议论纷纷。有的说: “(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学生发挥想象,有的说:“这怎么行啊!晚上,我看也看不见,怎么做事呀!”有的说:“我们都习惯白天做事,晚上睡觉,如果倒过来,我们可不习惯呀!”还有的说:“猫头鹰怎么能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来要求我们呢?”等等。我又说道:大王的命令谁敢违抗?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个个都叫苦连天。谁来诉诉苦?学生的表现真是令我刮目相看,有的学生摸着额头说:“昨晚我看不清路,一不小心撞在树上,现在还疼呢!”有的学生揉着肚子说:“我夜里怎么也找不到食物,你们听,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还有的学生打着哈欠说:“哎,我好困呀,这日子我没法过了!”等等。以重点词语为抓手,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表达,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形象地理解了“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的意思,又极大地丰富了童话的内涵。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童话作品,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要让学生多与作家对话,并通过阅读一则童话来认识一位童话作家,再去阅读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由一则童话引申出更多的童话故事,由此拓宽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形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作为语文教师还要采用多样的方式来教学,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一颗童心,这样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真正让学生喜欢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