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亨廷顿认为,现代化会引起政治动荡和混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制度的失衡,而政党则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在结合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分为革命战争时期和国家建设时期两个阶段,最后针对新时期的现代化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共产党;现代化;革命战争;国家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21-02
  
  根据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文,20世纪亚非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历经政治动荡和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制度的失衡,因此,要维持政治的稳定,关键是使政治制度“体现出有能力吸收现代化造成的新兴社会力量和日趋高涨的参与水平”,而“组织政治参与扩大的首要制度保证就是政党及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笔者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政治目标,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产生的作用分为革命战争时期和国家建设时期两个时期进行讨论。
  一、革命战争时期
  1.积极进行革命动员,增强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促使现代意识的产生
  自封建社会以来,广大群众受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压迫和剥削,在重压的生活下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的生存和维持家庭的生计,极少关注国家政治以及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人格,更勿论争取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传统社会中的农民无疑是一种恒久的保守势力,他们禁锢在现状之中”[1]244。当外国侵略者打开中国的禁闭大门,从各方面冲击中国的传统社会,震荡的国家局面使中国人民处于醒悟的紧急关头。“在政治上,革命的实质是政治意识的迅速扩展和新的集团迅速被动员起来投入政治”[1]221。中国共产党以“高举民主大旗,争取中国独立”的口号奔走于中国,通过组织、宣传等多种手段呼唤群众的革命意识,发动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使群众由一个自在的阶级上升为自为的阶级。
  2.积极扩大政治参与,实现各阶级利益的整合,促使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该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1]332。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也对广大农民作了肯定,还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充分调动各阶级、阶层的积极性,有效地整合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有力地扩大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群体。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民主政权便是有力证明。“三三制”原则规定,在抗日民主政权中,无论在民意机关还是在行政机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进步力量占三分之一,中间势力占三分之一。这样一种由“共产党主导”和“多党派参与”两个方面构成的政党制度就是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雏形。
  3.积极开展政治活动,促使民族独立民主,促使现代独立民主国家的成立
  中国共产主要通过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实现现代化,正如亨廷顿所说的“通过革命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多次工人运动,与外国资产阶级作斗争,为工人争取权利,也为反抗殖民统治、开展民族独立战争奠定思想和群众基础;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北伐,改变中国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局面,为统一中国奠定良好基础;通过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反抗法西斯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通过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联合民主党派实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国家的民主。
  二、国家建设时期
  1.整合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集中全力建设经济,促向现代经济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协调各阶级的利益诉求,形成高度组织化并发挥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功能,以高度统一的经济发展目标统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力量的整合,努力使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设施,为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1964年,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提出分两步到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2]。后来由于受到大跃进和十年内乱的影响,我国经济处于停滞时期。文革结束后,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在1979年时“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4]194。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的现代化,“而是‘小康之家’”[4]237。经过“三步走”战略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稳步的发展,国家经济水平上了一大台阶,将继续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
  2.扩大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实现政治稳定,促向现代政治的发展
  对于现代化来说,“秩序是先于一切价值的。”在一个政治秩序失范的社会里,任何执政党都无法从容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两个关键变量是社会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水平。“文革十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秩序遭受重大的破坏,与我们国家当时的民众被煽动至不理性的社会参与有关,也跟我们国家当时的政治制度的不完善有极大关联。但是,社会参与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动乱,相反,有序的积极的社会政治参与是一种支持性参与,会有益于社会政治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逐渐恢复有序的政治秩序和完善政治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则提供了一种有序化的民主参与渠道,由于它能够使各阶层的人民自由地参政议政,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提供渠道,保证了人民的利益在决策中得到真实体现,所以能避免由于民众参与政治而引起的不稳定,因而出现了相对较高的政治参与和相对长久的政治稳定并存的局面。
  3.坚持以一元化意识领导和多元化文化繁荣相结合,促向现代文化的发展
  任何意识形态的国家,其统治阶级为稳定政治秩序,巩固其政治统治,都会竭力在意识形态上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党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重视在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坚持一元化意识的领导,但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作为社会存在必然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必将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3]。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扩大,西方文化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努力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挖掘本民族有史以来的文化精华并及时吸收西方现代化及全人类发展中的先进文化,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发展不断完善,真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新时期的现代化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
  1.努力在政治制度化与公众政治参与二者之间取得均衡,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
  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基本原因是,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也就是说,政治动荡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化的发展落后于公众政治参与扩大的速度。因此,要维持政治局势的稳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不断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随着现代化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能够容纳新团体在体制内的改革发展;二是同时应当结合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引导公众的政治参与得到适当的提高,但应避免过度的政治动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政治参与要求的扩大。“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化方面的落后状态,会使对政治的要求很难通过合法的渠道得到表达,政治参与的剧增就产生政治动乱”[1]42。而“过早的扩展政治参与——包括先行选举等事——会撼动新兴国家脆弱的政治体制”。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超越我国政治的实际承受能力追求过高的政治目标去搞全民动员。但同时必须以严肃的态度正视社会成员的政治诉求,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需求改革政治制度,为疏导民情提高渠道,万不能以“我们国家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为理由而忽视民众的呼声,必须牢记“抛弃人民的政党,最终必被人民抛弃”的历史教训。
  2.党内存在某些潜在性腐化的因素,应当适时整顿以适应现代化的向前发展
  亨廷顿认为,“腐化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工人准则的行为”,而“腐化程度与社会和经济迅速现代化有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固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党员的整体素质也是受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的,所以共产党能够得到众多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滋生了腐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腐化行为”。由于现代化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党员手中的权力范围快速扩大,使部分党员原本的廉洁思想意识有所放松,“被糖衣炮弹击中”,而且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良好党群关系也逐渐不受重视,逐渐走上腐化的道路。这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并从国家政治稳定的高度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腐化乃是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化的一种表征。公职官员没有自律感,缺乏操守,妄取分外之利,不尽分内之责”。因此,我们要从源头杜绝这种腐化行为,就必须完善政治制度,加强政治制度化建设,并促使其得到切实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参考文献:
  [1]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2]李忠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3]李俊.现代化变迁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变革的社会生态分析[J].北京: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0).
  [4]邓小平文选:第2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范秀利)
其他文献
摘 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周围世界”的分析揭示出“此在”的世界不是一个“私人世界”,在其日常生活中首先遇到的是具有指涉功能的“用具”,用具处于“用具整体”的关系网络并显示出这一关系中的“他人”,由此构建出了新的“交互主体性”形式——“他人”本质上与此在“共同在世”。然而萨特在《存在于虚无》中认为,“为了使对象显现为被制造的,别人应该首先以某种别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首先不具有一个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前苏联的解体使苏联人民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因此付出沉痛代价,无不令我们惋惜感慨,但更值得我们思考和警醒的是苏联的失误和纰漏何在。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向入手,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现实意义。  关键词:意识;作风;管理;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D5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0-0158-02    前苏
期刊
摘 要:白先勇的小说《黑虹》以意识流手法叙述了现代家庭主妇耿素棠离家出走后的苦闷、堕落和死亡结局,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试图探究现代娜拉——耿素棠出走的原因及出路,并分析小说蕴含的今昔对比、灵肉之争主题。  关键词:《黑虹》;娜拉;耿素棠;出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3-0116-02  1879年易卜生创作了戏剧《玩偶
期刊
摘要:艺术家不谈艺术品的“生成”过程,而夸大灵感在艺术创作中作用;艺术家醉心于形而上意义对艺术品的支撑,乐于树立权威而限制艺术的多样化,并最终使艺术日趋“退化”。艺术大众容易从艺术中获得满足但又盲目和感性,对艺术品的接受存在错误认知;艺术大众具有相关理论背景是艺术品成为其审美客体的逻辑前提,所以艺术的繁荣需要艺术家“提升”艺术大众的鉴赏水平。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大众;退化;提升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警察不仅应具备公正、程序和规范等执法意识,而且最好也要具有人情味。为此,警察院校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关注其学员的个体差异、重视尊重理念和增强服务意识来突出警务化教育管理模式的人情味,以培养学员的人情味。同时通过提升警校教师的学识和修养、加大严执警务化教育管理规范的力度和持久管理的恒心,以促使学员将模范守法和奉公执法内化成一种习惯。  关键词:人情味;执法告知;警察院校;警务化
期刊
摘 要:尼采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试图通过对尼采主要哲学思想的勾勒,即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世界观、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伦理观、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超人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发掘其哲学对大学生的思想启示,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尼采哲学;大学生;思想启示;强力意志  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根据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就业难”和“用工荒”实际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我国的“就业难”和“用工荒”却呈现出了一种特殊性: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说明了我国资本积累的水平仍然停留在数量的扩大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被中断,那么进一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就业难;用工荒;产业
期刊
摘 要:检察监督作为我国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能,是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而司法独立是一项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宪政原则与司法原则,但司法独立的确立要以法院的理性化为前提,独立司法必须以制约与监督为要件。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对司法裁判所进行的法律监督亦即检察监督,不仅为司法公正增加了一重“保险”,而且促进了我国司法独立早日实现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是对立
期刊
摘 要:行为人盗窃空白现金支票后,偷盖财务章和人名章并加以使用的行为定性,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就此问题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支票;盗窃;票据诈骗  中图分类号:D91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120-02    一、基本案情  2003年10月26日,犯罪嫌疑人周
期刊
摘 要:从对爱迪生“天才”名言的翻译①,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重视灵感,中国人重视勤奋,这不仅与中日社会发展程度有关,更反映了中日两国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比较分析了中日教育异同,并提出翻译应该与时俱进和大胆创新。  关键词:勤奋;灵感;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比照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
期刊